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曾经报道过的出境游公司“发现旅行”创始人王振华今天告诉我,“发现旅行”已经获得了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雷军旗下的顺为基金。
“发现旅行”和顺为的契合点是什么?王振华说其实他们的思路和小米有很相似之处。如之前的报道所说,“发现旅行”走的是“精品”策略,即线路不求多但求精。他们提供的每条线路产品都是由团队进行很“重”的设计过程精选、并且由很了解当地情况的采购团队进行采购的。比如在柬埔寨的线路设计中,他们挑选的住宿之处都是五星级酒店,这是因为柬埔寨当地天气炎热,所以要在很好的住宿环境中才能休息好,这些是缺乏当地生活经验的个人旅行者自己很难了解并且做进自己旅行规划里的。
但是只做少量精品线路会造成规模化的难题吗?振华说,其实线路少并不等同于收益低,如果用户追求的就是精品的优质线路,那么一条线路也可以通过大量销售获得高额的盈利。同时一条线路做得越多,产品就会越标准化,和同一个产品供应商的议价权也就更高,利润空间就会被提升。这个思路就类似小米的策略。另外对发现旅行来说,如果用户信任这个品牌,那么他们还会在这里发生二次的购买。
该轮融资之后,“发现旅行”会将资金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团队正在开发可以让客人在旅途中预订目的地服务的移动应用)以及招聘人才。目前他们已经在每个目的地都设置了可以提供服务的自由行管家,超过50%的订单量来自口碑传播。
注:现在发现旅行各种职位都开放招聘中~WEB前端工程师,PHP高级工程师、财务经理、BD经理,旅行管家、市场经理、在线旅游运营等~ 在北京或者想来北京发展的小伙伴们可以把简历砸向 zhaopin#fxtrip.com更具体详情可以戳这里:http://www.fxtrip.com/about/joinus.html 。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 36氪
36氪官方iOS应用正式上线,支持『一键下载36氪报道的移动App』和『离线阅读』立即下载!
译者按:丹尼奥斯原文的出发点是伊斯兰与美国的博弈,但他煞费苦心整理的战争年表,简明直接有力地揭示出美国这一战争之国的本质。其中,从建国前一直打到1898年形形色色的印第安战争,也许还有助于理解北美洲超过千万的印第安人口,到19世纪末孓遗几十万?除战争年表外,简单摘译丹尼奥斯引用几任美国总统关于战争的语录。为本文翻查资料时萌生的一点感想,悉录“编译后记”。
“我们正在作战!”
——1776年美国建国至今243年,打了222年的仗
我应该欢迎几乎任何战争,因为我认为这个国家需要战争。
——西奥多?罗斯福,19世纪末年
……美国印第安人被认为是对美国生存的威胁(一个典型的投射或角色倒置的例子):例如,约翰?亚当斯写道,“野蛮的印第安人”打算对美国的“和平居民”发动一场“灭绝战争”。当时和现在传达的信息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在他们攻击我们之前先攻击他们。
……奥巴马总统重复了小布什那句如今臭名昭著的话,宣称:“我们正处于战争之中……”是的,我们一直都是如此,甚至可以追溯到1776年。
我们(美国)是一个好战的国家。我们酷爱战争,因为我们很擅长战争。事实上,我们在这个混蛋的国家里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战争。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战争实践,尽管我们不一定能制造一台洗衣机或适合在乡下养宠物兔的机器;相反,如果你们国家里有很多深色皮肤的人,得提醒你们要小心了,因为我们喜欢在你们的脸上扔炸弹……
——美国当代作家、演员乔治?卡林
以下列出的美国战争年表,揭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事。对此我们必须正视:
* 自1776年建国以来的243年中,美国一共有222年在打仗。换言之,美国只有21年是处于和平状态。
* 在美国历史上,有91%的年份是处于战争之中的。
* 没有哪位美国总统能真正称得上是和平时期的总统。严格说来,所有的美国总统都可以被称为“战争总统”。
* 美国从未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度过整整十年。
* 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整整五年没有战争(1935~1940),是在“大萧条”的孤立主义时期。
一、美国主要战争编年表,1776~2019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北美13 州宣布脱离英国独立);奇卡牟加战争(Chickamauga Wars,切诺基人与美国殖民者1776~1795年间在“老西南”地区的一系列突击、战役、伏击、小规模冲突,以及几场全方位的边界战斗,也称“切诺基人~美国人战争”Cherokee-American Wars;切诺基人在独立战争期间是英国盟友);第二次切诺基战争(Second Cherokee War,源于西部拓荒者向北卡罗莱纳西部切诺基部落的土地扩张,也称“1776年切诺基战争”;后被归为奇卡牟加战争的一部分);宾那迈与扬基之战(Pennamite-Yankee War,是宾夕法尼亚和康涅狄格殖民者之间围绕怀俄明河谷的一系列战役,始于美国独立战争前)。
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奇卡牟加战争;第二次切诺基战争;宾那迈与扬基之战
1778年——美国独立战争(法国正式承认美国、对英宣战,使英美双方逐渐势均力敌);奇卡牟加战争
1779~1780年——美国独立战争;奇卡牟加战争
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从西印度群岛调来增援的法国舰队进抵约克镇城外海面,击退增援的英国舰队,掌握制海权);奇卡牟加战争
1782年——美国独立战争;奇卡牟加战争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美国成为美洲首个独立国家);奇卡牟加战争
1784年——奇卡牟加战争;宾那迈与扬基之战;奥康尼战争(Oconee War,美国殖民者与居于乔治亚阿巴拉契河和奥康尼河之间的克里克印第安人的武装冲突)
1785年——奇卡牟加战争;西北印第安战争(Northwest Indian War,是为争夺西北领地控制权,美国与英国支持的印第安部落联盟之间爆发的冲突;也称“俄亥俄战争”、“小海龟战争”)
1786~1794年——奇卡牟加战争;西北印第安战争
1795年——西北印第安战争
1796年——没有主要战争(No major war)
1797年——没有主要战争
1798~1800年——美法短暂冲突(Quasi-War,也称“美法准战争”,美、法之间几乎完全在海上进行的一场未宣战的战争,源于法国大革命后美国逐渐在英、法间保持中立,而且与法国的敌人英国进行贸易,并藉辞“法兰西王国”消亡、拒绝继续偿还欠法国的巨额债务;法国授权私掠船攻击扣押大量美国商船,终导致美国报复)
1801~1805年——第一次巴巴里战争(First Barbary War,也称“的黎波里战争”、“巴巴里海岸战争”,美国联同瑞典,与北非四个海盗行径和奴役基督徒的“巴巴里国家”作战,其中的黎波里、阿尔及尔和突尼斯名义上隶属奥斯曼帝国,实为自治的伊斯兰君主领地,第四个是独立的摩洛哥苏丹国)
1806年——萨宾远征(Sabine Expedition,源于西班牙和路易斯安那州之间的边界尚未确定,远征队由少将领导,成员包括阿拉巴马、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田纳西各州志愿者,以及林肯郡、麦克明郡的民兵,主要目标是保护萨宾河)
1807年——没有主要战争
1808年——没有主要战争
1809年——没有主要战争
1810年——美国占领西班牙控制的西佛罗里达(U.S. occupies Spanish-held West Florida)
1811年——特库姆塞战争(Tecumseh's War,美国和首领特库姆塞领导的印第安人联盟在印第安纳领地的冲突)
1812年——美英战争(War of1812,趁英国和拿破仑在欧洲酣战之机,美国向北扩张、攻击其在加拿大的殖民地,也称“1812年战争”、“第二次独立战争”);特库姆塞战争;塞米诺尔战争(Seminole Wars,塞米诺尔印第安人与美国军队在佛罗里达几十年间发生的三次冲突,是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代价最高的印第安战争,也称“佛罗里达战争”);美国占领西班牙控制的阿米莉亚岛和东佛罗里达其余部分(U.S. occupies Spanish-held Amelia Island and other parts of East Florida)
1813年——美英战争;特库姆塞战争;皮奥里亚战争(Peoria War,美国人对皮奥里亚地区两个印第安村落发动的一次远征,规模虽小,但在伊利诺伊领地印第安人被灭绝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克里克战争(Creek War,始于克里克印第安人联盟内部的一场冲突,很快演变为美国民兵与“红棒”克里克人的冲突,主要在今天的阿拉巴马和墨西哥湾沿岸进行,也称“红棒战争”、“克里克内战”;通常被看作美英战争的一部分,想阻止美国在佛罗里达扩张的英国和西班牙支持“红棒”,美国则与乔克托族、切诺基族(克里克的传统敌人)及其他克里克人结盟);美国扩张在西佛罗里达的领土(U.S. expands its territory in West Florida)
1814年——美英战争;克里克战争;美国扩张在佛罗里达的领土(U.S. expands its territoryin Florida);反海盗战争(Anti-piracy War,美国海军在安的列斯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打击海盗的行动,美军西印度群岛舰队持续十年在海上和陆地上追击海盗)
1815年——美英战争;第二次巴巴里战争(Second Barbary War,美国与统称“巴巴里国家”的阿尔及尔、的黎波里和突尼西亚三个巴巴里海岸海盗国家之间的第二次战争,也称“美国~阿尔及利亚战争”);反海盗战争
1816年——第一次塞米诺尔战争(First Seminole War,源于美军在美英战争终结后仍进入西佛罗里达和西班牙属佛罗里达,征讨塞米诺尔印第安人,英国和西班牙政府对“入侵”表示愤怒,但最终无力阻止);反海盗战争
1817~1818年——第一次塞米诺尔战争;反海盗战争
1819年——黄石远征(Yellowstone Expedition,由战争部长授权前往美国边境,目标是在今天的北达科他州黄石河河口建立一个军事要塞或前哨站,也称“阿特金森~朗远征”Atkinson-Long Expedition,远征队在今天的内布拉斯加州建立了美国陆军在密苏里河以西第一个前哨站阿特金森堡,但行进到爱荷华即停滞不前);反海盗战争
1820年——黄石远征;反海盗战争
1821~1822年——反海盗战争
