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前端来说,HTML 都是最基础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HTML 和网页有什么关系,以及与 DOM 有什么不同。通过本讲内容,你将掌握浏览器是怎么处理 HTML 内容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怎样的处理来提升网页的性能,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打开某个浏览器的时候,发现一直在转圈,或者等了好长时间才打开页面……
此时的你,会选择关掉页面还是耐心等待呢?
这一现象,除了网络不稳定、网速过慢等原因,大多数都是由于页面设计不合理导致加载时间过长导致的。
我们都知道,页面是用 HTML/CSS/JavaScript 来编写的。
HTML由一系列的元素组成,通常称为HTML元素。HTML 元素通常被用来定义一个网页结构,基本上所有网页都是这样的 HTML 结构:
<html>
<head></head>
<body></body>
</html>
其中:
HTML 中的元素特别多,其中还包括可用于 Web Components 的自定义元素。
前面我们提到页面 HTML 结构不合理可能会导致页面响应慢,这个过程很多时候体现在<script>和<style>元素的设计上,它们会影响页面加载过程中对 Javascript 和 CSS 代码的处理。
因此,如果想要提升页面的加载速度,就需要了解浏览器页面的加载过程是怎样的,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浏览器在加载页面的时候会用到 GUI 渲染线程和 JavaScript 引擎线程(更详细的浏览器加载和渲染机制将在第 7 讲中介绍)。其中,GUI 渲染线程负责渲染浏览器界面 HTML 元素,JavaScript 引擎线程主要负责处理 JavaScript 脚本程序。
由于 JavaScript 在执行过程中还可能会改动界面结构和样式,因此它们之间被设计为互斥的关系。也就是说,当 JavaScript 引擎执行时,GUI 线程会被挂起。
以网易云课堂官网为例,我们来看看网页加载流程。
(1)当我们打开官网的时候,浏览器会从服务器中获取到 HTML 内容。
(2)浏览器获取到 HTML 内容后,就开始从上到下解析 HTML 的元素。
(3)<head>元素内容会先被解析,此时浏览器还没开始渲染页面。
我们看到<head>元素里有用于描述页面元数据的<meta>元素,还有一些<link>元素涉及外部资源(如图片、CSS 样式等),此时浏览器会去获取这些外部资源。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head>元素中还包含着不少的<script>元素,这些<script>元素通过src属性指向外部资源。
(4)当浏览器解析到这里时(步骤 3),会暂停解析并下载 JavaScript 脚本。
(5)当 JavaScript 脚本下载完成后,浏览器的控制权转交给 JavaScript 引擎。当脚本执行完成后,控制权会交回给渲染引擎,渲染引擎继续往下解析 HTML 页面。
(6)此时<body>元素内容开始被解析,浏览器开始渲染页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head>中放置的<script>元素会阻塞页面的渲染过程:把 JavaScript 放在<head>里,意味着必须把所有 JavaScript 代码都下载、解析和解释完成后,才能开始渲染页面。
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如果外部脚本加载时间很长(比如一直无法完成下载),就会造成网页长时间失去响应,浏览器就会呈现“假死”状态,用户体验会变得很糟糕。
因此,对于对性能要求较高、需要快速将内容呈现给用户的网页,常常会将 JavaScript 脚本放在<body>的最后面。这样可以避免资源阻塞,页面得以迅速展示。我们还可以使用defer/async/preload等属性来标记<script>标签,来控制 JavaScript 的加载顺序。
百度首页
对于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来说,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到可用的服务给用户,其中就包括搜索框的显示及可交互,除此之外的内容优先级会相对较低。
浏览器在渲染页面的过程需要解析 HTML、CSS 以得到 DOM 树和 CSS 规则树,它们结合后才生成最终的渲染树并渲染。因此,我们还常常将 CSS 放在<head>里,可用来避免浏览器渲染的重复计算。
我们知道<p>是 HTML 元素,但又常常将<p>这样一个元素称为 DOM 节点,那么 HTML 和 DOM 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根据 MDN 官方描述:文档对象模型(DOM)是 HTML 和 XML 文档的编程接口。
也就是说,DOM 是用来操作和描述 HTML 文档的接口。如果说浏览器用 HTML 来描述网页的结构并渲染,那么使用 DOM 则可以获取网页的结构并进行操作。一般来说,我们使用 JavaScript 来操作 DOM 接口,从而实现页面的动态变化,以及用户的交互操作。
在开发过程中,常常用对象的方式来描述某一类事物,用特定的结构集合来描述某些事物的集合。DOM 也一样,它将 HTML 文档解析成一个由 DOM 节点以及包含属性和方法的相关对象组成的结构集合。
我们常见的 HTML 元素,在浏览器中会被解析成节点。比如下面这样的 HTML 内容:
<html>
<head>
<title>标题</title>
</head>
<body>
<a href='xx.com'>我的超链接</a>
<h1>页面第一标题</h1>
</body>
</html>
打开控制台 Elements 面板,可以看到这样的 HTML 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浏览器中,上面的 HTML 会被解析成这样的 DOM 树,如下图所示:
我们都知道,对于树状结构来说,常常使用parent/child/sibling等方式来描述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对于 DOM 树也不例外。
举个例子,我们常常会对页面功能进行抽象,并封装成组件。但不管怎么进行整理,页面最终依然是基于 DOM 的树状结构,因此组件也是呈树状结构,组件间的关系也同样可以使用parent/child/sibling这样的方式来描述。同时,现在大多数应用程序同样以root为根节点展开,我们进行状态管理、数据管理也常常会呈现出树状结构。
