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前言
在数据爆炸的当下,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我们手机里新拍的照片、工作接收的文件档案、随手编辑写下的文档、或者新下载的视频等等,这些数据很快就能填满容量堪忧的智能设备(手机、平板等)。正因如此,云存储一时间风头无两,不仅能让这些海量的数据有地方安身,还能随时分享给需要的人。但大厂的云盘总是问题多多,只能自建云盘保平安。
实际上,现在的私人云盘软件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不仅能满足基本的大容量存储需求,还能不受限速困扰。当然,一些私有云盘软件,还能提供很多特色功能。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介绍,如何安装能够自行同步备份数据的软件,以及如何与cpolar配合,让我们能在公共互联网上对进行操作。
2. 网站搭建
与知名的Resilio Sync很像,都是基于P2P分布式技术,能够让对台设备实现实时同步文件(也可以选择某台设备文件只上传)。不过从其功能设计上看,可能更偏向“文件/文件夹”同步工具,不过并不妨碍我们将其作为云盘服务器工具来使用。
2.1. 下载和安装
虽然是以web页面进行操控,但其安装并不像其他Web部署那样,需要将Web文件放进运行环境中,而是直接提供了对Windows系统来说十分方便的.exe文件安装方式(为什么说Windows?因为笔者使用Windows啊),我们只要在其官网下载页面【】,下载对应操作系统软件即可。当然也提供其他主流操作系统版本的软件下载。
软件压缩包下载完成后,将压缩包解压,找到解压后文件夹里的.exe程序,双击即可运行。在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弹出Windows防火墙询问,我们只要允许其访问即可。
安装程序结束后,会自动打开浏览器的8384端口(的默认输出端口),进入的主界面,我们可以在这里对进行设置,如同步内容,设备准入等等。
在设置页面,我们也能找到的输出端口号,而我们之后的操作,主要就是将这个只能在局域网内访问到的页面,变成能够在公共互联网上访问到的私人云盘入口。
转载自cpolar极点云文章:搭建免费的文件自动同步服务器,无公网IP外网远程访问【私人云盘】 - cpolar 极点云
2.2. 网页测试
当然,为了确定我们能在局域网内访问到网页,确保网页运行无误,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测试,即在浏览器的无痕模式中,输入地址+端口号,如果能正常访问到网页,即证明我们的可以正常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添加到Windows服务列表并启用后台运行时,需要保持命令行窗口运行,如果关闭的话,会导致运行终止。
2.3.cpolar的安装和注册
完成的安装后,就可以转入cpolar的安装。与一样,cpolar的安装注册同样很简单。我们可以直接在cpolar的官网页面找到“下载”按钮。
cpolar官网:
笔者使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因此选择Windows版本进行下载。
Cpolar下载完成后,将下载的文件解压,双击解压后的.msi文件,即可自动执行安装程序。接着只要一路“Next”就能完成安装。
由于cpolar会为每个用户创建独立的数据隧道,并辅以用户密码和token码保证数据安全,因此我们在使用cpolar之前,需要进行用户注册。注册过程也非常简单,只要在cpolar主页右上角点击“用户注册”,在注册页面填入必要信息,就能完成注册。
3.本地网页发布
现在,我们有了可以正常运行的软件,和可以建立内网穿透数据隧道的cpolar,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使用cpolar,创建一个能够连接本地测试页面的公共互联网地址,让我们的能在公共互联网上进行操作设置。
3.1.Cpolar云端设置
文件同步可能是随机和持续的,单cpolar免费版的数据隧道每24小时重置一次。相信谁也不会想每天进行数据隧道的重连,因此可以将冲破拉人升级至vip版,以便获得能长期稳定存在的内网穿透数据隧道。
下一步,我们着手对内网穿透数据隧道进行设置,要获得长期稳定的内网穿透数据隧道,需要先登录cpolar的官网,并在用户主页面左侧找到“预留”按钮,并点击进入cpolar的数据隧道预留页面。
在这里生成一个公共互联网地址(也可以看做数据隧道的入口),由于此时这个地址没有连接本地的软件输出端口,因此也可以看做是一条空白的数据隧道。
在预留页面,可以看到很多种可保留的数据隧道,这里我们选择“保留二级子域名”栏位。
在“保留二级子域名”栏位,需要进行几项信息的简单设置,设置内容为:
完成这几项设置后,就可以点击右侧的“保留”按钮,将这条数据隧道保留下来。
当然,如果这条数据隧道不打算再使用,还可以点击右侧的“x”将其轻松删除,节约宝贵的隧道名额。
3.2.Cpolar本地设置
完成cpolar云端的设置,并保留了空白数据隧道后,我们打开本地的cpolar客户端,将云端生成的空白数据隧道与本地的测试页面连接起来。
在本地打开并登录cpolar客户端后(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9200直接访问,也可以在开始菜单中点击cpolar客户端的快捷方式)。
点击客户端主界面左侧“隧道管理”项下的“创建隧道”按钮,进入本地隧道创建页面(如果要创建临时数据隧道,可直接在这里进行设置,不必登录cpolar官网设置空白数据隧道)。
在这个页面,同样需要进行几项信息设置,这些信息设置包括:
1. 隧道名称 – 可以看做cpolar本地的隧道信息注释,只要方便我们分辨即可;
2. 协议 – 由于是网页显示的,因此选择http协议;
3. 本地地址 – 本地地址即为的输出端口号,而默认输出端口为8384,因此这里也填入8384;
4. 域名类型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已经在cpolar云端预留了二级子域名的数据隧道,因此勾选“二级子域名”(如果预留的是自定义域名,则勾选自定义域名),并在下一行“Sub Domain”栏中填入预留的二级子域名,该例子中为“”(如果打算创建临时数据隧道,则直接勾选“随机域名”,由cpolar客户端自行生成网络地址);
5. 地区 – 与cpolar云端预留的信息一样,我们依照实际使用地填写即可;
完成这几项简单设置,就可以点击页面下方的“创建”按钮,将cpolar云端的空白数据隧道与本地的页面连接起来。
我们可以在“隧道管理”项下的“隧道列表”页面中,对这条数据隧道进行管理,包括开启、关闭或删除这条隧道,也可以点击“编辑”按钮,最这条数据隧道的信息进行修改。
4.公网访问测试
最后,我们点击左侧“状态”项下的“在线隧道列表”按钮,就能找到这个页面的公共互联网地址。
不过有host头检查功能,因此我们还需要对cpolar的数据隧道进行一个小修改,才能在公共互联网上访问到本地网页。我们回到“隧道管理”项下的“隧道列表”页面,找到“页面”的“编辑”,并在数据隧道
进入“页面”,点击“高级”按钮,为这条数据隧道编辑一个新的host头。
点开“高级”设置页面,找到“Host头域”,将在本地的网页地址填入空格处,也就是“:8384”,这样公共互联网访客通过cpolar访问本地网页时,cpolar可以重写host头。填写完成后,点击页面下方的“更新”按钮,保存我们所做的host头变更。
完成host头的设置后,我们回到“在线隧道列表”页面,找到页面的公共互联网地址,将这个地址粘贴到浏览器中,就能看到本地页面,让我们能在公共互联网上,访问到页面。
5.结语
当然,使用cpolar创建的数据隧道访问本地页面并不是cpolar的唯一用途,我们可以使用cpolar创建任何指向本地tcp或http端口的内网穿透数据隧道,将本地网页或软件发布到公共互联网上。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