一年之内去了三次日本,加起来40多天,我们对日本也是真爱了。每次去都有新的体验,持续更新这篇攻略。老规矩,最新更新的部分用红字标出。
语言
—
日本的英语普及率非常低。即使在东京大阪这种大城市,也只有酒店前台可以用英语日常对话。餐厅更差,只有专攻游客的比较会说英语。在日本,甚至会说中文的人都比会说英文的人更多一些,例如商场的退税柜台总是有华人同胞。
上图左上角的这个叫 的App是日本政府官方出品,实在讲不通的时候用了几次,非常好用。语音识别翻译又快又准。用的时候先在中->日的页面说中文,翻译好了之后点一下屏幕下半部分,就切换到日->中,这时候把话筒递给对方,就能互相对话啦。
除了日常对话,因为日语中汉字很多,文字识别对咱们华人来说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很多公共场所也有英文或者中文。
交通
—
公共交通
除了语言,日本最重要的是交通。
日本大城市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在轨道交通发达的地区,乘坐公共交通有时甚至经常比打车还快。在安全方便的前提下,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是旅行的体验之一。
日本的公共交通非常复杂,甚至本地人都搞不懂。作为游客,我们只需要用最快捷方便又性价比高的方式出行就好。
JR Pass,有分地区的也有全国的。如果大阪东京都去的话需要买全国的。我研究后的结论是,全国的JR Pass别买。第一个麻烦是得先买好券,然后到了日本换票;第二是只能坐JR(JR是日本的交通公司之一),乘坐别的公司的线路还是得刷IC卡或者买票;第三新干线也得去换票;第四新干线不能坐最快的希望号,只能坐次快的车,车次比希望号的频率低很多;第五例如我们东京-京都-大阪-箱根-东京这个路线,7天的JR Pass非但不能省钱,还更贵。地域性的JR Pass会比全国的JR Pass要划算一些,可以按需购买。如果不确定是否划算,可以用下图这个 App输入你的行程计算一下买pass是不是划算。
最方便的还是用IC卡。打开手机wallet,添加一张日本交通卡,这里我是选suica。选啥关系不大,现在几乎都全国通用了。这时候用不需要foreign fee的Amex/往这张卡里充钱,美国的Visa刷不过。
在wallet app的设置里找到express transit card,把这个功能打开,这样每次刷的时候才不需要输入密码或者刷脸。
有了这张卡,你可以用手机在任何能刷IC卡的地方刷,不管是地铁站公交车,便利店,出租车,甚至disney里面都接收。IC卡在日本现在非常普及。刷卡使用的是NFC原理,手机没电了也能刷(可能比较旧的手机/手表型号会有点问题)。
想要更方便,可以把这张suica卡转移到apple watch上,就不用掏手机了。注意是转移,因为同一张卡不能同时存在在手机和watch上,需要抉择一下。同样也是要打开express transit功能,没电的话照样可以刷。iPhone版本的教程:
娃咋办呢?小学生以下,也就是6岁以下的娃坐啥都免费。6-12岁就只能到了日本买实体的儿童版IC卡了,地铁大站等地方都有售卖。12岁以上就和大人一样了。
google map为主,乘换案内为辅。乘换案内的官方国际版,就是图第二排最右的。app store很多盗版的,别下载错了。这两个app都切换成中文更合适,毕竟日语很多汉字,翻译成英文反而不认识了。看路线的时候,凡是轨道交通,看清方向和列车出发时间最准,毕竟日本的电车除特殊情况外都非常准点。在东京,google map会告诉你在哪个站台,有时候不准。东京新宿和大阪梅田是公认的最容易迷路的两大站,在行程中要留够时间用来迷路…拖家带口的,我们总是比google map预计的时间要慢。
新干线
IC卡本身是不可以刷新干线的。原因我理解是日本交通分为乘车券(IC卡可刷)和特急券(IC卡不可刷),新干线都属于特急。不懂没事,接着读。
首先需要下载一个app叫Suica,上面绿底儿黑脸的,他只有日文但没关系。suica卡号在suica app打开,点的小图标就有了。如果打开suica app还没显示你的卡,试试重启手机,对我和娃爹的手机都管用。