1823年——反海盗战战争;阿里卡拉战争(Arikara War,美国联同苏族(或称达科他族)盟友,与阿里卡拉印第安人之间的武装冲突,发生在密苏里河沿岸(今天的南达科他州),是美军在密苏里西部发动的第一次印第安战争,也是其与阿里卡拉之间唯一一次冲突。这场战争是为了回应阿里卡拉人对捕猎者的袭击,被称为“西方毛皮贸易史上最严重的灾难”)
1824年——反海盗战争
1825年——黄石远征;反海盗战争
1826年——没有主要战争
1827年——温尼巴构战争(Winnebago War,密西西比河上游地区(今天的威斯康星州)的短暂冲突,温尼巴构(或称霍切克)部落的一部分印第安人几次袭击美国平民,起因是铅矿工人侵入他们的土地,也称“温尼巴构起义”)
1828年——没有主要战争
1829年——没有主要战争
1830年——没有主要战争
1831年——萨克和福克斯印第安战争(Sac and Fox Indian War,源于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简称“《迁移法》”)开始系统地把印第安人赶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紧密联系的萨克(也称“索克”Sauk)和福克斯(也称“美斯夸基”Meskwaki)两大部落中,不断有印第安人在季节性狩猎后返回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原居地,美国陆军西部司令1931年集结军队向该地发起进攻)
1832年——黑鹰战争(Black Hawk War,曾在美英战争中为英国作战的萨克族首领黑鹰,带领一队萨克、福克斯和基卡普 Kickapoo 族印第安人“英国帮伙”,再一次从爱荷华的印第安领地出发,越过密西西比河返回原居地伊利诺伊州,战争随即爆发)
1833年——切诺基印第安战争(Cherokee Indian War,切诺基是最早获美国政府准许取得公民身份的印第安大族,许多富裕族人拥有白人梦寐以求的肥沃种植园、贸易站和渡船等;《迁移法》通过后,不顾他们的抗议和法律诉讼,乔治亚州1833年开始抽签将切诺基人的土地和房屋分给白人,部分不愿屈从的切诺基人与占据他们房屋和庄园的白人互相攻击,切诺基族也分裂为赞成和反对迁徙两派)
1834年——切诺基印第安战争;波尼印第安领地战役(Pawnee Indian Territory Campaign)
1835年——切诺基印第安战争;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Second Seminole War,美国政府按《迁移法》试图强迫塞米诺尔人全部离开佛罗里达,战斗始于12月的“戴德大屠杀”Dade Massacre,随后几年,突袭、小冲突和一些大规模战斗在整个佛罗里达半岛爆发,塞米诺尔人用游击战术顽强抵抗);第二次克里克战争(Second Creek War,印第安人大迁移期间发生在阿拉巴马的一场冲突,一方是 Muscogee 克里克人,另一方为骗走或偷走他们土地的白人土地投机商和占领者,也称“克里克阿拉巴马起义”)
1836年——切诺基印第安战争;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第二次克里克战争;密苏里~爱荷华边境战争(Missouri-Iowa Border War,爱荷华和密苏里边界上的一场不流血的领土争端,双方民兵在边境对峙,也称“蜂蜜战争”)
1837年——切诺基印第安战争;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第二次克里克战争;奥塞奇印第安战争(Osage Indian War,奥塞奇印第安人和密苏里州格林郡民兵连之间一场不流血的对抗,起因是一部分被迁移的奥塞奇人坚持要回到他们的故土);猎鹿弹战争(Buckshot War,宾夕法尼亚的州长和议会选举后,在哈里斯堡爆发的骚乱,当时辉格党和民主党都声称控制了宾夕法尼亚州众议院)
1838年——切诺基印第安战争(美国军队开始大规模围捕驱赶不肯自愿搬迁的切诺基人,强迫他们走上“血泪之路”,在此过程中约有一半切诺基人死亡);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猎鹿弹战争;希瑟利印第安战争(Heatherly Indian War)
1839年——切诺基印第安战争;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
1840年——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美国海军入侵斐济群岛(U.S. naval forces invade Fiji Islands)1841年——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美国海军入侵麦基恩岛、吉尔伯特群岛和萨摩亚(U.S.naval forces invade McKean Island, Gilbert Islands, and Samoa)
1842年——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
1843年——美国军队与中国人发生冲突(U.S. forces clash with Chinese);[8]美军入侵非洲海岸(U.S. troops invade African coast)
1844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Texas-Indian Wars,19世纪得克萨斯定居者和南部平原印第安人之间的一系列冲突,从第一批定居者进入西班牙属得克萨斯已开始,在得克萨斯作为墨西哥一部分、以及1936年得克萨斯共和国独立以后,冲突一直持续,直到得克萨斯加入美国30年后才告结束)
1845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得克萨斯加入美国成为一个州)
1846年——美墨战争(Mexican-American War,背景是墨西哥与得克萨斯共和国间一直未解决的边境问题以及19世纪美国的扩张主义 Expansionism,1845年新当选总统波尔克认为吞并得克萨斯是美国进一步扩张的新起点,向争议地区派兵,并占据既非得克萨斯又非美国的领土,战争随即爆发);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
1847年——美墨战争;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卡尤塞战争(Cayuse War,美国西北部卡尤塞印第安人因疾病随大批移民涌入该地而奋起反抗,俄勒冈临时政府和随后到来的美国陆军与之作战,是该地区印第安人和殖民者之间几场战争中的第一场,战争促使美国和哥伦比亚高原印第安人谈判,建立了一些印第安保留地)
1848年——美墨战争;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卡尤塞战争
1849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卡尤塞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Southwest Indian Wars,1848年美墨战争结束,美国夺取加州阿尔塔和新墨西哥州圣达菲,1853年又夺取加兹登,随之而来的是在这片辽阔领域与印第安人的一系列冲突,在此之前,西南地区印第安部落与西班牙、墨西哥的贸易加冲突从未停止);纳瓦霍战争(Navajo Wars,包括纳瓦霍人三个时期的战斗:与西班牙人(16世纪末~1821年)、反墨西哥政府(1821~1848年)、反美国(美墨战争后),冲突包括小规模袭击、政府在纳瓦霍人领地大规模远征、殖民者广泛的掠夺,以及纳瓦霍人与其他部落和附近定居点之间的互相攻击);第一骑兵师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小规模战争(Skirmish between1st Cavalry and Indians,在整个西部的印第安战争中,美国陆军第一骑兵师各连队都卷入了与印第安人的许多小冲突)
1850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卡尤塞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尤马战争(Yuma War,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和亚利桑那西南部,以尤马人为主的印第安部落与美军进行的游击战,美军旨在保护穿越科罗拉多河的定居者);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California Indian Wars,美墨战争后,美国军队、加利福尼亚州民兵,对当地印第安人进行了多年的屠杀、战斗);皮特河远征(Pitt River Expedition,在加利福尼亚淘金热时期,加州的军事力量与当地印第安人战斗,并将他们迁移到保留地)
1851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卡尤塞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阿帕奇战争(Apache Wars,美军与阿帕奇各部落在西南地区的一系列武装冲突,持续到1886年,零星的对抗直到1924年才结束);尤马战争;犹他印第安战争(Utah Indian Wars,定居者与印第安人在犹他州各地发生的许多小型冲突,最终导致沃克战争);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
1852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卡尤塞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尤马战争;犹他印第安战争;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
1853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卡尤塞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尤马战争;犹他印第安战争;沃克战争(Walker War,摩门教徒定居在尤特Ute印第安人狩猎地之初,双方关系友好,随着前者开始干涉尤特部落的交易,并有其他非摩门教定居者到来,冲突日益增加,引发战争);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
1854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卡尤塞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阿帕奇战争;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第一骑兵师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小规模战争
