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直使用windows系统的电脑,创建文件很简单,改格式也非常的简单。但换了苹果电脑,如何创建一个HTML文件?却把我给整蒙了。
首先,为什么mac上不能直接新建文本文件?
因为mac一都是以应用的方式来管理文件。
我们在Windows上的习惯是:找到一个目录-->新建文件-->打开对应的应用-->记录-->保存。
mac的系统倾向是:打开应用程序-->记录-->找目录-->保存。
一对比,我们发现mac并不是不能建文本文件,只是建的过程有些麻烦。
一,在访达里找到文本编辑器并打开。就看到下图的样子。
二,找到左下角新建文稿,点击,会出现一个编辑文稿的窗口。
这时你就可以把你要写的东西写在这个文稿里边,比如我就写了一个简单的html代码。
三,找到电脑窗口左上角,文件-->移到...
这里就是把文件移入到你方便找的文件夹里,如下图,会出现一个位置下拉框
在这里我把这个文件存在了桌面上。
四,在访达里找到你的文件,右键点击,在菜单栏里找到重新命名。
这时候你就可以把文件改成html格式。
到这里改成HTML就完成了,然后选择打开方式,在浏览器中打开,这时候你可能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如下图所示:
解决方案如下:
一,打开文本编辑。找到窗口左上角:文本编辑-->偏好设置
二,设置两样东西,注意我红色圈圈区域。
新建文稿设置:把格式改为纯文本。
打开和存储设置:改成我圈住的勾选样子
再用浏览器打开html文件,就会出现下面的网页了。
如果有需要的,建议收藏呦!
在用的主力电脑是一台 2018 款 15英寸 MacBook Pro。它给我的工作、学习、娱乐带来很多便利和好的体验。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工作日常中我是如何在这台 Mac 上完成一篇公众号文章的。
有时候临时想到一个选题,或者从大家的留言评论中,觉得值得写一篇文章就会记在 Mac「提醒事项」App 里。确定写的日期也会加上。
提醒事项
偶尔也会直接新建一篇文章,只加上选题标题,下次再补充完内容。比如在我正在写一篇文章时突然想到另外一个选题。
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一边写文章一边构思文章的结构。有时会先在正文开头用 Markdown List 简单列出文章的结构。
MWeb
在遇到比较复杂的文章时,也会选择用思维导图工具来帮助我理清内容结构。比如 MindNode。
MindNode
我目前主要在 MWeb 上写文章。MWeb 是一款 Markdown 写作工具,非常强大。Markdown 是一种非常简洁流畅的书写形式。能够让我专注于内容本身,而不用去关心格式排版之类的。这也是我从来不用 Word、Pages 之类的写文章的原因。
MWeb for Mac
我的 MWeb 文档库中创建了一个「内容创作」分类,公众号文章都会放在这个分类里。MWeb 还能在 Mac、iPad、iPhone 之间同步。我的 11 英寸 iPad Pro 配了一个智能双面夹键盘,我也经常在 iPad Pro 上利用闲碎时间写文章,比如沙发上、高铁上。跨端同步写作体验还是蛮爽的。
MWeb for iPad
我的大部分文章都会有配图,并且这些配图往往不是简单的一张照片。大多都需要先制作处理。制作配图是写文章中非常耗时的事情。有时候配图的时间会超过写文字本身用的时间。
我常用的做图工具是 Pixelmator Pro。我会用它修改图片大小、格式、裁切等。也会用它给图片添加文字、或者抠除图片中不需要的部分。Pixelmator Pro 对我来说是完全可以替代 PS 的存在。并且价格相比 Photoshop 来说太便宜了,对了这款软件最近还在打折中(¥188)。
Pixelmator Pro
近期我也会制作 Pixelmator Pro 相关图文和视频教程。
我有时候也会用 Keynote 做图,比如文章封面图、图表、元素等。
Keynote
文章中的 GIF 动图,我使用 GIF Brewery 3 来制作。这款软件可以把视频制作成 GIF 动图,有很多参数可以设置。
GIF Brewery 3
有了文字和配图,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公众号文章是可以排版样式的,但是我一般不会去用公众号后台的排版工具,太低效。
之前我有根据别人的公众号排版网页工具改写成适合自己的网页排版工具。只需要把 MWeb 文章的 Markdown 粘贴到排版工具左侧,然后就会在右侧显示排版好的效果。复制排版后的文章,再在公众号后台编辑器粘贴,就是一篇排版好的公众号文章了。最后加上封面、设置原创、原文链接之类的就可以发布了。
但是网页排版工具毕竟不方便,图片需要先上传到图床(MWeb 有一键上传),而且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就不能用了。所以我现在用另外一种更便捷好用的方法。
MWeb 的「预览」模式支持自定义主题样式。我就自己写了一个「Mac派」的主题样式。每次写完文章,切换到预览模式,复制文章,在公众号后台编辑器粘贴就 OK 了。
