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HTML5和原生APP优缺点大对比,世界究竟是谁的?

HTML5和原生APP优缺点大对比,世界究竟是谁的?

两年来,HTML5的发展势头确实很猛,甚至都出现了很多言论说:HTML5终将取代原生app,app终将消亡的言论。其实对此来说:小编不能够太认同。HTML5确实有着很多的优点,但是原生APP的开发也有着自己的优势。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HTML5和原生APP开发的优缺点。

1、在跨平台上,HTML5胜出。

HTML5采用网络通用语言,不用考虑终端设备或者操作系统的不同。目前,W3C(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简称W3C)正在与汽车业、出版业、电视业进行讨论,将web引入新的设备平台中。随着平台逐渐丰富,这方面的成本问题将会日益凸显。

2、在用户体验和表现上原生APP开发胜出。

在用户体验和表现这个方面,HTML5仍然面临着不同移动终端设备本地浏览器的功能接入问题,同时在提供用户展示图形界面和数据展现的丰富性方面还有不足,继续得到提高。

3、在开发速度和成本方面,HTML5胜出。

HTML5的开发确实比原生开发更节省时间和人力,开发周期相对较短,人力投入也比较少,毕竟HTML5有着跨平台带来的无可比拟的好处。不需要投入两个团队或者更多的人去开发。

4、在版本控制和BUG修复方面,HTML5胜出。

HTML5是web网页端的内容,如果出现BUG可以不用迭代版本,只需在后台修改即可修复bug,这是原生APP开发所不能做到的。

5、在变现能力方面,原生APP开发胜出。

原生应用的分发平台,如App Store和Google Play,目前是获得收入的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而HTML5应用,除了付费下载以外,还没有形成其他成熟的商业模式。

6、对于碎片化挑战而言,HTML5胜出。

尽管二者同样面临着严重的碎片化问题,不过HTML5先天具备的跨平台特性,可以在这方面占据先机。

虽然通过对比,原生APP开发略站弱势,但是原生APP的优势确实有的是不能被HTML5所代替的。或许将来的某一天HTML5的发展会很好,能力,技术已达到一个好的地步,能够替代原生APP的的先天优势,那你为什么不会去想象原生APP的开发也是一直在进步的呢?当然这仅是小编个人观点,时代在变化,尤其是在这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这样。

但是就目前状况来说,最好的开发模式是两种技术混合使用。比如同时在一个app中,使用原生的框架加载html5的内容之类的。要用变化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是绝对的。其实原生APP和HTML5决胜的关键就是:谁能打破分配、货币化、平台制约、网络影响力、功能性的瓶颈,谁就赢了。

更多内容和资讯或者问题,更多干货分享,尽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微信名:非著名程序员,微信号:smart_android(←长按复制)。个人微信号:loonggg微博:涩郎

联网行业前景好,薪资高,很多想进去这一领域的小伙伴都在纠结,学Java好还是HTML5好?对于想学习软件开发的朋友来说,HTML5是新兴起的技术,发展前景应该不错;java一直以来都很受欢迎,所以发展前景也不容小视。

Java和HTML5的薪资待遇也都十分不错。那么,到底学Java好还是HTML5好呢?今天大连千锋教育老师就从两者的发展前景、工资待遇和入门难度等方面帮大家梳理一下。

Java与HTML5各自的发展前景如何

HTML5技术开发的站点与应用可以兼容PC端与移动端、Windows与Linux、安卓与IOS。

它可以轻易地移植到各种不同的开放平台、应用平台上。主要用于开发网页相关的应用,网页、网站的开发和维护,网页游戏,WebAPP的开发等工作。

Java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一些,可以做:

1、 做网站:Java可以用来编写网站,现在很多大型网站都用Jsp编写。

2、 做Android开发: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其源代码是Java。

3、 做游戏:诺基亚的手机游戏有90%以上都是Java开发的。PC端的游戏有《我的世界》,《英雄联盟》等。

4、 做软件:Eclipse,MyEclipse等知名Java开发工具.有关开发软件组件。

两者的发展前景都很不错,Java的应用场景相对广泛一些,所以可能性更大。

Java和HTML5的工资待遇情况

现在是学习Web前端的佳时期。前端的核心技术HTML5已成移动互联网主宰者,各行业都用其开发互联网应用,但目前整个互联网行业的Web前端工程师紧俏,企业正高薪求才,薪资待遇一涨再涨!

从职友集的数据显示,HTML5工程师的平均工资在10150左右,将近30%的HTML5工程师,工资水平能达到10K-15K,整体来看,从事HTML5开发的薪资待遇还是十分不错的。

至于Java开发,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很受追捧,根据IDC的统计数字,在所有软件开发类人才的需求中,对Java工程师的需求达到全部需求量的60%~70%。同时,Java工程师的薪水相对较高。

Java软件工程师平均工资在12780元左右,低工资也在4.5K,远远超过了应届毕业生2500元的平均水平。通常来说,有一年工作经验的Java高级软件工程师的薪酬大致在年薪10-13万左右。

从工资待遇上看,无论是学Java还是学HTML5相差不大,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Java和HTML5的入门难度怎么样

HTML5前端源于HTML语言发展而来,由于HTML和CSS起点低、容易入门。相对于其他IT技术职位来说, HTML5前端工程师相当于半个程序员,所以你不用担心学不会。很多从事此项工作的都是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出身,很多都是0基础开始学的,而且因为职位所处位置的交叉性,也就有很多Web前端开发人员是转行而来。

Java语言语法简单,Java语言拥有与C、C++等众多流行语言一样的简洁易懂的关键字、语法,而且是各种后台开发语言中相对比较容易上手的语言。使用Java语言开发诸如服务后台、数据报表等复杂的应用场景都有简单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从事Java开发有越来越容易的趋势。