1855年——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Third Seminole War,塞米诺尔人对定居者和美军勘测队侵占他们土地的报复,始于12月一支美军勘测队发现并摧毁他们的一个种植园,引发了一场主要由突袭和报复组成的冲突,美军致力于摧毁塞米诺尔人的食物供应,逼最后一批塞米诺尔人迁出佛罗里达);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卡尤塞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阿帕奇战争;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亚基马战争(Yakima War,美国军队与亚基马部落之间的武装冲突,主要发生在华盛顿领地南部的内陆区域);温纳斯远征(Winnas Expedition,美国军队对蛇族印第安人的一次袭击,向被俄勒冈人视为杀人犯的“温纳斯帮伙”Winnas Band 成员寻仇);克里基塔特战争(Klickitat War,美国与克里基塔特、喀斯喀特 Cascade 印第安人的冲突,发生在哥伦比亚河沿岸华盛顿领地中部的高原);普吉特湾战争(Puget Sound War,华盛顿领地普吉特湾地区的武装冲突,由美军和当地民兵,与尼斯奎利Nisqually、麦加索Muckleshoot、普雅鲁普Puyallup和克里基塔特印第安部落作战;战争的另一部分参与者是海达号Haida和特林吉特号Tlingit的掠袭者,他们在袭击普吉特湾土著的同时,与美国海军也发生冲突);罗格河战争(Rogue River Wars,源于加利福尼亚北部和俄勒冈东部的淘金热,定居者和矿工大量掠夺和消耗印第安人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在俄勒冈南部的多次小规模冲突,终导致美国军队和当地民兵等,与罗格河印第安部落的战争);美军入侵斐济和乌拉圭(U.S. forces invade Fiji Islands and Uruguay,均为美国海军趁当地内战之机登陆,前者也称“第一次斐济远征”)
1856年——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普吉特湾战争;罗格河战争;丁提科战争(Tintic War,沃克战争结束后,定居者和印第安部落在犹他州丁提科和锡达Cedar山谷的一系列小规模冲突,以尤特人一位副首领的名字命名)
1857年——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犹他战争(Utah War,摩门教定居者与美国政府武装力量在犹他州发生的冲突,也称“摩门教战争”或“摩门教叛乱”);尼加拉瓜冲突(Conflict in Nicaragua)
1858年——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剩余的大多数塞米诺尔人厌倦了战争,面临飢饿,同意被运往俄克拉荷马州);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莫哈维战争(Mohave War,成千上万移民随着淘金热而来,穿过莫哈维郡西进加利福尼亚,导致当地莫哈维印第安部落与美国武装力量的冲突,在科罗拉多河亚利桑那一侧的军事基地莫哈维堡,是为对抗印第安人而建);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斯波坎~科尔德阿莱纳~帕洛斯战争(Spokane-Coeur d'Alene-Paloos War,是亚基马战争的第二阶段,美国陆军部队在华盛顿和爱达荷,与几个印第安部落联盟之间的一系列遭遇战,也称“科尔德阿莱纳战争”);犹他战争;美军入侵斐济和乌拉圭
1859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佩科斯远征(Pecos Expedition,美国在得克萨斯的一次探索性军事活动);羚羊山远征(Antelope Hills Expedition,由得克萨斯游骑兵和其他印第安部落联盟发起的,针对科曼奇 Comanche 和基奥瓦 Kiowa 村庄的战役,在得克萨斯西部打响);熊河远征(Bear River Expedition,因移民声称印第安人谋杀了“加利福尼亚之路”California Trail 上的旅行者,美军少校带领远征队沿途在犹他、爱达荷等地调查印第安人和移民之间的冲突,杀死和抓捕印第安人);约翰?布朗起义(JohnBrown's Raid,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在弗吉尼亚的哈珀斯渡口接管了美国的一个军械库,试图在南部各州发动一场武装奴隶起义,被看作是南北战争的预演);美军对巴拉圭发动袭击(U.S. forces launch attack against Paraguay);美军入侵墨西哥(U.S. forces invade Mexico)
1860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阿帕奇战争;印第安加利福尼亚战争;帕尤特战争(Paiute War,北部帕尤特和肖肖尼Shoshone、班诺克Bannock印第安部落结盟,对抗在美国军事力量支持下侵入的定居者,发生在犹他领地的金字塔湖附近,也称“金字塔湖战争”);基奥瓦~科曼奇战争(Kiowa-Comanche War,来自美国陆军总部的命令称要对敌对的科曼奇人和基奥瓦人采取“积极行动”,而实际追捕中很难区分“友好印第安人”和“敌对印第安人”)
1861年——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的美利坚合众国Union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Confederate,也称“美国内战”);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阿帕奇战争;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夏延战役(Cheyenne Campaign,源于1859年科罗拉多淘金热,移民涌入夏延和阿拉帕霍Arapaho部落的土地争夺资源,强迫夏延人接受不平等条约、迁往科罗拉多东部面积很小的保留地)
1862年——南北战争;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阿帕奇战争;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夏延战役;1862年达科他战争(Dakota War of1862,又称“苏族起义”,是美国和达科他领地几个部落(也称东部苏族)间的武装冲突,战争源于美国违反条约,延迟或不公平地支付年金,日益飢饿生活困难的达科他人奋起袭击并杀死定居者,美国士兵立即报复逮捕数百名达科他人,终在明尼苏达州对38名达科他男子执行绞刑,是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处决)
1863年——南北战争;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西南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阿帕奇战争;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夏延战役;科罗拉多战争(Colorado War,夏延和阿拉帕霍印第安部落,与科罗拉多领地及邻近地区的定居者和民兵之间的战争,美国陆军对后者提供协助,基奥瓦、科曼奇、苏族印第安人也分别在领地的不同地域参与了战争);高夏特战争(Goshute War,背景是1860年代初大盆地西部的印第安~定居者紧张关系白热化,1863年初美国军队转向保护横跨整个大陆的驿站马车和通邮路线,从加州运出黄金和从内华达运出白银都经此路,为南北战争提供资金,而日渐失去生存空间的高夏特等印第安部族为免于饿死,开始在内华达、犹他州突袭邮车和驿站,被联邦军队属下的加州志愿军杀死多人)
1864年——南北战争;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阿帕奇战争;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夏延战役(战役后期,科罗拉多民兵袭击悬挂休战旗的夏延和阿拉帕霍营地,发生“沙溪大屠杀”Sand Creek Massacre,死者大多是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科罗拉多战争;蛇族战争(Snake War,美国与“蛇族印第安人”Snake Indian的一场非常规战争,发生在俄勒冈、内华达、加利福尼亚和爱达荷,殖民者统称居住蛇河沿岸的北部帕尤特、班诺克和西部肖肖尼为“蛇族印第安人”)
1865年——南北战争;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阿帕奇战争;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科罗拉多战争;蛇族战争;犹他黑鹰战争(Utah's Black Hawk War,居于犹他领地中、南部的摩门教定居者,与尤特、南部帕尤特、阿帕奇和纳瓦霍等多个印第安部落之间一系列武装冲突,由印第安首领安汤加Antonga(又名黑鹰)领导,最终遏制了摩门教徒在该地的扩张)
1866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纳瓦霍战争;阿帕奇战争;加利福尼亚印第安战争;第一骑兵师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小规模战争;蛇族战争;犹他黑鹰战争;红云战争(Red Cloud's War,又称波兹曼战争,是拉科塔Lakota、北部夏延、北部阿拉帕霍印第安部落,与美国军队在怀俄明和蒙大拿领地的斗争,目的是为了控制怀俄明中北部的波德河 Powder River 以西盆地,该处原属于乌鸦 Crow 印第安部落);富兰克林郡战争(Franklin County War,发生在爱达荷州富兰克林郡的“牧场战争”Rrange War,这是美国西部常见的一类暴力冲突,旨在控制“开放牧场”Open Range,即可以不受所有权限制、自由放牧牛的牧场土地;最典型的牧场战争是关于水权、放牧权和牛只所有权的争端);美国入侵墨西哥;与中国的冲突(Conflict with China)
1867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纳瓦霍人长途迁徙(Long Walk of the Navajo,美国政府驱逐纳瓦霍人并企图进行种族清洗,纳瓦霍人被迫从亚利桑那走到新墨西哥东部,在军队强制下徒步约400英里,使很多纳瓦霍人濒临死亡的边缘);阿帕奇战争;第一骑兵师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小规模战争;蛇族战争;犹他黑鹰战争;红云战争;科曼奇战争(Comanche Wars,1867~1875年间美国政府针对刚刚到达西部的科曼奇部落军事行动的总称,美国军队在一系列的征伐和战役中打击科曼奇人,直到他们投降并被迁移到保留地;背景是,150 多年来科曼奇部落在横跨美国大平原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一直占统治地位,被称为“南部平原的主人”,范围北起科罗拉多和堪萨斯,延绵至俄克拉荷马、得克萨斯和新墨西哥州东部,一直到南部的墨西哥吉华瓦州);富兰克林郡战争;美军占领尼加拉瓜并攻击台湾(U.S.troops occupy Nicaragua and attack Taiwan,后者又称“福尔摩沙远征”Formosa Expedition、“1867年台湾远征”)
