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介绍了网页编程中的按钮使用方法。按钮是网页中最常用的控件之一,点击后会触发某些程序。即使没有学习过编程,大家也应该知道按钮的概念。按钮的最大功能是点击后触发程序。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在网页中插入按钮,并讲解了按钮的属性和使用方法。
先来看看今天的实例效果。页面被分为三部分:按钮、按钮和按钮的共有属性。
首先是普通按钮,点击后文本框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但页面并没有刷新。接着是重置按钮,点击后文本框的内容恢复到初始状态,但页面仍然没有刷新。提交按钮点击后,页面重新加载,提交了表单中的内容。
接着是按钮,点击后文本框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但页面没有刷新。按钮包含一个图片且为灰色状态,无法点击。
现在来看看实现的代码。
输入和按钮的写法非常相似,这里只展示了最基本的写法。对于初学者来说,看一眼就明白了。
按钮有三个类型:普通、重置和提交。按钮的名称和值会提交到服务器端。
提交时提交的是按钮的值。ID和name是控制按钮的命名。
点击按钮时会触发onclick事件。autofocus属性会在页面加载完成后自动获取焦点。
disabled属性可以设置按钮是否可用,不设置时默认可用。
form属性用于设置提交到哪个URL、是否绕过验证、以及表单的相关设置。
相关属性的优先级高于在表单中设置的属性。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import和button在网页中插入按钮的功能是相同的,两者的外观也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它们的属性设置却存在一定的重叠。
为什么需要这两个标签呢?而阿里巴巴标签是HTML 5中新增加的标签,它的必要性体现在哪里呢?同学们要注意,阿里巴巴标签不是input,它不是一个封闭的标签,而是一个唯一的标签,可以包含文字或其他标签。
例如,可以使用阿里巴巴标签来插入图片。注意,由于用户使用的浏览器不同,底层的type值是必须填写的,绝对不能使用默认值。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各位同学能够认真练习,做到不看视频也能够正确地写出代码。所有的案例和相关文档都可以向我索取,下期再见,想学编程就关注我吧。
在遇到公祭日或其它特殊日子的时候,我们需要将我们的网站、小程序变成灰色(黑白)模式,如果是在网页端比较简单,只需设置*、html最外层标签的样式设置filter: grayscale(100%)即可。但是在小程序中如果直接设置page的样式的话会导致小程序内使用flex失效,布局出现错位的情况。
如何解决错位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服务端动态控制灰色模式开关请看下文。
注:此方式无法控制非自定义导航栏颜色,如想要实现更完美的效果,请配合使用自定义导航栏。
原生小程序前端设置灰色模式:
wxml
<view class="grayscale">
<view class="content"></view>
...小程序代码
</view>
wxss
.grayscale .content,
.grayscale text,
.grayscale button {
-moz-filter: grayscale(100%);
-ms-filter: grayscale(100%);
-o-filter: grayscale(100%);
filter: grayscale(100%);
}
第三方UI组件/库(如:vant)
.grayscale .van-goods-action,
.grayscale .van-submit-bar,
.grayscale .van-swipe-cell {
-moz-filter: grayscale(100%);
-ms-filter: grayscale(100%);
-o-filter: grayscale(100%);
filter: grayscale(100%);
}
切忌直接设置
page {
filter: grayscale(100%);
}
小结:简单来说,就是把样式控制明确到具体的标签。
接下来讲我们利用小程序的数据预拉取来实现动态开关。
之所以选择使用数据预拉取来控制,是因为灰色模式并不是我们日常运营所需,如果单独封装到一个请求中去,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且数据预拉取会在用户每次访问小程序的时候都会执行一次,所以能够保证尽可能实时获取到最新的状态,但是因为本身也是异步请求,所以无法100%保证页面加载完之前,就能够实时响应,所以返回的class并没有直接设置在全局变量globalData中,而是先存到本地存储Storage里,当我们在小程序后台关闭数据预拉取后,小程序端便不会再去请求相关接口,这样就做到了随时控制开关的效果了。
app.js
App({
onLaunch: async function (options) {
// 此处用于服务端鉴权,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
wx.setBackgroundFetchToken({
token: 'grayscale'
})
wx.onBackgroundFetchData((res) => {
if(res.fetchedData && res.fetchedData.class) {
wx.setStorageSync('class', res.fetchedData.class);
}
})
},
globalData: {
grayscale: wx.getStorageSync("class").grayscale || ""
}
})
需要灰色模式的wxml
<view class="{{grayscale}}">
<view class="content"></view>
...小程序代码
</view>
需要灰色模式的js
const app = getApp()
Page({
data: {
