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报道
所谓“预注册”研究,通俗点说就是,在实际着手开始研究之前,先将研究假设和实验设计方案等前期重要信息,向欲投稿的学术期刊进行事先注册,由期刊先行组织专家进行同行评议。
如果评议通过,则期刊一般原则性承诺同意发表。然后再进入正式研究和论文撰写、投稿等后续环节。
显然,这一方式与现行的研究和论文发表流程有很大不同。
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特别对“预注册”制度及其影响做了首次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模式,最终产生无效结果(即研究结果无法证明假设)的情形会大大增高,尤其是在心理学领域。这表明“预注册”制度对一些“削足适履”的假结果起到了明显的过滤作用。
传统研究流程中,研究人员为了获得“优质结果”,易产生发表偏见、p值作弊、可重复性低的严重问题
于是,Reddit上今天也掀起机器学习论文也要实行“预注册”的大讨论。
预注册有多好?能够避免“发表偏见”
研究人员指出,在传统的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结果——投稿发表的研究流程中,研究人员容易为获得正面结果而产生“发表偏见”,可能会对不利于证明研究假设的结论有意隐瞒,甚至对数据进行篡改等造假作弊手段。
他们认为,在进行研究之前记录下研究假设和实验方案,确实可以取得预期的结果,能够减少为获得正面结果而产生的“发表偏见”。
日前,《Nature》网站也撰文称,“预注册”制度确实可以起到预期的“去伪存真”的作用,提高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在开始收集数据之前,先将研究方案进行登记和记录,可能会改变研究结果。图片来源:Ariana Lindquist / Bloomberg / Getty
文中提到,没有获得正面结果的研究往往被归档,从此不见天日,这会导致为获取正面结果而产生的“发表偏见”,损害科学文献的可信度。
现有分析表明,在进行研究之前,对研究方案进行登记和同行评议,可以改善这个问题,并有助于纠正为获取正面结果而产生的发表偏见问题。
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他们的这一研究是对“预注册”研究方式是否有效的第一次分析。结果发现,事先将研究方案进行登记的研究更有可能报告无效的结果。该分析于10月17日发表在PsyArXiv资源库上。
预注册去伪存真:真的能提高研究结果质量
在“预注册”制度下,研究人员需要在研究开始前就向相应期刊提交研究方案。如果研究方案通过了同行评议,该期刊会暂时承诺在研究完成时将论文发表,无论研究结果如何。
这种做法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开始在科学界出现,这一制度起源于美国法律强制要求的临床试验中的“预登记”制度。目前约有140种期刊使用这种方式,有130份进行预注册的研究报告,其最终研究结果已经发表。
“预注册”制度的支持者希望,该方式能够打击那些可疑的研究活动,比如先看结果,或根本不报告负面结果,然后再回头提出研究假设。
为了考察“预注册”方式是否会增加研究报告无效结果的频率,心理学家Chris Allen和David Mehler分析了生物医学和心理学中113份预登记报告的结果。
在这些研究中,他们考察了296个彼此独立的研究假设,结果发现,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后来发表的结果中,有61%不支持最初的假设。对于考察可重复性研究的验证研究,这个数字比例要更高一些,为66%,对于原始研究,这一比例为55%。
来源:PsyArXiv,https://psyarxiv.com/3czyt(2018)。
这些数字远远高于一般科学文献中提出的无效结果的比例,以前的研究表明,研究人员估计该比例在5%到20%之间。
预注册报告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但研究的代表性还有待提升
不过,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人员Anne Scheel表示,这项研究可能仍然低估了无效研究结果的真实比例。
据其他研究估计,在心理学中测试中的假设实际上为假的比例可能高达90%,Scheel说。这表明当前科学文献中的实际上的无效结果“与我们期望中不存在任何发表偏见的情况”大不相同。
她表示,这一分析是探索性的,而且研究结果也可以有其他解释。
比如Scheel说,由于采用“预注册”可以或多或少地保证论文发表,人们可能会策略性地使用这种制度,提出一些预期可能无法通过验证的研究假设。
她补充说,“预注册”制度诞生不久,有可能迄今为止发表的研究并不能更广泛地代表心理学领域的情况。 “目前还有很多未知因素,”Scheel说。 “但对于科学家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
目前,预注册报告的数量正呈指数级增长,Allen现在希望能够进行样本量更大的另一项研究,以便回答之前研究提出的一些问题,而且计划将这项研究也进行“预注册”。
Reddit呼吁ML中采用“预注册”:无效结果会比其他领域有用得多
Reddit上便有位用户抛出了一个讨论:
若是能在机器学习领域中召开预登记实验的会议/期刊就好了。你只要提交理论部分的论文以及实验的设计,然后让评审们进行评估,若是他们觉得OK,你再继续做实验。而且,无论实验结果如何,这篇论文都算是被接受了。
此贴一出,便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围观与评论,网友Flag_Red评论到:
目前很多机器学习的研究都属于工程学,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无效结果会比其他领域有用得多。我认为这主要归结于机器学习在工程方面要比理论方面超前很多。
