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今天我们的主角是ComfyUI,这款创新的WebUI工具,将稳定的扩散AI绘图技术融入节点流程式中,为用户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创作体验。它犹如融合了stable diffusion功能的Substance Designer,通过将绘图流程细分为一个个节点,实现了更为精细的工作流定制和卓越的可复现性。然而,这种节点式的工作方式,也使得其操作门槛略有提升。值得一提的是,ComfyUI在内部生成流程上进行了深度优化,使得在绘制图像时,速度相较于传统WebUI有10%至25%的显著提升,这一提升幅度因不同显卡而异。此外,它在处理大型图片时,能够有效避免显存溢出的问题。不过,当图片尺寸过大时,由于切块运算的特性,可能会导致图片出现碎片化的现象。
nvcc --version 查看版本 安装cuda
https://developer.nvidia.com/cuda-12-1-0-download-archive?target_os=Windows&target_arch=x86_64&target_version=11&target_type=exe_local
https://pytorch.org/
这边推荐 使用直接利用迅雷下载以下链接,速度还是杠杠的。
https://objects.githubusercontent.com/github-production-release-asset-2e65be/589831718/c8add3b6-6c7b-4615-8f66-2d74f8db5aef?X-Amz-Algorithm=AWS4-HMAC-SHA256&X-Amz-Credential=releaseassetproduction%2F20240708%2Fus-east-1%2Fs3%2Faws4_request&X-Amz-Date=20240708T015549Z&X-Amz-Expires=300&X-Amz-Signature=4205c80efef777877385558697eb20d6b52799409979ff76e6f7bd50845155f3&X-Amz-SignedHeaders=host&actor_id=0&key_id=0&repo_id=589831718&response-content-disposition=attachment%3B%20filename%3DComfyUI_windows_portable_nvidia_cu121_or_cpu.7z&response-content-type=application%2Foctet-strea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github.com/comfyanonymous/ComfyUI/releases/download/latest/ComfyUI_windows_portable_nvidia_cu121_or_cpu.7z
ComfyUI\models\checkpoints
模型下载百度云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zCylCnx79f-8iIMtL_XGQ 提取码:2823
由于模型比较大,放到百度云下载也要老半天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私信我发送下载好的大模型。
下载后解压运行:
运行界面如下:
下面让我们踏上图片的神奇之旅吧
输入提示词:
beautiful scenery nature glass bottle landscape, , purple galaxy bottle
运行结果,效果还不错吧。
ComfyUI manager 是一个用来加强ComfyUI可用性的扩展,提供了对ComfyUI各种自定义节点的安装、删除、禁用、启用等管理功能。 同时还提供了中心功能和便利功能,用来访问ComfyUI中各种信息。
安装ComfyUIManager
cd \ComfyUI\custom_nodes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ltdrdata/ComfyUI-Manager.git
安装完成之后重启ComfyUI:ComfyUI_windows_portable>run_nvidia_gpu.bat
打开管理菜单,可以根据不同的选项定制自己的所要的功能
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得到点赞与关注,我们下期见。
多父母认为,孩子如果学习好,将来成就少不了。不过,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成年后的职业成就水平高的人,在童年时有一项相似之处:他们从小就会做琐碎的家务。
在职场中,最重要的思维是如何解决问题,而家务锻炼了孩子的踏实负责、不畏麻烦的态度,并逐渐内化为一种思维。在日本,学校里也会提供机会锻炼孩子的这种品质。由此可见,“承担责任、踏实做事”和学习知识一样重要!
作者:千寻妈妈;本文来源:公众号“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我们是一群行走在中美两地家长,分享地道的美式教育理念实践,和靠谱的中国育儿实战攻略。
........................................
