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你家照片墙也太俗了!21款文艺摩登照片墙设计任你挑

片墙作为家里的软装点缀,如果做的不好,看上去就会显得普通俗气,但要是做好了,真的是提升整个家的颜值呢~今天,装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组非常文艺、有情调的照片墙设计效果图,赶紧来参考参考吧~

你对照片墙是什么印象呢?小编对照片墙的印象大概是下面这样的,中规中矩的设计,似乎少了点新意和趣味~

简单的两排设计,照片大小一模一样~

更简单,单排,不用花那么多心思设计

这样的排列,小编我在朋友家见的~

经常见到的心形排列

这个也是呢,结婚照设计成心形排列,大概很多家庭都是这样设计的

照片墙设计

小编今天可不是为了让大家看这些普通的照片墙设计的,当然要给大家带来一组文艺、摩登、个性、彰显品位甚至有点夸张的照片墙设计,赶快来享受这场视觉的盛宴吧~

时尚摩登气息爆棚~就是这么个性~

这样的设计真的是夸张,不过够洋气

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心情应该也是超棒的~

虽然规矩,但搭配的文艺有气质

沙发背景墙上这样的一组照片,足够受人夸赞的~

照片墙作为软装搭配,很好的和装修风格融合~

一股浓烈的工业风来袭~小编可是hin喜欢呢~

分散性照片墙设计

上面都是比较分散的排列设计,接下来装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整墙照片呦~你可不要看花眼~

这整面墙方的、圆的黑色相框搭配错落有致~

这电视背景墙一看就很有逼格~

这整面墙都贴上照片不仅有创意,还超好看~小编都觉的可以把自己几十年的照片全贴上~

可别小看了这样的设计~

这种自带文艺感的东西,小编真的是要被折服了~

啊~~~已经眼花缭乱了~

Oh,my god...有密集恐惧症的还是要远离呦~

怎么样,你有没有被上面的照片墙惊艳到呢?

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一个故事,我们想把这些故事和回忆留住,所以在装修中喜欢用照片来装饰墙面,这就是照片墙很受欢迎的一个理由吧~接下来装一网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照片墙的制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风水禁忌吧~

【照片墙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照片墙装饰设计效果图

照片墙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墙壁装修方法,不仅造价比较低,也比较美观,可以把很多有几年意义的照片保存在墙上,可以经常的看到美好的瞬间,所以深受很多朋友的欢迎。照片墙的制作非常简单,只要了解方法自己就可以制作,还可以自己动手更换形状和照片内容,不同的设计方法需要的尺寸和造型都不一样,可以购买成品相框,自己组合设计。

一、照片墙制作方法

1、墙面尺寸,知道大小可以构筑组合,最大的几英寸几英寸的最小使用,为5厘米之间的距离,最好的框架,结合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近菱形,杂乱的视觉影响。这完全是个人喜好。

2、墙壁的颜色,一般白色的墙壁,颜色组合框架不超过往往与黑,白,棕三,如果儿童房,能够在同一时间,在颜色的射灯,上墙壁和深色镜架,如黑色,棕色,红木,胡桃木色,建议使用。

内容选择

家庭情况,框墙可以把一些概念形象,山水,人物,花卉等,但也把自己和家人的照片,旅游照片,当然爱,孩子的经验,美的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果是前者,建议放在更加自由,凌乱,手感舒适,稍大的框架,最小的10英寸,用一张白纸,如果家人的照片,也可以是一个随机或长方形的。

安置,一般在前面的楼梯边的墙上,沙发背景墙上,餐厅的背景墙上,书房,卧室背景墙上或走廊的背景墙上的图片墙。

二、注意事项

在购买的相片墙时要注意几点,第一帧,帧体的必须是真正的木头,因为现在有一个PS发泡相框,与PVC,木材,粮食等皮革之外,也被称为高分子材料,实际它是塑料的,是一种体积含有塑料材料,木框架是外部喷水树木,不见森林漆,几乎没有味道,随后由框架厚度,大部分是框架的厚度1.5-2厘米,而帧槽深度只有0.5 – 0.8厘米,所以是一个问题,安装玻璃1.5mm厚纸板,1MM-2MM厚,背板,然后后面的帧装上S型挂钩,挂于无形钩,框的经验和墙体裂缝,镜框上墙的一部分,会有一定倾斜,它看起来非常不融洽,觉得像挂在那里,视觉感知是准备下降。

照片墙的制作其实并不复杂,首先在尺寸的选择上要合理,根据自己的墙面情况设计相框的大小,不同的亲笔颜色搭配不同的照片请,在选择之前要考虑进去这些因素,才能做成具有装饰效果的照片墙。不同的招聘内容带来的效果和感觉也不一样,建议根据家里的整体装修效果来选择合适的照片内容。不然有可能会和整体格调不和谐,影响美观。

【照片墙风水禁忌】

照片墙装饰设计效果图

一、照片墙形状

客厅照片墙的风水与照片墙的形状有关。客厅照片墙有各种形状,有方形的、菱形的、椭圆的等等。一般客厅内都会挂方形的照片墙,因为方形属土,为阳性,而圆形照片属水,为阴性。可想而知,住宅内总是阳气多一点比较好,因此客厅内更适合挂方形的照片墙。

二、忌用锤子与钉子

客厅照片墙内挂照片的时候不能用锤子和钉子。因为客厅照片墙挂的是家人的照片,应该用漂亮的丝带系上来悬挂。照片墙是来客来访可以看到的地方,如果有钉子入眼,既影响整体美感,其锋利的造型还会伤了和气。

三、挂婚纱照

客厅内挂婚纱照,象征着两人的感情很好。如果是想摆放单张婚纱照的话,应当尽量摆正。西北方代表了丈夫,而西南方代表了太太,如果是在西北方摆放照片的话,意味着先生很疼爱太太。

四、财位和凶位

任何风水都有凶吉之分,客厅照片墙的摆放也有凶吉之分。我们在挂客厅照片墙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将其摆放在客厅的财位或者吉位,凶位是绝对要避免的位置。