还需要再下载一个app叫smartEX App,上图第二排最左。这是新干线官方买票app。可以切换成英文。注册个账号,然后在app里注册你的suica卡,可以帮家人都一起注册了。
新干线有指定席和自由席两种。指定席需要指定时间和座位。我们两次都是买的自由席。指定席提前很久买的话有折扣价。日本有几大假期,比如黄金周(4月底5月初),盂兰盆节(8月底)和圣诞新年,在这几个节日期间,主要的新干线可能会要求全席指定席,此时强烈推荐提前买票。例如下图。
除去这几个节日,其他时间自由席往往都会有座。自由席除了时间比较灵活——只需要指定日期,不需要指定班次之外,还有个好处就是不用给6岁以下的娃买票。虽然6岁以下的娃坐啥交通工具都免费,但指定席因为娃没票,也没座位。如果旁边有人就只能抱着了,几个小时也挺难受的。买票的话东京-京都一张儿童票也得100美刀左右。注意自由席一般是前几个车厢,我们坐的几班都是1-3,也有1-5的,不要上错车厢。车站地上都会有写。
说回买票,因为我们买自由席,也不需要看坐哪班车,买当天的自由席票就可以。指定席也是一样的流程。买好之后他问你要不要连接到你的ic卡,也就是suica,选要,然后分别assign给每个人的ic卡。实体卡也可以assign。这样就可以啦,在新干线站不需要再去买票排队,直接刷suica就能坐新干线了,非常方便。
如果不想这样绑定新干线,想到站再买票的话,有机器或者人工柜台两种方式。机器可以选中文或者英文,但不知道为啥在东京站我的信用卡全都刷不过,只有现金可以。最重要的是,在机器上记得买乘车券+特急券。
JR
JR东日本现在也可以在官网买票了,覆盖地区很广,可以根据自己需求买票:
提前买票对特急车更实用,普通车、快速车刷ic卡就行了。
出租车
日本本地人最常用的是Go Taxi,这个app去年我们去的时候还只能用日本本地手机号注册,今年已经开放其他国家手机号啦。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国内大家都熟悉的Didi,或者美国大家都熟悉的Uber。
几个app比较如下:
Go Taxi - 首推!
推荐使用我的refer code:mf-ekgkva
Link是:
优点:覆盖率最高;支付方便,可以直接连信用卡,下车无需再付款;或者下车前在车后座的平板上直接扫Go Pay;等候时间预估比较准。据本地人说比较便宜。可以用数次500日元Coupon。
缺点:在繁忙景点附近,比如京都Park Hyatt打车不允许在酒店门口pick up,只能选到附近,然后喊酒店门口的人帮忙把车叫过来;不能选择车的大小。
Uber
优点:支付方便,可以直接连信用卡,下车无需再付款;等候时间预估比较准;京都地区可以选择大车。
缺点:覆盖率比go和didi低很多,小一点的城市一概用不了,更别说村里;pick up有时被迫导到附近的pick up point,对行李多或者不想走路的人来说很不友好;据本地人说价格最贵。
Didi
优点:覆盖率比uber高,小城市也可以用;pick up通常可以在当前所在地,少走路。
缺点:支付只能付给司机,取决于司机车上接受什么付款方式;等候时间预估不准,经常要多等好几分钟。
打车app在稍村的地方都用不了,只能找酒店帮忙叫车。远程叫车,不管是酒店还是app,一般都要加个预约费,由具体assign到的出租车公司决定。有的酒店在客流量大或者在繁忙的街道上,bell service可以直接帮忙挥手叫车或者已经有出租车停在门口等客,就更方便啦。bell service还可以帮忙告诉司机要去的地址。出租车司机基本都不会英语的。用app叫车就省去这个说地址的步骤了。
出租车大部分可以刷卡,好一些的也接收apple pay。有的出租车后座电视屏幕会写他接受什么付款方式。目前日本服务态度整体下滑,司机有部分很热情,会帮忙搬行李,下车迎接之类的,也有懒洋洋不下车的。不过出租车车门都是自动的,司机帮忙开关,客人不需要动车门。
打出租车的价格跟在美国打uber是差不多的,甚至还要便宜一些。神奇的是东京打车是我们去过的城市中最便宜的。
租车
比较大的租车公司如nippon-rent-a-car还有toyota-rent-a-car,都有英文预约网站。其中nippon-rent-a-car与美国的/建立了合作关系。
我们的北海道行程,在/官网预约,比在nippon-rent-a-car要便宜不少。但也可能因为我们薅了租车公司高级会员?
