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解决H5网页中用video标签无法播放MP4视频的方法

为什么录制的MP4视频在本地可以播放但是使用html5的video多媒体播放标签不能正常播放只有一个进度条而不显示图像?其实就是一个视频编码的问题,格式虽然都是MP4但是html中只支持H.264的编码格式,无奈只能重新转换一下编码了。

为了避免大家遇到同样的问题我在这里就给大家普及一下html5关于<video>标签的知识吧:在使用html4协议做网站时我们想要在网页上播放一个视频要不使用flash去播放,要么就是嵌入式页面来实现,对于html5来说这两种方法非常的不方便因为一个牛逼哄哄的<video>出现了,这个标签的功能就是让多媒体文件可以很方便的在网页中播放。

html中播放一个视频只需要一个标签:

  1. <video src="http://sp.ntaotu.com/localhost-wordpress-phpstudy.mp4" controls="controls" width="500" height="300"></video>

代码虽然少了很多,但是功能却很健全,这就是html5的亮点之一吧!

关于<video>标签所支持的视频格式和编码:

  • MP4 = MPEG 4文件使用 H264 视频编解码器和AAC音频编解码器
  • WebM = WebM 文件使用 VP8 视频编解码器和 Vorbis 音频编解码器
  • Ogg = Ogg 文件使用 Theora 视频编解码器和 Vorbis音频编解码器

通过上面的信息我们会发现只有h264编码的MP4视频(MPEG-LA公司)、VP8编码的webm格式的视频(Google公司)和Theora编码的ogg格式的视频(iTouch开发)可以支持html5的<video>标签。

如果浏览器不支持video标签怎么办?

比如IE浏览器还有老版本的浏览器对html5的支持不太好,当用户用这些浏览器打开我们带有视频的网页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把代码这样写:

  1. <video src="http://sp.ntaotu.com/localhost-wordpress-phpstudy.mp4" controls="controls" width="500" height="300">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该视频!</video>

这样在不支持html5的浏览器中就会提示“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该视频!”啦!

关于video标签的扩展参数说明:

video 元素允许多个 source 元素。source 元素可以链接不同的视频文件。浏览器将使用第一个可识别的格式,这样我们只要多准备几个不同格式的视频就可以了。

用法:

  1. <video width="500" height="250" controls="controls">
  2. <source src="movie.ogg" type="video/ogg">
  3. <source src="movie.mp4" type="video/mp4">
  4.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种视频格式。
  5. </video>
  6. autoplay :出现该属性意味着视频在就绪后将自动播放,用法:autoplay="autoplay"
  7. controls :出现该属性意味着向用户显示控件,如播放按钮等,用法:controls="controls"
  8. height:设置高度 width:设置宽度
  9. loop:自动重播,用法:loop="loop"
  10. preload:视频在页面加载时进行加载并预备播放,用法:preload="auto" - 当页面加载后载入整个视频;preload="meta" - 当页面加载后只载入元数据;preload="none" - 当页面加载后不载入视频。注意:若使用了autoplay,则忽略preload
  11. src:要播放视频的url

关于<video>标签我就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对这个标签有了深刻的了解!

【推荐课程:Html5视频教程】

以上就是解决H5网页中用video标签无法播放MP4视频的方法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其它相关文章!

更多技巧请《转发 + 关注》哦!

映维网 2019年11月29日)当前的AR系统仅追踪稀疏的几何特征,不计算所有像素的深度。所以,大多数AR效果都是纯粹的叠加层,无法实现真实的对象遮挡效果。针对这种情况,Facebook提出了一种新颖算法,其可以将稀疏深度实时传播至每个像素。生成的深度图在时间空间方面十分平滑,但在深度边缘显示出明显的不连续性。这使得AR效果可以与真实场景完全交互并被其遮挡。

该研究由Facebook计算机摄影学团队研究科学家约翰内斯·科普夫(Johannes Kopf) 和华盛顿大学亚历山大·霍林斯基(Aleksander Holynski)联合完成,相关论文《Fast Depth Densification for Occlusion-aware Augmented Reality(用于遮挡感知型增强现实的快速深度密化)》已经公开发表。

