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 爱编程的小和尚
责编 | 王晓曼
出品 | CSDN博客
学过 VUE 如果不了解响应式的原理,怎么能说自己熟练使用 VUE,要是没有写过一个简易版的 VUE 怎么能说自己精通 VUE,这篇文章通过300多行代码,带你写一个简易版的 VUE,主要实现 VUE 数据响应式 (数据劫持结合发布者-订阅者)、数组的变异方法、编译指令,数据的双向绑定的功能。
本文需要有一定 VUE 基础,并不适合新手学习。
文章较长,且有些难度,建议大家,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并在看之前沐浴更衣,保持编程的神圣感。下面是实现的简易版VUE 的源码地址,一定要先下载下来!因为文章中的并非全部的代码。
Github源码地址:https://github.com/young-monk/myVUE.git
前言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 MVVM ,什么是数据响应式。
我们都知道 VUE 是一个典型的 MVVM 思想,由数据驱动视图。
那么什么是 MVVM 思想呢?
MVVM是Model-View-ViewModel,是把一个系统分为了模型( model )、视图( view )和 view-model 三个部分。
VUE在 MVVM 思想下,view 和model 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 view 和 view-model 、model和 view-model之间时交互的,当 view 视图进行 dom 操作等使数据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 view-model 同步到 model 中,同样的 model 数据变化也会同步到 view 中。
那么实现数据响应式都有什么方法呢?1、发布者-订阅者模式:当一个对象(发布者)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它的对象(订阅者)都会得到通知。通俗点来讲,发布者就相当于报纸,而订阅者相当于读报纸的人。2、脏值检查:通过存储旧的数据,和当前新的数据进行对比,观察是否有变更,来决定是否更新视图。angular.js 就是通过脏值检查的方式。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通过 setInterval 定时轮询检测数据变动,但这样无疑会增加性能,所以, angular 只有在指定的事件触发时进入脏值检测。3、数据劫持: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劫持各个属性的 setter,getter,在数据变动时触发相应的方法。VUE是如何实现数据响应式的呢?
VUE.js 则是通过数据劫持结合发布者-订阅者模式的方式。
当执行 new VUE 时,VUE 就进入了初始化阶段,VUE会对指令进行解析(初始化视图,增加订阅者,绑定更新函数),同时通过 Obserber会遍历数据并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 getter 和 setter 实现对的监听, 当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Observer 中的 setter 方法被触发,setter 会立即调用Dep.notify, Dep 开始遍历所有的订阅者,并调用订阅者的 update 方法,订阅者收到通知后对视图进行相应的更新。
我来依次介绍一下图中的重要的名词:1、Observer:数据监听器,能够对数据对象的所有属性进行监听,如有变动可拿到最新值并通知订阅者,内部采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 getter 和 setter 来实现2、Compile:指令解析器,它的作用对每个元素节点的指令进行扫描和解析,根据指令模板替换数据,以及绑定相应的更新函数3、Dep:订阅者收集器或者叫消息订阅器都可以,它在内部维护了一个数组,用来收集订阅者,当数据改变触发 notify 函数,再调用订阅者的 update 方法4、Watcher:订阅者,它是连接 Observer 和 Compile 的桥梁,收到消息订阅器的通知,更新视图5、Updater:视图更新所以我们想要实现一个 VUE 响应式,需要完成数据劫持、依赖收集、 发布者订阅者模式。下面我来介绍我模仿源码实现的功能:
1、数据的响应式、双向绑定,能够对数据对象的所有属性进行监听,如有变动可拿到最新值并通知订阅者
2、解析 VUE 常用的指令 v-html,v-text,v-bind,v-on,v-model,包括( @ 和 : )
3、数组变异方法的处理
4、在 VUE 中使用 this 访问或改变 data 中的数据
我们想要完成以上的功能,需要实现如下类和方法:
1、实现 Observe r类: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监听
2、实现 array 工具方法:对变异方法的处理
3、实现 Dep 类:维护订阅者
4、实现 Watcher 类:接收 Dep 的更新通知,用于更新视图
5、实现 Compile 类:用于对指令进行解析
6、实现一个 CompileUtils 工具方法,实现通过指令更新视图、绑定更新函数Watcher
7、实现 this.data 代理:实现对 this. data 代理:实现对 this.data 代理:实现对 this.data 代理,可以直接在 VUE 中使用 this 获取当前数据
我是使用了webpack作为构建工具来协同开发的,所以在我实现的VUE响应式中会用到ES6模块化,webpack的相关知识。
实现 Observer 类
我们都知道要用 Obeject.defineProperty 来监听属性的数据变化,我们需要对 Observer 的数据对象进行递归遍历,包括子属性对象的属性,都加上 setter 和 getter ,这样的话,当给这个对象的某个值赋值,就会触发 setter,那么就能监听到了数据变化。当然我们在新增加数据的时候,也要对新的数据对象进行递归遍历,加上 setter 和 getter 。