一、
周末天气不错,约了两家人一起户外野餐。吃完午饭,孩子们一哄而散跑远处玩去了,面前的野餐垫上一片杯盘狼藉。
千寻也想和小伙伴一起去玩,却被我拉着一起收拾残局,把用过的一次性碗碟和剩余食物用事前准备好的环保袋装好,再丢到附近的垃圾桶里。这些是她从小就被要求做的事。在我们家里,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最基本的规范。
千寻4岁半左右,吃完饭后,会兴致勃勃地学着我们收拾碗筷,那时候她的精细动作发育还不完善,常常是拿着杯子往厨房走的半途中就把杯里剩余的牛奶全洒里,还打碎过好几次碗。
这种情况下,即使孩子“帮倒忙”,也一定要给予肯定的态度。因为我只是希望她从参与家务开始,学会承担起自己作为家里一分子的责任。
从家务中获得“承担责任、踏实做事”的品质,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很早前我就看过一份哈佛格兰特研究,研究人员跟踪了268名哈佛毕业生和456名贫困家庭的男孩,后来又引入斯坦福大学教授对1500名学生的研究记录,试图寻找一个答案:那些成年后有成就的人,童年都有什么相似处?
其中有一项发现,可能90%的家长都没想到——成年后有成就且过得较幸福的人,有个重要的相似处:他们从小就会做那些看似琐碎的家务。
关于这点,斯坦福大学教授朱莉解释说:那些职场中获得成就的人,都有一种“撸起袖子踏实干”的思维,遇到问题,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推卸责任,而是我要尽力去解决。这种思维模式不是天生的,是从小形成的。
当我们给孩子讲“承担责任,踏实做事”,这仅仅是一个道理。只有孩子把垃圾倒掉、衣服叠好,将用完餐的碗筷收拾整理到厨房……实实在在地去做这些点滴的家务琐事,才是把道理变成日常的践行,慢慢养成习惯,最终内化成一种思维模式。
二、
观察身边的家庭,很多父母也都知道做家务对孩子很有意义,但重视程度相比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各种兴趣还是弱一些,行动上也还停留在“道理懂但践行少”的阶段。
低龄时期,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那么严格,催促几句,孩子不配合也就算了。等孩子年龄大些,又觉得做家务还不如看看书学点知识,加上课业繁忙,兴趣班也多,孩子就更没有时间参与家务。
最常见的场景就是:
“行了行了,有点晚了,你去弹琴吧,妈妈来洗碗。”
“书包爸爸帮你收拾,你赶紧去刷牙!”
其实,孩子本身很有做家务的意愿。
千寻两岁时就特别喜欢给我帮厨。当我说:“宝贝,帮妈妈把装水果的盘子拿过来吧。”她就会跑去厨房找水果盘,踮起脚够不到,还知道把客厅的小凳子搬到厨房,然后踩着凳子够盘子,再乐颠颠地拿过来给我。
这样的感受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过——好像孩子小的时候挺愿意做事,长大后反而变懒了。
其实不是孩子变懒了,而是孩子萌生出承担责任、踏实做事的主动性时,父母没有给足他发挥主动性的机会,渐渐地,这种主动性就由强变弱了。
三、
关于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们不只鼓励孩子在家中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也是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有机会去践行“承担责任,踏实做事”。
Youtube上有部超火的短纪录片,名叫《日本的学校午餐》,记录了日本琦玉一所普通小学的日常午餐,短短45分钟的午餐时间,充分体现了日本对培养孩子责任感和做事能力的重视。
我看完觉得很受震撼,便拉着千寻又看了一遍,她也很受触动。毕竟亲眼看见另一个国家的同龄孩子,在一顿午餐时间里,要认真、独立地完成那么多琐事,定能感受到一种同伴带来的榜样力量。
这个扎着马尾的小姑娘名叫Yui,是日本琦玉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也是纪录片的跟拍对象。
早晨7:45,Yui背着书包出门,摄影师发现她的书包旁挂着一个小布袋,这是什么呢?