美国驾照需要在AAA办个国际驾照,$20刀+2张 photo即可,据说个别州办不了。具体看AAA官网:
开车是右舵。刚开始基本都会上错门、转向灯打成雨刷啥的,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记得红灯不能左转。
另外,我们两次还车的时候都看了加油的receipt,记得留好。
住宿
—
日本人是出了名地喜欢提前预订。大城市住连锁酒店last minute也可以订到,不行也能换一家。但是在村里都是温泉酒店或者民宿,如果不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预订,到了临近选择又少又贵,没地方住也不是没可能的。所以去村里一定要尽量早订才能订到心仪的。
Disney的酒店是提前三个月放房间,也是抢得很快。尤其是热门的日期,最好放房间的当天就去订。
对于这种非国际连锁酒店(非Hilton//Hyatt/IHG这些),经常在日本网站(官网,rakuten travel,一休等等)的价格会比英文OTA如booking、agoda、expedia这种要便宜不少。可以用浏览器翻译功能在日语网站上预订。首先尝试用英文填写。有时候需要输入日语的名字,也可以让chatgpt帮忙把名字翻译成日语。需要日本邮编可以写酒店的邮编,需要日本电话但不需要验证码的话可以填酒店的电话。除了价格不同之外,非连锁酒店的英文/中文界面搜房经常搜不到,切换到日文就有房了。日本酒店规定各种奇葩很多,不允许单人入住的,或者明明可以住3个人的,选3个人也搜不到的。如果预订人数与实际人数不符(哪怕是带小小娃),建议一定要跟酒店联系confirm,以免被拒绝入住。
餐厅
—
作为一个bar还蛮高的吃货,每次行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干饭。小红书上推荐的餐厅我觉得太容易踩雷,选餐厅主要用。网站可以选中文或者英文,同理推荐中文。这个网站类似国内的大众点评,“干净”版的。大众点评的好评很多是刷出来的,tabelog的评论更真实,且日本人对餐厅的要求很高,所以别被它上面餐厅的低分吓到。review越多越准确,可以对照google map的review进行cross 。
众所周知,日本的高档餐厅几乎都是不可以带娃的,这点对有小娃家庭挺不友好的。不过没关系,在tabelog上可以filter。打开详细检索,里面有关于孩子的选项。有时候这个信息可能不准——如果勾选“接待学龄前儿童”,可能会漏掉一些别的也接待小娃的餐厅。我试着去掉这个选项,但是遇到了几个进了预约页面才说只接待13岁以上儿童的,挺浪费时间。抱着以后还要去好多次的心态,还是勾选上比较省事儿。如果打算只去一次,想吃最好的,可以试试不要勾选儿童的filter,主要看那些有“个室”,也就是private room的餐厅,说不定可以带娃。但是通常在日本坐counter整体体验会比个室强不少。对于村里的餐厅,很多可能并没有设置这个选项,这个filter在大城市更适用。
心酸的是,当我选了上图选项之后,东京4分以上的餐厅几乎就消失了……空留一个“松川”。我在去年10月打电话给松川,他们说一直到今年年底都已经约满了,也就是提前了一年多,太卷了!后来酒店告诉我们,这家是只接待熟客的。
网站还可以选菜系,建议每天选不同的菜系,以防吃腻。
选定了餐厅之后怎么预约呢?不懂日文怎么办呢?方法就是google“餐厅日文名 ”。英文友好的预约网站有、、、omakase.in、pocket 等等。或者日文版的tabelog也可以约,在日本电话号码那一栏输入酒店的电话就好啦。