五、宝宝的照片

相信很多人都会问,既然婚纱照可以挂在墙上,那么宝宝的照片可以挂吗?答案是可以的。无论是出生照片,还是周岁纪念照片,又或者是日常拍摄的照片,都可以挂在墙上。虽然这在风水上没有太大的讲究,但是也不是挂得越多越好。要根据实际墙面的大小及照片的尺寸来看,挂的时候要摆正,达到一种平衡的和谐感。不过,并不是说宝宝的照片可以随意挂,像是陶朱位就不行。陶朱位在风水上可以说是发财吉利的位置,但是这个地方却潜藏了一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如果将宝宝的照片挂在这里,很有可能会使得宝宝染上怪病。

这就是装一网小编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照片墙的内容,如果你也想把自家的照片墙设计的这么有逼格,还高大上,不防参考一下上面的设计呦~

如果您已经筹备开始装修了,那就来装一网注册招标信息吧,免费推荐3家装修公司上门量房、做预算、出方案,全程免费哦!

10秒获得装修报价,请复制下面链接!

http://bj.zhuangyi.com/m/zb/bj.html?utm_source=jrttpcliuping

手机用户还可直接点击下面图片【10秒在线获取装修报价】!

构的含义:

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是"最高层次的规划,难以改变的决定"这些规划和决定奠定了事物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最终蓝图。具体到软件架构,系统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及其关系构成了系统的架构,这些组成部分可以是具体的功能模块,也可以是非功能的设计和决策,他们相互关联组成一个整体。共同构成软件系统的架构。

5个架构要素:

性能、可用性、伸缩性、扩展性、安全性

架构设计中需要平衡这5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实现需求和架构目标

男人看着虚拟业务小组

性能

性能是网站的一个重要指标,除非没得选择(例如:12306)。否则用户无法忍受一个响应缓慢的网站。

衡量性能手段:响应时间,并发数,吞吐量

性能优化:

性能问题无处不在,所以优化的手段也非常多,从用户浏览器到到数据库,影响用户请求的所有环节都可以进行性能优化

Web前端性能优化:

一般来说,Web前端指网站业务逻辑之前的业务,包括浏览器加载,网站视图模型,图片服务,CDN服务可以通过浏览器缓存,使用页面压缩,合理布局页面,减少cookie传输,主要优化手段有优化浏览器访问、使用方向代理、CDN等

一、浏览器访问优化:

1、减少http请求:Http是无状态的应用层协议,意味着每次Http请求都需要简历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在服务器端每个Http都需要独立的线程去处理,这些通信和服务的开销都很昂贵,减少Http请求的数目可有效提高性能访问。主要手段有合并css,合并javaScript,合并图片(多张图片通过一张图片由样式偏移区分)。

2、使用浏览器访问:对于一个网站而言,CSS、javaScript、Logo、图标这些静态资源更新的频率都比较低,而这些文件又是每次http请求都需要的,所以可以考虑将这些资源缓存在浏览器端,可以极好的改善性能。

3、启用压缩:在服务端对文件进行压缩,在浏览器端进行解压缩,可有效减少通信传输的数据量。

4、减少cookie传输:Cookie包含在每次请求和响应中,太大的Cookie会严重影响数据传输,因此那些数据需要写入Cookie需要慎重考虑,尽量减少Cookie中传输的数据量。

二、CDN(内容分发网络)加速:

CDN本质任然是一个缓存,而且将数据缓存在用户最近的地方,使用户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数据,即所谓网络访问第一跳,CDN能够缓存的一般是静态资源,将其缓存在CDN可极大的改善网页的打开速度。

三、反向代理:

方向代理在网站架构中的作用很多,作为请求总入口,可以保护网站安全(过滤请求等。。)、通过负载均衡改善网站高并发情况下的性能、配置缓存(静态资源)功能加速Web请求。

应用服务器端优化:

应用服务器就是处理网站业务的服务器,网站的业务代码都部署在这里,是网站开发最复杂,变化最多的地方,优化的手段有缓存、集群、异步等。

一、缓存:

网站性能优化第一定律:优先考虑使用缓存优化性能。

缓存指将数据存储在较高访问速度的存储介质中,以供系统处理。一方面缓存访问速度快,可以减少数据访问的时间,另一当面如果缓存的数据是经过计算处理得到的,那么被缓存的数据无需重复计算可直接使用,因此缓存还起到计算计算时间的作用。

网站数据访问通常遵循二八定律,即80%的访问落在20%的数据上,因此可以利用将这20%的数据缓存起来,可很好的改善系统性能,提高数据访问能力,降低存储访问压力。

二、异步操作:

将用户请求发送至消息队列等待后续任务处理,而当前请求直接返回响应给用户。

在不使用消息队列的情况下,用户的请求数据直接写入数据库,在高并发的情况下,会对数据库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使得响应延迟加剧,在使用消息队列后,用户请求的数据发送给消息队列后立即返回,再由消息队列的消费者进程从消息队列中获取数据异步写入数据库,用户的响应延迟可得到有效改善。消息队列还具有很好的削峰作用--即通过异步处理,将短时间高并发产生的事物消息存储在消息队列中,从而削平高峰期的并发事务。

三、集群:

一台用户服务器处理能力始终有限,此时我们应该增加多台服务器分担压力。

在网站高并发的场景下,使用负载均衡技术作为一个应用构建一个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将并发请求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上处理,避免单一服务器因负载压力过大而响应缓慢,使用户请求具有良好的响应延迟。

可用性

网站可用性:网站可有效访问特性。

对于大型网站而言,特别是知名网站,网站宕掉,服务不可用是一个重大事故。

网站的高可用架构设计的目的就是保证服务器硬件故障时,服务依然可用,数据依然保存并能够被访问。

主要手段:

实现高可用架构的主要手段是数据和服务的冗余备份及失效转移,一旦某些服务器宕机,就将服务切换到其他可用的服务器上,如果磁盘损坏,则从备份的磁盘读取数据。

高可用的应用:

