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账号为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官方运营账号,提供全面深入的云计算前景分析、丰富的技术干货、程序样例,分享华为云前沿资讯动态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学习VueRouter,HTML5 History 模式,因为history模式刷新页面会出现404》,作者: DevFeng 。
vue-router 默认 hash 模式 —— 使用 URL 的 hash 来模拟一个完整的 URL,于是当 URL 改变时,页面不会重新加载。
如果不想要很丑的 hash,我们可以用路由的 history 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 history.pushState API 来完成 URL 跳转而无须重新加载页面。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history',
routes: [...]
})
当你使用 history 模式时,URL 就像正常的 url,例如 http://yoursite.com/user/id,也好看!
不过这种模式要玩好,还需要后台配置支持。因为我们的应用是个单页客户端应用,如果后台没有正确的配置,当用户在浏览器直接访问 http://oursite.com/user/id 就会返回 404,这就不好看了。
所以呢,你要在服务端增加一个覆盖所有情况的候选资源:如果 URL 匹配不到任何静态资源,则应该返回同一个 index.html 页面,这个页面就是你 app 依赖的页面。
注意:下列示例假设你在根目录服务这个应用。如果想部署到一个子目录,你需要使用 VueCLI 的
publicPath 选项 (opens new window)和相关的 router base property (opens new window)。你还需要把下列示例中的根目录调整成为子目录 (例如用 RewriteBase /name-of-your-subfolder/ 替换掉 RewriteBase/)。
<IfModule mod_rewrite.c>
RewriteEngine On
RewriteBase /
RewriteRule ^index\.html$ - [L]
RewriteCond %{REQUEST_FILENAME} !-f
RewriteCond %{REQUEST_FILENAME} !-d
RewriteRule . /index.html [L]
</IfModule>
除了 mod_rewrite,你也可以使用 FallbackResource (opens new window)。
location / {
try_files $uri $uri/ /index.html;
}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httpPort = 80
http.createServer((req, res) => {
fs.readFile('index.html', 'utf-8', (err, content) => {
if (err) {
console.log('We cannot open "index.html" file.')
}
res.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
res.end(content)
})
}).listen(httpPort, () => {
console.log('Server listening on: http://localhost:%s', httpPort)
})
对于Node.js/Express,请考虑使用 connect-history-api-fallback 中间件 (opens new window)。
1. 安装 IIS UrlRewrite(opens new window)
2. 在你的网站根目录中创建一个 web.config 文件,内容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system.webServer>
<rewrite>
<rules>
<rule name="Handle History Mode and custom 404/500" stopProcessing="true">
<match url="(.*)" />
<conditions logicalGrouping="MatchAll">
<add input="{REQUEST_FILENAME}" matchType="IsFile" negate="true" />
<add input="{REQUEST_FILENAME}" matchType="IsDirectory" negate="true" />
</conditions>
<action type="Rewrite" url="/" />
</rule>
</rules>
</rewrite>
</system.webServer>
</configuration>
rewrite {
regexp .*
to {path} /
}
在你的 firebase.json 中加入:
{
"hosting": {
"public": "dist",
"rewrites": [
{
"source": "**",
"destination": "/index.html"
}
]
}
}
给个警告,因为这么做以后,你的服务器就不再返回 404 错误页面,因为对于所有路径都会返回
index.html 文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你应该在 Vue 应用里面覆盖所有的路由情况,然后再给出一个 404 页面。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history',
routes: [
{ path: '*', component: NotFoundComponent }
]
})
或者,如果你使用 Node.js 服务器,你可以用服务端路由匹配到来的 URL,并在没有匹配到路由的时候返回 404,以实现回退。
点击关注,第一时间了解华为云新鲜技术~华为云博客_大数据博客_AI博客_云计算博客_开发者中心-华为云
、良生- input type=file与文件上传
本文所说的input type=file指的是type类型是file的input元素,最简HTML代码如下:
<input type=file>
但是,为了习惯,我们多写成:
<input type="file">
在HTML5出现之前(XHTML),我们的闭合规则则有些出入:
<input type="file" />
顾名思义,选择文件,并上传文件。
在万恶的旧时代,HTML5还没有出现之前,原生的file input表单元素只能让我们一次上传一张图片。无法满足一次上传多图的交互需求,所以,很多场景,就被swfupload.js给取代了,有点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感觉。
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原生HTML5表单对多图(multiple属性)、上传前预览,二进制上传等支持越来越广泛,原生的file input表单元素又迎来了新的升级,flash为背景的swfupload.js注定要落寞。
但是,对于PC项目,IE8-IE9浏览器还是不能忽略的。所以,现在,很流行的一种处理方式,就是HTML5 file上传和flash swfupload上传一起整合的模式,优先使用原生HTML5上传,不支持的,使用flash上传。我之前有篇关于HTML5上传的文章,每天访问量很高的:“基于HTML5的可预览多图片Ajax上传”,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如果想使用浏览器原生特性实现文件上传(如图片)效果,父级的form元素有个东西不能丢,就是:
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enctype属性规定在发送到服务器之前应该如何对表单数据进行编码,默认的编码是:”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对于普通数据是挺适用的,但是,对于文件,科科,就不能乱编码了,该什么就是什么,只能使用multipart/form-data作为enctype属性值。
无论是旧时代的单图上传,还是HTML5中的多图上传,均是如此。
文件,尤其图片,上场前能够预览,是很棒的交互体验。不走服务器,不耗费流量,多棒!