但我们要注意数组,在处理数组时并不是把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加上 setter 和 getter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从后端返回的数组数据是非常庞大的,如果为每个属性都加上 setter 和 getter ,性能消耗是十分巨大的。我们想要得到的效果和所消耗的性能不成正比,所以在数组方面,我们通过对数组的7 个变异方法来实现数据的响应式。只有通过数组变异方法来修改和删除数组时才会重新渲染页面。
那么监听到变化之后是如何通知订阅者来更新视图的呢?我们需要实现一个Dep(消息订阅器),其中有一个 notify 方法,是通知订阅者数据发生了变化,再让订阅者来更新视图。
我们怎么添加订阅者呢?我们可以通过 new Dep,通过 Dep 中的addSaubs 方法来添加订阅者。我们来看一下具体代码。
我们首先需要声明一个 Observer 类,在创建类的时候,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消息订阅器,判断一下是否是数组,如果是数组,我们便改造数组,如果是对象,我们便需要为对象的每一个属性都加入 setter 和 getter 。
import { arrayMethods } from './array' //数组变异方法处理
class Observer {
constructor(data) {
//用于对数组进行处理,存放数组的观察者watcher
this.dep=new Dep
if (Array.isArray(data)) {
//如果是数组,使用数组的变异方法
data.__proto__=arrayMethods
//把数组数据添加 __ob__ 一个Observer,当使用数组变异方法时,可以更新视图
data.__ob__=this
//给数组的每一项添加数据劫持(setter/getter处理)
this.observerArray(data)
} else {
//非数组数据添加数据劫持(setter/getter处理)
this.walk(data)
}
}
}
在上面,我们给 data 的__proto__原型链重新赋值,我们来看一下 arrayMethods 是什么,arrayMethods 是 array.js 文件中,抛出的一个新的 Array 原型:
// 获取Array的原型链
const arrayProto=Array.prototype;
// 重新创建一个含有对应原型的对象,在下面称为新Array
const arrayMethods=Object.create(arrayProto);
// 处理7个数组变异方法
['push', 'pop', 'shift', 'unshift', 'reverse', 'sort', 'splice'].forEach(ele=> {
//修改新Array的对应的方法
arrayMethods[ele]=function {
// 执行数组的原生方法,完成其需要完成的内容
arrayProto[ele].call(this, ...arguments)
// 获取Observer对象
const ob=this.__ob__
// 更新视图
ob.dep.notify
}
})
export {
arrayMethods
}
此时呢,我们就拥有了数组的变异方法,我们还需要通过 observerArray 方法为数组的每一项添加 getter 和setter ,注意,此时的每一项只是最外面的一层,并非递归遍历。
//循环遍历数组,为数组每一项设置setter/getter
observerArray(items) {
for (let i=0; i < items.length; i++) {
this.observer(items[i])
}
}
如果是一个对象的话,我们就要对对象 的每一个属性递归遍历,通过 walk 方法:
walk(data) {
//数据劫持
if (data && typeof data==="object") {
for (const key in data) {
//绑定setter和getter
this.defineReactive(data, key, data[key])
}
}
}
在上面的调用了 defineReactive ,我们来看看这个方法是干什么的?这个方法就是设置数据劫持的,每一行都有注释。
//数据劫持,设置 setter/getteer
defineReactive(data, key, value) {
//如果是数组的话,需要接受返回的Observer对象
let arrayOb=this.observer(value)
//创建订阅者/收集依赖
const dep=new Dep
//setter和getter处理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key, {
//可枚举的
enumerable: true,
//可修改的
configurable: false,
get {
//当 Dep 有 watcher 时, 添加 watcher
Dep.target && dep.addSubs(Dep.target)
//如果是数组,则添加上数组的观察者
Dep.target && arrayOb && arrayOb.dep.addSubs(Dep.target)
return value
},
set: (newVal)=> {
//新旧数据不相等时更改
if (value !==newVal) {
//为新设置的数据添加setter/getter
arrayOb=this.observer(newVal);
value=newVal
//通知 dep 数据发送了变化
dep.notify
}
}
})
}
}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上面的图解中,在 Observer 中,如果数据发生变化,会通知消息订阅器,那么在何时绑定消息订阅器呢?就是在设置 setter 和 getter 的时候,创建一个 Dep,并为 Dep添加订阅者,Dep.target&& dep.addSubs(Dep.target),通过调用 dep 的 addSubs 方法添加订阅者。
实现 Dep
Dep 是消息订阅器,它的作用就是维护一个订阅者数组,当数据发送变化是,通知对应的订阅者,Dep中有一个 notify 方法,作用就是通知订阅者,数据发送了变化:
// 订阅者收集器
export default class Dep {
constructor {
//管理的watcher的数组
