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我给大家说明了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个node的服务端框架,我们用到了Egg框架。Egg框架我不再过多介绍,如果有小伙伴想了解,可以回去看我以前写的文章,会有相关的介绍。这次我将在上次搭建的框架上进行延伸,讲一下如果用Egg框架连接数据库,并且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查改。接下来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我本次选用的数据库是MySQL。所以我们安装Egg官方的数据库插件即可,首先我们安装插件 egg-mysql 。我们在项目根目录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命令行:npm i --save egg-mysql 。回车等待插件下载安装完成。
npm i --save egg-mysql
命令行下载安装插件完成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在项目中开启并配置egg-mysql插件。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我们要在项目中开启数据库。找到项目中的/config/plugin.js文件我们需要在里面添加几行代码,如下所示。
//开启数据库插件
mysql : {
enable: true,
package: 'egg-mysql',
}
然后我们还要在 config/config.default.js 中配置各个环境的数据库连接信息。具体配置如下。
//添加数据库连接信息
config.mysql = {
// 单数据库信息配置
client: {
// host
host: 'localhost',
// 端口号
port: '3306',
// 用户名
user: 'root',
// 密码
password: '123456',
// 数据库名
database: 'testdb',
},
// 是否加载到 app 上,默认开启
app: true,
// 是否加载到 agent 上,默认关闭
agent: false,
};
到此步骤我们的数据库插件已经安装完成并且配置好了。那我们怎么实现数据的增删查改呢?大家请继续往下看。
首先我们看一下怎么新增数据。我们在mysql的testdb实例中新建一个user空表。如下图所示。
我们的egg框架也遵循MVC的架构所以我们一般会在service层里面写我们逻辑处理的代码,而controller层则是获取前端数据,回传数据的控制层。所以我们操作数据库的代码是写在service文件夹里面的。
我们在app/service文件夹里面新建一个user.js文件。在里面写个新增用户的方法,该方法就是把数据存到数据库中。具体代码如下。
const Service = require('egg').Service;
class User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新增用户data是有controller层传递过来的数据记录。
async addUser(data) {
const {ctx, app} = this;
let result = {};
try {
data.id = 0;//定义id=0,因为数据库已经设置id为主键,并且自增。所以只需要赋值0即可。
// 在 user 表中,插入前端提交上来的数据记录
const info = await app.mysql.insert('user', data);
//插入成功后。
if(info.affectedRows === 1){
//给前端返回一个Json的对象
result = {
state: 0, //自定义的状态码
msg: "添加成功", //返回的消息
data: info.insertId, //新增的记录的id
}
}
} catch (err) {
//插入数据失败的返回结果
result = {
state: 1,
msg: err,
data: null,
}
}
return result
}
};
module.exports = UserService;
然后我们在app/controller文件夹里新建一个user.js文件。在这里我们需要获取前端提交上来的数据,并且将数据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前端。具体代码如下。
'use strict';
const Controller = require('egg').Controller;
/**
* @Controller 用户管理
*/
class UserController extends Controller {
/**
* @summary 新增用户
* @router post /user/add
* @request body userAddRequest
* @response 200
*/
async addUser() {
const { ctx } = this;
//通过ctx.request.body的方式,可以获取到前端post方式提交上来的数据
const data = ctx.request.body;
//调用service层的addUser方法。并且返回相应的结果
const userInfo = await ctx.service.user.addUser(data);
//向前端接口响应数据。
ctx.body = userInfo;
}
}
module.exports = UserController;
最后我们定义一个路由,让前端请求访问此路由。框架会监听路由是否被访问,如果被访问了则会调用我们定义在controller层的新增用户的方法。我们在app/router.js文件中添加如下代码,即可完成路由的定义。
//新增用户路由
router.post('/user/add', controller.user.addUser);
完成这步骤后,我们一个新增用户的功能就已经完成了。接下里我们就测试一下它的实际效果。我们运行命令:npm run dev。启动项目,然后打开网页http://127.0.0.1:7001,可以直接在swagger-ui.html页面中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经过测试,数据已经添加完成。所以数据库连接也是正常的。
本次分享暂时先告一段落。请各位小伙伴抬起你们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呗。下次我将会进行和大家分享对数据查改删的方法。关注我!!!更多精彩分享不迷路。
关注本头条号,每天坚持更新原创干货技术文章。
如需学习视频,请在微信搜索公众号“智传网优”直接开始自助视频学习
本教程主要讲解如何对Linux用户进行管理。
