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ow-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 (LCDP) is software that provides a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used to create application software throug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and configuration instead of traditional hand-coded computer programming. A low-code model enables developers of varied experience levels to create applications using a visual user interface in combination with model-driven logic.
通过 GUI、配置化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写代码编程,让经验背景不同的开发者都能在低代码开发平台上,基于可视化的 UI 和模型驱动的逻辑来创建应用程序
利用低代码平台创建整个 App,或者只在一些特定场景需要人工编码,减少了所需的人工代码量,一方面能够提高业务交付速度,另一方面也能让广大非专业开发者参与应用开发,降低了开发门槛和人力成本
技术上,实现低代码平台的关键要素是 模型驱动设计、代码自动生成和可视化编程 ,通过这些手段来隐藏下层的代码细节
最 low 程度的 low-code 就是 no-code,也就是说,最大区别在于 no-code 无需编码:
No-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s are similar to low-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s but require no coding at all.
具体的,主要差异在于:
听起来,似乎与网页三剑客时代的 Dreamweaver 没什么区别:
Dreamweaver
与现代的前端 low-code 开发平台相比,单从表面上看,可视化地自动生成一些代码确实没有太大区别,内在的实质性差异在于:
随着前端工程体系的一路演进, 现代的 low-code 平台充分考虑了模块复用、生态接壤、前后端联动、工程管理等重要因素,在成熟度和开发效率方面相比 Dreamweaver 都有了质的飞跃
近几年 low-code 理念在前端领域逐渐流行起来,主要有这些原因:
面对大量低技术含量的需求,前端开发者就变成了极易替代的资源(就像低值易耗资产一样),前端人力进而成为产品需求迭代的瓶颈
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 通过工具化、自动化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突破前端资源瓶颈 ,自然就有了 low-code 方向的探索和实践,诸如 jQuery 时代的 表单生成器 、移动时代的 H5 页面制作工具
与移动 Native 客户端、服务端等技术相比,前端技术体系最为开放(甚至所有源码都是公开的),体现在:
因此,low-code 平台得以站在巨人肩上前行,在组件库、构建工具、甚至可视化设计、代码自动生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另一方面, 前端 low-code 产物都能应用到现有的任何前端应用程序中 ,无论生成的是 React/Vue 组件、jQuery 表单,还是 SPA(Single Page App) 、MPA(Multiple Page App)
既不在十几年前,也不在更远的将来,而是现在,为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 low-code 平台的发展是在前端工程化体系趋于成熟的背景之下 。毕竟只有温饱问题都解决得差不多了,才能转而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
从技术演进的角度来看,前端 low-code 探索与前端工程化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
前端工程化历经了这样几个阶段:
(摘自 定制化 IDE 的核心价值 )
在 CLI/GUI 工具时代,编码层面的效率提升主要体现在 通过脚手架自动生成模板代码 ,减少了样板代码的编写,让开发者码得更少
在接下来的端/云 IDE 时代, API 提示、自动补全、代码片段(Snippets)等实用功能也通通集成进来了 ,让开发者码得飞快
IDE 时代之后, 编码层面的效率提升已经达到极致,更进一步的生产效率提升需要变革式的突破。于是,迎来了 low-code 时代,让非专业开发者也能“码”得又好又快
从前端工程化的角度来看,low-code 是工程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向(也是必经之路),不难发现其中的 low-code 演进痕迹:
P.S.实际上,low-code 平台的发展不局限于前端领域,移动 Native 客户端、服务端也有众多 low-code 探索,例如 Xcode SwiftUI :
VS Server Explorer :
以及 阿里云逻辑编排 :
并且,据研究机构 Forrester 估计, 低代码开发平台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可细分为数据库、请求处理、移动端、流程和通用低代码平台 :
Segments in the market include database, request handling, mobile, process and general purpose low-code platforms.