1868年——得克萨斯~印第安人战争;纳瓦霍人长途迁徙;阿帕奇战争;第一骑兵师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小规模战争;蛇族战争;犹他黑鹰战争;红云战争;科曼奇战争;沃希托河战役(Battle of Washita River,美军骑兵团袭击位于俄克拉荷马沃希托河附近的南部夏延人营地,也称“沃希托大屠杀”);富兰克林郡战争
1869~1870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阿帕奇战争;第一骑兵师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小规模战争;犹他黑鹰战争;科曼奇战争;富兰克林郡战争
1871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阿帕奇战争;第一骑兵师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小规模战争;犹他黑鹰战争;科曼奇战争;富兰克林郡战争;金斯利洞穴大屠杀(Kingsley Cave Massacre,发生在加利福尼亚,亚希Yahi部落土地离金矿最近,此前多次被定居者袭击使部落人口锐减,这次屠杀由四名定居者杀死30名亚希印第安人,使整个部落只剩15人存活);美军入侵朝鲜王朝(也称“辛未洋扰”,U.S. forces invade Korea)
1872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阿帕奇战争;犹他黑鹰战争;科曼奇战争;莫多克战争(Modoc War,莫多克印第安人和美国军队在加利福尼亚东北部和俄勒冈东南部发生的武装冲突);富兰克林郡战争
1873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科曼奇战争;莫多克战争;阿帕奇战争;赛普拉斯山大屠杀(Cypress Hills Massacre,发生在加拿大西北领地,其中一方是美国野牛猎人、美国猎狼者、美国和加拿大威士忌商人、梅蒂斯Métis货物搬运工,与之对抗的是一群阿西尼博因 Assiniboine(也称纳科达 Nakoda)印第安人);美军入侵墨西哥
1874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科曼奇战争;红河战争(Red River War,由美国联邦军队发动,要把科曼奇、基奥瓦、南部夏延和阿拉帕霍部落赶出南部平原,强迁到俄克拉荷马的保留地,这场得克萨斯州历史上的标志性战争结束后,印第安部落从此不能在美国南部平原自由徜徉);梅森郡战争(Mason County War,发生在得克萨斯州梅森郡的牧场战争);美军入侵墨西哥
1875年——墨西哥冲突(Conflict in Mexico),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科曼奇战争,内华达东部远征(Eastern Nevada Expedition);梅森郡战争;科尔法克斯郡战争(Colfax County War,发生在新墨西哥州科尔法克斯郡的牧场战争);美军入侵墨西哥
1876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黑山战争(Black Hills War,黑山本是大苏族保留地、也是西部苏族的圣地,发现金矿后,美国政府派军进入,与拉科塔苏族、北部夏延族进行一系列战斗和谈判,也称“1876年大苏族战争”);梅森郡战争;美军入侵墨西哥
1877年——得克萨斯~印第安战争;第一骑兵师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小规模战争;黑山战争;内兹珀斯战争(Nez Perce War,由内兹珀斯印第安人的几个部落及其盟友,与美国军队作战,起因是他们拒绝放弃在太平洋西北部的祖传土地,不愿被迁往爱达荷州保留地);梅森郡战争;林肯郡战争(Lincoln County War,发生在新墨西哥州林肯郡的牧场战争);圣埃利萨里奥盐战争(San Elizario Salt War,一场范围广泛而复杂的战争,焦点是得克萨斯西部瓜达卢佩山下巨大盐湖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参与者包括代表得克萨斯州的政客和商界,以及原居该地的墨西哥裔、早期西班牙殖民者后裔等,也称“沙利诺起义”Salinero Revolt;战争的结果,使过去属于社区财产的盐湖,变为可以个人拥有);美军入侵墨西哥
1878年——帕尤特印第安冲突(Paiute Indian Conflict);班诺克战争(Bannock War,美国军队与班诺克、帕尤特战士在爱达荷南部和内华达北部的武装冲突);夏延战争(Cheyenne War,北部夏延人被安置到南部夏延人保留地后,试图返回北方,但遭美国军队武力制止,又称“北部夏延人出逃”Northern Cheyenne Exodus);林肯郡战争;美军入侵墨西哥
1879年——夏延战争;喫羊印第安人战争(Sheepeater Indian War,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最后一场印第安战争,主要在爱达荷中部,与美国军队对抗的是肖肖尼族一个部落——图库德卡Tukudeka,因擅长捕猎落基山脉的羊又被称为“喫羊印第安人”);白河战争(White River War,源于尤特人袭击一个印第安代理机构,杀死代理人及十名男性雇员,美国军队随即展开镇压;这场战争是击败尤特人的最后胜利,为白人定居点开拓了大片土地,尤特人则迁往犹他州保留地);美军入侵墨西哥
1880~1984年——美军入侵墨西哥
1885年——阿帕奇战争;内华达东部远征;美军入侵墨西哥
1886年——阿帕奇战争;欢乐谷战争(Pleasant Valley War,发生在亚利桑那州吉拉郡欢乐谷,是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牧场战争);美军入侵墨西哥
1887年——美军入侵墨西哥
1888年——美国对海地展示武力(U.S. show of force against Haiti);美军入侵墨西哥
1889年——美军入侵墨西哥
1890年——苏族印第安战争(Sioux Indian War,拉科塔苏族对美国违反1851年《拉勒米条约》Fort Laramie Treaty 的行为十分不满,其中涉及南达科塔部落之间的土地分割,以及美国修建穿越保留地的铁路等,同时还有苏族圣地黑山周围的金矿也有争端,由此引发一系列战斗和攻击);第一骑兵师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小规模战争;鬼舞战争(Ghost Dance War,苏族人与美国军队的最后一场大型冲突,鬼舞仪式是19世纪晚期帕尤特宗教领袖沃沃卡Wovoka发起的,传遍西部保留地,给苏族人带来抵抗的最后希望,美国政府认为这是一种威胁,并派出了军队);伤膝河大屠杀(Wounded Knee Massacre,美国骑兵在南达科他州对已缴械的拉科塔苏族部落进行屠杀,约有三百名拉科塔人(包括妇女儿童)死亡,也称“伤膝河战役”,被视为鬼舞战争的一部分);美军入侵墨西哥
1891年——苏族印第安战争;鬼舞战争;美军入侵墨西哥
1892年——约翰逊郡战争(Johnson County War,发生在怀俄明州约翰逊郡的牧场战争);美军入侵墨西哥
1893年——美国入侵墨西哥;美国入侵夏威夷(U.S. forces invade Hawaii,夏威夷王国末代君主莉莉乌欧卡拉尼女王在一场美国居民领导的政变中被推翻,期间美军迅速登陆夏威夷起了关键作用,1898年夏威夷成为美国领土的一部分)
1894年——美军入侵墨西哥
1895年——美军入侵墨西哥;班诺克印第安骚乱(Bannock Indian Disturbances,也称“1895年班诺克战争”,美军与班诺克部落在怀俄明州杰克逊洞附近一场小规模冲突,起源于禁止为获取牙齿而猎杀麋鹿的一项州法律,谣传班诺克猎人会因这项法律而大举反抗,一直夸大传到美国东岸,几份报纸称“杰克逊洞的所有定居者都被班诺克人屠杀了”,美国军队于是向该地发动远征,到达后却发现局势是和平的)
1896年——美军入侵墨西哥
1897年——没有主要战争
1898年——美西战争(Spanish-American War,美国为夺取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进而控制加勒比海而发动的战争,又称“西美战争”);利奇湖战役(Battle of Leech Lake,美国步兵与齐佩瓦Chippewa印第安部落的战争,发生在明尼苏达州利奇湖,战斗通常被称为“美国最后一次印第安人起义”,也是1832年黑鹰战争后,在美国老西北地区的首次战斗,有时被认为是印第安人和美国军队之间的最后一场战斗,也称Battle of Sugar Point)
1899年——美菲战争(Philippine-American War,最初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而成立的菲律宾第一共和国,转向对抗美国兼并菲律宾的新殖民战争,也称“菲律宾独立”或“菲律宾起义”);香蕉战争(Banana Wars,美国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一系列占领、未宣战的军事行动与干预)
1900年——美菲战争;香蕉战争;八国联军出兵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巨额赔款)
1901~1912年——美菲战争;香蕉战争
1913年——美菲战争;香蕉战争;新墨西哥纳瓦霍战争(New Mexico Navajo War,源于白人地方官不理解一名纳瓦霍人的再婚安排、认为是一夫多妻违反美国法律,冲突升级后联邦军队包围纳瓦霍部落营地,也称“1913年纳瓦霍战争”)
1914年——香蕉战争;美国入侵墨西哥
1915年——香蕉战争;美国入侵墨西哥;科罗拉多帕尤特战争(Colorado Paiute War,发生在大规模印第安战争结束的15年后,起因是帕尤特首领波西Posey之子在科罗拉多保留地杀了一名犹他州牧羊人,冲突集中在犹他州布拉夫镇附近,也称“布拉夫战争”Bluff War、“1915年的波西战争”Posey War of 1915,是美国和印第安人最后的武装冲突之一)
1916年——香蕉战争;美国入侵墨西哥
1917年——香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向德国宣战,加入战争);美国入侵墨西哥
1918年——香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入侵墨西哥
