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5 种用 CSS 隐藏页面元素的方法

CSS 隐藏页面元素有许多种方法。你可以将 opacity 设为 0、将 visibility 设为 hidden、将 display 设为 none 或者将 position 设为 absolute 然后将位置设到不可见区域。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要有这么多技术来隐藏元素,而它们看起来都实现的是同样的效果?每一种方法实际上与其他方法之间都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些 不同决定了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下使用哪一个方法。这篇教程将覆盖到那些你需要记住的细小不同点,让你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上面这些方法中适合的方法来隐藏元素。

opacity

opacity 属性的意思是设置一个元素的透明度。它不是为改变元素的边界框(bounding box)而设计的。这意味着将 opacity 设为 0 只能从视觉上隐藏元素。而元素本身依然占据它自己的位置并对网页的布局起作用。它也将响应用户交互。

.hide {
 opacity: 0;}

如果你打算使用 opacity 属性在读屏软件中隐藏元素,很不幸,你并不能如愿。元素和它所有的内容会被读屏软件阅读,就像网页上的其他元素那样。换句话说,元素的行为就和它们不透明时一致。

我还要提醒一句,opacity 属性可以用来实现一些效果很棒的动画。任何 opacity 属性值小于 1 的元素也会创建一个新的堆叠上下文(stacking context)。

看下面的例子:

看 @SitePoint 提供的例子“用 opacity 隐藏元素”

当你的鼠标移到被隐藏的第 2 个的区块上,元素状态平滑地从完全透明过渡到完全不透明。区块也将 cursor 属性设置为了 pointer,这说明了用户可以与它交互。

我自己是一名从事了多年开发的web前端老程序员,目前辞职在做自己的web前端私人定制课程,今年年初我花了一个月整理了一份最适合2019年学习的web前端学习干货,各种框架都有整理,送给每一位前端小伙伴,想要获取的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并在后台私信我:前端,即可免费获取。

visibility

第二个要说的属性是 visibility。将它的值设为 hidden 将隐藏我们的元素。如同 opacity 属性,被隐藏的元素依然会对我们的网页布局起作用。与 opacity 唯一不同的是它不会响应任何用户交互。此外,元素在读屏软件中也会被隐藏。

这个属性也能够实现动画效果,只要它的初始和结束状态不一样。这确保了 visibility 状态切换之间的过渡动画可以是时间平滑的(事实上可以用这一点来用 hidden 实现元素的延迟显示和隐藏——译者注)。

.hide {
 visibility: hidden;}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 visibility 与 opacity 有怎样的不同:

看 @SitePoint 提供的例子“用 visibility 隐藏元素”

注意,如果一个元素的 visibility 被设置为 hidden,同时想要显示它的某个子孙元素,只要将那个元素的 visibility 显式设置为 visible 即可(就如例子里面的 .o-hide p——译者注)。尝试只 hover 在隐藏元素上,不要 hover 在 p 标签里的数字上,你会发现你的鼠标光标没有变成手指头的样子。此时,你点击鼠标,你的 click 事件也不会被触发。

而在 <div> 标签里面的 <p> 标签则依然可以捕获所有的鼠标事件。一旦你的鼠标移动到文字上,<div> 本身变得可见并且事件注册也随之生效。

display

display 属性依照词义真正隐藏元素。将 display 属性设为 none 确保元素不可见并且连盒模型也不生成。使用这个属性,被隐藏的元素不占据任何空间。不仅如此,一旦 display 设为 none 任何对该元素直接打用户交互操作都不可能生效。此外,读屏软件也不会读到元素的内容。这种方式产生的效果就像元素完全不存在。

任何这个元素的子孙元素也会被同时隐藏。为这个属性添加过渡动画是无效的,它的任何不同状态值之间的切换总是会立即生效。

不过请注意,通过 DOM 依然可以访问到这个元素。因此你可以通过 DOM 来操作它,就像操作其他的元素。

.hide {
 display: none;}

看下面的例子:

@SitePoint 提供的例子“用 display 隐藏元素”

你将看到第二个块元素内有一个 <p> 元素,它自己的 display 属性被设置成 block,但是它依然不可见。这是 visibility:hidden 和 display:none 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前一个例子里,将任何子孙元素 visibility 显式设置成 visible 可以让它变得可见,但是 display 不吃这一套,不管自身的 display值是什么,只要祖先元素的 display 是 none,它们就都不可见。

现在,将鼠标移到第一个块元素上面几次,然后点击它。这个操作将让第二个块元素显现出来,它其中的数字将是一个大于 0 的数。这是因为,元素即使被这样设置成对用户隐藏,还是可以通过 JavaScript 来进行操作。

position

假设有一个元素你想要与它交互,但是你又不想让它影响你的网页布局,没有合适的属性可以处理这种情况(opacity 和 visibility 影响布局, display 不影响布局但又无法直接交互——译者注)。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考虑将元素移出可视区域。这个办法既不会影响布局,有能让元素保持可以操作。下面是采用这 种办法的 CSS:

.hide {
 position: absolute;
 top: -9999px;
 left: -9999px;}

下面的例子阐明了怎样通过绝对定位的方式隐藏元素,并让它和前面的那个例子效果一样:

看 @SitePoint 提供的例子“用 position 属性隐藏元素”

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将元素的 top 和 left 设置成足够大的负数,使它在屏幕上不可见。采用这个技术的一个好处(或者潜在的缺点)是用它隐藏的元素的内容可以被读屏软件读取。这完全可以理解,是因为你只是将元素移到可视区域外面让用户无法看到它。