原来是每天都要带的便当盒。盒子里装有餐布、筷子、牙刷、漱口杯和擦嘴巾。学校会提供午餐,但这些用餐物品都需要孩子自行准备。
为了让孩子们知道食物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厨师们会用孩子自己在学校菜地种的蔬菜来做午饭。
学校的农场
做土豆泥的土豆是学校自己农场生产的,种土豆的是本校六年级的学生。这当然不是因为日本老龄化,没有劳动力。而是日本政府鼓励学校建立农场,让学生参与种植、养殖。
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劳作之苦,认识大自然。也培养出孩子们对食物的珍惜和感谢的心。
下课铃在12:25分响起,孩子们取出餐具,将餐布铺开在课桌上。
饭食呢?需要值日生拿回来。
他们需要系上白围裙,戴好口罩和餐帽。拿着小本子的同学一一询问:“有没有腹泻、咳嗽或者流鼻涕?有没有认真洗手?”确认无误后,由老师领着去取餐。
取走食物前,孩子们会向厨房师傅鞠躬致谢:“我们是5年级2班的学生,谢谢为我们烹制美味的食物。”
然后,大家再齐心协力,推的推、拎的拎,把饭菜带回教室。
饭菜拿回教室后,班主任对孩子们说:“今年6年级同学为我们种了土豆,来年3月轮到我们,7月就能吃到我们种的土豆了!”孩子们一阵欢喜。
吃完午饭之后,不用老师提醒,同学们自己就会开始整理,第一件事是将牛奶盒压扁、拆开、摊平,值日生收集到所有人的牛奶盒,清洗干净之后,还要晒干,第二天再送到学校的回收站。
在日本,回收的理念深入人心,也从娃娃抓起,这些牛奶盒都要回收利用。
第二件事是刷牙。孩子们拿起牙刷,蘸着清水刷牙。班主任也不例外,既是督促,也是示范。
第三件事是打扫,不只是值日生,所有同学都会主动自觉地去清理公共区域,包括教室、楼道、卫生间,还有老师的办公室,大家沉浸在劳动的快乐中,每天如此。
这一切,都在短短45分钟午餐时间内完成。孩子们全程参与其中,在劳动与合作中,培养起责任感和实干精神。
他们会意识到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只关乎我自己的需要,更关乎我所付出的努力。
视频只记录了吃饭这一件事,而日本对孩子责任感和做事能力的培养其实是无处不在的——
从幼稚园开始,日本孩子就要自己整理书包,不论书包多重,父母都不会帮忙背。整理房间、分类垃圾都是孩子的常规习惯。有时,父母还会有意识地让四、五岁的孩子独自去楼下便利店,为家里采购日常用品。
他们有句谚语是:“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赋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自己劳动才能获得。”
事实证明,承担责任、踏实做事和学习知识一样重要!
意犹未尽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全国各省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310
学龄前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2
小学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6
初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8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3
蓝字关注,获赠180本美国加州小学原版教材
"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如果学习好,将来成就少不了。不过,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成年后的职业成就水平高的人,在童年时有一项相似之处:他们从小就会做琐碎的家务。
"
在职场中,最重要的思维是如何解决问题,而家务锻炼了孩子的踏实负责、不畏麻烦的态度,并逐渐内化为一种思维。在日本,学校里也会提供机会锻炼孩子的这种品质。由此可见,“承担责任、踏实做事”和学习知识一样重要!
1
从家务中获得“承担责任、踏实做事”的品质,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很早前我就看过一份哈佛格兰特研究,研究人员跟踪了268名哈佛毕业生和456名贫困家庭的男孩,后来又引入斯坦福大学教授对1500名学生的研究记录,试图寻找一个答案:那些成年后有成就的人,童年都有什么相似处?
其中有一项发现,可能90%的家长都没想到——成年后有成就且过得较幸福的人,有个重要的相似处:他们从小就会做那些看似琐碎的家务。
关于这点,斯坦福大学教授朱莉解释说:那些职场中获得成就的人,都有一种“撸起袖子踏实干”的思维,遇到问题,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推卸责任,而是我要尽力去解决。这种思维模式不是天生的,是从小形成的。
当我们给孩子讲“承担责任,踏实做事”,这仅仅是一个道理。只有孩子把垃圾倒掉、衣服叠好,将用完餐的碗筷收拾整理到厨房……实实在在地去做这些点滴的家务琐事,才是把道理变成日常的践行,慢慢养成习惯,最终内化成一种思维模式。
2
观察身边的家庭,很多父母也都知道做家务对孩子很有意义,但重视程度相比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各种兴趣还是弱一些,行动上也还停留在“道理懂但践行少”的阶段。
低龄时期,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那么严格,催促几句,孩子不配合也就算了。等孩子年龄大些,又觉得做家务还不如看看书学点知识,加上课业繁忙,兴趣班也多,孩子就更没有时间参与家务。
最常见的场景就是:
“行了行了,有点晚了,你去弹琴吧,妈妈来洗碗。”
“书包爸爸帮你收拾,你赶紧去刷牙!”