this.subs=
}
addSubs(watcher) {
//添加watcher
this.subs.push(watcher)
}
notify {
//通知watcher更新dom
this.subs.forEach(w=> w.update)
}
}
实现 watcher
Watcher 就是订阅者, watcher 是 Observer 和 Compile 之间通信的桥梁,当数据改变时,接收到 Dep 的通知(Dep 的notify()方法),来调用自己的update方法,触发 Compile 中绑定的回调,达到更新视图的目的。
import Dep from './dep'
import { complieUtils } from './utils'
export default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vm, expr, cb) {
//当前的vue实例
this.vm=vm;
//表达式
this.expr=expr;
//回调函数,更新dom
this.cb=cb
//获取旧的数据,此时获取旧值的时候,Dep.target会绑定上当前的this
this.oldVal=this.getOldVal
}
getOldVal {
//将当前的watcher绑定起来
Dep.target=this
//获取旧数据
const oldVal=complieUtils.getValue(this.expr, this.vm)
//绑定完成后,将绑定的置空,防止多次绑定
Dep.target=
return oldVal
}
update {
//更新函数
const newVal=complieUtils.getValue(this.expr, this.vm)
if (newVal !==this.oldVal || Array.isArray(newVal)) {
//条用更新在compile中创建watcher时传入的回调函数
this.cb(newVal)
}
}
}
上面中用到了 ComplieUtils 中的 getValue 方法,会在下面讲,主要作用是获取到指定表达式的值。
我们把整个流程分成两条路线的话:
newVUE==> Observer数据劫持==> 绑定Dep==> 通知watcher==> 更新视图newVUE==> Compile解析模板指令==> 初始化视图 和 绑定watcher
此时,我们第一条线的内容已经实现了,我们再来实现一下第二条线。
实现 Compile
Compile 主要做的事情是解析模板指令,将模板中的变量替换成数据,初始化渲染页面视图。同时也要绑定更新函数,添加订阅者。
因为在解析的过程中,会多次的操作 dom,为提高性能和效率,会先将 VUE 实例根节点的 el 转换成文档碎片 fragment 进行解析编译操作,解析完成,再将 fragment 添加回原来的真实 dom 节点中。
class Complie {
constructor(el, vm) {
this.el=this.isNodeElement(el) ? el : document.querySelector(el);
this.vm=vm;
// 1、将所有的dom对象放到fragement文档碎片中,防止重复操作dom,消耗性能
const fragments=this.nodeTofragments(this.el)
// 2、编译模板
this.complie(fragments)
// 3、追加子元素到根元素
this.el.appendChild(fragments)
}
}
我们可以看到,Complie 中主要进行了三步,第一步 nodeTofragments 是讲所有的 dom 节点放到文档碎片中操作,最后一步,是把解析好的 dom 元素,从文档碎片重新加入到页面中,这两步的具体方法,大家去下载我的源码,看一下就明白了,有注释。我就不再解释了。
我们来看一下第二步,编译模板:
complie(fragments) {
//获取所有节点
const nodes=fragments.childNodes;
[...nodes].forEach(ele=> {
if (this.isNodeElement(ele)) {
//1. 编译元素节点
this.complieElement(ele)
} else {
//编译文本节点
this.complieText(ele)
}
//如果有子节点,循环遍历,编译指令
if (ele.childNodes && ele.childNodes.length) {
this.complie(ele)
}
})
}
我们要知道,模板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文本节点(含有双大括号的插值表达式)和元素节点(含有指令)。我们获取所有节点后对每个节点进行判断,如果是元素节点,则用解析元素节点的方法,如果是文本节点,则调用解析文本的方法。
complieElement(node) {
//1.获取所有的属性
const attrs=node.attributes;
//2.筛选出是属性的
[...attrs].forEach(attr=> {
//attr是一个对象,name是属性名,value是属性值
const {name,value}=attr
//判断是否含有v-开头 如:v-html
if (name.startsWith("v-")) {
//将指令分离 text, html, on:click
const [, directive]=name.split("-")
//处理on:click或bind:name的情况 on,click
const [dirName, paramName]=directive.split(":")
//编译模板
complieUtils[dirName](node, value, this.vm, paramName)
//删除属性,在页面中的dom中不会再显示v-html这种指令的属性
node.removeAttribute(name)
} else if (name.startsWith("@")) {
// 如果是事件处理 @click='handleClick'
let [, paramName]=name.split('@');
complieUtils['on'](node, value, this.vm, paramName);
node.removeAttribute(name);
} else if (name.startsWith(":")) {
// 如果是事件处理 :href='...'
