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学习前端之前,先了解HTML的发展史

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用于定义网页内容的含义和结构的标记语言。除此之外,网页还需要 CSS 描述网页的展示效果和 JavaScript实现与用户的交互性。它不是编程语言。

发明HTML

HTML 是由 Tim Berners-Lee 和同事 Daniel W.Connolly 于 1990 年创立的一种标记语言。当时,Tim Berners-Lee 发明了万维网,并且为了方便阅读网页,又发明了 HTML、HTTP、URL,使用自制的浏览器去访问网页。HTML 中元素的设计深受 CERN 内部的 SGML 为基础的文件格式 SGMLguid影响。

HTML 的发展

Tim Berners-Lee 与 1990年发明了 HTML 后,经过了24年时间,到 2014年才发展到HTML 5,之间经历了HTML 2.0、HTML 3.2、HTML 4.0、HTML4.01,直到HTML 5 这几个版本。

Tim Berners-Lee加入的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于 1993 年发布首个HTML规范的提案,并于6个月后过期,IETF创建了一个HTML工作组,并在 1995年完成 HTML 2.0,这是第一个HTML规范,而之前的版本只是草案阶段,非正式版本。

而之后HTML标准的发展因为竞争利益遭到停歇,因此,从 1996 年开始,就一直由W3C组织维护HTML规范了,W3C 组织将标准化发布到 4.0版本后,终于在 2000年成为国际标准。

然而,发布了四个版本后,业界普遍认为 HTML 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因此也将焦点转移到了XML和XHTML上,因此,HTML迫切需要添加新功能,指定新规范,从而扭转这一切。

就在这种情况下,一组人在 2004 年成立了 WHATWG,并创立了 HTML5 规范,同时也开始专门针对 Web 应用开发新功能,Web 2.0 就是在这时被发明的。在 2006 年,W3C 又重新介入 HTML,并与 WHATWG 合作共同,最终在 2008 年发布了 HTML5 工作草案。而在 HTML 5 规范还未定稿的情况下,各大浏览器厂商都开始将自家产品升级以支持 HTML 5 的新功能了。最终在 2014 年 10月 28 日完成标准化。

HTML5

HTML 5 是基于各种各样的理念进行设计的,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可能性和可行性的新认识。但 HTML 5 并不是颠覆性的革新。而是要保持一切新特性平滑过渡。

因为在 HTML 5 之前,在网页上看视频等,只能使用插件,如 Adobe 开发的 Flash,但浏览器厂商不想在自家产品上使用插件,因此,HTML 5 中的一个新特性就是让浏览器直接处理那些原来要使用 Flash 的富内容。

总结

HTML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是前端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 HTML 5 标准还没有到最终版本,现在仍处在完善阶段。前端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大家要加油!

TML5在2014年10月正式通过之前就引发了软件开发的浪潮,降低了专有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性,如Adobe Flash和Microsoft Silverlight。2015年YouTube、火狐、谷歌和Facebook相继屏蔽放弃了Flash,改用HTML,HTML一步步站鲸吞了Flash的份额,站到了顶端。

开始软件开发浪潮,减少对专有丰富的互联网技术(如Adobe Flash和Microsoft Silverlight)的依赖。 HTML5视频元素(用于将视频嵌入到文档中)是支持丰富互联网的重大变化。 HTML5也被设计为支持从一个地方更改网页,浏览文档到建立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地方。

但是,在HTML5的标准化进程中,视频编解码器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目前也没有一个合适的 免版税的编解码器。H.265专利问题荆棘满布, Google的VP9编解码器虽然不错,但是其他参与Web标准的公司都不愿意从一个拥有强竞争力的对手那里获得技术支持。

尽管如此,HTML5也已经成为构建开放,多媒体网络应用程序的主要方式。 万维网联盟首席执行官杰夫·杰菲尔(Jeff Jaffe)表示:“HTML5很快成为人们在浏览器中使用的HTML的唯一版本。

HTML5的增量改进

HTML5规范一直是定期更新的,有时也会有些小功能改进和错误修复,例如去年的5.1版本,修改了画布2D元素,并进一步清理了HTML5;5.2版本添加了菜单元素,来表示可以激活的命令。除此之外,还引入了Web内容安全策略, 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控制资源访问的方式,甚至还支持支持非拉丁字符邮箱地址。虽然,我们列举了这么多新功能,但是5.2版本被认为是小幅修改的版本。

但是,W3C希望能够更频繁地更新核心HTML规范,最好可以达到每年更新一次,而不是像之前十年到十五年进行一次主版本的更新,无法跟上Web的发展脚步。

谁会成为HTML5后继者?

