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head/><body><p style=\"height:16px;line-height:24px;color:#787878\"> helloWorld</p></body></html>
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每天花在网页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网页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作者以阅读型网页设计为例,谈谈哪几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近负责某知识型社区的改版,其中一块是提升读者在网页端阅读的体验。在调研一些网站的设计规范和查阅部分文献后,结合自己的思考,总结如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个阅读型网页,比如各新闻资讯网站、阅读型社区、web端读书网站等,在去除广告等干扰元素后,纯内容的阅读体验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字体、字号、字色、行宽、行间距、段间距、背景色。
接下来一一介绍。
字体:
衬线字体 or 非衬线字体:调研了多个网站,均采用非衬线字体。
查阅资料,衬线字体更富表现力,可提高辨识度和阅读效率,多用于报纸、书籍等印刷品,以及电子杂志和艺术网站的正文字体。
在电子屏上显示时,由于字号、显示器尺寸、显示器分辨率等影响因素,使用衬线字体时过细的笔画可能会显示不清难以辨认。
从稳妥角度考虑,这可能是各大网站均采用非衬线字体作为首选字体的原因。
推荐以下字体:
MacOS
中文:首选 苹方regular 次选 冬青黑体简体。
英文:首选 Helvetica Neue 次选 Arial。
Windows
中文:首选 微软雅黑 次选 冬青黑体简体。
英文:首选 Arial 次选 Tahoma。
字号:
字号太小看不清累眼睛,太大页面不精致且显示效率低。
一个字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有多大,取决于字号和单个像素方块的物理尺寸。单像素块尺寸,取决于显示器尺寸和显示器分辨率。
随着显示器技术发展,在显示器尺寸没有变大的情况下,显示器分辨率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单像素方块的物理尺寸越来越小,因此网页端设计时的推荐字号也在变大,从12px 到 14px 到 16px。
稳妥起见,正文建议使用 16px 。以此为基准,扩大和减小后确定标题和辅助文本的字号,此处建议以 4px 为步长,使对比明显。
字色和背景色:
阅读体验受文字和背景的对比度影响。高对比度时,识别清晰,但眼睛容易疲劳。只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对比度,才能做到既识别清晰,长时间阅读又不容易累。
首先是白底黑字和黑底白字。二者本身对比较强,加上人类眼睛侧抑制等视觉机制,会让反差特别大,因此识别起来很清晰。由于白底黑字相较于黑底白字的反差更小[1],故而可读性更高,适用于注重文字阅读的网站;黑底白字视觉刺激性强,适用于注重视觉表现力或营造氛围的单页面,比如海报、主题网站首页等。另外,对于视觉受损的用户,此两种配色方案也是较人性化的选择。
然而,白底黑字并非最好。由于白色具有100%的亮度,黑色是0%,巨大的亮度对比让眼睛在阅读时要尽全力去适应,容易引起眼部疲劳,因此白底黑字仍不适宜长时间的阅读,所以印刷品读物的纸张多用乳白色或淡黄色的纸张。又因为显示器本身就发光,所以在电脑上阅读纯白色背景的文字,比在纸上阅读时,眼睛会更容易疲乏。
然而Hill(1997)的研究却表明:黑色和白色一直被认为是最可读的;有黑色在内的色彩组合比没有黑色的色彩组合更易于阅读;较浅背景上较深的文本比较暗的背景上较浅的文本的评价高。因此,更好的组合可能是保证了对比度(大于4.5)的浅灰背景 + 深灰文本。
行宽:
行宽过大,阅读时要转动脖子,降低阅读效率,而且目光从行尾移至下一行首容易串行。行宽过小,用户注视点要在行间频繁跳跃,降低了阅读速度,体验也不好。为防止此现象,文本宽度最好在450-700px之间。
确定具体数值时,要注意行宽应该是正文字号的整数倍。这是因为中文是方块字,最好的排版应该像小学时的作文本那样,每一列字都对齐,除最后一行外,每一行应该写满,这样才能整整齐齐。
如果采用左对齐,可以达到每一列字都对齐(有半角字符的行,会破坏队形),但当最后一个字符为标点时,会直接换行,导致此行会缺一块,不好。
如果采用两端对齐,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但两端对齐有另一个问题,段落的最后一行不一定写满行。当最后一行未写满行,且,行宽不是正文字号的整数倍时,为了达到两端对齐,前面行会增加字间距,但最后一行不会增加字间距。这样,最后一行的每个字都不能与其所在列对齐。
如果行宽是正文字号的整数倍,就能避免这种情况。达到两端对齐不留空,每列对齐像阅兵的效果。
左对齐
两端对齐
行间距:
行间距太小,有密不透气的感觉,读者浏览文章时容易串行;行间距太大,阅读时会感觉文章不够连贯,页面也不够精致。网页上行距常用em为单位,不管是中文网站还是英文网站,大多用1.5em-1.8em的行距。
段间距:
分情况。文章较短,就不需要很宽的段距;文章很长,最好利用段距分隔文章的节奏,给阅读者喘息和思考的机会,提高文章的可读性。经验值是,段间距一般为行间距的75% 。
结语:
实际上,影响纯内容阅读体验的远不止以上这些。实际工作中,环境光、设备尺寸和分辨率、用户视力等都应该在设计师的考虑范围内。魔鬼在细节中,多考虑一些,用户体验就会提升一些。
参考文献:
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NTEyNjMy.html
https://marijohannessen.github.io/color-contrast-checker/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766232
本文由 @Tzufe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SS三种引入方式
1.行内样式(内联样式)
<h1 style="color:pink; 属性:属性值;">前端学习</h1>
2.内部样式表(内联样式表)