(摘自 Low-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 )
审视传统的前端工作流:
业务需求 -> 设计稿 -> 应用/页面/组件开发(还原设计) -> 业务逻辑代码 -> 构建 -> 发布
具体的,还原设计分为 3 种方式:
其中许多环节都能通过代码生成工具提高效率:
在设计还原自动化(以及反向转换)的基础上, UI 素材与前端组件之间的界限几乎不复存在了 ,UI 素材与前端组件能够互通(UI 素材即前端组件,前端组件即 UI 素材),不仅提升了双方的生产效率,还大幅降低了协作成本
像云计算产品将专业的运维工作转移到了云供应商一样, low-code 模式将专业的组件开发工作、甚至 BFF 接口开发工作都转移到了可视化研发工具侧,把专业的前端技术以普惠的方式赋能给了更多的非专业开发者 ,同时可视化辅助工具与专业 IDE 相结合,也让专业的开发者更加高效
另一方面, 前端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上来、专业性要求降下去之后,之前受限于开发成本而无法实现的事情都可以开始探索了 ,比如面向海量细分用户群体的个性化 UI(所谓千人千面)、自媒体时代的个人建站(再小的个体也可以有自己的平台)、高时效性的百变运营(而不只是发条push消息)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可以关注私信我 01 免费领取前端学习资料,观看直播课噢!(私信方法:点击我头像进我主页右上面有个私信按钮 发送私信 01)
低代码是一组数字技术工具平台,基于图形化拖拽、参数化配置等更为高效的方式,实现快速构建、数据编排、连接生态、中台服务。通过少量代码或不用代码实现数字化转型中的场景应用创新。本文将重点介绍低代码相关知识,包括低代码的定义与意义、相关概念、行业发展等,同时介绍京东的低代码工具,期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与理解低代码。
2014年,Forrester(著名研究咨询机构)提出“低代码”的术语,定义为“利用很少或几乎不需要写代码就可以快速开发应用,并可以快速配置和部署的一种技术和工具”。或者说是“(能力)多(出品)快(质量)好(功夫)省”。?
这个定义体现出低代码的核心价值:
1、低代码开发平台能够实现业务应用的快速交付。低代码开发的重点是开发应用快,不像传统意义上仅仅是一个应用的开发,而是通过可视化的开发,达到“设计及交付”的目的,提高开发效率。
2、低代码开发平台能够降低业务应用的开发成本。低代码开发投入更低,主要体现在开发时间短,可以快速配置和部署,同时也更容易使非开发人员上手。
低代码可以降本增效,一方面低代码的出现避免了“反复造轮子”的问题,其通过可视化的编程方式实现“千人千面”的效果,驱使技术回归本源--支持业务。另一方面低代码的生命周期贯穿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设计、开发、测试、交付),周期上的各角色都可以在同一个低代码开发平台上紧密协作,由传统的开发方式变为敏捷开发,实现了快速交付的目的。
低代码的使用场景:
1、构建新的SaaS应用,而借助低代码平台可以快速有效地构建、测试和推出应用。低代码与SaaS的结合,可以为企业提供独特的业务解决方案。
2、基于Web的门户网站是提供自助服务的数字化工具。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更简单、更快速地构建个性化应用,打造数字化平台。
3、历史系统的迁移或升级。基于低代码技术: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遗留系统的代码,保留其“公共数据服务”;另一方面,基于遗留系统的开发环境和能力构建相应的“功能适配器”,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低代码技术快速定制新业务和流程的交互式UI与业务逻辑。
4、应用复杂性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95%的应用场景可以通过低代码完成。?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搞明白:低代码和零代码的区别。作为程序员,大家都会把低代码认为是零代码,这也是会被误解程序员失业的原因之一。
低代码,意味着反复迭代的代码质量高,在必要的时候,也会进行代码的编写;BUG更少,减少了测试环节的工作量。
零代码,字面意思:完全不需要任何代码即可完成应用开发,从软件开发效率看,零代码是低代码的最终形态。零代码平台由于采用全部都是封装模块进行搭建,所有控件都已经被固化了,所以用零代码平台搭建的系统想要进行扩展是有些困难的。
现实是,编码的最终目的是支持业务,业务逻辑的复杂与否依旧需要人来掌握,低代码只是写的少,并不是不写代码,这并不会导致程序员的失业?