grayscale: app.globalData.class.grayscale
}
})
服务端(node.js)接收到微信推送的get请求后返回数据
ctx.body = {
class: {
grayscale: "grayscale"
}
}
PS: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当前方案在微信开发者工具中因缓存问题无法实时控制,iOS端基本上是没什么大问题,如果其它更好的方案可自行处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手把手系统带你学产品、学运营。
产品设计时细节是产品经理最头疼的问题,一个button,一个链接都要考虑太多的细节问题。作者整理了常见的一些功能设计问题,一篇文章看懂这些功能设计。来学习吧。
链接也称为超链接,所谓的超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这个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也可以是相同网页上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一个图片,一个电子邮件地址,一个文件,甚至是一个应用程序。而在一个网页中用来超链接的对象,可以是一段文本或者是一个图片。当浏览者单击已经链接的文字或图片后,链接目标将显示在浏览器上,并且根据目标的类型来打开或运行。
链接可以是一个字或是一段字这样的文本,也可以是一个按钮,一张图片,当你点击后跳转到另一个目标,当你把鼠标指针移到某个链接时会变成一个小手,当然在手机上没有这一特点。
文本样式的链接一般在搜索引擎的网站呈现蓝色字样,大多会在下面加上下划线以便识别,不过现如今考虑到不影响文本的可读性与用户体验,逐渐取消了下划线。而在一些别的网站考虑到界面设计风格各方面的因素而不用蓝色。
谷歌的文本链接是蓝色,没有下划线
百度的文本链接也是蓝色,关键词是红色,有下划线
而京东的文本链接有灰色,有白色,有黑色
按钮样式的链接比文本样式的更容易识别,每一个按钮都是一样链接。
按钮样式链接
图片样式的链接可以是单独的一张图片,也可以是文字与按钮一起组成一张图片,只是鼠标指针扫过图片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会变成小手。
如桌面弹出这种游戏小窗口的图片式链接
由文字/图/按钮样式一起构成的一张图片式按钮,鼠标可以点击图中任何一部位
链接打开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当前页面刷新跳转,国外的网站大多是这样的打开式;第二种是在新标签页面打开链接,国内大多采用这种;第三种是提示用APP打开。当然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那就是二维码扫描。
提示用美拍APP打开
按照连接路径的不同,网页中超链接一般分为以下3种类型:内部链接,锚点链接和外部链接。
链接还可以分为动态链接和静态链接。动态超链接指的是可以通过改变HTML代码来实现动态变化的链接,例如我们可以实现将鼠标移动到某个文字链接上,文字就会象动画一样动起来或改变颜色的效果,也可以实现鼠标移到图片上图片就产生反色或朦胧等等的效果。而静态链接,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动态效果的链接。
与外部链接(即反向链接)相反,内部链接是指同一网站域名下的内容页面之间互相链接。如频道、栏目、终极内容页之间的链接,乃至站内关键词之间的Tag链接都可以归类为内部链接,因此内部链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站内链接,对内部链接的优化其实就是对网站的站内链接的优化。
HTML中的链接,正确的说法应该称作"锚点",它命名锚点链接(也叫书签链接)常常用于那些内容庞大繁琐的网页,通过点击命名锚点,不仅让我们能指向文档,还能指向页面里的特定段落,更能当作"精准链接"的便利工具,让链接对象接近焦点。便于浏览者查看网页内容。类似于我们阅读书籍时的目录页码或章回提示。在需要指定到页面的特定部分时,标记锚点是最佳的方法。
外部链接,又常被称为:“反向链接”或“导入链接”,是指通过其他网站链接到你的网站的链接。
外部链接指的是针对搜索引擎,与其它站点所做的友情链接。高质量的外部链接指:和你的网站建立链接的网站知名度高,访问量大,同时相对的外部链接较少,有助于快速提升你的网站知名度和排名的其他网站的友情链接。
如果按照使用对象的不同,网页中的链接又可以分为:文本超链接,图像超链接,E-mail链接,锚点链接,多媒体文件链接,空链接等。
链接是一种对象,它以特殊编码的文本或图形的形式来实现链接,如果单击该链接,则相当于指示浏览器移至同一网页内的某个位置,或打开一个新的网页,或打开某一个新的WWW网站中的网页。
链接在交互上一般会呈现4种状态,即默认状态/悬停时状态/点击时状态/点击后状态。比如谷哥网站的交互体验。如下图:
点击前
悬停时,下面浮现半透明线条
点击时,有波纹晕开的动态效果
点击后,下面线条粗
有时候是3种状态,比如百度网和知乎应用:
默认状态
点击时链接变红
点击后链接变成紫色
IOS系统知乎应用的3种状态,而在Android系统没有用力点击这一状态。
默认状态
点击状态
用力点击会弹出预览小窗口
有些时候只有2种状态,如下图谷歌网:
默认和点击后状态一样
鼠标悬停时出现下划线
默认状态
点击时
而有时候比如在APP里有时候就一直只有一种状态,也可以称静态链接,之前的可以称之为动态链接。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会因为当时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交互体验设计。有的情况下还会加上点击的音效,使用户体验更畅快,这在移动端用的使用情况多一些。
总之链接是网页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每一个链接的呈现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作者:潘瑶琼(简书作者)
本文由 @潘瑶琼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