在其他领域中,他们会说:“这是我的假设”,然后再对其进行测试。若结果无效,仍然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的假设”本应该有效,却不知什么原因变得无效了。
然而,在机器学习中,几乎没有人在测试假设之前就说,“我认为这将会因为某某原因而起作用”。许多的发现都是来自简单的实验。
如果我们能在ML学术界培养一种更传统的科学文化,那么发表无效结果论文数的增加,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认为并不会有多大帮助。
另一位网友表示:
这可能为时过早。无效结果在物理学领域中非常有用,并且具有完善的理论框架。
现在大多数的深度学习是由研究生根据直觉和实证结果结合在一起的。 无效结果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式方法,但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这个假设期刊中的信噪比会非常高。
当然,这甚至还没有解决大规模超参数搜索和随机初始化的问题,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问题。你的方法失败是因为你的原始概念不健全,还是因为你无法找到超参数和/或随机初始化的正确组合呢?
那么对于在机器学习领域也采用“预注册”制度,你怎么看呢?
参考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7118-1
https://www.reddit.com/r/MachineLearning/comments/9racim/d_nature_first_analysis_of_preregistered_studies/
新智元AI WORLD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峰会全程回顾
新智元于9月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能峰会,邀请机器学习教父、CMU教授 Tom Mitchell,迈克思·泰格马克,周志华,陶大程,陈怡然等AI领袖一起关注机器智能与人类命运。
全程回顾新智元 AI World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峰会盛况:
爱奇艺
上午:https://www.iqiyi.com/v_19rr54cusk.html
下午:https://www.iqiyi.com/v_19rr54hels.html
新浪:http://video.sina.com.cn/l/p/1724373.html
一次投放新浪扶翼广告开户需要什么资料?
企业营业执照;(加盖红色公章)
网站ICP备案;(加盖红色公章)
新浪邮箱;(作为登录用户名)
其他资料;(具体视行业而定)
新浪扶翼广告是什么:
扶翼是新浪推出以精准营销为导向的双平台、多终端的效果自助广告平台,支持程序化(RTB及非RTB)购买。
新浪扶翼广告的优势:
a.数据洞察:汇集门户、微博的多维大数据;
以新浪门户cookie和微博注册用户的大数据为基础,分析用户的人口属性、生活轨迹、兴趣爱好、社交活动和消费习惯等,做为精准营销的依据。
b.定向精准:六大维度的定向设置和数据统计;
多维度的定向条件和数据报表,广告主可程序化购买广告,并灵活的控制广告投放;全程效果跟踪,实时调整实时优化
c.资源优质:打通核心频道,覆盖优质资源,全站立体式曝光
1/核心频道:接入全站数百资源覆盖32个频道日均曝光高达10亿。
2/尺寸统一:资源尺寸规整,降低广告主创意制作成本,提升效率。
3/形式多样:形式涵盖通栏、画中画、矩形、按钮、文字链。
4/多终端:接入手机新浪网,移动app资源,广告主选择范围更广。
d.创意智能:Adbox,多方位丰富效果展示;
通过免费且强大的Adbox创意制作工具,广告主可以制作互动类、展示类、信息收集类、传播类等形式丰富的个性化创意素材。
e.多维数据:后台提供六大数据统计功能;
f.效果付费:采用CPC和CPM竞价方式;
1/首次充值低,可以CPC和CPM灵活竞价
2/CPC按点击扣费,展示免费,GSP第二高价扣费,花好广告主的每一分投资
扶翼的本质:在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地点将最合适的信息传递给最合适的人
新浪扶翼广告特色:
1、将用户平时搜索的习惯并记录下来当用户再次登陆新浪某个网站时,如新浪门户网站,新浪微博,新浪博客,或新浪某个频道等等,广告就会出现在相应的位置;
2、根据地区,性别,年龄,标签等属性精准定位;
3、广告展现形式多样化。新浪效果平台扶翼广告已经接入数百个资源位,涵盖核心频道!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739ba40102wv3o.html,如若喜欢本文,敬请分享。
学生新闻发布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对于新闻的关注和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设计并实现一款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新闻发布网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这项研究旨在满足大学生对新闻的需求,提供一个便捷、快速、准确的新闻获取平台,同时促进校园内外的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新闻发布网站领域,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国外的新闻网站如CNN、BBC等,拥有成熟的新闻发布机制和专业的新闻团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新闻服务。国内的新闻网站如新浪、腾讯等,也拥有丰富的新闻资源和用户群体。然而,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新闻发布网站相对较少,且存在内容单一、互动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设计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大学生新闻发布网站。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思路和方法:
需求分析:通过调研和分析大学生的新闻需求和行为习惯,明确网站的功能需求和定位。系统设计:基于MVC架构,设计网站的前后端结构、数据库结构和交互流程。技术实现:使用Java、Spring、MySQL等相关技术,完成网站的前后端开发和数据库设计。系统测试与优化:对网站进行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和用户体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新闻发布网站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技术实现和系统测试与优化。创新点如下:
针对性强: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新闻需求和行为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推荐和互动功能。内容丰富:除了校园新闻外,还涵盖社会热点、文化教育、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的新闻,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互动性强:设置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功能,鼓励用户参与新闻讨论和传播,增强网站的社交属性。用户体验优化:通过响应式设计、无障碍访问等技术手段,优化网站在不同设备和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体验。
五、前后台功能详细介绍
前台功能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新闻浏览、新闻搜索、新闻推荐、评论互动、个人中心等。用户可以通过注册登录享受个性化服务,浏览和搜索感兴趣的新闻,参与评论互动,管理个人账户等。
后台功能主要包括新闻发布管理、用户管理、评论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等。管理员可以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发布和管理新闻,管理用户和评论,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网站的运营和优化提供依据。
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可行性
本研究采用MVC架构和成熟的Web开发技术,可以保证网站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研究团队具备Java开发和Web开发的经验和能力,可以顺利完成网站的设计和实现工作。此外,已有相关研究和案例可供参考,证明了本研究的可行性。
七、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1-2个月):完成文献调研和需求分析工作,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第二阶段(3-5个月):完成网站的系统设计和前后台功能的开发工作。第三阶段(6-8个月):进行网站的测试和优化工作,包括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和用户体验测试等。第四阶段(9-11个月):完成论文的撰写和整理工作,准备毕业答辩。
八、论文(设计)写作提纲
绪论: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案例,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需求分析:调研和分析大学生的新闻需求和行为习惯,明确网站的功能需求和定位。系统设计:基于MVC架构,详细阐述网站的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设计等内容。技术实现:介绍网站的前后端开发技术和具体实现过程。系统测试与优化:描述网站的测试方法和优化策略,评估网站的性能和用户体验。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和贡献,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
九、主要参考文献
列出与本研究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包括学术论文、技术文档、案例分析等,以证明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