从入门难度上看,HTML5的入门难度较小,但是Java的入门难度在后台开发语言中也是属于比较容易的,而且很多零基础学习Java开发的朋友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上所述,无论是学Java还是HTML5,两者学精都是有优势、有发展前景的,至于学Java好还是HTML5好,具体可依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择学习。不过大连千锋老师建议,大家还是优先考虑学java。你会了java,一般web前端相关方面的项目都还是可以做,反过来就不行。

免责声明:内容和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交互这个概念我们经常提及,是指以反映系统状态或者帮助用户防错的方式给予用户反馈。因此,页面跳转方式也属于微交互的范畴。笔者为我们讲述了常见的几种页面跳转方式,以及使用原因。

开始正文之前,请大家站在开发的角度,先了解一个基础概念:移动端开发目前会有两种常用方式,即Native App与Web App,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原生页面与H5页面”。

原生页面:使用原生系统内核开发,直接在系统上操作。

优点:可灵活实现多种交互与视觉设置;响应速度快用户不会有跳出感;需要调用相机或指纹功能等机能操作时,原生有其不可替代性;便于维护用户数据和粘度等。

缺点: iOS迭代周期严重受限(提交官方应用商店审核);Android兼容性差;用户使用成本相对高(这也是推出小程序的初衷之一);开发成本相对高等。

H5页面:HTML5的简称,它是一种高级网页标准。

优点:迭代速度快;兼容性强;易于传播且使用成本低;开发成本低等。

缺点:受限于屏幕及浏览器尺寸,单屏展示空间有限;通过远程服务器获取数据,页面响应耗时长;无法满足个性化的交互设置等。

一、移动端APP页面跳转方式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移动端APP中原生页面的跳转方式。

从交互角度定义这个概念:“在当前页面,触发某个交互动作之后,页面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需要明确的是:自然的跳转与承接方式、整个应用内类似场景的跳转一致性,既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建立对产品的认知,也有利于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一个应用内可能包含有多种不同的跳转方式,设计师在设计考量时需要把握好两点:

  1. 区分主辅:主要的页面跳转方式,以及辅助型页面跳转方式。
  2. 区分场景:明确跳转前后页面之间的关系。

二、常见的页面跳转方式

1. 水平方向跳转

可以细分为两种具体的跳转方式:左右平移和覆盖平移。

(1)目前绝大多数应用,页面在水平方向切换,采用“左右平移和覆盖平移结合的方式”。

下图示例:淘宝APP,由列表页进入详情页的页面转换。仔细观察会发现页面跳转过程中:背景页面在水平方向只移动了部分距离,之后被新页面覆盖替换。

(2)也有部分应用,页面跳转主要方式是:完全的覆盖平移。

下图示例:网易严选APP,商品列表展示页面跳转至商品详情页的过程中,背景页面并未在水平方向移动,新页面滑入后覆盖在背景页面之上。

2. 竖直方向跳转

(1)如果跳转前后的页面存在比较紧密的强关联性,不想让用户感知到前后页面有明显的隔离感。适合采用“当前页面给出浮层展示新页面”的方式。

下图示例:轻芒杂志APP,在文章详情页查看本篇文章的全部评论时,文章详情页以遮盖浮层的形式展示用户的全部评论。

(2)若用户在未跳转前的页面执行了某个操作,触发的新页面目的是执行重要且临时性的操作,适合采用“在未跳转前的页面,从下至上弹出新页面,且完全遮盖”。

下图示例:印象笔记APP,创建是工具类应用的核心功能,若未完成新建笔记,则无法查看其他页面。

3. 页面收缩转换

这种页面转换方式类似于Material design的悬浮按钮,点击后由一个点放大到覆盖原有页面,在新页面点击关闭,页面缩小恢复至前一个页面的默认状态。这句话解释起来有点绕口,以下图微信APP的浮窗功能示例说明:

4. 页面渐变消失/出现

这种方式是在原有页面上渐变出现或消失,不存在某个方向的移动,使界面操作轻量化,为用户建立一种缓压的心智。

下图示例:腾讯视频APP,在首页点击导航栏右侧“更多分类”按钮,全部频道页面在首页之上渐变出现,点击全部频道页面的关闭按钮,页面渐变消失。

5. 翻页效果

在一些读书类、电子杂志、电子报刊等移动应用中,浏览翻页可以设置为模仿现实生活中纸张翻页的效果。

如下图示例:掌阅APP,阅读书籍时页面切换的翻页效果。

6. 页面转场动效

目前很多应用中加入了操作流畅的微动效,页面之间不再是直观的某个方向滑动,而是使用动效引导用户的视线聚焦。使用动效的目的是锦上添花,在应用满足可用性和易用性的条件下,巧妙使用微交互中的动效,既可以无形中更好的引导用户操作,又可以给用户带来愉悦的使用体验。

下图示例:最美应用APP页面切换的动效。

三、总结

文章结合案例阐述目前移动应用中,原生页面之间几种常用的跳转方式,并尝试简要说明使用的原因。很多应用会综合上面举例的多种跳转方式,判断使用的页面跳转方式是否恰当,要综合考量具体的跳转场景、以及整个应用规范的一致性。

未来随着折叠屏的普及、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的完善,移动应用页面之间的跳转方式也将不断迎来新的变化,例如:目前部分应用的3D/VR/AR技术的落地。需要设计师既能在现有资源和技术的框架下提出高效方案,又能不断探索突破应对未来的变化。

作者:Viksea,微信公众号:Viksea(ID:viksea-ux)

本文由 @Vikse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