let [, paramName]=name.split(':');
complieUtils['bind'](node, value, this.vm, paramName);
node.removeAttribute(name);
}
})
}
我们在编译模板中调用了 complieUtils[dirName](node, value, this.vm, paramName)方法,这是工具类中的一个方法,用于处理指令。
我们再来看看文本节点,文本节点就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匹配{{}}形式的插值表达式就可以了,同样的调用工具方法,来解析。
complieText(node) {
//1.获取所有的文本内容
const text=node.textContent
//匹配{{}}
if (/\{\{(.+?)\}\}/.test(text)) {
//编译模板
complieUtils['text'](node, text, this.vm)
}
}
上面用来这么多工具方法,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
实现 ComplieUtils 工具方法
这个方法主要是对指令进行处理,获取指令中的值,并在页面中更新相应的值,同时我们在这里要绑定 watcher 的回调函数。
我来以 v-text 指令来解释,其他指令都有注释,大家自己看。
import Watcher from './watcher'
export const complieUtils={
//处理text指令
text(node, expr, vm) {
let value;
if (/\{\{.+?\}\}/.test(expr)) {
//处理 {{}}
value=expr.replace(/\{\{(.+?)\}\}/g, (...args)=> {
//绑定观察者/更新函数
new Watcher(vm, args[1],=> {
//第二个参数,传入回调函数
this.updater.updaterText(node, this.getContentVal(expr, vm))
})
return this.getValue(args[1], vm)
})
} else {
//v-text
new Watcher(vm, expr, (newVal)=> {
this.updater.updaterText(node, newVal)
})
//获取到value值
value=this.getValue(expr, vm)
}
//调用更新函数
this.updater.updaterText(node, value)
},
}
Text 处理函数是对 dom 元素的 TextContent 进行操作的,所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使用 v-text 指令,会更新元素的 textContent,另一种情况是{{}} 的插值表达式,也是更新元素的 textContent。
在此方法中我们先判断是哪一种情况,如果是 v-text 指令,那么就绑定一个 watcher 的回调,获取到 textContent 的值,调用 updater.updaterText 在下面讲,是更新元素的方法。如果是双大括号的话,我们就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首先是将双大括号替换成指定的变量的值,同时为其绑定 watcher 的回调。
//通过表达式, vm获取data中的值, person.name
getValue(expr, vm) {
return expr.split(".").reduce((data, currentVal)=> {
return data[currentVal]
}, vm.$data)
},
获取 textContent 的值是用一个 reduce 函数,用法在最后面的链接中,因为数据可能是 person.name 我们需要获取到最深的对象的值。
//更新dom元素的方法
updater: {
//更新文本
updaterText(node, value) {
node.textContent=value
}
}
updater.updaterText更新dom的方法,其实就是对 textContent 重新赋值。
我们再来将一下v-model指令,实现双向的数据绑定,我们都知道,v-model其实实现的是 input 事件和 value 之间的语法糖。所以我们这里同样的监听一下当前 dom 元素的 input 事件,当数据改变时,调用设置新值的方法:
//处理model指令
model(node, expr, vm) {
const value=this.getValue(expr, vm)
//绑定watcher
new Watcher(vm, expr, (newVal)=> {
this.updater.updaterModel(node, newVal)
})
//双向数据绑定
node.addEventListener("input", (e)=> {
//设值方法
this.setVal(expr, vm, e.target.value)
})
this.updater.updaterModel(node, value)
},
这个方法同样是通过 reduce 方法,为对应的变量设置成新的值,此时数据改变了,会自动调用更新视图的方法,我们在之前已经实现了。
//通过表达式,vm,输入框的值,实现设置值,input中v-model双向数据绑定
setVal(expr, vm, inputVal) {
expr.split(".").reduce((data, currentVal)=> {
data[currentVal]=inputVal
}, vm.$data)
},
实现VUE
最后呢,我们就要来整合这些类和工具方法,在创建一个 VUE 实例的时候,我们先获取 options 中的参数,然后对起进行数据劫持和编译模板:
class Vue {
constructor(options) {
//获取模板
this.$el=options.el;
//获取data中的数据
this.$data=options.data;
//将对象中的属性存起来,以便后续使用
this.$options=options
//1.数据劫持,设置setter/getter
new Observer(this.$data)
//2.编译模板,解析指令
new Complie(this.$el, this)
}
}
此时我们想要使用 VUE 中的数据,比如我们想要在 vm 对象中使用person.name, 必须用 this.$data.person.name 才能获取到,如果我们想在 vm 对象中使用 this.person.name 直接修改数据,就需要代理一下 this.$data 。其实就是将当前的 this.$data 中的数据放到全局中进行监听。
export default class Vue {
constructor(options) {
//...