如果你想试试「Mac派」的文章样式,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CSS」获取样式文件下载。
除了 MWeb,很多 Markdown 写作工具都有自定义样式功能。比如很贵的 Ulysses 和免费的 Typora。
我之前一直在 Ulysses 和 MWeb 这两款写作工具之前犹豫不决,最终选择 MWeb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强大的发布功能。
利用上面提到的自定义预览样式排版功能。我可以在写完一篇文章就很快的粘贴发布到公众号。
对了,iPad 上的 MWeb 也可以自定义预览样式。我在 MWeb for iPad 上使用了跟 MWeb for Mac 一样的预览样式。这样在 iPad 上写完文章,一样可以自动排版,并粘贴发布到公众号后台。也是有了这个能力,我现在外出几乎不会带 Mac,而是一台 iPad Pro + 双面夹键盘。
顺便提一下,用 MWeb 我也可以非常方便的把文章发布到知乎专栏、头条文章、少数派等其他平台。
文章排版和分发是一件琐碎耗时、又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事。通过工具能帮我节省掉一部分时间。
以上就是我日常写作和发布公众号文章的过程。总的来说比较灵活。或许对你会有一些借鉴和启发。如果你也经常在 Mac(或 iPad)上写东西,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和感受。
本文提到的软件:
迎观看indesign新手教程,小编带大家学习 InDesign 的基本工具和使用技巧,了解如何在“图层”面板中创建新图层以组织文档中的内容。
图层在管理文档中的内容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组织和更轻松地选择本手册中的内容,首先学习创建新图层,然后将内容添加到新图层,最后更改图层属性,如图层名称。
打开文件,要查看文档中的图层,打开「图层」面板,选择「窗口」-「图层」。
在打开的「图层」面板中,会看到名为「图层1」的默认图层,它是当前唯一的层,包含此文档中的所有现有内容。
在某些文档中,有时可能不需要在「图层」面板中使用图层。例如,也许你正在制作的名片中只有几个元素。
在手册中,将内容组织成多个层次会很有帮助,因为会有很多。创建一个新层,并将图像放置在该层的背景中开始。
现在,若要重命名「图层1」的图层,以便更好地跟踪它们,双击图层名称「图层1」。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将名称更改为「文本」。
有许多选项可用于处理层,单击「确定」即可更改名称。可以为图层命名任何名称,甚至可以保留默认命名。更改图层名称对于包含大量内容和图层的文档非常有用,可以更轻松地跟踪您拥有的内容。
现在,将在小册子的背景中放置一个图像,以增加更多的兴趣。首先创建一个新层,以便可以更轻松地隐藏或选择背景图像。在「图层」面板的底部,单击「创建新图层」按钮以创建新图层。
新图层添加到「图层」面板中的默认层上方,并命名为通用图层「图层2」。
要更改名称,双击「图层2」并将名称更改「背景」,然后单击「确定」。
选中图层后,可以判断它已被选中,因为它具有此高亮显示,可以向新图层添加内容。
在「图层」面板中选择一个层会告诉inDesign将添加的新内容放置到该层上。现在置入一个图像,要先缩小一点,选择「视图」-「缩小」。
然后置入图像,选择「文件」-「置入...」。
导航到文件所在的文件夹,在「Links」文件夹中选择名为 background.jpg.的图像,单击「打开」。
然后单击页面左上角以放置图像。
选中图像后,查看「图层」面板,可以看到新图像位于选定的背景图层上。
此红色小框表示所选内容位于该图层上。
现在图像需要位于其他宣传册内容的后面,在「图层」面板中重新排列图层,以便看到其他内容。
在「图层」面板中向下拖动「背景」图层,当看到「文本」图层下方出现横线时,释放鼠标按钮,重新排列页面上的层和内容。
单击文档窗口的空白区域,取消选择内容。
在图层面板中,点击「背景」图层中右眼图标的空白区域。
这将锁定图层,因此无法选择该图层上的内容。这将有助于在不意外移动背景图像的情况下,集中编辑「文本」图层上的艺术品。
在「图层」面板中,单击「文本」图层左侧的箭头,将看到该层上的所有内容。
现在移动到文档中的另一页,在文档窗口的左下角,从菜单中选择「5」以查看第5页。
如果现在查看「图层」面板,将看到相同的命名图层,但文本图层的内容不同。
在InDesign中,图层在整个文档中共享,但层面板中仅显示活动页面或跨页的内容。如果需要删除未使用的图层,单击「删除选定图层」按钮。
如果删除了一个图层,也将删除该图层上每页的内容。
以上就是在inDesign软件中添加和重命名文档中的图层,可以开始在创建的项目中组织艺术作品。
inDesign软件下载地址:Indesign 2021 for mac(Id 2021)
https://www.macz.com/mac/7645.html?id=NzY4OTYwJl8mMjcuMTg3LjIyNy4zMg%3D%3D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