应用层主要处理网站应用的业务逻辑,因此有时也被称为业务逻辑层,应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应用无状态性(无状态应用是指应用服务器不保存业务的上下文信息,而仅根据每次请求提交的数据进行相对应的业务逻辑处理,多个服务器实例完全对等,请求到任意服务器,处理结果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实现集群很方便,不过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通过负载均衡进行无状态服务的失效转移:

当Web集群中有一台应用服务器宕机时,负载均衡通过心跳检测机制发现该服务器失去响应,就会把它从服务器列表中剔除,而将请求发送到其他服务器上面。

二、应用服务器集群的Session管理:

应用服务器的高可用架构设计主要基于服务无状态这一特性,但是事实上,业务总是有状态的,例如在社交网站中,需要记录用户的当前登录状态,Web应用中将这些多次请求修改使用的上下文对象称作会话(Session)。在单机应用中,会话交由Web容器管理(tomcat等),在集群中,请求可能被分发到任意一台应用服务器中,所以摆正每次请求依然能够获得正确的Session比单机要复杂的多,通过在集群中有以下手段处理Session问题

1、Session复制:

顾名思义,多台服务器之间进行Session的复制,这种方案早期有被使用,而现在有的大型网站核心应用集群就是数千台服务器,这种方案显然不合理。因此这种方案只适合小型集群。

2、利用Cookie记录Session:

将Session记录在客户端,每次请求服务器的时候,将Session放在请求中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处理完请求后再将修改过的Session响应给客户端。

利用Cookie记录session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受Cookie大小限制(H5新增LocalStore容量比cookie大)能记录的信息有限、还有一个前面有提到过,每次请求都需要传输Cookie影响性能、如果用户关闭Cookie,访问就会不正常。但是由于Cookie的简单易用,可用性高,支持应用服务器的线性伸缩,而大部分应用需要记录的Session信息又比较小。因此事实上,许多网站都或多或少地使用Cookie记录Session。

3、Session服务器;

session服务器是现在常用的解决方案,利用独立部署的Session服务器(redis比较常用)统一管理Session,应用服务器 每次读写Session时,都访问Session服务器。

这种解决方案事实上是将服务器的状态分离,分为无状态的应用服务器和有状态的Session服务器,然后针对这两种服务器的不同特性分别设计其架构。

高可用的服务:

可复用服务模块为业务产品提供基础公共服务,大型网站中这些服务通常都独立分布式部署,被具体应用远程调用。可复用的服务和应用一样,也是无状态服务,因此也可以通过负载均衡结合集群实现高可用,不过有一些服务策略需要注意。

一、分级管理

运维上将服务器分级管理,核心应用和服务优先使用更好的硬件。

二、超时设置

由于服务器宕机、线程死锁等原因,可能导致应用程序对服务端调用失去响应,进而导致用户请求长时间得不到响应。在应用程序中设置超时时间,一旦超时,通信框架抛出异常,应用程序根据服务调度策略,选择转移或者重试。

三、异步调用

高可用的数据

对许多网站而言,数据是其最宝贵的资源,保护网站的数据就是保护企业的命脉。

一、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是一种古老又有效的数据保护手段。通常有数据冷备和数据热备份两种方案。数据冷备指的是定期将数据复制到某种存储介质中,一旦系统存储损坏,就送冷备的存储数据中恢复数据。数据热备份就是现在常见的主从复制,读写分离。操作数据时,对主数据库进行写入操作,之类同步至从数据库。

二、失效转移

数据服务器集群和应用服务器集群并无差异,宕机时需要转移。

图标和背景上的文字

伸缩性

网站的伸缩性是指不需要改变网站的软硬件设计,仅仅通过改变部署的服务器数量就可以扩大或者缩小网站的服务处理能力。

网站的伸缩性设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功能进行物理分离实现伸缩,一类是单一功能通过集群实现伸缩。前者是不同的服务器部署不同的服务,提供不同的功能;后者是集群内多台服务器部署相同的服务,提供相同的功能。

不同功能进行物理分离实现伸缩:

网站发展早期--通过增加服务器提高网站处理能力时,新增服务器总是从现有服务器中分离部分功能和服务。每次分离都会有更多地服务器加入网站,使用新增的服务器处理某种特定的服务。

单一功能通过集群规模实现伸缩:

将不同的功能分离部署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伸缩性,但是随着网站访问量的逐步增加,即时分离到最小粒度的独立部署,单一的服务器也不能满足业务规模的要求。因此必须使用服务器集群,即将相同服务部署在多台服务器上构成一个集群整体对外提供服务。

一个具有良好伸缩性架构设计的网站,其设计总是走在业务发展的前面,在业务需要处理更多的访问和服务之前,就已经做好充足准备,当业务需要时,只需要购买或者租用服务器简单部署实施就可以了。

后面的观点的年轻商人谈抽象晚上市背景与抽象的数字业务图表全息图上电话。财务概念。二次曝光

扩展性

指对现有系统影响最小的情况下,系统功能可持续扩展或提升的能力。表现在系统基础设施稳定不需要经常变更,应用之间较少依赖和耦合,对需求变更可以敏捷响应。当系统新增新功能时,不需要对现有系统的结构和代码进行修改。

主要手段

利用分布式消息队列降低系统耦合性

如果模块之间不存在直接调用,那么新增模块或者修改模块就对其他模块影响最小,这样系统的可扩展性无疑更好一些。消息队列(kafka等)利用发布--订阅模式工作,消息发送者发布消息,一个或者多个消息接收者订阅消息。对新增业务,只要对该类消息感兴趣,即可订阅该消息,对原有系统和业务没有任何影响,从而实现网站的可扩展设计。

利用分布式服务打造可复用的业务平台

使用分布式服务是降低系统耦合性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如果说分布式消息队列通过消息对象分解系统耦合性,不同子系统处理同一个消息;那么分布式服务则通过接口分解系统耦合性,不同子系统通过相同的接口描述进行服务调用。