1919年——香蕉战争;美国入侵墨西哥
1920~1922年——香蕉战争
1923年——香蕉战争;波西战争(Posey War,长期抗争的首领波西,带领帕尤特和尤特部落从犹他州布拉夫附近大规模迁移到纳瓦霍山脉的沙漠地区,试图逃避追捕,也称“最后的印第安人起义”)
1924~1934年——香蕉战争
1935年——没有主要战争
1936年——没有主要战争
1937年——没有主要战争
1938年——没有主要战争
1939年——没有主要战争
1940年——没有主要战争
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于“珍珠港事件”后正式加入战争)
1946年——冷战(美国占领菲律宾和韩国)(U.S. occupies the Philippines and South Korea)
1947年——冷战(美国占领韩国,美军登陆希腊与共产主义阵营作战)(U.S. forces land in Greece to fight Communists)
1948~1949年——冷战(美军支持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作战)(U.S. forces aid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against Communists)
1950年——朝鲜战争(以美军为主的军队在仁川登陆);哈尤亚起义(Jayuga Uprising,由卡纳莱斯 Blanca Canales 领导,发生在波多黎各哈尤亚镇的民族主义起义,反对美国殖民波多黎各)
1951~1953年——朝鲜战争
1954年——危地马拉政变(Covert War in Guatemala,代号“PBSUCCESS行动”,是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 实施的秘密行动,推翻民选的危地马拉总统阿尔本斯Jacobo Arbenz,结束了1944~1954年危地马拉革命,建立阿马斯Carlos Castillo Armas军事独裁政权,是美国在危地马拉扶植的首个独裁统治者)
1955~1958年——越南战争(美国为首的反共阵营支持“南越”,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的“北越”)
1959年——越南战争;海地冲突(Conflict in Haiti)
1960~1961年——越南战争
1962年——越南战争;冷战(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泰国与共产党作战)(Cuban Missile Crisis,U.S. marines fight Communists in Thailand)
1963~1964年——越南战争
1965~1966年——越南战争;美国占领多米尼加共和国(U.S. occupation of Dominican Republic,美军在多米尼加内战期间进军其首都,发动名为“电源包行动”的政变)
1967~1972年——越南战争
1973年——越南战争;美国在赎罪日战争中支持以色列(U.S. aids Israel in Yom Kippur War,赎罪日战争又称“第四次中东战争”,起因是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1974~1975年——越南战争
1976年——没有主要战争
1977年——没有主要战争
1978年——没有主要战争
1979~1980年——冷战(中情局在阿富汗的代理战争)(CIA proxy war in Afghanistan)
1981年——冷 战(中情局在阿富汗和尼加拉瓜的代理战争);第一次锡德拉湾事件(FirstGulf of Sidra Incident,美国和与利比亚的军事冲突,发生在北非利比亚以北的地中海锡德拉湾上空,也称“第一次苏尔特湾事件”)
1982年——冷战(中情局在阿富汗和尼加拉瓜的代理战争);黎巴嫩冲突(Conflict in Lebanon,又称“第五次中东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以色列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南半部,随后法、美、意多国部队进驻贝鲁特)
1983年——冷战(入侵格林纳达(Invasion of Grenada),中情局在阿富汗和尼加拉瓜的代理战争);黎巴嫩冲突
1984年——冷战(中情局在阿富汗和尼加拉瓜的代理战争);波斯湾冲突(Conflict in Persian Gulf,在两伊战争Iran-Iraq War第三阶段,两国开始袭击进出对方港口油轮,美国为保护石油运输而介入战争)
1985~1986年——冷战(中情局在阿富汗和尼加拉瓜的代理战争)
1987年——波斯湾冲突
1988年——波斯湾冲突;美国占领巴拿马(U.S. occupation of Panama)
1989年——第二次锡德拉湾事件(Second Gulf of Sidra Incident,1988年底泛美航空“洛克比空难”后,美国与利比亚空军于地中海北部再次小规模空战,被视为第一次锡德拉湾事件的延续,也称“第二次苏尔特湾事件”);美国占领巴拿马;在菲律宾发生冲突(Conflict in Philippines)
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First Gulf War,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对伊拉克作战,背后是控制波斯湾地区石油供应和定价等重大利益;这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也是第一场发生在联合国会员国之间的战争,又称“波斯湾战争”);美国占领巴拿马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
1992~1993年——伊拉克冲突(Conflict in Iraq,美国宣布联合国军队设立伊拉克禁飞区,美军中央司令部建立了西南亚联合打击力量指挥部)
1994年——伊拉克冲突;美国入侵海地(U.S. invades Haiti)
1995年——伊拉克冲突;美国入侵海地;北约轰炸“波黑”(NATO bombing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
1996年——伊拉克冲突
1997年——没有主要战争
1998年——轰炸伊拉克(Bombing of Iraq);导弹袭击阿富汗和苏丹(Missile strikes against Afghanistan and Sudan,也称“无限延伸行动”Operation Infinite Reach,美国为报复基地组织策划1998年美国大使馆爆炸案,以导弹袭击阿富汗基地组织和苏丹境内药厂,理由是后者为基地组织生产化学武器,这是美国首次承认对一个暴力的非国家组织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
1999年——科索沃战争(Kosovo War,由科索沃民族矛盾引发,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科技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连续轰炸,战争结束后,俄罗斯被彻底挤出了在东欧的原有势力范围)
2000年——没有主要战争
2001年——阿富汗反恐战争(War on Terror in Afghanistan,以美国为首的联军2001年起对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作战,是美国对9.11事件的报复,同时也标志着“反恐战争”的开始)
2002年——在阿富汗和也门的反恐战争
2003年——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战争
2004~2006年——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和也门的反恐战争
2007年——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索马里和也门的反恐战争
2008~2010年——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和也门的反恐战争
2011年——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索马里和也门的反恐战争;利比亚冲突(也称“利比亚内战”Libyan Civil War,由邻国“阿拉伯之春”引发的利比亚武装政变,交战双方为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反抗卡扎菲的势力,美英法等多国部队介入,卡扎菲被推翻后,利比亚陷入长期动荡,大量利比亚人离开家园偷渡欧洲)
2012~2013年——在阿富汗、伊拉克、索马里、叙利亚和也门的反恐战争
2014年——在阿富汗、伊拉克、索马里、叙利亚和也门的反恐战争;乌克兰内战(Civil War in Ukraine)
2015~2019年——在阿富汗、伊拉克、索马里、叙利亚和也门的反恐战争;乌克兰内战
原注:这是一份非穷尽的清单,我有意剔除了各种类型的军事干预,以便保持非常保守的取态;例如,本清单不包括用于美洲印第安人土地上种族清洗的“和平手段”,即欺诈条约和其他胁迫手段;它排除了对印第安人的许多直接屠杀;它进一步排除了美国为“保护美国利益”而在多个国家部署军队的多个例子;它还几乎排除了CIA的所有干预和其他隐秘战争;最后,由于自己的无知,我还可能忽略了一些战争,为此我相信读者会给出他们的意见,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到列表中。
译注:2012~2014 年内容,补充自“America Has Been at War 93% of the Time – 222 out of 239 Years – Since1776”;11 2015~2019 年内容,为译者根据最近五年资料再核实补充;表中还有个别补充和修订,已单独注明。
二、编译后记
灭绝“野蛮”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即使已经“文明”得会运用法律武器,也无济于事?例如,最早获美国政府准许取得公民身份的印第安大族切诺基,据说该族人口识字率(切诺基有自己完整的一套文字)甚至高于当时的殖民者;而且努力学习、应用“欧洲文化”,放弃自身的土地公共占有法则,建立个人农场及建筑物,被白人殖民者称赞为“五个文明的部落”之一;有些切诺基人还模仿美国南部模式,建立了自己的奴隶种植园。1830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切诺基人提请司法复核表达不满,开创印第安人法律维权之先河,“切诺基诉乔治亚州案”(Cherokee Nation v. Georgia)直接告上最高法院,酋长罗斯率代表团参加。1835年,罗斯又拿着超过1.5万个签名,向参议院递交请愿书,坚称只有部分族人签署同意搬迁的《新埃科塔条约》(Treaty of New Echota)无效。他回到自己家,却发现房子已被持有“合法”证明文件的陌生人占据,——不再费心等待切诺基人同意,乔治亚州通过“公平”而又“民主”的抽签方式,将他们的住宅、庄园等资产直接分配给了白人定居者。等待切诺基人的,是被军队驱赶走上漫长“血泪之路”。