理想虽好,实现起来……
在HTML5还没出现的旧时代,只有低版本的IE浏览器貌似有方法,使用私有的滤镜,超越安全的限制(其实是利用了不好的东西),实现图片直接预览;但是呢,那个时候,Chrome, FireFox没有这一出,于是,想要使用原生file input实现图片的上传前预览,兼容性坎很难跨过去。
但是,后来,HTML5来了,我们出现了转机,IE10+以及其他现代浏览器,可以让我们直接读取图片的数据,然后在页面上呈现,实现了上传前预览;加上之前老IE的滤镜策略,貌似,可行。但是呢但是,老的IE浏览器只能最多一次选择一个文件,因此,只有单图上传的时候,大家可以考虑考虑。
传统的form提交,是要改变页面流的,也就是刷新后跳转。好的体验应该是走Ajax交互的。HTML5里面支持二进制formData数据提交,因此,可以从容Ajax提交上传的文件数据;那老旧的IE浏览器怎么办?
一般方法如下:
<form action="" method="post" 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target="uploadIframe">< <iframe id="uploadIframe"></iframe>
var doc = iframe.contentDocument ? iframe.contentDocument : frames[iframe.id].document; var response = doc.body && doc.body.innerHTML;
OK, 当然,你也可以不用像上面这么麻烦,直接使用jquery.form.js. 原理呢,就是上面这样,但是,不需要这么麻烦。
原生的file input不收待见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长的丑还不好控制。
举个例子,下图这个“选择文件”这几个文字,我们就不好对file控件动刀子实现自定义:
file input框
怎么办呢?
有一种方法是这样的: 让file类型的元素透明度0,覆盖在我们好看的按钮上。然后我们去点击好看的按钮,实际上点击是是file元素。
然而,此方法有一些不足:
更好的方法是,使用label元素与file控件关联,好处在于:
<label class="ui_button ui_button_primary" for="xFile">上传文件</label> <form><input type="file" id="xFile" style="position:absolute;clip:rect(0 0 0 0);"></form>
效果如下(真实实时效果):
input file类型控件有一个属性,名为
accept
, 可能有些小伙伴不太了解。可以用来指定浏览器接受的文件类型,也就是的那个我们打开系统的选择文件弹框的时候,默认界面中呈现的文件类型。例如:
accept="image/jpeg"
,则界面中只有jpg图片,如下截图,同时,窗体右下方是“自定义文件”按钮:
自定义文件
实际开发的时候,很少只允许传jpg图片,应该都是只能传图片类型,此时,可以使用:
accept="image/*"
于是乎,“自定义文件”按钮变成了语义更明确的“图片文件”:
图片文件
accept属性值其实是MIME类型, 例如下面几个可能常用的:
accept="application/pdf" accept="audio/x-mpeg" accept="text/html" .accept="video/x-mpeg2"
然后,多个属性值使用逗号分隔,例如:
<input accept="audio/*,video/*,image/*">
现代浏览器直接value = "", 有些IE浏览器貌似不行,好像使用file.outerHTML = file.outerHTML,我自己没测试。
不过我觉得比较麻烦,还要判断浏览器什么的。像本文的Ajax单图上传,直接form.reset()就可以了。
以上~
本文为原创文章,会经常更新知识点以及修正一些错误,因此转载请保留原出处,方便溯源,避免陈旧错误知识的误导,同时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下面试题不分先后顺序
八股文不想写了自己百度吧...