数字业务背景

安全性

衡量网站安全架构的标准就是针对现存和潜在的各种攻击与窃密手段。是否有可靠的应对策略。

XSS攻击

XSS攻击即跨站点脚本攻击,指黑客通过纂改网页,注入恶意的HTML脚本,在用户浏览网页时,控制用户浏览器进行恶意操作的一种攻击方式。

防护手段主要有

1、消毒:

XSS攻击者一般都是通过在请求中嵌入恶意脚本达到攻击的目的,这些脚本是一般用户输入中不使用的,如果进行过滤和消毒处理,即对某些HTML关键字符转义(“>“转义成“&gt”),就可以防止大部分攻击。

2、HttpOnly:

最早由微软提出,即浏览器禁止页面JavaScript访问带有HttpOnly属性的Cookie。对于敏感信息的Cookie(如用户认证信息),可通过对该Cookie添加HttpOnly属性,避免被攻击脚本窃取。

sql注入攻击

攻击者在http请求中注入恶意SQL命令,服务器用请求参数构造数据库SQL命令时,恶意SQL被一起构造,并在数据库中执行。

防护手段主要有

1、消毒:

和防XSS攻击一样,请求参数消毒是一种简单粗暴又有效的手段。

2、参数绑定:

使用预编译手段,绑定参数是最好芳SQL注入方法。目前许多数据访问层框架,如mybatis,Hibernate等,都实现SQL预编译和参数绑定,攻击者的恶意SQL会被当做SQL的参数,而不是SQL命令被执行。

CSRF攻击

CSRF(跨站点请求伪造),攻击者通过跨站点请求,以合法用户的身份进行非法操作,主要手段是利用跨站请求,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以用户的身份伪造请求。其核心是利用浏览器Cookie和Session策略,盗取用户身份。

防护手段主要有:

1、表单Token

CSRF是一个伪造用户请求的操作,所以需要构造用户请求的所有参数才可以。表单Token通过在请求参数中增加随机数的办法来阻止攻击者获得所有请求参数:在页面表单中增加一个随机数作为Token,每次响应页面的Token都不相同,从正常页面提交的请求会包含改Token值,而伪造的请求无法获得该值,服务器检查请求参数中Token的值是否存在并且正确以确定请求提交者是否合法。

2、验证码

相对来说,验证码更加简单有效,即请求提交时,需要用户输入验证码,以避免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攻击者伪造请求。但是验证码是一个糟糕的用户体验,所以请在必要时使用,如支付交易等关键页面。

3、Referer check

HTTP请求头的Referer域中记录着请求来源,可通过检查请求来源,验证是否合法。

总结

性能、可用性、伸缩性、扩展性和安全性是网站架构最核心的几个要素,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大型网站架构设计大部分挑战也就克服了。有一个误区需要注意,网站技术是为业务而存在的,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选择适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

想要学习Dubbo框架、zookeper基本原理、redis分布式缓存、JVM性能优化,Nginx+apache+Tomcat集群部署、大数据hadoop,Hbase实时计算spark、storm、数据分析分词和权重等核心技术;需要的可以关注之后私信哈,记得要点赞转发噢!!!

来时如露,去时如电,留不住的始终是刹那芳华。
⚡这是一篇关于B端产品视觉校验的文章,全文10407字,阅读时长约20分钟。

01. 在工作中遇到的状况

不管是在大公司工作、还是小公司工作,设计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新产品发布之前,都会做一遍线上的ui视觉校验,在这个过程中,前端开发工程师所写的界面总会发生图片变形,文字字号不对,元素与元素之间不对齐的事情发生。


设计师给前端开发工程师标记了已经实现页面中错误的地方,但是多数前端开发工程师一听那么多头都大了,在紧张的上线日期限制下更有甚者不予理睬直接上线,用户吐槽设计不严谨,导致设计背锅。

为什么老板会觉得不好呢?其实是产品在用户体验的本能层次出现的不好的体验。


02. 好产品具备的特征

全球的认知心理学家(美)诺曼在《情感化设计》这本书中讲产品本能水平的设计——本能层;行为水平的设计——行为层;反思水平的设计——反思层。

如果把产品做的作为产品一个目标的话,我们可以利用产品五要素把产品划分5个层次,再用诺曼教授提出的感情感化设计的3个层次联系起来,并把这些情感分为5个纬度进行考察就可以得到下面这张知识网络图。

从上面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用户评判一个产品好坏的标准还是来自于产品的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中的直观体验也就本能层次和行为层次的感受,如果产品的吸引度、完成度、满意度、忠诚度、推荐度的数据很高也就证明产品很好,如果数据表现不好那可以判断产品还是有需要提升的地方。

回到第一张图片,老板觉得有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产品在本能层次的不合格,那重点来了有什么设计方法可以避免本能层出现问题的情况吗?我的答案是可以使用设计走查这个方法。


03. 设计走查的意义

一名专业的B端设计师,并不是说你把设计稿做的很完美,把标注和切图完整地交给开发小哥哥之后就完事了,其实在这个阶段设计只是完成设计工作中产出效果图的工作,并没有进行最后验收的环节,如果开发还原出来的产品跟设计稿差距较大的话,设计其实也是要负很大责任的。

就好比工厂的流水线中一台电脑的生产,把电脑从工厂搬到运输车上也算是电脑生产完毕,但是必须要送到客户手里,客户签字确认,工厂才能算是电脑卖出去了,由此可见设计走查是保证用户有高质量体验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我理解设计走查的意义在于3点:

1、确保产品的设计细节的还原度合格,从而保证产品的视觉效果和交互体验能满足用户需求。

2、是设计师衡量设计师是否合格设计师的一项重要指标;

3、通过细致入微的专业设计素质赢得公司团队内部设计话语权的提升。

既然设计走查这么重要为什么大家还会忽视呢?其实大家对设计走查的看法有一个误区,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专业的B端设计师,一定要改变以上的错误观念,摆正一个正确的设计观念。