相关论文:Fast Depth Densification for Occlusion-aware Augmented Reality

Facebook的算法使用视频和稀疏SLAM重建作为输入。首先,它会从光流场的梯度变化估计软深度边缘。由于在遮挡附近的光流不可靠,所以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全新的可靠性测量仿佛来计算正向和反向流场,并融合所得到的深度边缘。然后,算法会细化深度边缘,并将其与图像边缘对齐,从而定位深度边缘。最后,他们优化了传播深度,但鼓励在恢复的深度边缘位置出现不连续性。团队提供了一系列的真实示例结果,并演示了几种可识别遮挡的AR视频效果。为了定量评估算法,Facebook表征了使深度图适用于AR应用程序的属性,并提出了新颖的评估指标来说明效果。这家公司指出,与一组竞争性基准算法相比,他们的算法具有优势。

约翰内斯·科普夫(Johannes Kopf)说:“我们用SLAM来非常精确地追踪数个点的深度,但我们同时采用一种实时光流方法来预测余下像素的运动。但由于这是一种实时方法,其质量不足以直接进行深度预测,不过我们可以用它来确定场景中的主要深度边缘位置。然后,我们回到这些非常精确的SLAM点,并将它们的深度传播至所有余下的像素,但在这些恢复的深度边缘位置停止传播。这可以确保所有的对象边缘都非常清晰,这非常快速,并且产生了非常适合AR的深度映射。因为除了这些都超级清晰的不连续处之外,一切都非常平滑。它们非常适合用来将虚拟对象插入至看似确实置身其间的场景,这是因为它们可以位于真实对象的前面或后面。我非常期待看到这项技术,以及其他人正在研发的技术,将如何帮助模糊真实和虚拟的界限,并令AR更为逼真 更加引人入胜。”

原文链接:https://yivian.com/news/69367.html

频、视频的格式

开始学习之前,我们要下载些素材用来测试使用,地址如下:https://pan.baidu.com/s/1reRWno0ibYRcYXjw4MClqw

提取码:td80

其中包括两个视频一个音频和一个安装程序。

学习如何在页面中添加音频、视频之前应该了解一点基础知识。

我们应该都有在互联网上下载电影、视频、音乐的经历,大家会注意到,有的视频文件名的后缀是.avi,有的视频是.mp4,还有.mov的,据不完全统计,常见的各种视频格式有十几种之多。

常见的音频的格式比起视频来会显得少一些,一般是.wav和.mp3格式。

为什么存储相同的内容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格式呢?

格式产生的核心在于对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进行的不同编码方式。

那什么是编码呢?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编码"这个词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编",也就是"整理、组织"的意思,第二个是"码",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数码"。

首先说"码",我们的计算机中的数据最终都是通过二进制的数字(0和1)来存储或计算的,这些0或1就是数码。无论代码、程序、图片、音乐、视频、文字等的存储与计算都不例外。不管多么复杂或简单的文件,在计算机看来,都是一大堆0和1。

一个0或1被称为1比特,图片或视频中的一个黑白像素通常是8比特(八位),如果一张1080乘720个像素的图片所占内存的大小就是1080*720*8=6220800字节,约等于0,74mb。如果一个视频每秒中有25帧,也就是一秒钟在我们眼前闪过25张图片(视频播放实际上就是在我们眼前快速的更替图片,这些图片在大脑中会被自动连成动作,这也是小的时候在课本的角上画好一套走路的小人的不同动作后,快速翻动书页,画面中的小人会走路的原因,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视觉暂留原理")。

一秒钟25张1080乘720的图片的视频,一秒钟就会占0.74*25=18.5mb的内存。如果是一分钟呢,18.5*60=1110mb约等于1.08gb。这样的数据量是不是很吓人。

但事实上我们下载的1080*720的一小时三十分钟左右的视频的体积往往也没有超过1gb,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编"的功劳!对数码进行整理和组织的主要目的是压缩体积,压缩数据体积既能节省磁盘又能方便传播与携带,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压缩的方法一般有两类,一类叫做无损压缩,也就是通过对这一大堆数码进行一个特殊的组合使其占有更小的空间,一类叫做有损压缩,是在无损压缩的基础上剔除掉人眼睛识别不到的冗余信息。具体的压缩过程涉及到很多数学知识,这里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即可。