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是时代的主力军,在获取新闻信息方面,他们对新闻的敏感度非常高。因此,一个适合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的网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此,本文提出设计与实现一款大学生新闻发布网站,旨在为广大大学生提供可靠、及时的新闻信息,满足他们对于新闻的需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新闻发布网站,如搜狐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这些网站都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并在新闻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网站并不针对大学生用户特别设计,无法满足大学生获取新闻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款适合大学生使用的新闻发布网站。 在国外,类似的网站也有很多,如BuzzFeed、HuffPost等。这些网站注重轻松幽默的风格,更适合年轻人阅读。通过学习它们的设计和特点,可以为本文设计的网站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用户为中心,从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出发,设计和开发一款适合大学生用户的新闻发布网站。具体步骤如下: 1.需求分析:对大学生获取新闻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确定网站的功能和特点。 2.设计原型:根据调研结果,设计网站的原型和界面,确定网站的整体风格和用户体验。 3.开发实现:根据原型和界面设计,实现网站的前后台功能。 4.测试优化:对网站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网站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5.上线推广:将网站上线,并进行推广,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用户使用。
研究内客和创新点 本文设计的大学生新闻发布网站的主要内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资讯模块: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包括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新闻。 2.校园资讯模块:提供与大学生相关的校园新闻、师生活动、就业信息等。 3.图片视频模块:提供精彩的图片、视频新闻,增强用户阅读体验。 4.用户互动模块:提供用户评论、投票等互动功能,增强用户参与感。 5.用户中心模块:提供用户注册、登录、个人信息管理等功能。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大学生用户特别设计:网站的设计和功能都是以大学生用户为中心进行考虑的,更符合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 2.注重用户体验和互动性:网站的界面设计和功能都注重用户体验和互动性,强调用户参与感。 3.定位清晰明确:网站的主要定位是提供新闻资讯和校园资讯,聚焦大学生用户的需求。
前后台功能详细介绍 前台功能介绍: 1.新闻资讯模块:提供国内外的最新新闻资讯。 2.校园资讯模块:提供大学生用户相关的校园新闻、师生活动、就业信息等。 3.图片视频模块:提供最新、精彩的图片、视频新闻。 4.用户评论模块:用户可以发表评论、对新闻进行评价。 5.用户投票模块:用户可以参与新闻投票活动。 6.用户注册、登录、个人信息管理等功能。 后台功能介绍: 1.新闻资讯管理:管理员可以发布、编辑、删除新闻资讯。 2.校园资讯管理:管理员可以发布、编辑、删除校园资讯。 3.用户管理:管理员可以管理用户,包括添加、删除用户等。 4.评论管理:管理员可以管理用户的评论,包括审核、删除评论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可行性 本文研究思路是以用户为中心,从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出发,设计和开发一款适合大学生用户的新闻发布网站。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大学生用户的需求和偏好,确定网站的设计和功能。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和用户需求分析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大学生用户对于新闻发布网站的需求和期望。通过用户需求分析,我们可以系统地分析用户需求,确定网站的功能和特点。 本文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可行性:本文的研究需要开发人员和设计师等多个人员协作完成,但是这些人员都可以在现有的人才库中找到。 2.技术可行性:本文的研究需要使用多种技术,如HTML、CSS、Javascript等,这些技术都是成熟和稳定的技术,可以保证网站的稳定和安全。 3.时间可行性:本文研究的时间比较充裕,可以保证网站的开发周期。
研究进度安排 本文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 1.需求分析:1周 2.设计原型:2周 3.开发实现:6周 4.测试优化:1周 5.上线推广:2周
论文(设计)写作提纲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内容 2.需求分析 2.1 用户调研和分析 2.2 网站功能需求 3.设计原型 3.1 网站整体设计 3.2 网站界面设计 4.开发实现 4.1 系统架构设计 4.2 前台功能实现 4.3 后台功能实现 5.测试优化 5.1 系统测试 5.2 优化方法 6.上线推广 6.1 上线流程 6.2 推广方法 7.结论 7.1 研究结果 7.2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7.3 展望未来 8.参考文献 9.附录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