设计师在公司代表着视觉上的最高水准,设计稿则是设计师专业能力的体现,如果一个设计师的能力是100分,设计稿的分值90分,开发实现后的产品分值为50分,在没有进行设计校验的情况下,这时候将产品发布出去,用户或者老板只知道该公司的产品设计只有50分,而不会知道背后设计师最高的水准是100分。


慢慢的设计师就会在开发团队中做设计变得很被动,越被动就会越没有话语权,所以对一名专业的B端设计师来说,除了拥有很强大的效果图设计能力之外,还需要有保证效果图落地能力。


01. 设计走查的种类

设计走查是一种设计层面找寻问题的方法,多数应用在找寻产品问题或者是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测试环节。具体的方式我归类为3种:


1)体验设计走查:是指人机交互之间的细节体验、比如非力度测试、满意度测试。可用性测试的调查这些方法都是体验走查的一部分。

2)交互设计走查:是指针对产品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动态交互效果进行走查。

3)视觉设计走查:是指前端开发出来的静态页跟设计师出的效果进行视觉细节的校对和检查,确保开发出来的视觉和设计图保持一致。


02. 制作走查表的三种方法

设很多人会纳闷了,我们公司是没有这种走差表的那怎么进行这三种设计走查呢?这里告诉大家我的一个工作办法,总共分为3个阶段“寻找·借鉴”——“思考·定制”——“优化·完善”。


a.寻找·借鉴

当大家有一个知识的概念如果想更深入了了解这个概念就需要在网上找一些关于这个概念的信息,这个过程就是寻找。如果大家没有做过类似这种设计走查的经验,那第一时间也是去寻找,寻找设计走差的概念甚至是做好了的走查表用过工作中,那有人会有疑问那不是抄袭吗?我的回答“是的”,但是大家要想清楚一个问题,在工作中用最高效简单的办法是完成工作内容是最重要的。


可能还会有人问,别的公司和我们公司做的行业不同,那别人公司的走差表我们公司能用吗?我的回答是可以复用70%左右的,那剩下的30%就需要进入下一个步骤“思考·定制”阶段了。


b.思考·定制

当我们完成第一步之后,就需要做自己所处的行业或者产品有一个认知,思考我们的用户类型是什么,他们的使用场景是什么,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需求是什么等等问题,然后在根据这些问题定制一系列体验、交互、设计的问题,那就成为了自己产品定制的一份设计走查表了。


c.优化·完善

任何工作都需要持续迭代,为了变得更好的适合当前的工作。比如在第二阶段定制的问题有些微交互动效果的问题前年是用户比较在意的,现在很多产品都有了微交互动效了现在还问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我们的设计走查表也要根据互联网的大环境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完善。


03. 产品表现层——视觉校验

设计走查和设计校验并没有大的区分,但是我理解设计走查是一个比较新型的词,设计走查的范围要比设计校验的范围大一些。


有些公司会把设计走查应用与改版之前当作找寻产品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有一些公司会把设计走查应用于项目做完开发在测试环节做测试的一种方法。比如在启动产品改版前可以通过“视觉设计基础自查表”来收集产品目前的视觉体验问题;

当项目处于即将上线在测试阶段时候可以使用“视觉设计基础自查表”来审查产品视觉实现层面是否合格,现在很多公司都用更简单的“设计校验问题记录”表格来把视觉问题记录。


04. 视觉校验需要审查那些纬度

设计校验验收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用于审查产品表现层的“形状、色彩、字体、构成、质感、动效这六点问题的记录的表格。其实这六点也是诺曼教授提出的感情感化设计中本能层次和行为层次审查的六点。


在讲如何做之前,大家还是要先了解一下验收流程中的步骤。


01. 视觉校验做什么

这里描述两点一个是开发阶段、测试阶段的流程。

在公司的项目开发阶段:是设计师设计完效果图,进行标注(现在大家都是使用第三方标注软件比如蓝湖、摹刻、Sketch Measure 等),在交付开发。


在项目测试阶段:一般都是产品经理发起一个项目进入测试阶段的通知把设计师、开发、测试、和产品经理都设置为参与者,之后由测试人员进行产品功能逻辑的测试、设计师进行视觉验收;验收完成后产品经理验收测试结果,如有问题找开发进行修改;修改完毕再找测试、设计、产品进行确认,没问题就封版了,产品经理确认发版日期,如果还有问题就再修改。


02. 视觉校验的验收标准

很多刚入行的设计新手,在校验阶段不知道那些纬度的视觉差别,以至于很多视觉元素都需要查看,对于c端谁是来说界面的场景因为交互比较简单还能应付,


但是对于模块功能复杂、交互场景众多的B端ui设计来说每个场景都要查看很耗费精力工作效率也不高。


所以我总结以下几个高频出现问题的点供大家参考,大家可以按照以下几个纬度进行视觉走查,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效率。

a.检查设计稿的可行性

人无完人,再专业的设计师,也不可能100%保证自己的设计方案就是最好的设计方案,在交付设计稿前期设计师应该自我检查自己的设计稿是否能清晰的传递信息,对于一些重要的模块是否能凸显出来,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交互场景开发是否能够实现,市场上众多的屏幕尺寸,这样的布局方式是否是最为合理的等这些纬度进行思考做设计,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这里我举一个我真实的案例,起初我接到的需求就是设计一个模块里面信息排版,如果我采用我直接采用第一个方案那肯定是不行,因为信息层级区分不够明显,所以第二个方案把数字标签用颜色进行了区分,但是我又想如果出现文案比较多的场景,对齐方式都是左对齐那“指标值”的细心就不可能保持左对齐,所以我又出了第四个方案,目前来看第四种方案可是适应多种场景,算是最佳方案。

假设当时我就交付前端开发第一种方案,上线后出现问题,还需要调整到第四种方案,慢慢的前端开发就会质疑设计的专业能力,后续合作也会难以推进了。


b.组件调用是否正确

B端产品的业务复杂、,模块交叉设计数量多,所以在设计b端产品初级都是用原子化的思维搭建一个组件库,前端是开发阶段在样式库中写一个标准的控件样式,然后在不同的页面场景中调用公共样式,原理类似于我们在 Sketch 中搭建 Symbol。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看组件是否调用正确。