那么会有一个HTML6吗? Jaffe表示,网上支付可能会推动进行这样的全面修订,以期能为网上支付来提供一个统一方式。如果大家将之称为HTML 6,那么HTML 6是极有可能出现的。虽然网上购物并不是新鲜事,但是由于复杂性的增加和移动Web的使用优势,导致PC端网上购物成交量减少,所以对于HTML可能需要更多不同的方法。万维网联盟也设置了一个小组来商讨这个内容。

万维网联盟还致力于Web组件,使用一个框架来确定可重用的网站组件和服务人员,使浏览器更易于运行多个功能,并且具有脱机功能。也许他们不会把下一个版本命名为HTML 6。

开放的网络将HTML5引向新领域

Jaffe说HTML5虽然瞄准了开放的网络平台,但平台本身也越来越多, 因此,万维网联盟正在开展安全性,性能和流式传输的研究。

流媒体相关的工作涉及到了 Encrypted Media Extensions (EME) 标准,该标准扩展了HTMLMediaElement(在HTML5中),以提供用于控制加密内容播放和连接到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API。 EME提供了通过浏览器显示视频的标准方式。之前,是没有互操作性的。Jaffe表示从网景颇有争议的NPAPI插件技术到现在标准化的视频播放方式,这是非常大且有意义的改进。

W3C主管Tim Berner-Lee表示Web的发明者肯定了EME,并称它提供了一种比较安全的在线观看电影的方式,但是还是有其他人反对,Berners-Lee指出DRM在开发人员和法律方面还存在问题。

针对Web安全性,W3C(万维网联盟)做了以下三项努力:

  • Web认证框架, 目前正在进行中,目标是通过多因素身份验证来支持安全性。Jeffa表示我们真的要远离密码。

  • Web Crypto API,在今年早些时候完成,为Web应用程序中的基本加密操作提供了JavaScript API。

  • Web开发安全的最佳实践,这一项目也已经完成了,它旨在防止信息从一个应用程序共享到另一个应用程序,从而保护用户隐私。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呀,大家在使用刚刚装好的电脑,上面只有IE浏览器,打开IE仿佛过了几个世纪,慢不说,还动不动就崩溃,这个让不少人头疼的一批

就是这个罪恶的图标,让人浮想联翩,还记的去年的大明湖畔,和好基友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因为那是个人比较穷,就合开了一台,打开熟悉的4399,来一局紧张刺激的炸弹人(双人的那种),那么你知道IE浏览器的出生吗

前世今生

初生牛犊

IE 1

像这个样子,还有msn,可是这个浏览器并不是微软内部开发的,而是买来的,(不得不佩服土豪级别),1995年,Spyglass公司的Spyglass Mosaic 浏览器被微软花费200万美元买下源代码授权,并改名为Internet Explorer(互联网探险者).这就是IE浏览器最初的一代——IE 1。而此时,伊利诺伊大学的分支——Spyglass公司和Netsacpe公司正在进行针锋相对的竞争,这场竞争被称为浏览器大战。

注:Netscape:网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简称,以其生产的同名网页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而闻名于世,在1998年11月被美国在线(AOL)收购。

IE 2

1995年,紧随IE 1发布了几个月后,IE 2承载着扩大市场的使命应运而生,这也是浏览器兼容问题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当时Netscape Navigator抢占了市场的90%的份额,导致了许多网站只和Navigator兼容,从而使IE 2必须要有能兼容Navigator的一些特质才能生存下去,比如从Navigator中导入网页书签、支持Navigator的一些HTML代码等,好让网页在IE 2中能够正常显示。

IE 3

1996年,当IE 2获取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以后,微软开始创造一个全新的版本,用以挑战Navigator的霸主地位,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微软对JavaScript进行了逆向设计,创造出Jscript,支持Active插件和128位加密。IE 3的制造没有使用Spyslass的源代码,仅采用了一些Spyglass的技术,而微软也因此被Spyglass起诉并赔偿了800万美元。(悲催的微软)

IE 4

1997年9月,IE 4正式发布,并在98年被微软和Windows 98进行捆绑销售,而这个曲线战略也让IE在市场份额上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Navigator,从此IE正式走向巅峰,开始走向垄断之路。