印第安人,即使手持与美国政府签的协议,当初划定的“保留地”也照样说被占就被占。例如,1877年内兹珀斯战争起因,是该部落一部分人拒绝放弃太平洋西北部的祖传土地,不愿被集中到爱达荷的小保留地。他们的依据是1855年《瓦拉瓦拉条约》(Walla Walla Treaty)[也称《内兹珀斯条约》(Nez Perce Treaty)],该条约以一笔微不足道的金额交换了内兹珀斯人大片土地,条件是美国政府同意他们继续保留在爱达荷、华盛顿及俄勒冈领地的一大块祖传土地,并可以在已割让土地的未使用区域继续狩猎、捕鱼和牧马等。仅仅五年后,该地区发现金矿引来大批淘金者、定居者闯入,在他们赖以生存的牧场上开采,大部分内兹珀斯人随后又被迫签字出让初期保留地的90%。不服者,战;战败的结果,连那一小块爱达荷保留地都回不去了,等待他们的是更凄惨的洼地沼泽生活。
印第安人,即使表现和平、友好,即使挂出投降旗帜+美国国旗,照样逃不过打击、屠杀。例如,1864年夏延战役后期遭遇“沙溪大屠杀”的夏延~阿拉帕霍营地,“酋长黑壶(Black Kettle)早已遵照里昂堡指挥官的建议,在营地悬挂一面美国国旗,下面绑着一面白旗,以表明他是友好的,试图防止科罗拉多民兵来袭,”
结果,死者多是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又如,1860年基奥瓦~科曼奇战争资料显示,由于很难区分友好印第安人和敌对印第安人,因此联邦军队在进行惩罚性远征时,倾向于对同一部落的人基本“不作区分”:
1859年9月16日,印第安代理人本特在核桃溪口“遭遇”基奥瓦人和科曼奇人。本特报告说,基奥瓦和科曼奇共有2500名战士。谈到具体行动,本特说,他们在联邦军队面前显得很平静;但当部队回莱利堡后,他们“采取了一种威胁的态度,就像在圣达菲路上对无军队保护的白人发动掠夺性袭击的前奏”。本特确信“这些印第安人被压抑着的复仇激情所煽动”;他还建议在阿肯色河沿岸再建两座军事堡垒,以提供“一支常驻的控制局势的军队”。由于白人定居的压力,他预见到一场灭绝战争,……
——文献由Robinson摘编自美国军官Stuart日记。(W. Stitt Robinson 编:“The Kiowa and Comanche Campaign of 1860,as Recorded in the Personal Diary of Lt. J. E. B. Stuart”,堪萨斯大学退休历史学教授 Lynn H. Nelson 网站,http://www.kancoll.
从觉得印第安人的态度“就像……袭击的前奏”开始,代理人进而“确信……‘复仇激情’”,随即建议加强军事控制,然后还“预见到一场灭绝战争”。于是,这次平淡的“遭遇”过后,1860年3月10日陆军总部下令“对敌对的基奥瓦和科曼奇部落采取‘积极行动’”,基奥瓦~科曼奇战争就此打响。这个逻辑看起来很眼熟?是的,在本文开头,作者丹尼奥斯引述亚当斯总统的逻辑正是如此。上至总统,下至一个小地方的印第安代理人;从美国建国之初,直到现在,“传达的信息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在他们攻击我们之前先攻击他们”。
背后原因也许很简单:只要“非我族类”的印第安人还在休养生息(可能会再次强大起来)、繁衍族群(需要占用土地),就该防患于未然,提前把他们灭绝?
修昔底德“定律”?“陷阱”?
美国版图内印第安人的地盘变化,1492~1977年(图中黑色部分为印第安人居住地)资料来源:普列斯科:〈秘鲁征服史〉,汉默顿:《伟大的思想》历史卷,九州出版社2004,237页
敬畏真正强悍的对手
美军有不少高精尖装备,以骁勇善战的印第安部族、首领来命名。例如,阿帕奇直升机,在白人殖民者的“西部开拓史”上,阿帕奇部落是他们最难缠的对手之一,智勇兼备,双方缠斗长达数世纪,据称是最后一个向美国政府投降的部落。同理,科曼奇隐形直升机、基奥瓦侦查直升机、契努克Chinook运输直升机,……在前文长长的战争列表中,一再出现的正是这些顽强抗争的部落名称。而黑鹰直升机,更直接得名于萨克族的英雄酋长黑鹰,率领多部落联盟,在反抗白人殖民扩张的战争中曾多次重创美军。
相比之下,富裕、文明、指望公平诉讼争取权益、部分“精英阶层”族人则早早签约同意搬迁的切诺基,虽然也曾经能征善战,恐怕只能命名大受市场欢迎的民用汽车?
枪杆子里面出产权
回想当年,自由主义的鼻祖洛克响应时代要求,将私有产权演绎成天赋权力,“土地和其中的一切,……这些既是给人类使用的,那就必然要通过某种拨归私用的方式,然后才能对于某一个人有用处或者有好处。……谁服从了上帝的命令对土地的任何部分加以开拓、耕耘和播种,他就在上面增加了原来属于他所有的某种东西,这种所有物是旁人无权要求的,”问题是,有了理论依据就能轻松确立私有产权?既要反对专制君主制度,还得清除横亘在殖民定居者面前的巨大障碍——“野蛮的印第安人既不懂得圈用土地,还是无主土地的住户”。怎么办?长长的战争列表告诉我们,推动建立保护产权的国家(或政府),枪杆子里面出产权。
小到1877年圣埃利萨里奥盐战争,只在得克萨斯州西部一隅,通过比拼武力,最终使原属于社区财产的盐湖,蜕变为可以个人拥有;大到满世界以“人权状况”、“拥有化学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理由开打,霸气美军进入,无须再多此一举收为自己的领土、无须新增第51 个州(还得开销联邦经费维持),只要打乱了,必然更依赖美元货币、美军装备。邓英淘有话,“美国在全球建了八百个军事基地,可不是学雷锋的。”
“不当帝国的帝国主义”,才是世界警察的根本出发点?
所有这些在阿拉伯人眼里“可笑的边界线”,表面上看起来漫不经心,实际上都是根据地下的油田、地上的输油管,运河、海峡通道和港口分布划分的;……都是西方列强不得不退出殖民统治,为了加强控制而制造矛盾,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精心设定的。
因为怀疑你可能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用我早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去消灭你,道理何在?众所周知,在全世界,拥有最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是美国。在中东,拥有最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是以色列。……不当帝国的帝国主义,与其说担心伊拉克的武器向本?拉登输送,不如说硬是要直接掌握中东石油,军事占领伊拉克,扶持傀儡政权,牵制伊朗和沙特,构造更加有力的战略格局,彻底掐灭阿拉伯民族统一死灰复燃的任何可能。
——王小强:《“文明冲突”的背后》114、117页。
进入21世纪,中东、非洲反恐战争如火如荼,“阿拉伯之春”扑面而来,2007年美国成立非洲司令部(AFRICOM)。与此相对应,美国的军费开支全球一家独大,“永久性战争经济”如火如荼,带挈各类产权满世界发财如火如荼。还得算上,各国美元外汇储备实际上由各国金融机构经营,优先优惠贷款给美国、欧洲名牌大企业,成就大力吸引的“外商投资”在当地收购、扩张产权。
离开一只隐藏的拳头,隐藏在市场背后的那只手永远起不了作用——如果没有制造 F~15战斗机的麦道公司,麦当劳也红火不了。而使硅谷技术拥有安全的世界环境的那只隐藏着的拳头,叫美国陆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
——Thomas L. Friedman:“A Manifesto for the Fast World”,New York Times 网站 1999年3月28日(https://www.nytimes.com/1999/03/28/magazine/a-manifesto-for-the-fast-world.html)。
“美元霸权”的背后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在世界经济秩序的主导地位,到2019年,已是75年过去。关于“美元霸权”的讨论,从未平息。周小川说,“目前的强势货币是美元,说强币侵蚀弱币是美元侵蚀其他货币。……资本流动不仅取决于投资机会、利差,还会因为寻找安全感出现由弱币国流向强币国的情况,特别是有危机、有波动的时候。过去很多年,全球出现的美元化进程,就是美元对弱势货币国的侵蚀。”
我们只用很少的纸币(美元)去交换亚洲地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也足够聪明地知道这一切并不公平,当我们送去这些纸币时,我们必须要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美国太平洋舰队。
——美国海军学院教授Thomas Barnett如是说(转引自Mark Baimbridge、Brian Burkitt、Philip Whyman 编辑:Implications of the Euro: A Critical Perspective from the Left,Routledge 2006)。
美国海军学院教授写得文绉绉,意思却很直白:美元通行全球的背后,是美军!从20世纪开始,尤其是二战以来,美国明确主张“不寻求领土扩张”的政策。确实,自1898年兼并夏威夷后,美国没再增加正式的领土。但是,在美元~美军霸权加持下,尤其是冷战后的全球一体化时代,世界经济唯美联储马首是瞻。“事实上,美国却成了国际金融体系中唯一不受监督的国家。”
全球经济一体化,光速流动的金融资本“化”的最邪乎。最公平的投机赌博,结果并不公平。发财的金融大鳄尽在美国……上万亿美元对冲基金,满世界惹是生非;数十万亿美元养老退休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大银行、证券企业跨国公司、政府金库外汇储备,风驰电掣,如影随形。前者是“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用“相信自己的虚妄”煽风点火。后者玩“梦幻组合”,计算机模型自动操纵程序交易,一有风吹草动,光速增援,火上浇油。有政治意义的是,这两种功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电子兽群”,客观上,具有弱肉强食的帝国主义性质。
——参阅王小强:《投机赌博新经济?赌博帝国主义》,(香港)大风出版社 2007。
哪怕是玩大发了闹出2008年金融海啸,美国股市早在2013年就开始一创再创“历史新高”,美联储2015年敢于顺势加息了。反观欧洲经济至今复甦缓慢,欧洲央行的基准存款利率仍处在历史低点。如今,美国互联网巨头脸书Facebook再图金融创新,Libra加密货币计划“对传统跨境业务、支付系统都产生了冲击”。
“失心疯的社会”?空转货币的世界?枪杆子里面出产权。面对美国这张靠战争起家、发家、霸权的时间表,耳听新闻报道《中导条约》中止于2019年8月2日,不禁想起梁漱溟父子两代的老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亟需历史哲学的深层探索!