//1.数据劫持,设置setter/getter
//2.编译模板,解析指令
if (this.$el) { //如果有模板
//代理this
this.proxyData(this.$data)
}
}
proxyData(data) {
for (const key in data) {
//将当前的数据放到全局指向中
Object.defineProperty(this, key, {
get {
return data[key];
},
set(newVal) {
data[key]=newVal
}
})
}
}
}
文章到了这里,就实现了一个简易版的 VUE,建议大家反复学习,仔细体验,细细品味。
在文章的最后,我通过问、答的形式,来解答一些常见的面试题:
问:什么时候页面会重新渲染?
答:数据发生改变,页面就会重新渲染,但数据驱动视图,数据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实现数据绑定,改变数据,页面才会重新渲染。
问:什么时候页面不会重新渲染?
答:有3种情况不会重新渲染:
1、未经声明和未使用的变量,修改他们,都不会重新渲染页面
2、通过索引的方式和更改长度的方式更改数组,都不会重新渲染页面
3、增加和删除对象的属性,不会重新渲染页面
问:如何使 未声明/未使用的变量、增加/删除对象属性可以使页面重新渲染?
答:添加利用 vm.$set/VUE.set,删除利用vm.$delete/VUE.delete方法
问:如何更改数组可以使页面重新渲染?
答:可以使用数组的变异方法(共 7 个):push、pop、unshift、shift、splice、sort、reverse
问:数据更新后,页面会立刻重新渲染么?
答:更改数据后,页面不会立刻重新渲染,页面渲染的操作是异步执行的,执行完同步任务后,才会执行异步的
同步队列,异步队列(宏任务、微任务)
问:如果更改了数据,想要在页面重新渲染后再做操作,怎么办?
答:可以使用 vm.$nextTick 或 VUE.nextTick
问:来介绍一下vm.$nextTick 和 VUE.nextTick 吧。
答:我们来看个小例子就明白啦:
<div id="app">{{ name }}</div>
<script>
const vm=new Vue({
el: '#app',
data: {
name: 'monk'
}
})
vm.name='the young monk';
console.log(vm.name); // the young monk 此时数据已更改
console.log(vm.$el.innerHTML); // monk 此时页面还未重新渲染
// 1. 使用vm.$nextTick
vm.$nextTick(=> {
console.log(vm.$el.innerHTML); // the young monk 此时数据已更改
})
// 2. 使用Vue.nextTick
Vue.nextTick(=> {
console.log(vm.$el.innerHTML); // the young monk 此时数据已更改
})
</script>
问:vm.$nextTick 和 VUE.nextTick 有什么区别呢 ?
答:VUE.nextTick 内部函数的 this 指向 Window,vm.$nextTick 内部函数的 this 指向 VUE 实例对象。
Vue.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this); // window
})
vm.$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this); // vm实例
})
问:vm.$nextTick 和 VUE.nextTick 是通过什么实现的呢?
答:二者都是等页面渲染后执行的任务,都是使用微任务。
if(typeof Promise !=='undefined') {
// 微任务
// 首先看一下浏览器中有没有promise
// 因为IE浏览器中不能执行Promise
const p=Promise.resolve;
} else if(typeof MutationObserver !=='undefined') {
// 微任务
// 突变观察
// 监听文档中文字的变化,如果文字有变化,就会执行回调
// vue的具体做法是:创建一个假节点,然后让这个假节点稍微改动一下,就会执行对应的函数
} else if(typeof setImmediate !=='undefined') {
// 宏任务
// 只在IE下有
} else {
// 宏任务
// 如果上面都不能执行,那么则会调用setTimeout
}
同样的这也是 VUE 的一个小缺点:VUE 一直是等主线程执行完以后再执行渲染任务,如果主线程卡死,则永远渲染不出来。
问:利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实现响应式有什么缺点?