IE 5

尝到了捆绑销售的甜头的微软当然会将这个战略继续执行下去。1999年3月,微软不但推出了新版本IE 5,而且还开发了新的网页技术XMLHttpRequest (HTML技术) 和 HTML Application (HTML应用程序),通过推陈出新的方法,IE 5的市场份额占到了80%。

历经磨难的IE

iE 6

2001年,IE 6正式推出,这个版本应该是IE系列从巅峰走向低谷的开端,IE 6因为安全漏洞而臭名昭著,遭受到使用者的抵制。

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都附带了IE 6。2004年,US-CERT(美国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曾为IE 6专门做出过一份报告,指出IE 6的安全问题(CVE-2004-2476)。此外msf里也内置极多攻击IE的载荷

而在2006年,IE 6也被PC Word(行业领先的专业技术杂志)评选为最差劲的科技产品。


IE 7

IE 6的口碑败坏并没能让微软采用加快IE 7的研发挽救口碑的策略,反而是在经历了五年的时间后IE 7才珊珊而来。虽然更新了256位加密技术,并且使用ActiveX控件来自主控制进行运行,改进了IE系列的安全问题。但是着五年的空挡给其他浏览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可乘之机,著名的Mozilla Firefox(火狐浏览器)和Chrome(谷歌浏览器)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走向低谷

IE 8

2009年,IE 8吸取教训如期而至,但这并不能挽救IE的颓势,此时Mozilla Firefox和Chrome已经联手将浏览器这块大饼从IE的口中夺走。

IE 9

互联网用户的信任一旦失去是很难再赢回来的,2011年的IE 9专注于CSS3、XHTML、HTML5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兼容,没有进行任何捆绑,而且投入了大量金钱进行宣传。如果是一个新兴的浏览器,那么它很可能再次为微软赢得用户的青睐,但是市场反响却不尽人意。因为它是IE,一个已经IE失去了风口掌控权的退位君主——IE。

IE 10

或许是产品经理吃了IE 9太过良心,没有和Windows系统进行捆绑升级的亏,这次的IE10变为了win8系统的定制浏览器,但是没想到队友不靠谱,本来就快跌到谷底的IE浏览器因为win8系统的失败而彻底失去了翻身之力。

IE 11

2013年,IE11不冷不热的出世,随着Win8.1一起发布,但是已经无人问津,极少的市场份额,打击了开发者的心

IE 12

Internet Explorer 12是预想中应该在Windows 10中预装的Internet Explorer,但是最终微软没有发布,而是发布代号为Edge的浏览器。

对于Internet Explorer 12的设想

微软MSDN官方博客透露了下一代IE浏览器的大量新特性,其中涉及网络音频(Web Audio)、多媒体录制(Media Capture)、ES6 Promises、HTTP/2、HSTS、指针锁(Pointer Lock)、符号集(Symbol)等功能技术。

既然是下一代IE浏览器,那无疑是Internet Explorer 12,预计随Windows 10问世,可能后期也将登陆Windows7至Windows8.1。

这里还有一个伤心的小彩蛋

Cortana

partan浏览器还将会集成Coratana语音助手。在可以使用Cortana的页面上,这一功能将会弹出。微软高管JoeBelfiore在演示Coratana语音助手时,就在地址栏中输入类似“Delta”的关键词去获得他妻子的航班信息

EDGE出世

IE 团队希望依靠 Edge 的这种适应和兼容能力来让用户在未来彻底摆脱“企业模式”这种妥协方案。与此同时,他们还会持续跟进各种互联网标准和其它浏览器,以保证 IE 可以随时跟上市场的变化。根据此前的消息,IE 会推出新的 UI,新增插件模式,并且加快升级进度。结合上述 Edge 信息,新款 IE 给普通用户的使用感受会很接近当下的 Chrome 和 Firefox。

尽管开发人员绞尽脑汁的开发出新的“IE,但是杯水车薪。会有以下的bug

Win10 Edge打开网站显示此网站需要Internet Explorer

1、在Microsoft Edge的地址栏输入about:flags,回车。

2、开启开发者设置将“使用 Microsoft 兼容性列表”前面的选勾取消。

3、修改后需要重启浏览器,使更改生效。 [8]

2015年4月30日,微软在旧金山举行的Build 2015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其最新操作系统——Windows 10内置代号为“Project Spartan”的新浏览器被正式命名为“Microsoft Edge”,其内置于Windows 10版本中。

本文作者:@Whitezero,图片来自百度图片,部分文字来源于百度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