【丹尼奥斯著,梁晓编译。本文原载《参阅文稿》No.2019~12,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风网站”】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35919.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辑导语:元宇宙到底是什么?虽然该词近来十分流行,但关于这个概念,我们尚没有一个非常明晰的定义,可以肯定的是,因技术、制度等因素,元宇宙离形态成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那么,不妨来看看作者对元宇宙的解答。
我在今年(2021)第一次写了关于元宇宙的文章《Meta Connect 2021 汇总:带你全面了解 Meta 的元宇宙架构,未来悄然而至》,在这篇文章中改变了我有关元宇宙的一些想法。
大家都知道,2020年开始,发生了很多事情。COVID-19 迫使数亿人走进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学习。很多产品,如钉钉、Roblox 等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产品。2021 年 3 月,Google Trends 中,有关“元宇宙”一词的索引突破“100”。
我意外地发现,从 2005 年 1 月到 2020 年 12 月,该词的引用量都没有超过 7。考虑到这一变化,我觉得有必要整理一下元宇宙相关的问题,比如“这就是元宇宙吗?”、“它什么时候到?”以及“它需要什么成长?”。
移动互联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有些人认为是从第一部手机诞生。一些人认为是 2G 的出现,因为这是第一个数字无线网络。又或者是无线应用协议标准的引入,它为我们提供了 WAP 浏览器,从而能够以任何可访问的方式浏览大多数网站。又或者始于 BlackBerry 85x 系列,这是第一款专为移动数据设计的主流移动设备。
而大多数人会说是 iPhone 的出现——在第一款黑莓手机问世 10 多年之后,在 WAP 出现 8 年之后,在2G 问世后近 20 年,第一部手机电话问世 34 年之后,从此定义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许多视觉设计原理、经济学和商业实践。
我们可以确定特定技术的创建、测试或上线的时间,但无法确定一个时代准确发生的时间。这是因为需要大量的技术变革,不断累加,才能形成。例如,工业革命时期并不都是稳定增长的,它是随技术、工业和流程的变革而发展的。
第一波开始于 1881 年左右,那时托马斯·爱迪生在曼哈顿和伦敦建立了发电站。尽管这是电力时代的开端——爱迪生在两年前(1879)就发明了第一个白炽灯,而其商业化仅一年就完成了。在爱迪生的第一个电站建成大约 30 年后,美国只有不到 10% 的机械由电力驱动(其中 2/3 是在当地产生的,而不是来自电网)。
但突然间,第二波开始了。1910 年至 1920 年间,电力在机械驱动动力中的比例增加了 50% 以上(其中近 2/3 来自独立的电力公司,到 1929 年达到了 78%)。
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的区别不在于美国工业使用了多少电力,而在于使用的程度,以及围绕电力的相关系统的范围大小。
当工厂首次采用电力时,通常用于照明或替代工厂的蒸汽发电。然而,这些工厂并没有重新考虑或替换传统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将在整个工厂中承载这种电力并使其发挥作用。
相反,他们继续使用由齿轮和齿轮组成的笨重网络。这些齿轮和齿轮杂乱、响亮且危险,难以升级或更改,要么“全部打开”,要么“全部关闭”(因此需要相同数量的功率来支持单个操作或整个工厂,并遭受无数的“单点故障”),并且难以支持专业的工作。
但最终,新技术和新理解让工厂有理由和能力重新设计端到端的电力系统,从用电线代替齿轮,到安装带有定制和专用电动马达的工作站,以实现缝纫、 切割、压制和焊接。
这样的好处是很多的。同一个工厂现在拥有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光线、更好的空气以及更少危及生命的设备。更重要的是,各个站点可以单独供电(这提高了安全性,同时降低了成本和停机时间),并使用了更专业的设备(例如电插座扳手)。
此外,工厂可以围绕生产过程配置生产区域,甚至可以定期重新配置这些区域。
这两个变化意味着更多的行业可以在他们的工厂中部署装配线(我了解了一下,这种情况实际上最早出现在 1700 年代后期),而那些已经拥有此类生产线的行业可以进一步、更高效地进行扩展。
例如,在 1913 年,亨利·福特创建了第一条移动装配线,使用电力和传送带将每辆车的生产时间从 12.5 小时缩减到 93 分钟,同时还使用了更少的电力。根据历史学家大卫·奈(David Nye)的说法,福特著名的高地公园工厂“建立在基于电灯和电力应该随处可用的假设之上。”
一旦少数工厂开始这种转型,整个市场就被迫迎头赶上,从而刺激了对电力基础设施、设备和流程等的更多投资和创新。在第一条装配线建成后的一年内,福特生产的汽车比其他行业的总和还要多。到第 1000 万辆汽车时,它已经制造了道路上所有汽车的一半以上。
工业电力采用的“第二波”并不取决于单个有远见的人,比如从托马斯·爱迪生的核心工作中实现进化飞跃。它也不仅仅是由越来越多的工业发电站驱动的。相反,这反映了大量相互关联的创新,涵盖电源管理、制造硬件、生产理论等。其中一些创新适合工厂经理的手,其他需要一个房间,一些需要一个城市,它们都取决于人员和流程。
正如奈所说的那样:“亨利·福特并没有首先构思装配线,然后将其开发委托给他的经理。高地公园工厂汇集了共同了解美国使用的大部分制造工艺的经理和工程师,他们汇集了各自的想法并利用不同的工作经验创造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也导致了美国“咆哮的 20 年代”,这是一百年来劳动力和资本生产率年均增幅最大的时期。
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iPhone 感觉就像是移动互联网的开端一样,因为它将我们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所有东西统一在一起,成为一个可以触摸、持有和喜爱的最小可行产品。但移动互联网的创造和驱动力远不止于此。
事实上,我们可能不是指第一部 iPhone,而是第二部 iPhone 3G(iPhone 3G 是 iPhone 中增长最快的机型,销售额超过 4 倍)。iPhone 3G 使得移动网络变得可用,并运营着 iOS 应用商店,这使得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变得更加有用。
但资料显示,3G 和 App Store 都不是 Apple 独有的创新或创造。
iPhone 通过 Infineon 制造的芯片访问 3G 网络,这些芯片通过 ITU 和 GSMA 设定的标准进行连接,并由 AT&T 等无线提供商部署在 Crown Castle 和 American Tower 等公司建造的基站之上。iPhone 有“一个应用程序”,数以百万计的开发人员构建了这个应用程序,就像 1920 年代成千上万不同的公司为工厂制造专门的电动机设备一样。
此外,这些应用程序建立在各种标准之上——从 KDE 到 Java、HTML 和 Unity——这些标准是由外部各方(其中一些在关键领域与 Apple 竞争)建立和/或维护的。App Store 的支付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主要银行建立了数字支付系统和外部能力。
iPhone 还依赖其他技术,从三星的 CPU(依次从 ARM 获得许可),到 STMicroelectronics 的加速度计、Coring 的 Gorilla 玻璃,以及Broadcom、Wolfson、Nation Semiconductor 等公司的其他技术和能力。
以上所有的创造和贡献,共同为 iPhone 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从而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创造和贡献,还定义了 iPhone 的改进路径。
以 2020 年发布的 iPhone 12 为例。其实,即便是 2008 年发布 iPhone 12 作为其第二款机型,苹果也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但是,即便当时苹果可以设计出 5G 网络芯片,也没有可供它使用的 5G 网络,更没有用于与这些网络通信的 5G 无线标准,也没有利用其低延迟或带宽优势的应用程序。即使 Apple 在 2008 年(比 ARM 本身早十多年)制造了自己的类似 ARM 的 GPU,游戏开发商(创造了 App Store 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也将缺乏所需的游戏引擎技术。
其实,iPhone 12 所需要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创新和投资,其中大部分不在 Apple 的能力范围内。Verizon 的 4G 网络和 American Tower Corporation 的基站扩建,取决于消费者和企业对 Spotify、Netflix 和 Snapchat 等应用程序更快更好的无线网络的需求。如果没有它们,4G 的“杀手级应用”将是稍微快一点的电子邮件。
与此同时,更好的游戏需要更好的 GPU、Instagram 等照片共享服务对相机的创新变得可行。更好的硬件推动了更大的参与度,从而为这些公司带来了更大的增长和利润,推动了更好的产品、应用程序和服务的进步和提升。
因此,我们应该将整个市场视为驱动自身的动力,正如电网的采用导致小型电动工业电机的创新,进而推动对电网本身的创新。
我们还必须考虑改变用户操作能力的作用。iPhone 可以通过 Home 键实现跨应用操作,而不是顺序操作。这会在设备内部为更高质量的硬件或更大的电池开辟更多空间。
Home 键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就像关闭翻盖手机一样。如果用户感到困惑或点击了错误的应用程序,这是一种安全、简单且有触觉的“重启” iPhone 的方式。消费者花了十年时间才能够适应和习惯。这个想法很关键。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先进技术越来越熟悉,因此能够更好地采用进一步的行动——让其中一些可能性较早实现!