除了预约网站,酒店的也可以帮忙。对于不带娃的家庭来说,可以帮忙约到很高档,在网上约不到的餐厅。理论上越高级的酒店也能约到越难约的餐厅。
和tabelog很好用且不收手续费,而且是上面列出的几个平台中,唯二直接与餐厅链接的平台,其他的都需要平台再次与餐厅确认是否有位置。
其他几个几乎都需要收取预约费。收手续费不说,之后我想改预约,但我忘了账户密码,他只能给手机发验证码,但是美国手机完全收不到验证码,于是陷入了死循环,这个网站也完全没有客服。我们只能找酒店帮忙改预约。总之避雷一下。
有的餐厅也可以试试直接打电话预订,在国外比较火的餐厅多多少少店员能说基本的英语。
日本很多高档餐厅都是小小的,没几个座位。所以想要吃得更好也要提前预约。就算有位置,热门的餐厅也是经常大排长龙,带娃也实在排不起。
下图是第三次去日本订餐厅的辛酸泪。
我的策略是提前很久约了每天的晚饭,且每天换换菜系。午餐因为带娃行程不确定,就随意一些,或是随便吃,或是前一天根据行程临时预约。这时候就不指望能约到热门的餐厅了,差不多就行。
在手机上搜餐厅的话也还是得靠tabelog,就是正中间的这个app。不过它不是很好用,首先要切换到日本的app store,其次app只有日语,再者搜餐厅只能看到前几个,再往下拉就要付费了。网页手机版也不是很好用,还是在电脑上查好更方便。如果一定要下载的话,切换到日本app store,用日语输入法打“”就可以啦。第三次去日本之前,我买了tabelog的会员,买了会员之后好用多了,也不贵。买会员需要切换到日本app store,或者像我一样用网页版购买。
的app用来看约好的餐厅也挺好用的,但是约新预约最好还是得网页版。我看了几家餐厅,手机版都没有带孩子的选项。
计划行程
—
前两次大体还是用穷游行程助手做的。日本这种国内的朋友们都踏遍了的地方,用穷游做行程再合适不过了。不过自从有娃之后,做行程更多是做框架,实际每天去哪也不是严格按行程走的,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
4月中东京-京都-奈良-大阪-箱根-富士-东京的12行程在这里:
之前说过因为我们计划去日本很多次,第一次是打算感受一下各地的特色,风土人情等,所以每个地方就是很佛系的玩了,并没有面面俱到的打卡。如果要把必打卡的地方都走一遍的话,短短两周可以只玩关东或者关西就够啦。
7月底北海道函馆-洞爷-登别-札幌-小樽-富良野-美瑛-札幌的11天行程在这里:
第三次去只玩了关西。像京都、奈良、大阪都是二刷了,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做行程也更复杂了一些。先用记录了酒店和餐厅预约。
之后用行程助手进行景点的安排:
因为第三次正值樱花季,还记录了樱花的景点与区域分布:
第三次在京都六天,每天的行程都是根据樱花所在的区域和满开时间以及天气来安排的。
在写过出国旅行行程规划的,在日本也是适用的。没有头绪的话建议读一下这一篇哈。
购物
—
购物清单
我这人平时最烦逛街,出门没个清单就不买东西,所以去之前也是早早列好了想买啥。主要都是日本本土品牌,价格好货也全。
退税/免税 & 比价
外国人免税,有退税和免税两种形式。顾名思义,退税是先买了再退,免税是买的时候直接免税。在没有折扣的情况下,免税是更划算的,因为大部分情况退税都需要收手续费,一般都是1.5%左右,买得多的话还是能差蛮多。
但是呢,大的商场 ——大多数都是退税——几乎都有优惠券。可以出发前先在klook下载好优惠券,大多提供的都是5% off的优惠券。我下载的是这些:
klook没有的话可以在google搜商场名字+优惠券。如果还是没有,进商场找服务中心问,有时服务中心有优惠券,有时是在退税中心发放。国外游客爱买的商场基本都能有5%优惠。但是这些优惠券一般都不能用在一线品牌或珠宝类。
第三次去发现了例外。在大阪的梅田阪急购物,可以在梅田地下街找金券店,能买到阪急9折株主券。这个株主券是bug般的存在,可以用在dior等各种大牌,据说也可以使用,只有少数一线品牌比如爱马仕和chanel不可用。一个柜台只能用一张。用了株主券也可以退税。这样就是9折+退税,应该是最划算的了。
如果没有这个折扣的话,一线品牌珠宝类最推荐去专卖店选购,直接免税,货也全。缺点是一线品牌的专卖店有时候排队很严重。这一点去年去的时候还没发现,今年国内全面放开了,在大阪随处可见国内代购。
其他商品,尤其是二线品牌,或药妆店买不到的大牌美妆,则推荐去商场,可以利用优惠券。
药妆店的东西大多都不贵,感觉自用的话差价也不会太多,可以逛街的时候顺便买一买,药妆店几乎都可以免税。
药妆店通常都有优惠券,除了免税,根据购买金额,一般还能有 3% - 8% off。在google上搜想去的药妆店 + 优惠券就能搜到。
购物体验
现在国内放开了,大阪的购物体验真的不太好,到处都是排队或者没货,便宜点儿的药妆店挤得像不要钱似的。小点儿的城市比如神户反而好买一些,或者就去不太热门的商圈,比如我们后来去了天王寺那边就人少多了。
说说不太好买到的货。
The GINZA不是哪儿都有,在乐天免税店看到过,机场免税店或者ANA机上免税也有。
小小娃的东西是在Akachan(日语婴儿的意思)本铺最全,但是Akachan本铺的大多都挺偏的(除了大阪心斋桥店),不在城中心。如果要去的话需要单独规划一下。药妆店有时也有娃的牙刷、防晒等。
的E大饼,哪哪都有限购。但是限购只限门店,可以换一家店接着买。
Twany基本上只在Lumie和大阪赤壁药妆店见到过,别的地儿都没有。
IFME童鞋在他们官网可以找到有哪些门店能买到,我们是在东武买的。
WPC伞真的太太太轻了,一把伞只有115g。在乐天看到过,或者路边大一些的礼品店也有。图案也好看。专卖店的货最全。
三宅一生的包看xhs说很难买,还让我大吃一惊。我是在银座松屋买的,去的时候完全没人排队,可能因为我也没买热门款,很顺利就买到了。
樱花
—
我主要参考的这个网站:
网站的樱花热门地区确实都很不错,有些还很小众,体验比xhs网红景点好多了。樱花预测大部分还是挺准的,看准满开的日期就快去。等到樱吹雪的时候就不那么好看了。
花火大会
—
这个网站还挺全的,只有日语,但用google 就好啦。
富士山
—
据说一年只有1/3的时间可以清楚地看到富士山。富士山能见度有一个官方预测网站:。日本时间每天下午4点更新,越临近越准。
我们第一次行程最后几天比较灵活,我每天都刷这个网站,刚好刷到在我们灵活的那几天中有一天能见度是10。于是赶紧临时订了看富士山view最好的酒店之一。但其实临近订酒店选择很少,价格也贵,很可能还没房,我这也算是一波幸运的极限操作了。提前很久把酒店订好,到临近如果能见度差的话要么硬着头皮去,要么看看是不是方便取消,这样更好一些。
景点门票
—
一些比较热门的景点都要提前买票或者抢位置(真的卷),随便举例:
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宫崎骏粉丝必打卡,买票系统对外国人挺不友好的,如果没有在日本的朋友,可以试试让酒店帮买。