答:
1、天生就需要进行递归
2、监听不到数组不存在的索引的改变
3、监听不到数组长度的改变
4、监听不到对象的增删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爱编程的小和尚」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Newbie___/article/details/105973085
?雷军:4G 手机已清仓,全力转 5G;QQ音乐播放中途插语音广告引热议;Wine 5.9 发布 | 极客头条
?中国 AI 应用元年来了!
?新基建东风下,开发者这样抓住工业互联网风口!
?15 岁黑进系统,发挑衅邮件意外获 Offer,不惑之年捐出全部财产,Twitter CEO 太牛了!
?避坑!使用 Kubernetes 最易犯的 10 个错误
?必读!53个Python经典面试题详解
?赠书 | 1月以来 Tether 增发47亿 USDT,美元都去哪儿了?
「JavaScript 从入门到精通」1.语法和数据类型
「JavaScript 从入门到精通」2.流程控制和错误处理
「JavaScript 从入门到精通」3.循环和迭代
「JavaScript 从入门到精通」4.函数
「JavaScript 从入门到精通」5.表达式和运算符
「JavaScript 从入门到精通」6.数字
「JavaScript 从入门到精通」7.时间对象
JS中的正则表达式是用来匹配字符串中指定字符组合的模式。
另外需要记住:正则表达式也是对象。
正则表达式的返回值,是一个新的RegExp对象,具有指定的模式和标志。
返回信息介绍:
关于正则表达式的一些方法属性,文章后面介绍,这里先复习定义和使用。
JS的正则表达式可以被用于:
2.1 RegExp对象方法
str: 需要检索的字符串。
若检索成功,返回匹配的数组,否则返回null。
返回信息介绍:
str:需要检索的字符串。
若匹配成功返回true否则false。
等价于 reg.exec(str) !=null。
^str表示匹配以str开头的字符串,这些符号文章后面会介绍。
2.2 String对象方法
str.search(reg):
str:被检索的源字符串。
reg:可以是需要检索的字符串,也可以是需要检索的RegExp对象,可以添加标志,如i。
若检索成功,返回第一个与RegExp对象匹配的字符串的起始位置,否则返回-1。
str.match(reg):
str:被检索的源字符串。
reg:可以是需要检索的字符串,也可以是需要检索的RegExp对象,可以添加标志,如i。
若检索成功,返回与reg匹配的所有结果的一个数组,数组的第一项是进行匹配完整的字符串,之后的项是用圆括号捕获的结果,否则返回null。
'see Chapter 3.4.5.1' 是整个匹配。
'Chapter 3.4.5.1' 被'(chapter \d+(\.\d)*)'捕获。
'.1' 是被'(\.\d)'捕获的最后一个值。
'index' 属性(22)是整个匹配从零开始的索引。
'input' 属性是被解析的原始字符串。
将字符串中指定字符替换成其他字符,或替换成一个与正则表达式匹配的字符串。
str.replace(sub/reg,val):
val可以使用特殊变量名:
将一个字符串,按照指定符号分割成一个字符串数组。
str.split(sub[, maxlength]):
2.3 使用情况
详细的每个符号的用法,可以查阅 W3school JavaScript RegExp 对象
3.1 修饰符
修饰符描述i执行对大小写不敏感的匹配。g执行全局匹配(查找所有匹配而非在找到第一个匹配后停止)。m执行多行匹配。
3.2 方括号
用于查找指定返回之内的字符:
.3 元字符
元字符是拥有特殊含义的字符:
3.4 量词
4.1 介绍
在ES5中有两种情况。
ES6中使用:
第一个参数是正则对象,第二个是指定修饰符,如果第一个参数已经有修饰符,则会被第二个参数覆盖。
new RegExp(/abc/ig, 'i');
4.2 字符串的正则方法
常用的四种方法:match()、replace()、search()和split()。
4.3 u修饰符
添加u修饰符,是为了处理大于uFFFF的Unicode字符,即正确处理四个字节的UTF-16编码。
/^\uD83D/u.test('\uD83D\uDC2A'); // false /^\uD83D/.test('\uD83D\uDC2A'); // true
由于ES5之前不支持四个字节UTF-16编码,会识别为两个字符,导致第二行输出true,加入u修饰符后ES6就会识别为一个字符,所以输出false。
注意:
加上u修饰符后,会改变下面正则表达式的行为:
var a=""; /^.$/.test(a); // false /^.$/u.test(a); // true
/\u{61}/.test('a'); // false /\u{61}/u.test('a'); // true /\u{20BB7}/u.test(''); // true
/a{2}/.test('aa'); // true /a{2}/u.test('aa'); // true /{2}/.test(''); // false /{2}/u.test(''); // true
/[a-z]/i.test('\u212A') // false /[a-z]/iu.test('\u212A') // true
检查是否设置u修饰符: 使用unicode属性。
const a=/hello/; const b=/hello/u; a.unicode // false b.unicode // true
4.4 y修饰符
y修饰符与g修饰符类似,也是全局匹配,后一次匹配都是从上一次匹配成功的下一个位置开始。区别在于,g修饰符只要剩余位置中存在匹配即可,而y修饰符是必须从剩余第一个开始。
lastIndex属性: 指定匹配的开始位置:
返回多个匹配:
一个y修饰符对match方法只能返回第一个匹配,与g修饰符搭配能返回所有匹配。
'a1a2a3'.match(/a\d/y); // ["a1"] 'a1a2a3'.match(/a\d/gy); // ["a1", "a2", "a3"]
检查是否使用y修饰符:
使用sticky属性检查。
const a=/hello\d/y; a.sticky; // true
4.5 flags属性
flags属性返回所有正则表达式的修饰符。
/abc/ig.flags; // 'gi'
在正则表达式中,点(.)可以表示任意单个字符,除了两个:用u修饰符解决四个字节的UTF-16字符,另一个是行终止符。
终止符即表示一行的结束,如下四个字符属于“行终止符”:
/foo.bar/.test('foo\nbar') // false
上面代码中,因为.不匹配\n,所以正则表达式返回false。
换个醒,可以匹配任意单个字符:
/foo[^]bar/.test('foo\nbar') // true