其实,孩子本身很有做家务的意愿。好像孩子小的时候挺愿意做事,长大后反而变懒了。
其实不是孩子变懒了,而是孩子萌生出承担责任、踏实做事的主动性时,父母没有给足他发挥主动性的机会,渐渐地,这种主动性就由强变弱了。
3
关于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们不只鼓励孩子在家中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也是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有机会去践行“承担责任,踏实做事”。
Youtube上有部超火的短纪录片,名叫《日本的学校午餐》,记录了日本琦玉一所普通小学的日常午餐,短短45分钟的午餐时间,充分体现了日本对培养孩子责任感和做事能力的重视。
这个扎着马尾的小姑娘名叫Yui,是日本琦玉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也是纪录片的跟拍对象。
早晨7:45,Yui背着书包出门,摄影师发现她的书包旁挂着一个小布袋,这是什么呢?
原来是每天都要带的便当盒。盒子里装有餐布、筷子、牙刷、漱口杯和擦嘴巾。学校会提供午餐,但这些用餐物品都需要孩子自行准备。
为了让孩子们知道食物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厨师们会用孩子自己在学校菜地种的蔬菜来做午饭。
学校的农场
做土豆泥的土豆是学校自己农场生产的,种土豆的是本校六年级的学生。这当然不是因为日本老龄化,没有劳动力。而是日本政府鼓励学校建立农场,让学生参与种植、养殖。
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劳作之苦,认识大自然。也培养出孩子们对食物的珍惜和感谢的心。
下课铃在12:25分响起,孩子们取出餐具,将餐布铺开在课桌上。
饭食呢?需要值日生拿回来。
他们需要系上白围裙,戴好口罩和餐帽。拿着小本子的同学一一询问:“有没有腹泻、咳嗽或者流鼻涕?有没有认真洗手?”确认无误后,由老师领着去取餐。
取走食物前,孩子们会向厨房师傅鞠躬致谢:“我们是5年级2班的学生,谢谢为我们烹制美味的食物。”
然后,大家再齐心协力,推的推、拎的拎,把饭菜带回教室。
饭菜拿回教室后,班主任对孩子们说:“今年6年级同学为我们种了土豆,来年3月轮到我们,7月就能吃到我们种的土豆了!”孩子们一阵欢喜。
吃完午饭之后,不用老师提醒,同学们自己就会开始整理,第一件事是将牛奶盒压扁、拆开、摊平,值日生收集到所有人的牛奶盒,清洗干净之后,还要晒干,第二天再送到学校的回收站。
在日本,回收的理念深入人心,也从娃娃抓起,这些牛奶盒都要回收利用。
第二件事是刷牙。孩子们拿起牙刷,蘸着清水刷牙。班主任也不例外,既是督促,也是示范。
第三件事是打扫,不只是值日生,所有同学都会主动自觉地去清理公共区域,包括教室、楼道、卫生间,还有老师的办公室,大家沉浸在劳动的快乐中,每天如此。
这一切,都在短短45分钟午餐时间内完成。孩子们全程参与其中,在劳动与合作中,培养起责任感和实干精神。
他们会意识到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只关乎我自己的需要,更关乎我所付出的努力。
视频只记录了吃饭这一件事,而日本对孩子责任感和做事能力的培养其实是无处不在的——
从幼稚园开始,日本孩子就要自己整理书包,不论书包多重,父母都不会帮忙背。整理房间、分类垃圾都是孩子的常规习惯。有时,父母还会有意识地让四、五岁的孩子独自去楼下便利店,为家里采购日常用品。
他们有句谚语是:“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赋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自己劳动才能获得。”
事实证明,承担责任、踏实做事和学习知识一样重要!
-END-
来源:“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 儿童心理研究 | 免费成长资料
鹿妈微信号:18565645022 QQ:212516544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长颈鹿妈妈好文”!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