我们知道,浏览器中各个元素从页面中接收事件的顺序包括事件捕获阶段、目标阶段、事件冒泡阶段。其中,基于事件冒泡机制,我们可以实现将子元素的事件委托给父级元素来进行处理,这便是事件委托。
如果我们在每个元素上都进行监听的话,则需要绑定三个事件;(假设页面上有a,b,c三个兄弟节点)
function clickEventFunction(e) {
console.log(e.target === this); // logs `true`
// 这里可以用 this 获取当前元素
}
// 元素a,b,c绑定
element2.addEventListener("click", clickEventFunction, false);
element5.addEventListener("click", clickEventFunction, false);
element8.addEventListener("click", clickEventFunction, false);
使用事件委托,可以通过将事件添加到它们的父节点,而将事件委托给父节点来触发处理函数:
function clickEventFunction(event) {
console.log(e.target === this); // logs `false`
// 获取被点击的元素
const eventTarget = event.target;
// 检查源元素`event.target`是否符合预期
// 此处控制广告面板的展示内容
}
// 元素1绑定
element1.addEventListener("click", clickEventFunction, false);
这样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常见的使用方式主要是上述这种列表结构,每个选项都可以进行编辑、删除、添加标签等功能,而把事件委托给父元素,不管我们新增、删除、更新选项,都不需要手动去绑定和移除事件。
如果在列表数量内容较大的时候,对成千上万节点进行事件监听,也是不小的性能消耗。使用事件委托的方式,我们可以大量减少浏览器对元素的监听,也是在前端性能优化中比较简单和基础的一个做法。
注意:
我们了解了 HTML 的作用,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浏览器中页面的加载过程的,同时还介绍了使用 DOM 接口来控制 HTML 的展示和功能逻辑。我们了解了DOM解析事件委托等相关概念。
为工作中接触到一些代码的使用,本小白开始学习编程知识,每天记录一些自学编程过程中的一些知识点,一是为了方便跟大家分享,另外就是为了以后复习使用。
Visual Studio Code
Visual Studio Code常用插件:
1.语言、格式化:
2.HTML/CSS插件:
3.JS/Vue插件:
4.PHP/MySQL相关插件:
5.MarkDown语法插件:
6.提高工作效率的插件:
7.如何在VSCode中配置PHP代码检查器:在VSCode配置文件(setting.json)
// 版本与路径替换成系统中的php可执行文件路径与版本号
"php.validate.executablePath": "E:/phpstudy_pro/Extensions/php/php7.3.4nts/php.exe",
"intelephense.environment.phpVersion": "7.3.4",
<h1>开会通知:本周五进行大扫除</h1>
<p>开会通知:本周五进行大扫除</p>
<male sex="famale" sw="80, 90, 100" height="170" weight="200">男朋友</male>
// JS代码必须写到一个script标签中
<script>
const SITE = "Hello World!";
</script>
<?php
// php代码必须放在一对php标签中
echo "Hello World!";
?>
<!-- 标题标签:除了设置文档标题之外,还可以用来划分页面结构的 -->
<h1>Hello World</h1>
<h2>Hello World</h2>
<h3>Hello World</h3>
<!-- 内容标签 <p></p> -->
<p>程序猿界有一句话:每一个程序猿都应该拥有一台MacBook Pro</p>
1.target属性:
链接地址
代码案例:
<!-- _self 当前窗口打开 -->
<a href="跳转目标" target="_self">Hello World</a>
<!-- _blank 跳转到新的页面,在新窗口打开 -->
<a href="跳转目标" target="_blank">Hello World</a>
<!-- 在指定窗口打开 target="iframe内联框架的name值" 此时a标签的target值需要跟iframe里的name值保持一致 -->
<a href="https://www.baidu.com/" target="baidu">打开百度</a>
<iframe srcdoc="点击上面的按钮打开百度" name="baidu" frameborder="0" width="600" height="500"></iframe>
2.锚点
<a href="#footer">跳转到底部</a>
<!-- 创建锚点 -->
<div id="footer" style="margin-top: 1000px;">This is footer</div>
如果我们想要在页面添加一张图片,可以使用img标签
<img src="https://www.baidu.com/img/PCtm_d9c8750bed0b3c7d089fa7d55720d6cf.png" alt="百度一下" width="200">
个人总结:有些代码看起来简单,但是自己上手起来真的是难,属于那种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看来只能通过多写,多练才可以熟能生巧,这是个细活,急不得,要戒骄戒躁,平稳心态来面对这么多难题,加油!
一、问题描述:
在快速开发平台创建的窗体用到通用查询功能的,怎样设置部分窗体启用即时搜索,部分窗体不启用即时搜索功能?
二、解决方法:
Access快速开发平台中窗体的通用查询即时搜索功能在我的设置中设置,这个设置是针对所有模块的。但是可以通过单独设置某窗体的通用查询调用代码,可以单独控制这个窗体是否启用即时搜索功能。如下图:
查看Access快速开发平台的帮助说明:
http://www.accessgood.com/help/Main.html
然后在生成的主窗体加载事件中添加如下代码:
三、阅读原文:
http://www.accessoft.com/article-show.asp?id=19923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