Pokemon Cafe——喜欢Pokemon的小朋友打卡之地,还好我娃还没开始喜欢,能让我再拖一拖。
涩谷Shibuya Sky观景台——东京目前很火的观景台,日落附近时间的票得提前几周买,其他时间段可以临近了再买。Klook就行。
京都的岚山小火车5号富贵车厢偶数座、樱花季伏见十石舟、西芳寺(苔寺、12岁以下不能进入)都是要提前看好时间预约的。
有些村里的景点,例如北海道洞爷湖,能在酒店或者当地的游客中心、JR站拿到优惠券。
垃圾袋
—
日本街上的垃圾桶很少,据说因为垃圾分类太艰难。旅行途中经常都得拎着娃产生的垃圾走一路,尤其是食物垃圾,不拿个袋装着真难受。出发前我买了这个diaper bag ,队友觉得很机智很好用:
淘宝上也有类似的胶囊垃圾袋,更可爱。
安全座椅/伞车
—
如果不租车,打出租车是不需要安全座椅的,可以不带。租车也可以 request安全座椅,总之在日本这种公共交通发达的地方,除非小婴儿多考虑一下,不然不值得带carseat。当然如果是很轻便的mifold这种非要带着也没事。
在日本不是很友好。虽然每个地铁站都有,但不是每一个出口都有,经常需要走十万八千里。而且日本的除了在机场的比较大之外,别的几乎都特别特别小,我们一家三口差不多能挤进去。还常常有人排队。这就导致会浪费很多时间在等电梯这件事上,抑或是搬着上上下下。有的地铁站比较复杂,需要转好几次,或者搬着走上百级台阶。是真的不方便。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推又能省一些事儿。比如因为时差的关系,娃下飞机的时候还是很困的,如果不带推车就只有抱着睡了。去disney这种走断腿的地方,我也是必带推车(但可能也可以租?)。对我们家这种,我和娃都走路很废柴的家庭来说,即使再麻烦,我们还是带了推车。利用率很高,娃经常在推车上睡午觉。也有朋友家的精力旺盛娃日行三万步也不累,那就真的可以不带。
我们家今年换成了小虎子T18,折起来不如好孩子口袋车小,但是真的超!轻!弱鸡如我都能搬动的那种。这点在日本真是太重要了。以前口袋车有背包,小虎子没买,拿着还是不如背着方便,回来立刻下单了一个背包。
精简行李
—
主要说说日本酒店和北美酒店的区别。我们在日本也住过20多家不同的酒店了,这些酒店都提供拖鞋。有时候不一定有儿童size。如果不喜欢光脚洗澡的话可以带洗澡拖鞋。也都提供牙刷牙膏,大部分酒店都给小朋友准备了单独的洗漱包,里面有小朋友的牙刷牙膏等。这些在北美酒店需要自带的东西就不用再装啦。
日本下一点点小雨大家就打上伞了,西雅图来的我们表示“这还用打伞?”路边小店都有卖伞,有的牌子轻便又好看,我们是自己带了伞,如果去的都是大城市,随手买一把就好啦。
如果行李带得比较多,或者旅行中购物买不少东西也不用太担心。日本到处都有寄存行李的地方,或者“黑猫宅急便”把行李寄往下一站或机场也是很方便的,不过没有当天的哦,都至少要转天。
Visit Japan Web
—
推荐出发前填好,就不用在飞机上再填表了。有海关码和另一个什么码,总之好几个,入关的时候我们查了海关码。第三次HND入关,飞机上填表的通道队伍还挺长,二维码这边不排队。
除此之外这上面还有一个很好用的是退税二维码。如果出门没带护照的时候大部分商家都接受用这个二维码退税。退税二维码是2023年4月新出的,所以我们去的时候很多商家都还不知道,试了才发现可以。希望之后普及率更高,护照就可以扔在酒店里了。目前还是有不少地方不接受这个二维码。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