<head>
<style type="text/CSS">
选择器(选择的标签) {
属性1: 属性值1;
属性2: 属性值2;
属性3: 属性值3;
}
</style>
</head>
3.外部样式表(外链式)
<head>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css文件路径">
</head>
- 注意:
- link 是个单标签
- link标签需要放在head头部标签中,并且指定link标签的三个属性
属性 作用
link | rel | 定义当前文档与被链接文档之间的关系,在这里需要指定为“stylesheet”,表示被链接的文档是一个样式表文件。 |
type | 定义所链接文档的类型,在这里需要指定为“text/CSS”,表示链接的外部文件为CSS样式表。我们都可以省略 | |
href | 定义所链接外部样式表文件的URL,可以是相对路径,也可以是绝对路径。 |
样式表 | 优点 | 缺点 | 使用情况 | 控制范围 |
行内样式表 | 书写方便,权重高 | 没有实现样式和结构相分离 | 较少 | 控制一个标签(少) |
内部样式表 | 部分结构和样式相分离 | 没有彻底分离 | 较多 | 控制一个页面(中) |
外部样式表 | 完全实现结构和样式相分离 | 需要引入 | 最多,强烈推荐 | 控制整个站点(多) |
CSS选择器五种方法
1.标签选择器
"h3 {
color: red;
}"
2.类名选择器
<p class='类名'></p>
//标签
.类名 {
属性1:属性值1;
属性2:属性值2;
属性3:属性值3;
}
3.多类名选择器
<p class='类名1 类名2'></p>
//多类名,空格隔开
4.id选择器
<p id="id名"></p>
// #id名 {color:pink;} 元素的id值是唯一的,只能对应于文档中某一个具体的元素。
5.通配符选择器
* { 属性1:属性值1; 属性2:属性值2; 属性3:属性值3; }
// 会匹配页面所有的元素,降低页面响应速度,不建议随便使用
选择器 | 作用 | 缺点 | 使用情况 | 用法 |
标签选择器 | 可以选出所有相同的标签,比如p | 不能差异化选择 | 较多 | p { color:red;} |
类选择器 | 可以选出1个或者多个标签 | 可以根据需求选择 | 非常多 | .nav { color: red; } |
id选择器 | 一次只能选择器1个标签 | 只能使用一次 | 不推荐使用 | #nav {color: red;} |
通配符选择器 | 选择所有的标签 | 选择的太多,有部分不需要 | 不推荐使用 | * {color: red;} |
基础选择器我们一共学了4个, 每个都有自己的价值, 可能再某个地方都能用到。但是如果说,一定要找个最常用的,那么,肯定是类选择器。
CSS字体
1.字体大小
font-size:20px //谷歌默认16px 谷歌浏览器默认16px
例子:
p {
font-size:20px;
}
2.定义字体
p{ font-family:"微软雅黑";}
3.字体粗细
font-weight:normal //默认不加粗
属性值 | 描述 |
normal | 默认值(不加粗的) |
bold | 定义粗体(加粗的) |
100~900 | 400 等同于 normal,而 700 等同于 bold 我们重点记住这句话 |
提倡:
我们平时更喜欢用数字来表示加粗和不加粗。
4.字体样式风格
font-style:normal //默认不加粗
font-style属性用于定义字体风格,如设置斜体、倾斜或正常字体,其可用属性值如下:
属性 | 作用 |
normal | 默认值,浏览器会显示标准的字体样式 font-style: normal; |
italic | 浏览器会显示斜体的字体样式。 |
小技巧:
平时我们很少给文字加斜体,反而喜欢给斜体标签(em,i)改为普通模式。
5.字体综合写法(重点)
选择器 { font: font-style font-weight font-size/line-height font-family;}
属性 | 表示 | 注意点 |
font-size | 字号 | 我们通常用的单位是px 像素,一定要跟上单位 |
font-family | 字体 | 实际工作中按照团队约定来写字体 |
font-weight | 字体粗细 | 记住加粗是 700 或者 bold 不加粗 是 normal 或者 400 记住数字不要跟单位 |
font-style | 字体样式 | 记住倾斜是 italic 不倾斜 是 normal 工作中我们最常用 normal |
font | 字体连写 | 1. 字体连写是有顺序的 不能随意换位置 2. 其中字号 和 字体 必须同时出现 |
CSS外观属性
行间距
line-height: 24px;
//line-height常用的属性值单位有三种,分别为像素px,相对值em和百分比%,
//实际工作中使用最多的是像素px
首行缩进
text-indent: 2em;
//属性值
- 其属性值可为不同单位的数值、em字符宽度的倍数、或相对于浏览器窗口宽度的百分比%,允许使用负值,
- 建议使用em作为设置单位
文本水平对齐
text-align:left //左对齐(默认值)
属性 | 解释 |
left | 左对齐(默认值) |
right | 右对齐 |
center | 居中对齐 |
文本修饰
text-decoration: none; //取消下划线
text-decoration 通常我们用于给链接修改装饰效果
值 | 描述 |
none | 默认。定义标准的文本。 取消下划线(最常用) |
underline | 定义文本下的一条线。下划线 也是我们链接自带的(常用) |
overline | 定义文本上的一条线。(不用) |
line-through | 定义穿过文本下的一条线。(不常用) |
属性 | 表示 | 注意点 |
color | 颜色 | 我们通常用 十六进制 比如 而且是简写形式 #fff |
line-height | 行高 | 控制行与行之间的距离 |
text-align | 水平对齐 | 可以设定文字水平的对齐方式 |
text-indent | 首行缩进 | 通常我们用于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的距离 text-indent: 2em; |
text-decoration | 文本修饰 | 记住 添加 下划线 underline 取消下划线 none |
以下为个人笔记(需要请关注私聊):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