ES9引入s修饰符,使得.可以匹配任意单个字符:
/foo.bar/s.test('foo\nbar') // true
这被称为dotAll模式,即点(dot)代表一切字符。所以,正则表达式还引入了一个dotAll属性,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该正则表达式是否处在dotAll模式。
const re=/foo.bar/s; // 另一种写法 // const re=new RegExp('foo.bar', 's'); re.test('foo\nbar') // true re.dotAll // true re.flags // 's'
/s修饰符和多行修饰符/m不冲突,两者一起使用的情况下,.匹配所有字符,而^和$匹配每一行的行首和行尾。
公众号:前端自习课
该方法用于检测给出的日期是否有效:
const isDateValid=(...val)=> !Number.isNaN(new Date(...val).valueOf());
isDateValid("December 17, 1995 03:24:00"); // true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间隔时间:
const dayDif=(date1, date2)=> Math.ceil(Math.abs(date1.getTime() - date2.getTime()) / 86400000)
dayDif(new Date("2021-11-3"), new Date("2022-2-1")) // 90
复制代码
距离过年还有90天~
该方法用于检测给出的日期位于今年的第几天:
const dayOfYear=(date)=> Math.floor((date - new Date(date.getFullYear(), 0, 0)) / 1000 / 60 / 60 / 24);
dayOfYear(new Date()); // 307
复制代码
2021年已经过去300多天了~
该方法可以用于将时间转化为hour:minutes:seconds的格式:
const timeFromDate=date=> date.toTimeString().slice(0, 8);
timeFromDate(new Date(2021, 11, 2, 12, 30, 0)); // 12:30:00
timeFromDate(new Date()); // 返回当前时间 09:00:00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将英文字符串的首字母大写处理:
const capitalize=str=> str.charAt(0).toUpperCase() + str.slice(1)
capitalize("hello world") // Hello world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将一个字符串进行翻转操作,返回翻转后的字符串:
const reverse=str=> str.split('').reverse().join('');
reverse('hello world'); // 'dlrow olleh'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生成一个随机的字符串:
const randomString=()=> Math.random().toString(36).slice(2);
randomString();
复制代码
该方法可以从指定长度处截断字符串:
const truncateString=(string, length)=> string.length < length ? string : `${string.slice(0, length - 3)}...`;
truncateString('Hi, I should be truncated because I am too loooong!', 36) // 'Hi, I should be truncated because...'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去除字符串中的HTML元素:
const stripHtml=html=> (new DOMParser().parseFromString(html, 'text/html')).body.textContent || '';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移除数组中的重复项:
const removeDuplicates=(arr)=> [...new Set(arr)];
console.log(removeDuplicates([1, 2, 2, 3, 3, 4, 4, 5, 5, 6]));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判断一个数组是否为空数组,它将返回一个布尔值:
const isNotEmpty=arr=> Array.isArray(arr) && arr.length > 0;
isNotEmpty([1, 2, 3]); // true
复制代码
可以使用下面两个方法来合并两个数组:
const merge=(a, b)=> a.concat(b);
const merge=(a, b)=> [...a, ...b];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判断一个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const isEven=num=> num % 2===0;
isEven(996);
复制代码
const average=(...args)=> args.reduce((a, b)=> a + b) / args.length;
average(1, 2, 3, 4, 5); // 3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获取两个整数之间的随机整数
const random=(min, max)=> Math.floor(Math.random() * (max - min + 1) + min);
random(1, 50);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将一个数字按照指定位进行四舍五入:
const round=(n, d)=> Number(Math.round(n + "e" + d) + "e-" + d)
round(1.005, 2) //1.01