2021年11月11日,Forrester发布《The State Of Low-Code Platforms In China》,这是低代码概念提出者第一次将视角聚焦在中国。Forrester认为,低代码目前在国内主要应用于银行、保险、零售、医疗、政府、制造、电信和建筑行业。比如,为了针对各个业务单元量身定制各种业务需求,中国建设银行采用云枢为其分布式开发团队构建统一的低代码开发平台(LCDP)。另外,报告指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58%的决策者正在采用低代码工具进行软件构建,另有16%的决策者计划采用低代码。
目前,国内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不断涌现,Forrester划分了9类低代码平台厂商:
?数字流程自动化(BPM):炎黄盈动(AWS PaaS)、奥哲(云枢)
?公有云:阿里巴巴(宜搭)、百度(爱速搭)、华为(应用魔方)、微软(Power Platform)、腾讯(微搭)
?面向专业开发者的低代码开发平台:ClickPaaS、葡萄城(活字格)、Mendix、Outsystems
?面向业务开发者的低代码开发平台:捷德(Joget DX)、轻流
?AI/机器学习:第四范式(HyperCycle)
?BI:帆软(简道云)
?协作管理:泛微(E-Builder)
?流程自动化机器人(RPA):云扩(ViCode)、来也(流程创造者)
?数字化运营平台:博科(Yigo)、金蝶(金蝶云·苍穹)、浪潮(iGIX)、用友(YonBIP)
由此可知,中国的低代码市场正在飞速发展,各种低代码工具的发布问世,也意味着低代码未来将成为主流的开发方式。
1、Out-System
OutSytems 作为国外著名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出发点就是简化整个应用开发和交付的过程,让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可视化和模型驱动的开发方式,大幅减少时间和成本。并通过预构建的连接器加速集成后端系统,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集中式的控制台来管理应用的版本、发布以及部署。
OutSytems 生成的应用可以不依赖于 OutSytems 运行。数据是直接存储到数据库,这样就可以通过任何标准的 ETL、 BI或其他第三方数据工具来访问数据。
官网:https://www.outsystems.com/demos/
2、阿里-云凤蝶
云凤蝶是蚂蚁金服体验技术部的重点研发项目,是面向中后台产品的快速研发平台,主要用户面向工程师,使用场景专注在标准化的中后台产品研发,目标是为了提高效率。
云凤蝶的核心思路是将组件生产和组件组装这两部分工作进行职责分离,通过建立一条组件组装流水线,打通 npm 组件的一键导入流程,从而完成一条产业链式的分工协作,最终实现规模化的快速生产。
淘系的“乐高”系统以及蚂蚁金服的“金蝉”系统、“云凤蝶”系统成微阿里系主要的低代码开发工具。
3、京东-星链
星链是京东科技消金基础研发部开发的一款研发效能提升工具,主要为面向后端服务研发需求,因此前端简洁可视化开发界面需要满足极致的细节,并依赖其自身后端的能力来实现用户的低代码。
核心概念:
VMS可视化微服务应用,是星链的基本单元,同时VMS也是一种模型,各种配置均在模型中。支持京东中间件(JSF、定时任务、JMQ,缓存服务、分布式配置等),服务流程编排,DEBUG调试等;
Serverless部署,星链的部署及配置均由系统自动分配。用户只需关注系统的开发,资源的使用情况。
地址: http://jddlink.jd.com/
低代码,一定不“low”,却更low-code。
参考:
2021年低代码平台中国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https://www.authine.com/report/56.html
湃新闻记者 杜海燕 陈良贤 王亚赛 卫瑶
实习生 李胜蓝
过去一周多,先后出现在国内的两股冷空气,正由北向南地通知各地居民:“凛冬已至”。
首先是 12 月 15 日到达的寒潮,引发了中东部城市大范围降温,包括北京、郑州等北方城市出现了强降雪天气。在还未回暖之际,本周又有西伯利亚寒流接踵而至,持续输送大量冷空气,从而导致北方地区长时间出现异常的低温天气。
从 12 月 12 日起至今,哈尔滨、呼和浩特、沈阳、长春等地的低温天气就没下过线。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五天,哈尔滨、长春等地的温度恐怕还会继续下探。
中央气象台在 12 月 21 日 18 时也继续发布了低温黄色预警,预计今起三天,内蒙古中西部、陕北、华北、东北地区、黄淮及以南大部地区日最低气温或平均气温,比往期温度还要低 5℃以上。