压缩后的视频或音频文件最终通过播放器对该文件的压缩算法进行逆向运算后,还原成计算机可以解读的画面和声音再呈现给观众,这个过程叫做"解码"。

通过"编"的方式压缩文件体积,通过"解"的方式再还原出文件内容成了处理大规模数据的通用手法。

不同的编码和解码方式催生出不同的文件格式,这种情况下,浏览器在播放视频的时候就要有应对不同格式的不同解码方式,在15年以前,浏览器为了能够播放不同格式的视频,就要调用电脑中不同的播放器,这个过程的写法非常麻烦。随着技术不断地整合,时至今日,在页面中播放视频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写法了,但是因为每个浏览器都不是包打一切,因此,虽然不用指定播放器,但是也要预设不同格式的视频来应对不同的浏览器。

因此,我们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除了讲解如何向页面添加不同格式的音视频外还会告诉大家如何为音视频转换格式。

为页面添加音频、视频

添加音频使用<audio></audio>标签,这个标签被所有浏览器支持,是html5推荐的音频导入标签,但是遗憾的是在html4标准中是不被支持的或者说是非法的。

这里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html5和html4的区别。

简单来说呢,一个html文件的第一条语句是<!DOCTYPE HTML>,它就是HTML5标准的文件。如果是html4,它的第一条声明语句有三种写法,像这样

一:<!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EN" "http://www.w3.org/TR/html4/strict.dtd">

二:<!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html4/loose.dtd">

三:<!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Frameset//EN" "http://www.w3.org/TR/html4/frameset.dtd">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痦子」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yh1061632045/article/details/81518141

这让我想到了孔乙己的"茴"字的多种写法

是不是很麻烦,其实html5比html4更简单,功能更强大,而且我们一直以html5的标准进行学习,所以大家不必纠结。

下面我们导入一个音频试试吧。示例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音视频导入</title>
  </head> 
  <body>
  <audio controls="controls"> 
    <source src="audio/千年的祈祷.mp3" type="audio/mp3" />
  </audio>
  </body> 
  </html>

页面效果如下:

其中controls属性就是用来显示播放控制界面的,就是这个:(偷懒的话可以写成"controls"就ok,不必加"="以及后面的内容了。)

如果以后您使用自己编写的控制界面,就可以不添加这个属性。

删掉这个属性后就是这样:这样为自定义的播放控制界面留出了位置。

<audio></audio>标签夹着<source>标签,一个<audio></audio>标签中可以添加多个<source>用以支持不同的格式要求。示例代码如下:(这段代码来自w3school)

<audio controls="controls"> 
  <source src="song.ogg" type="audio/ogg" /> 
  <source src="song.mp3" type="audio/mpeg" />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你的浏览器不支持这个音频元素-->
</audio>

type属性是告诉浏览器音乐文件的类型。

不同格式的文件的生成需要我们自己去做,这就涉及到如何给一个音频文件进行格式转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明天再说,今天先学习为页面添加音频和视频。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视频的导入方法,示例代码如下:

<video controls> 
  <source src="video/阿塔丽.mp4" type="video/mp4" />
</video>

页面效果如下: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height和width属性来控制视频的面积。实例代码如下:

<video controls width="850" height="500" > 
  <source src="video/阿塔丽.mp4" type="video/mp4" />
</video>

页面效果如下:

视频画面变小了,和视频并排的是我们之前添加的音频文件,由此可知,这两个元素都是内联元素。

今天的内容结束了,明天我们继续学习格式转换和为不同浏览器预设不同音视频格式的方法。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如有问题或错误请予以斧正!

HTML完整学习目录

HTML序章(学习目的、对象、基本概念)——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是什么?——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第一个HTML页面如何写?——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页面中head标签有啥用?——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初识meta标签与SEO——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中的元素使用方法1——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中的元素使用方法2——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元素中的属性1——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元素中的属性2(路径详解)——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使用HTML添加表格1(基本元素)——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使用HTML添加表格2(表格头部与脚部)——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使用HTML添加表格3(间距与颜色)——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使用HTML添加表格4(行颜色与表格嵌套)——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16进制颜色表示与RGB色彩模型——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中的块级元素与内联元素——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初识HTML中的<div>块元素——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在HTML页面中嵌入其他页面的方法——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封闭在家学网页制作!为页面嵌入PDF文件——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表单元素初识1——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表单元素初识2——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表单3(下拉列表、多行文字输入)——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表单4(form的action、method属性)——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列表制作讲解——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为HTML页面添加视频、音频的方法——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音视频格式转换神器与html视频元素加字幕——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中使用<a>标签实现文本内链接——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