Hash模式
1、定义
hash 模式是一种把前端路由的路径用井号 # 拼接在真实 url 后面的模式。当井号 # 后面的路径发生变化时,浏览器并不会重新发起请求,而是会触发 onhashchange 事件。
2、网页url组成部分
(1)了解几个url的属性
属性 | 含义 |
location.protocal | 协议 |
location.hostname | 主机名 |
location.host | 主机 |
location.port | 端口号 |
location.patchname | 访问页面 |
location.search | 搜索内容 |
location.hash | 哈希值 |
(2)演示
下面用一个网址来演示以上属性:
History模式
hash的特点
1、定义
history API 是 H5 提供的新特性,允许开发者直接更改前端路由,即更新浏览器 URL 地址而不重新发起请求。
2、与hash的区别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演示, hash 与 history 在浏览器下刷新时的区别。具体如下:
正常页面浏览
改造H5 history模式
3、history的API
下面阐述几种 HTML5 新增的 history API 。具体如下表:
API | 定义 |
history.pushState(data, title [, url]) | pushState主要用于往历史记录堆栈顶部添加一条记录。各参数解析如下:①data会在onpopstate事件触发时作为参数传递过去;②title为页面标题,当前所有浏览器都会忽略此参数;③url为页面地址,可选,缺少时表示为当前页地址 |
history.replaceState(data, title [, url]) | 更改当前的历史记录,参数同上; 上面的pushState是添加,这个更改 |
history.state | 用于存储以上方法的data数据,不同浏览器的读写权限不一样 |
window.onpopstate | 响应pushState或者replaceState的调用 |
4、history的特点
对于 history 来说,主要有以下特点:
5、存在问题
对于 history 来说,确实解决了不少 hash 存在的问题,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具体如下:
6、两者选择
下面我们再来介绍下在实际的项目中,如何对这两者进行选择。具体如下:
浅拷贝与深拷贝
借助ConardLi大佬以下两张图片,帮我们更好的理解两者的含义:
总而言之,浅拷贝只复制指向某个对象的指针,而不复制对象本身,新旧对象还是共享同一块内存。但深拷贝会另外创造一个一模一样的对象,新对象跟原对象不共享内存,修改新对象不会改到原对象。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constructor === Person) // true
当获取person.constructor时,其实person中并没有constructor属性,当不能读取到constructor属性时,会从person的原型,也就是Person.prototype中读取时,正好原型中有该属性,所以 person.constructor === 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其次是__proto__,绝大部分浏览器都支持这个非标准的方法访问原型,然而它并不存在于Person.prototype中。
实际上,它是来自与Object.prototype,与其说是一个属性,不如说是一个getter/setter,当使用obj.__proto__时,可以理解成返回了Object.getPrototypeOf(obj) 。
总结:
如果没有参数,就直接写一个空括号即可
如果只有一个参数,可以省去参数括号
如果有多个参数,用逗号分割
如果函数体的返回值只有一句,可以省略大括号
如果函数体不需要返回值,且只有一句话,可以给这个语句前面加一个void关键字。
最常用的就是调用一个函数:
let fn = () => void doesNotReturn()
箭头函数不会创建自己的this,所以它没有自己的this,它只会在自己作用域的上一层继承this。所以箭头函数中的this的指向在它在定义时一家确定了,之后不会改变。
戳右边链接: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6278115
当一个内部函数被调用,就会形成闭包,闭包就是能够读取其他函数内部变量的函数。
闭包作用:
局部变量无法共享和长久的保存,而全局变量可能造成变量污染,所以我们希望有一种机制既可以长久的保存变量又不会造成全局污染。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从语法上讲,promise是一个对象,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从本意上讲,它是承诺,承诺它过一段时间会给你一个结果。promise有三种状态: pending(等待态),fulfiled(成功态),rejected(失败态) ;状态一旦改变,就不会再变。创造promise实例后,它会立即执行。
foreach()方法会针对每一个元素执行提供得函数,该方法没有返回值,是否会改变原数组取决与数组元素的类型是基本类型还是引用类型
map()方法不会改变原数组的值,返回一个新数组,新数组中的值为原数组调用函数处理之后的值