1)公共组件是否正确

公共组件调用正确,好处就是公产品的整体视觉风格是一致的,比如页面的侧边导航,搜索场景、详情页场景布局是否一致,在断网或者报错的场景中出现提醒条样式是否一致。可进行交互的按钮样式出现的交互状态的按钮是否一致等等。


2)业务组件是否正确

在真实开发场景中,有一些前端开发在虽然调用一个样式,但是在设计规范中一个样式可能会有多个尺寸,比如这个按钮,在开发阶段避免不了出现样式虽然是对的,但是尺寸调用错误的情况出现,所以要查看一下组件的样式和尺寸前端开发是否调用正确。

按照这个思路去设计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检查开发人员调用的组件库的规格是否是我们设计稿的规格,以此类推去整体的布局、按钮样式,报错样式。


这里需要描述的内容相对较多,以后有机会我可以再补充一份关于《如何搭B端建组件库》的文章,咱们详细聊一聊。


c.空间关系是否一致

空间关系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间距”关系和组件与组件之间“间距”的关系。


1)模块与模块之间——间距

所有模块(卡片)之间的间距,这里具体指的页面布局包括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大家可以采用4px(或者8px)的倍数进行删格布局,把删格布局的基础规范梳理出来,以这个规范当作标注来审查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


2)组件与组件之间——间距

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在搭建组件阶段,组件与组件之间的间距关系是否一致,不要出现不对齐的情况出现。

3)为什么要用统一间距

大家了解空间关系都看那些纬度后,我们再来解答一下大家的心中的疑惑。总说要间距要保持一致,但是为什么要保持一致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对于如何使用间距,我建议大家可以看一看《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里面关于版式设计四大原则的讲解和有关格式塔原理的文章。



d.文案的显示是否清晰

在ui设计中,我们总避免不了与字体打交道,字体也经常是我们在设计中容易忽视的部分,影响字体的清晰度无非是字体、字号,字重,段间距这几个参数的设计。


1)字体

字体的实现其实是电脑渲染的一个过程,mac电脑默认字体是苹方,wids电脑默认字体是微软雅黑。在字体的选择里面行业里是有标准的规范的,比如ont-family:serif、sans-serif、monospace、cursive和fantasy这无种字体,前端在编写代码时候会把这种多个字体名称保存为“字体的回退机制”来定义,意思就是如果展示的设备(浏览器)检索是没有第一款字体就依次顺延使用下一款字体,这个大家只需要了解就好,在字体选择中使用频次最多的还是对数字字体的选择。


对于数字的字体设计要提前查看是否字体有版权。这里分享一个可以免费查询字体的网站:https://fonts.safe.360.cn/?from=bd

不同的网站对字体排序的方式可能不一样,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用下面这个的方法进行查看。



2)字号/行高

对字体的字号也要进行走查,因为在开发阶段在不同的浏览器种显示的字号会有变形的情况出现。


另外考虑各个浏览器的兼容问题,pc端建议使用最好的字号是12pt,因为12pt可以保证在现在市面上的浏览器种是可以清晰显示的,如果有特殊场景需要用到12pt以下的字号,需要和开发说明并且标注出来。


3)字重

设计区分文案层级的场景使用频率最高、视觉效果最好的设计方法就是给字体加粗的字体样式了。

这里要注意的是初级设计师的眼力可能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尤其是最小的字体显示加粗或者不加粗的效果视觉在电脑那么大的屏幕上感官并不是很明显,所以最好可以通过从代码的层面进行核对,具体方式可以看图:


e.颜色的选择是否科学

产品是给用户呈现面积最大的一个元素对用户来说感官层也是表现最为明显的一个元素,所以在校验中“颜色”是最容易造成落地页面与设计稿视觉差异的一个因素。


1)色差

因为大家屏幕的技术一般是LG屏幕(屏幕的使用时间越长色彩的还原度越低)。

虽然有的时候在查看代码时候色值是正确的,但是也要根据具体的场景进行分析,这里建议大家不要使用具有不透明度的色值(虽然在c端中经常会使用,有不透明度会使颜色比较透亮但是在B端产品中定位是工具,工具就要以效率在第一位,美观在第二位,所以这个场景的颜色使用尽量以清晰展示为第一准则。

2)颜色种类

b端产品中,柱状图、折线图的样式比较多,在设计这类图标时候尽量避免多种颜色的出现,还是因为B端产品定位的原因,太多的颜色设计势必会干扰用户进行判断。


g.图标的尺寸是否合理

不管是在C端产品还是B端产品中图标的也是高频出现的一个元素,图标本身的意思就是简化文字信息,通过图形去高效的传达一个固定的文案信息。

对于图标的设计走查大致分为两点:


1)大小

我们在设计icon图标时候,会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图标尺寸的规范输出,但是在真实的开发环境当中,开发在使用我们提供的插件(蓝湖)进行icon下载时候,会提供3种icon的尺寸下载,前端开发在使用切图时候往往会忽视掉图标的尺寸问题,对于图标的设计走查,是否图标使用的尺寸是我们设计使用的规范,所以第一个就要看大小是否能清晰的展示。


2)svg格式开发

因为pc电脑的屏幕尺寸、分辨率往往是高于移动端的屏幕尺寸、分辨率,图标的切片做的太小上传到屏幕上会出现模糊的展示效果,如果图标不能清晰的展示图标所呈现的图形,那就会造成用户一定的识别障碍,所以一定要保证图标不要有模糊的情况出现,尽量使用svg格式图标切片给到开发。


设计校验工作不能说难,但是有耐心有细心的设计师都可以完成的,一遍视觉校验需要1——2天的时间,相对来时比较耗费大家的精力。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们从项目开发的前期就控制设计走查的工作量,那我们可能会减少了走查的工作量。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怎么减少设计校验的工作量。