你得避免使用这个方法去隐藏任何可以获得焦点的元素,因为如果那么做,当用户让那个元素获得焦点时,会导致一个不可预料的焦点切换。这个方法在创建 自定义复选框和单选按钮时经常被使用。(用 DOM 模拟复选框和单选按钮,但用这个方法隐藏真正的 checkbox 和 radio 元素来“接收”焦点切换——译者注)

clip-path

隐藏元素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剪裁它们来实现。在以前,这可以通过 clip 属性来实现,但是这个属性被废弃了,换成一个更好的属性叫做 clip-path。Nitish Kumar 最近在 SitePoint 发表了“介绍 clicp-path 属性”这篇文章,通过阅读它可以了解这个属性的更多高级用法。

记住,clip-path 属性还没有在 IE 或者 Edge 下被完全支持。如果要在你的 clip-path 中使用外部的 SVG 文件,浏览器支持度还要更低。使用 clip-path 属性来隐藏元素的代码看起来如下:

.hide {
 clip-path: polygon(0px 0px,0px 0px,0px 0px,0px 0px);}

下面是一个实际使用它的例子:

看 @SitePoint 提供的例子“用 clip-path 属性隐藏元素”

如果你把鼠标悬停在第一个元素上,它依然可以影响第二个元素,尽管第二个元素已经通过 clip-path 隐藏了。如果你点击它,它会移除用来隐藏的 class,让我们的元素从那个位置显现出来。被隐藏元素中的文字仍然能够通过读屏软件读取,许多 WordPress 站点使用 clip-path 或者之前的 clip来实现专门为读屏软件提供的文字。

虽然我们的元素自身不再显示,它也依然占据本该占据的矩形大小,它周围的元素的行为就如同它可见时一样。记住用户交互例如鼠标悬停或者点击在剪裁区 域之外也不可能生效。在我们的例子里,剪裁区大小为零,这意味着用户将不能与隐藏的元素直接交互。此外,这个属性能够使用各种过渡动画来实现不同的效果。

结论

在这篇教程里,我们看了 5 种不同的通过 CSS 隐藏元素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与其他几种有一点区别。知道你想要实现什么有助于你决定采用哪一个属性,随着时间推移,你就能根据实际需求本能地选择最佳方式了。

.效果图

二.相关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Generator" content="EditPlus®">
 <meta name="Author" content="">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title>文字隐藏</title>
 <style>
 div.elli{
 border:1px solid;
 overflow:hidden;/*内容会被修剪,并且其余内容是不可见的*/
 white-space:nowrap;/*强制在一行显示*/
 text-overflow:ellipsis;/*显示省略符号来代表被修剪的文本*/
 width:200px;
 height:20px;
 }
 div.clip
 {
 border:1px solid;
 overflow:hidden; /*超出部分隐藏*/
 white-space:nowrap;/*强制在一行显示*/
 text-overflow:clip;
 width:200px;
 height:20px;
 }
 div.hide
 {
 overflow:hidden;
 border:1px solid;
 width:200px;
 height:50px;
 }
 div.scroll
 {
 overflow:scroll;/*内容会被修剪,但是浏览器会显示滚动条以便查看其余的内容*/
 border:1px solid;
 width:200px;
 height:50px;
 }
 </style>
</head>
<body>
<h3 style="color: #98bf21">1.多余文字自动裁剪</h3>
<div class="clip">如果此处的文字较多,将自动裁切裁切裁切裁切</div>
<br>
<h3 style="color: #98bf21">2.多余文字省略号代替</h3>
<div class="elli"><a href="#">如果此处的文字较多,将自动用省略号代替!</a></div>
<br>
<h3 style="color: #98bf21">3.多余文字自动隐藏</h3>
<div class="hide">如果此处的文字较多,将自动隐藏!如果此处的文字较多,将自动隐藏!如果此处的文字较多,将自动隐藏!如果此处的文字较多,将自动隐藏!如果此处的文字较多,将自动隐藏!</div>
<br>
<h3 style="color: #98bf21">4.多余文字出现滚动条</h3>
<div class="scroll">如果此处的文字较多,将出现滚动条!如果此处的文字较多,将出现滚动条!如果此处的文字较多,将出现滚动条!</div>
</body>
</html>

三.名词释义

3.1 overflow

3.2 white-space

3.3 text-overflow

于初学Javascript的朋友来说,在这里有一个值得在撸代码的朋友应该注意的地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style”和“className”不要混着用。在写js时,有时候是在函数里面为了写上对标签样式的更改,会用到两种方法,一是

定义的某个标签aaa的具体某个bbb属性变成ccc

aaa.style.bbb.=ccc;第二种是在style中首先以class选择器将要更改的样式写好,然后在script的函数中将某个标签的class进行更改。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好处,但是关键点在于两个不能混着用。看下面这个例子。做一个简单的通过点击“显示”和“隐藏”按钮,对下面一个红色的div进行控制。

通过点击button进行显示和隐藏

.hide和.show分别是两个class,在点击时切换调用

html布局

在点击显示时,是通过改变div的样式进行显示;在点击隐藏时,是通过div的class进行隐藏。

下面我们来看运行情况,区分有何不同。

页面加载,默认为隐藏。

页面加载进来,首先class是hide,是隐藏的

点击显示按钮,让div显示

此时注意div后出现style=display:block

再点击隐藏按钮,此时无论怎么点,div都不会隐藏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两者套用在一起,在div中,style的权重值要大于class,在使用style后,用class无法对其进行同类样式的更改。如果在button显示和隐藏的点击函数调用中,都用style或者分别附上不同的class就可以改变这种情况了。

这是一点个人总结,如有不足,还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