localStorage: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 储存时间没有限制 永久生效 除非自己删除记录
sessionStorage:当页面关闭后被清理与其他相比不能同源窗口共享 是会话级别的存储方式
cookies数据不能超过4k 同时因为每次http请求都会携带cookie 所有cookie只适合保存很小的数据 如会话标识
有五种,分别是 State、 Getter、Mutation 、Action、 Module
Loader:直译为"加载器"。Webpack将一切文件视为模块,但是webpack原生是只能解析js文件,如果想将其他文件也打包的话,就会用到`loader`。 所以Loader的作用是让webpack拥有了加载和解析非JavaScript文件的能力。
Plugin:直译为"插件"。Plugin可以扩展webpack的功能,让webpack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在 Webpack 运行的生命周期中会广播出许多事件,Plugin 可以监听这些事件,在合适的时机通过 Webpack 提供的 API 改变输出结果。
太多了,自己整理吧-.-
区别:
computed 计算属性:依赖其它属性值,并且computed的值有缓存,只有它依赖的属性值发生改变,下一次获取computed的值时才会重新计算computed的值。
watch 侦听器:更多的是观察的作用,无缓存性,类似与某些数据的监听回调,每当监听的数据变化时都会执行回调进行后续操作
运用场景:
当需要进行数值计算,并且依赖与其它数据时,应该使用computed,因为可以利用computed的缓存属性,避免每次获取值时都要重新计算。
当需要在数据变化时执行异步或开销较大的操作时,应该使用watch,使用watch选项允许执行异步操作(访问一个API),限制执行该操作的频率,并在得到最终结果前,设置中间状态。这些都是计算属性无法做到的。
Vue 实例有⼀个完整的⽣命周期,也就是从开始创建、初始化数据、编译模版、挂载Dom -> 渲染、更新 -> 渲染、卸载等⼀系列过程,称这是Vue的⽣命周期。
//利用绝对定位,先将元素的左上角通过 top:50%和 left:50%定位到页面的中心,然后再通过 translate 来调整元素的中心点到页面的中心。该方法需要考虑浏览器兼容问题。
//利用绝对定位,设置四个方向的值都为 0,并将 margin 设置为 auto,由于宽高固定,因此对应方向实现平分,可以实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居中。该方法适用于盒子有宽高的情况:
//利用绝对定位,先将元素的左上角通过 top:50%和 left:50%定位到页面的中心,然后再通过 margin 负值来调整元素的中心点到页面的中心。该方法适用于盒子宽高已知的情况
//使用 flex 布局,通过 align-items:center 和 justify-content:center 设置容器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为居中对齐,然后它的子元素也可以实现垂直和水平的居中。该方法要**考虑兼容的问题**,该方法在移动端用的较多:
//另外,如果父元素设置了flex布局,只需要给子元素加上`margin:auto;`就可以实现垂直居中布局
戳右边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29438877/article/details/103998284
JavaScript中的对象是引用类型的数据,当多个实例引用同一个对象时,只要一个实例对这个对象进行操作,其他实例中的数据也会发生变化。而在Vue中,我们更多的是想要复用组件,那就需要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数据,这样组件之间才不会相互干扰。所以组件的数据不能写成对象的形式,而是要写成函数的形式。数据以函数返回值的形式定义,这样当我们每次复用组件的时候,就会返回一个新的data,也就是说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私有数据空间,它们各自维护自己的数据,不会干扰其他组件的正常运行。
1.如果obj里面有时间对象,则JSON.stringify后再JSON.parse的结果,时间将只是字符串的形式,而不是对象的形式
2.如果obj里有RegExp(正则表达式的缩写)、Error对象,则序列化的结果将只得到空对象
3、如果obj里有函数,undefined,则序列化的结果会把函数或 undefined丢失
4、如果obj里有NaN、Infinity和-Infinity,则序列化的结果会变成null
5、JSON.stringify()只能序列化对象的可枚举的自有属性,例如 如果obj中的对象是有构造函数生成的, 则使用JSON.parse(JSON.stringify(obj))深拷贝后,会丢弃对象的constructor
6、如果对象中存在循环引用的情况也无法正确实现深拷贝
总结:for...in循环主要是为了遍历对象而生,不适用遍历数组; for....of循环可以用来遍历数组、类数组对象、字符串、Set、Map以及Generator对象
1. 语法上的区别:
函数式组件是一个纯函数,它是需要接受props参数并且返回一个React元素就可以了。类组件是需要继承React.Component的,而且class组件需要创建render并且返回React元素,语法上来讲更复杂。
2. 调用方式
函数式组件可以直接调用,返回一个新的React元素;类组件在调用时是需要创建一个实例的,然后通过调用实例里的render方法来返回一个React元素。