用户是Linux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操作文件并执行其他一些操作。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ID,该ID对于操作系统中的每个用户都是惟一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用户和用于获取用户信息的命令。安装操作系统之后,将ID 0分配给root用户,将ID 1至999分配给系统用户,因此本地用户的ID从1000开始。
在Linux系统中,我们可以创建60,000个用户。现在我们将讨论在Linux中管理用户的重要命令。
Linux中的用户管理
请使用带有-F选项的awk命令。在这里,我们查看/etc/passwd文件,并在print 和awk的帮助下只打印第一个字段。
awk -F':' '{ print }' /etc/passwd
列出Linux中的所有用户
您可以获得任何用户名的id。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分配给它的id,通过这个id来识别用户。默认情况下,这个id也是用户的组id。
语法:
id username
例如,查看root的id
id root
查看Linux系统所有用户
useradd命令向系统添加一个新用户。用户根据所属的类别自动获得ID。用户的用户名将由我们在命令中提供。
语法:
sudo useradd username
例子:添加用户geeks
sudo useradd geeks
在使用此命令后,我们必须为用户输入新密码,然后将密码更新为新密码。
使用passwd命令为用户分配密码
语法:
passwd username
例如:
passwd geeks
cat /etc/passwd
这个命令打印用户配置文件的信息。
username : x : user id : user group id : : /home/username : /bin/bash
语法:
usermod -u new_id username
例如:修改用户zcwyou的ID为1004
usermod -u 1004 zcwyou
此命令可以更改用户的用户ID。具有给定用户名的用户将使用命令中给定的新ID进行分配,旧ID将被删除。
语法:
usermod -g new_group_id username
这个命令可以更改用户的组ID,因此它甚至可以用来将用户移动到一个已经存在的组。它将更改给定用户名的用户的组ID,并将组ID设置为给定的new_group_id。
例如:修改用户zcwyou的组ID为1004,修改的前提条件是,已经存在1004这个组。
usermod -g 1004 zcwyou
您可以使用usermod命令修改用户登录名。下面的命令用于更改用户的登录名。用户的旧登录名更改为新设置的登录名。
修改登录用户名
语法:
sudo usermod -l new_login_name old_login_name
使用案例:把a用户登录名修改为b。
sudo usermod -c b a
下面的命令更改给定用户名的用户的主目录,并将指定用户的主目录设置为新设置的目录。
语法:
usermod -d new_home_directory_path username
案例,把用户test的主目录设置为new_home_directory
usermod -d new_home_directory test
下面的命令用于删除指定用户。确保用户不是组的一部分。如果用户是组的一部分,那么它不会被直接删除,因此我们必须先将他从组中删除,然后才能删除它。
语法:
userdel -r username
使用案例,删除用户new_geeks
sudo userdel -r new_geeks
通过本文,我们应该对Linux系统中的用户管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如果你有任何疑问,请留言。
本文已同步至博客站,尊重原创,转载时请在正文中附带以下链接:https://www.linuxrumen.com/cyml/1727.html
点击了解更多,快速查看更多的技术文章列表。
介绍
昨天我们已经对TFUMS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今天福哥带着大家把TFUMS的数据表设计一下。根据我们的需求分析结果可以知道,TFUMS只有一个模块就是用户模块,该模块只有一个模型就是用户模型。而且用户模型的属性和功能已经设计好了,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些设计好的内容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了。
数据库名称自然就是tfums了,这个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CREATE DATABASE `tfums` DEFAULT CHARSET `utf8`;
数据表这里福哥打算建立两个数据表一个是User的基础数据表,另外一个是User的个人资料表,这两个表之间是主附关系。
用户基础表
用户基础表名称是user,这个表里保存用户的基本数据,包括用户ID、用户密码等等。
CREATE TABLE `user`(
user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passwd char(32) NOT NULL,
createDT datetime NOT NULL,
lastLoginDT datetime NULL,
userFlag tinyint NOT NULL,
userState tinyint NOT NULL,
PRIMARY KEY(userID)
);
可以看到user表的userID是主键且会自动增加,这里面的userID将成为TFUMS的注册用户的唯一ID标识。
用户个人信息表
用户个人信息表的名称是user_profile,这个表从命名上就可以看出是user表的附属表,它用来保存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昵称、用户头像等等。
CREATE TABLE `user_profile`(
userID int NOT NULL,
nickName varchar(45) NULL,
iconFileName varchar(45) NULL,
PRIMARY KEY(userID)
);
可以看到我们在user_profile表里也建立了userID字段,也就是说我们在想这两个表写入数据的时候要保证user.userID和user_profile.userID是相同的、一对一对的。
今天童鞋们跟着福哥完成了用户管理系统TFUMS的数据库和数据表的设计,大家要知道数据表的改动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虽然福哥在建立数据表的时候轻车熟路就建好了,不过童鞋们在建立数据表的时候,调整数据表的字段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再三之后再动手。
下一课我们就开始开发TFMUS的User模型的代码了,大家要跟着来哦~~
https://m.tongfu.net/home/35/blog/512889.html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