round(1.555, 2) //1.56
复制代码
该方法可以将一个RGB的颜色值转化为16进制值:
const rgbToHex=(r, g, b)=> "#" + ((1 << 24) + (r << 16) + (g << 8) + b).toString(16).slice(1);
rgbToHex(255, 255, 255); // '#ffffff'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获取一个随机的十六进制颜色值:
const randomHex=()=> `#${Math.floor(Math.random() * 0xffffff).toString(16).padEnd(6, "0")}`;
randomHex();
复制代码
该方法使用 navigator.clipboard.writeText 来实现将文本复制到剪贴板:
const copyToClipboard=(text)=> navigator.clipboard.writeText(text);
copyToClipboard("Hello World");
复制代码
该方法可以通过使用 document.cookie 来访问 cookie 并清除存储在网页中的所有 cookie:
const clearCookies=document.cookie.split(';').forEach(cookie=> document.cookie=cookie.replace(/^ +/, '').replace(/=.*/, `=;expires=${new Date(0).toUTCString()};path=/`));
复制代码
该方法通过内置的 getSelection 属性获取用户选择的文本:
const getSelectedText=()=> window.getSelection().toString();
getSelectedText();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检测当前的环境是否是黑暗模式,它是一个布尔值:
const isDarkMode=window.matchMedia && window.matchMedia('(prefers-color-scheme: dark)').matches
console.log(isDarkMode)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在页面中返回顶部:
const goToTop=()=> window.scrollTo(0, 0);
goToTop();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检测当前标签页是否已经激活:
const isTabInView=()=> !document.hidden;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检测当前的设备是否是苹果的设备:
const isAppleDevice=()=> /Mac|iPod|iPhone|iPad/.test(navigator.platform);
isAppleDevice();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判断页面是否已经底部:
const scrolledToBottom=()=>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Height + window.scrollY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Height;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重定向到一个新的URL:
const redirect=url=> location.href=url
redirect("https://www.google.com/")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打开浏览器的打印框:
const showPrintDialog=()=> window.print()
复制代码
该方法可以返回一个随机的布尔值,使用Math.random()可以获得0-1的随机数,与0.5进行比较,就有一半的概率获得真值或者假值。
const randomBoolean=()=> Math.random() >=0.5;
randomBoolean();
复制代码
可以使用以下形式在不适用第三个变量的情况下,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foo, bar]=[bar, foo];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获取一个变量的类型:
const trueTypeOf=(obj)=>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obj).slice(8, -1).toLowerCase();
trueTypeOf(''); // string
trueTypeOf(0); // number
trueTypeOf(); // undefined
trueTypeOf(null); // null
trueTypeOf({}); // object
trueTypeOf([]); // array
trueTypeOf(0); // number
trueTypeOf(()=> {}); // function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转化:
const celsiusToFahrenheit=(celsius)=> celsius * 9/5 + 32;
const fahrenheitToCelsius=(fahrenheit)=> (fahrenheit - 32) * 5/9;
celsiusToFahrenheit(15); // 59
celsiusToFahrenheit(0); // 32
celsiusToFahrenheit(-20); // -4
fahrenheitToCelsius(59); // 15
fahrenheitToCelsius(32); // 0
复制代码
该方法用于检测一个JavaScript对象是否为空:
const isEmpty=obj=> Reflect.ownKeys(obj).length===0 && obj.constructor===Object;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