3. 状态管理
函数式组件没有状态管理,类组件有状态管理。
4. 使用场景
类组件没有具体的要求。函数式组件一般是用在大型项目中来分割大组件(函数式组件不用创建实例,所有更高效),一般情况下能用函数式组件就不用类组件,提升效率。
答案戳这里:zhuanlan.zhihu.com/p/35801438
初次登录的时候,前端调后调的登录接口,发送用户名和密码,后端收到请求,验证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成功,就给前端返回一个token,和一个用户信息的值,前端拿到token,将token储存到Vuex中,然后从Vuex中把token的值存入浏览器Cookies中。
把用户信息存到Vuex然后再存储到LocalStroage中,然后跳转到下一个页面,根据后端接口的要求,只要不登录就不能访问的页面需要在前端每次跳转页面师判断Cookies中是否有token,没有就跳转到登录页,有就跳转到相应的页面,我们应该再每次发送post/get请求的时候应该加入token,常用方法再项目utils/service.js中添加全局拦截器,将token的值放入请求头中 后端判断请求头中有无token,有token,就拿到token并验证token是否过期,在这里过期会返回无效的token然后有个跳回登录页面重新登录并且清除本地用户的信息
答案戳这里: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599109/article/details/113728974
vue中购物车逻辑的实现
js中购物车逻辑的实现
**展示购物车中的商品******
**完成购物车中商品的购买******
备注1:购物车中商品存储的数据除了“商品id”、“商品数量”之外,根据产品要求还可以有其他的信息,例如完整的商品详情(这样就不用掉服务器接口获得详情了)、购物车商品的过期时间,超过时间的购物车商品在下次打开网站或者购物车页面时被清除。
备注2:购物车商品除了存储在localStorage中,根据产品的需求不同,也可以存储在sessionStorage、cookie、session中,或者直接向服务器接口发起请求存储在服务器上。何种情况使用哪种方式存储、有啥区别请自己分析。
<!-- 状态码:由3位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 -->
<!-- 1xx:指示消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
<!-- 2xx: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处理 -->
<!-- 200 OK:客户端请求成功
204 No Content:无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但未返回内容。一般用在只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而服务器不用向客户端返回什么信息的情况。不会刷新页面。
206 Partial Content:服务器已经完成了部分GET请求(客户端进行了范围请求)。响应报文中包含Content-Range指定范围的实体内容 -->
<!-- 3xx 重定向 -->
<!-- 301 Moved Permanently:永久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已经永久的搬到了其他位置。
302 Found:临时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临时搬到了其他位置
303 See Other:临时重定向,应使用GET定向获取请求资源。303功能与302一样,区别只是303明确客户端应该使用GET访问
307 Temporary Redirect:临时重定向,和302有着相同含义。POST不会变成GET
304 Not Modified:表示客户端发送附带条件的请求(GET方法请求报文中的IF…)时,条件不满足。返回304时,不包含任何响应主体。虽然304被划分在3XX,但和重定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
<!-- 4xx:客户端错误 -->
<!-- 400 Bad Request: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服务器无法理解。
401 Unauthorized:请求未经授权,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
403 Forbidden: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404 Not Found:请求资源不存在。比如,输入了错误的url
415 Unsupported media type:不支持的媒体类型 -->
<!--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503 Server Unavailable: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 -->
我是cv的各位自取吧-。-
原文链接:https://juejin.cn/post/7073869980411887652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