正如消费者转向新思维的方式一样,行业也是如此。在过去的 20 年里,几乎每个行业都围绕移动工作流程、产品或业务线进行招聘、重组和重新定位。这种转变与任何硬件或软件创新一样重要——反过来又为后续创新创造了机会。
提供“电力”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背景和演进路径对我的思考很重要。
首先,这些技术的扩散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文化,从住所到工作方式、制造的产品、购买的产品、方式以及从谁那里购买。
其次,这些“革命”或“转型”实际上依赖于一系列不同的、次要的创新和发明,这些创新和发明相互建立并相互推动。
第三,即使是对这些新兴技术最详细的了解也没有明确它们需要哪些具体的二次创新和发明才能实现大规模采用和改变世界。这些技术将如何改变世界,几乎完全不可知。
换句话说,我们不应该期望对“元宇宙”有一个单一的、全面的定义。尤其是在元宇宙才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技术驱动的转型过于有机且不可预测。此外,正是这种非常混乱的情况导致了如此大规模的破坏。
因此,我希望尝试解释是什么让元宇宙如此重要,并提供理解它如何工作和发展的方法。
元宇宙最好被理解为“移动互联网的孩子”。这是因为元宇宙不会从根本上取代互联网,而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迭代改造。
这里最好的类比是移动互联网,它是 1960 年代到 1990 年代建立的互联网的“孩子”。尽管移动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互联网的底层架构——事实上,当今绝大多数互联网流量,包括发送到移动设备的数据,仍然通过固定基础设施传输和管理。这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访问互联网的方式、地点、时间和理由,以及使用的设备、赞助公司、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使用的技术、文化、商业模式和政治。
元宇宙也将具有类似的变革性,因为它也会进步并改变计算机和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上个世纪的固网互联网激励我们许多人购买自己的个人电脑。然而,这个设备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办公室、客厅或卧室隔离。因此,我们只能偶尔使用。移动互联网导致人们购买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服务,这意味着几乎每个人都能够随时随地使用。
元宇宙通过将每个人置于互联网的“具身化”、“虚拟”或“3D”版本中并且几乎无一例外地进行迭代。换句话说,我们将始终处于互联网“内部”,在我们周围数十亿台互连的计算机中,并与所有其他用户实时在一起。
上面列出的进程是了解元宇宙变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它并没有解释元宇宙是什么或将体验什么。为此,我将尝试提供我认为的最好的定义:
元宇宙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是一个大规模的、可交互的实时渲染的 3D 虚拟世界网络,可以有效地无限数量地同步和持续地体验。用户具有个人存在感,并且具有数据的连续性,例如身份、历史、权利、对象、通信和付款。
最常见的是,元宇宙被错误地描述为 VR。事实上,VR 只是体验元宇宙的方式之一。说 VR 是元宇宙就像说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应用程序那样不确切。
还需要注意,在没有 VR/AR/MR/XR 等设备的情况下,数亿人每天已经都在参与虚拟世界了,并且每个月在其中花费数百亿小时。作为上述的推论,VR 头显不再是元宇宙,就像智能手机不是移动互联网一样。
有时元宇宙也被描述为用户生成的虚拟世界或虚拟世界平台。这就像说互联网是 Facebook 或 Geocities。 Facebook 是一个专注于 UGC 的互联网社交网络,而 Geocities 可以轻松创建互联网上网页。UGC 体验只是互联网上众多体验形式之一。
此外,元宇宙也并不意味着电子游戏。电子游戏是针对特定目的的(即使目的很广泛,比如“有趣”)、未整合的(即使命召唤与其他作品集《守望先锋》分开)、临时性的(即每个游戏世界在比赛后“重置”)并且有参与者上限的(例如游戏都有最大的并发量)。
是的,我们将在元宇宙中玩游戏,这些游戏可能都有用户上限。但这些是元宇宙中的游戏,而不是元宇宙本身。总的来说,元宇宙将显著扩大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虚拟体验的广度(即远远超出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网络游戏),进而增加参与其中的人数。
最后,元宇宙也不是 Unreal、Unity、WebXR 或 WebGPU 之类的工具。这就像说互联网是 TCP/IP、HTTP 或 Web 浏览器。这些是互联网所依赖的协议,以及用于呈现它的载体。
元宇宙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电气化发展的过程一样,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体验和应用程序、设备和产品、工具和基础设施的网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甚至不说 Facebook、Google 或 Apple 等横向和纵向整合的巨头是互联网的原因。相反,它们是互联网上或互联网中的目的地和生态系统,或者为互联网提供产品和服务。当然,如果没有它们,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也依然存在。
我前面提到过,元宇宙的完整愿景或许还需要几十、上百年的时间。它需要非凡的技术进步(我们当前还不能产生数百万用户实时在线的并发量)。当然,也会面临着各方面的监督和管理。此外,它还需要彻底改革商业模式,改变消费者行为。
但是这个词最近变得非常流行,我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开始。这是 Fortnite 和 Roblox 与元宇宙混为一谈的原因之一。正如 iPhone 感觉像移动互联网,因为该设备体现了许多创新,使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这些“游戏”汇集了许多不同的技术和趋势,产生一种同时有形的体验,感觉不同于之前的一切。但这些并不等同于元宇宙,它们在不断德构成元宇宙。
就我个人而言,我正在观察与元宇宙相关的 8 个核心方面,它们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堆栈(一种数据结构)。
我觉得“加密”或“区块链技术”跨越或驱动以上一个或多个方面,最显著的是计算、交换工具和标准以及支付。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方面。
这 8 个方面,每一个都对元宇宙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很清楚每个方面该如何发展,或者至少有一个临界值(例如,VR 分辨率和帧速率,或网络延迟)。
但归根结底,“这些如何组合在一起”以及“它们产生了什么”,是元宇宙分析的艰难、重要和改变社会的部分。就像 1900 年纽约每平方英里电力生产超过千瓦时一样,互联网也不仅仅是 HTTP 和宽带电缆。
然而,根据电力、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例子,可以猜测元宇宙将彻底改变几乎所有行业和功能。从医疗保健到支付、消费品、娱乐、小时工,甚至性工作。此外,将创建全新的行业、市场和资源,以实现这一未来,新型技能、专业和认证也将如此。这些变化的总价值将达到数万亿。
此外,元宇宙还需要考虑道德、法律、国家等方面的问题。但就元宇宙犯罪这一课题就值得相当多的专家研究考虑。另外,元宇宙对人的影响,包括从心理学角度看待的很多领域——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IQ、性格等——都值得思考和研究。
郑几块,微信公众号:wordpm,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新浪微博产品经理,写的都是体验感受
本文系作者 @郑几块 独家授权发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