01. 了解需要视觉校验的原因

前面我们一直讲的是做视觉校验需要校验的维度,我相信更多的设计师还是希望把精力放在做设计效果图阶段,毕竟如何做只能单纯的提高我们的校验的效率,想要在开发过程中减少对项目的设计校验的工作,


我们需要清楚两个答案,一个是“在开发过程中为啥需要设计走查”和“开发不愿意修改的原因”。


a.谁负责实现样式

开篇我已经讲了设计走查的意义(原因),为啥要做视觉校验其实和设计走查的原因差不多,但是我想从开发流程再聊一聊。在一个产品开发中设计师下游需要对接人的人员角色统称为开发工程师。


但是在这类角色中其实也是会细分为三种角色:前端工程师、后段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而前端工程师是我们主要对接工作内容的对象。

因为做项目多数情况是多人协作共同完成的工作可以从上面图片可以看出,前端工程师是实现我们效果图样式的主要人员。


b.前端工程师心里所想

前端工程师的工作内容需要一一查看设计师提供的标注,然后再一一去实现,所以难免不了心里会这样所想:好麻烦,如不我自己按照感觉写。


在真实的工作中,前端开发按照规范进行项目开发这种思路是对的,但是设计师强硬的要求前端开发工程师,按照规范进行开发是过于“理想化”的一种表现。


所以我们还是要先从自身出发,循序渐进的要求前端工程师按照我们的设计规范进行开发,这就来到我们下一个话题。

02. 如何避免呢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身为设计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进入过多的设计校验呢。


a.了解开发实现原理

如果想成为一个高端进阶的设计师,我们要给自己增加筹码,那最为直接增加筹码的方式就是——站在开发者的视野看待问题,了解开发思维。


国内前端写样式的代码基本上是HTML+css,jacascript,注意这不算是编程,只是一个写样式的语言,简单的理解就是盒子模型(css语言)


1)盒子模型

CSS盒子模型 又称框模型 (Box Model) ,包含了元素内容(content)、内边距(padding)、边框(border)、外边距(margin)几个要素。如图:

举一个图文模块的例子:图(1)是设计师输出的设计稿, 图(2)是开发需要的标注信息(我们实际给到开发的标注)开发需要的查看的就是色块的尺寸和色块之间的间距。


2)用框架化思维做设计稿

了解完前端制作咱们效果图的原理后,我们就要用这个盒子模型的概念,像是搭建房子的原理去制作效果图,所有的组件之间都是有理有据的,那这个专业术语就叫做框架化ui。


前端开发工程师通过一个个盒子填充来将我们的组件元素放入其中,最终形成前端展示的页面。

注意:标准的额框架化就像前面的盒子模型是一块一块制作的,考虑到开发同学开发阶段组件的嵌套逻辑。


3)开发者模式

如果还是不太了解盒子模型具体是什么的同学可以在线上使用下图的方法自己去查看。


设计师在视觉校验时使用浏览器就可以看到开发写的盒子,了解盒子也可以方便我们走查时知道问题在哪。具体操作步骤:

b.检查自己的设计稿

在给前端开发工程师的提供设计标注阶段需要提前保证自己出的效果图是有效的设计方案,符合基础的视觉需求,都能保证模块设计的可扩展性及规范化,避免定稿后在反复修改设计方案。


比如;当我们设计产品中的搜索条件模块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在一行展示3个搜索条件,一行展示4个搜索条件或者一行展示6个搜索条件并且放不下的情况下,那效果的展示样式都是应该是什么样式的这列问题。

再比如,我们设计完一个场景的设计稿之后,还要考虑不同屏幕尺寸下这套效果图的布局是否能满足产品需求,如果不满足在那设计稿需要调整成什么样式的设计稿。

03. 做好标注文档

除了确保设计稿的可行性之外,还要做好设计稿的标准文档。如果项目是小版本的迭代就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描述即可,如果是组件库的升级,那就需要 给前端工程师的标注文档,尽量是详细的、准确的。

包括设计稿、切图(规范的切图命名、压缩好的图片文件)标注、设计规范以及交互文档(包含标字体标注)。


a.描述到什么程度

那细致描述到什么程度呢?这里我简单的说几个点,比如:
·侧边导航栏在正常模式下、缩紧模式下,导航栏的宽度是如何变化的,
·如有有图片信息的上传,是什么图片比例是什么,是21:9‘16:9,4:3.1:1?
·如果出现文案超长的信息场景,不可展示的文案信息是什么样子展示,是文案后面是省略号展示?还是鼠标滑上去有气泡弹窗的展示样式。

b.图标命名的规范

随着业务增多,团队内对图标的随意命名的习惯也开始凸显出弊端,这种不好的习惯会造成同一类功能的图标会出现不同样式尺寸,所以我们在搭建图标规范时候,就可以把切片的命名规范好。

在图标规范中,图标需要有着单独的后缀,这样可以让公用图标与业务图标更方便的溯源。值得注意的是我svg格式的图标可以不用写切片的尺寸,而png的图标我建议写上切片的尺寸。

有些公司习惯于去icon进行英文的格式命名,左侧是我整理的比较高频使用的命名,文章末尾我会分享出来文字格式,供大家使用。


c.图标的上传

可以在开发前在与前端开发沟通达成共识、图标制作完成确认后,将图标上传到阿里巴巴图标库中,更方便前端调用图标大小和调整颜色。

如果开发需要自己去找到相关图标,也可以给予权限让开发从蓝湖上传图标(前提是得整理好图标到蓝湖上)。


04. 和前端开发工程师的沟通

在虽然很多时候项目的到发版本时间、验收标准团队内部都是由明确的规划和标准,但是有些问题还需要特别分析、特别对待:这里我就列举几点我在项目由几个比较重要的点。


a.进行设计宣讲

设计宣讲最大的意义就是加深他们的印象,提前大家心里都有一个预估,把一些规范标准类的问题暴露出来,把关键核心点,规则讲清楚,为了后面减轻设计走查的工作量,开发也轻松一些。