除了北方城市,同一日的南方城市,如上海的全天气温也已均在冰点以下。根据气象预报,上海市市中心的最低气温低于零下 1 ℃的情况预计将会持续到 25 日,这将打破近四十年来的持续低温纪录。
很多地方,
以前都没这么冷过
除了持续的低温,多地还面临着气温跌破同期极值的情况。
澎湃美数课梳理了各国家气象站公布的气象数据,将 2023 年 12 月中旬的最低温,与 1951 年到 2022 年共 72 年的同期低温极值进行比较,发现在过去一周,全国有超过一半的省份出现了刷新 12 月中旬最低温纪录的城市。
以北京为例,仅在 12 月 17 日,全市 20 个国家气象站中,就有海淀、平谷等 14 个站点突破建站以来 12 月中旬最低气温的历史极值,比例高达 70%。
另外,在寒潮叠加辐射降温的作用下,东部多地迎来了“史上寒冬”:上海今晨气温创下半年新低,全天气温在零点以下;浙江全省近期气温比同期偏低 3~6℃,冰冻持续日数为近 10 年 12 月份最长;山东多地降雪量达到了大暴雪甚至特大暴雪量级,烟台地区的超半米的积雪深度更是达到了有气象纪录以来的最大值,被网友直称“宛如北极科考”。
烟台大学东校门附近。图片来源:@中国气象爱好者
半月前还短袖,
现在羽绒服加毛衣都不嫌多
今冬十二月的天气,如同过山车般起伏,暖的时候更暖,冷的时候更冷。
我们观察了近两周的 60 年来内陆地区直辖市、省会的历史气温数据后发现,除了兰州、昆明、拉萨三地今冬暖于往常,其他 28 个城市都出现了“气温大跳水”的情况——12 月上旬的日均气温还比常年偏高,到了 12 月中旬就陆续冷暖逆转,并比往年还要冷。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愈发频繁。都说今年是最暖年,怎么还这么冷?
国家气候中心对此解释道,在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中,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较为频繁,也就是说冬天的冷暖起伏较大。
这样的“速冻”天气,让各地居民都有些招架不住。
我们梳理了12 月 21 日的气候数据,发现即使是在冬日里最为暖和的下午 2 点,还是有高达三分之二的被调查城市体感温度低于冰点。
在冬季大风的加持下,大部分城市的体感温度都要低于气温。哈尔滨的体感温度甚至要比气温低了将近 10 ℃。
但体感温度同样会受湿度的影响,比如杭州今日下午 2 点的气温在零度以上,但体感温度却仅有零下 5 摄氏度,而气温早已跌破了冰点的西北城市西宁,体感温度却是 -2.6℃,比杭州还高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南方城市冬天的湿冷天气是“魔法攻击”。
只是整体而言,北方天气虽然相对比较干燥,但依然比南方冷,如果又碰上供暖问题,那受冻的问题可能就要严峻得多。
12 月 19 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的学生反映:“宿舍冷,自习室漏风,图书馆冻脚,整个学校就没有一个暖和的地方。晚上睡觉盖三张被子,长这么大没这么冷过,北极熊来了都得喊冷。”
对此,学校旗下的微信公众号“华电微后勤”在 12 月 20 日发布情况说明称,因“受罕见冷空气持续影响,保定市出现几十年未遇的极寒天气,12 月份的最低温已破历史极值”,导致“学校在供暖、供气等方面同样遭遇严重困难”,且“短期内无法改善”,只能“期盼寒潮早日过去,我们一起渡过难关。”
寒潮之下,你那还好吗?最后请收藏这份《防寒防冻生活指南》,告诉家人朋友们:天冷了,这些事要小心:
资料来源:
1. 中国天气网-低温预警,http://www.nmc.cn/publish/country/warning/low-temperature.html
2. 界面新闻-上海今晨气温创下半年新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845468887807451&wfr=spider&for=pc
3. 光明网-最低零下 10℃,“冰冻”浙江要来了!持续日数将为近十年 12 月份最长,https://m.gmw.cn/2023-12/20/content_1303607070.htm
4. 齐鲁壹点-积雪超半米!山东烟台威海遭遇极端性暴雪,“宛如北极科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878659109847631&wfr=spider&for=pc
5. 澎湃新闻-河北一高校供暖无力被投诉,校方:全市热源不足与极寒天气叠加,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736339
6. 新华网-“最暖年”为什么这么冷?国家气候中心回应,https://mp.weixin.qq.com/s/N8uKXLCV8z315baif32RKg
来源: 澎湃新闻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