1)用认知对齐,目标一致

如果团队内部四个角色成员大家的认知都是一致的——提升用户体验是我们公共目标。


如果不一致,那就要说服其中一个角色,最好是项目负责人,说明校验影响发版时间,如果大家都按照规范去完成自己工作内容,可提高效率。确保大家理解一致:设计师要和开发、测试确认视觉表现层的验收内容、确保内容大家理解一致。


2)做有效的沟通

认真是前提、尊重是法宝。


在部分开发团队中,设计师的也不能太过于教条地对待自己的设计标准,毕竟开发生气请假不修改了,那就真的没有人可以进行代码的修改了,设计效果更是显示不了了在开发之前,就要和开发沟通,目前这些界面的效果在技术层面上是否能实现,针对比较复杂的界面场景,实现出来的代价有多少,权和利弊后在确定是否按照效果图进行开发。


针对复杂的页面需要把标注标记得更加详细,并且明确告知他们,我的删格在哪里说明,布局规范在哪里说明,在这个交涉过程中设计师就需要尊重他人工作成果,明确自己的需要做的事情,把问题描述清楚就好,不可要求开发同学100%还原设计稿、过多的干预别的开发团队的开发步骤和内容。


3)不必焦虑

前端开发工程师找我们沟通他们的疑问点时候我们要积极回应他们,并且和他们一起处理问题,比如某些复杂的页面,避免不了实现效果图不好的情况出现,这时候不要一口咬定就是开发的原因,先沟通具体原因,然后找出解决办法。


不必焦虑、遗留问题下一版再解决:开发人员在修改的代码的阶段,开发人员的效率是有限的,而且大家都是身兼多条业务线,在这种开发的场景中可以在不影响正常发版日期的阶段,把不太重要的视觉问题,放到下一个版本中在进行修改。


4)规划时间节点

而且在工作项目中也要注意分配自己的精力,我建议用对需求等级进行划分。

把问题的界面自己标记优先级,定期(每天定时)跟程序员沟通,跟他一起制定解决方案和时间。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慢一点修改,只要改对了就可以,毕竟完成比完美更加重要。

对于设计校验的工具就一个原则:你开心就好,工具的最大作用就是提升工作效率,只要你觉得能提升你工作效率,你喜欢用啥就用啥。


如果还在迷茫用什么工具进行设计校验的同学,我把我使用的工具主要分类两类工具,第一类是发现开发问题和效果图的不符合的工具;第二类是针对如果高效记录、追踪问题的工具。重要目的就是提高设计师在设计走查中的工作效率。


01. 4款发现问题的工具

我在工作中发现很多时候开发不愿意检查自己代码样式的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以下四种工具,在很多公司里面前端开发工程师都是多条业务线并行开发的局面,没有更多的工作时间自己做设计审查,觉得又繁琐又麻烦,


这是时候我们可以提供工具给予开发,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设计师同学也可以借助以下4款工具进行校验:

对于设计校验的工具就一个原则:你开心就好,工具的最大作用就是提升工作效率,只要你觉得能提升你工作效率,你喜欢用啥就用啥。


如果还在迷茫用什么工具进行设计校验的同学,我把我使用的工具主要分类两类工具,第一类是发现开发问题和效果图的不符合的工具;第二类是针对如果高效记录、追踪问题的工具。重要目的就是提高设计师在设计走查中的工作效率。


01. 4款发现问题的工具

我在工作中发现很多时候开发不愿意检查自己代码样式的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以下四种工具,在很多公司里面前端开发工程师都是多条业务线并行开发的局面,没有更多的工作时间自己做设计审查,觉得又繁琐又麻烦,


这是时候我们可以提供工具给予开发,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设计师同学也可以借助以下4款工具进行校验:

前三款都是Google Chrome浏览器的具体操作步骤可以看下面的图片,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看到后会为大家一一解答。


至于“他山石”这款软件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网上直接打名称就会出来软件信息。


02. 记录追踪问题的工具

介绍完发现问题的工具后,咱们再聊一聊记录追踪问题的工具,有的人会问了,你前面讲了视觉校验都要看哪里,有推荐了视觉校验的工具来发现问题,我直接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前端开发工程师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知道这个记录追踪问题的工具呢?


a.进为什么要使用记录追踪问题的工具

在一些设计团队稍微成熟的公司里面由于项目的规模比较大,涉猎的模块多,参与的人员相对也多。


面对这种体量的项目如果不进行问题的记录的话,这周做项目里面的1号模块,下周做项目里面的2号模块,大下周要对项目里面的1号模块进行修改,然后自己就会发现1号模块当初的修改问题是什么忘记了,更有甚者都忘记一起协同工作前端开发工程师的名字了。


这时“记录追踪问题的工具”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因为这种工具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回忆起当初具体的修改问题和修改的进度,从而降低上线安全性的风险度。

b.TO DO LIST 思维模式

to do list是一种实际走查阶段使用的一种走查模式。


在设计走查阶段,主要由设计师发现问题、记录汇总递交到前端工程师这里进行修改和跟进,主要的优势是在于协助走查可以顺利的开展,不遗漏掉任何信息。


在输出的表格比较注重3点,问题需要逐条记录、需要截问题图片及描述修改正确内容、相关对接人员的名称和处理进度。


结语

一个优质的项目落地是各部门协同合作的成果,视觉校验是设计师必须掌握一项技能,我们本着“认真是前提、尊重是法宝”十字真言去校验开发输出的真实页面,希望这篇10407字的文章可以帮助到你在校验的工作上少走弯路。


英文icon英文命名模版


我是斜杠七师兄

一个不像设计师的设计师

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参考文献:

http://www.woshipm.com/pd/3361442.html 《设计师如何做体验走查》

http://www.woshipm.com/pd/2870765.html 《五大模块解析产品设计中的视觉走查》

https://mp.weixin.qq.com/s/caeeDXpoepEQXz7PEs0q5g 《4张表格助力协作效能提升》

https://www.datiyi.cn/article/472303.html 《答题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