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传统ISV进场,MolyApp的HTML5生意是让商户、明星商城快速构建线上营销和支付渠道

olyApp (魔力 App)公司的前身是日科创想,为商场、KTV、夜店等商户提供日科可视化会员卡 CRM。这次“重新创业”,是想延续之前 CRM 积累的商户资源,帮助商家做线下会员/消费体系的移动互联网化迁移。

魔力 App 现在提供的网页工具和其它 HTML5 页面制作、建站的工具并没有明显区别,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可视化界面通过键鼠基本操作完成页面布局、素材上传、排版、动效添加等操作,其中自带动效包含多图翻看、缩放形变、击碎、转换 GIF 动图为视差效果(类似裸眼 3D)和长按响应(仿指纹识别)等。商户最后可以直接以 WebApp 或打包为安装包的形式将制作完成的内容分发给用户。

对于原有使用日科 CRM 的商户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原来的会员体系和数据引导用户通过会员号和手机号完成实体到微信身份的迁移,此后用户可以选择保留实体卡,也可以完全转由线上获取权益并直接通过微信支付付款。同时,商户也可以在既有的 CRM 后台内直接管理线上内容。此外,新旧商户都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快速创建 HTML5 宣传页面,进行社会化在线营销。

据创始人刘军的描述,他们在商户外还争取到如范冰冰工作室及《我是歌手》、《前往世界的尽头》等娱乐资源的合作,通过帮助明星快速搭建宣传页面和粉丝应用,帮助他们将粉丝引入同样用魔力 App 平台快速搭建的商城系统,借由微信支付完成明星周边商品交易。

后期,魔力 App 会借助 SDK 和换量平台的搭建实现商户之间的用户导流。

相比其他 HTML5 页面/应用快速制作工具,魔力 App 的优势在于原有商户资源和 CRM 方面技术和需求理解。他们已在近期完成由蓝驰领投的 A 轮融资。

月17日,微信正式公布其新的“微信会员卡”产品方案,与微信钱包平行的卡券入口,将迎来一次更新升级。借着微信会员卡业务,微信再次将商户O2O这个概念捡了起来。

然而,熟悉微信开发史掌故的同学,都多少对微信会员卡会有点印象。没错,这是腾讯很早很早前在微信上尝试O2O时的方案,早到什么时候呢?企鹅君依稀记得那是2012年,腾讯收购了通卡又成立了微生活,并开始在微信上尝试商户会员卡,起初的产品名字叫微信会员卡后来则更名微生活会员卡。而这个业务的负责人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投资人戴志康。

微生活的“微信会员卡”的核心理念,与四年后微信官方推出的微信会员卡几乎没什么差别,如果把当年微生活会员卡的宣传方案拿来给微信会员卡用,几乎不怎么显得过时,都是“虚拟会员卡必然取代实体会员卡”,“前端会员卡+后端CRM系统是商户最好的O2O解决方案”之类的说法。

而且当时微生活会员卡一度还颇具规模,在2013年9月份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腾讯微生活已服务30多个城市超千家品牌、过万家门店,已有3000万用户在微生活平台上领取会员卡,总发卡量超过5000万张,当时微生活还预计到2013年底可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用户量达到8000万以上。

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随着腾讯将电商业务整体出售给京东,微生活会员卡和微信会员卡业务就此消失在了腾讯中。而实际在出售之前,微生活会员卡也就是最早版本的微信会员卡已经出现问题,最大原因是微生活一直没有得到微信官方的支持,其始终没有在微信中取得入口,而是只有一个自己的公众号。以一个公众号去承担微信卡包的作用,这显然不靠谱。

至于微信为何不支持?现在回头看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在微信生态体系内做商业化的有两部分人,开发者和腾讯电商部的多支团队,后者被微信开发者指责为“国家队”,意旨其为腾讯官方支持的、与微信开发者不平等竞争的开发团队。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微生活部门确实也没有那么给力,其基于公众号的HTML5功能页面体验很差,其数据也不足以支撑微信为其开单独入口。

第三个可能的原因是,当时操盘微生活会员卡的团队,是以戴志康为首的DISCUZ!系,这个团队是腾讯2010年收购而来的,其在腾讯没有什么资源和话语权,过去似乎也没做商户O2O的经验。团队所掌握的内部资源不足以撬动这件事。

无论如何,腾讯第一次尝试微信会员卡,以内外部都不讨喜,产品数据均不很给力的情况下,随着腾讯与京东、大众点评的合作而结束。直到今天又被微信官方捡了起来。

为什么捡起来?因为微信支付不能制造场景

在过去一年中,微信支付的线下拓展很成功,至少在大帝都北京,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二维码一同站上很多商家的收银台。其中微信第三方开发商也出力不小,各类线上开发商和收银终端开发者很大程度上帮忙拓展了微信支付。

以结果看,微信支付已成功击穿线下,达到做商户拓展时的最重要目的。那么,为何微信官方又要回头捡起来会员卡呢?因为支付不是场景,是结果。

微信未能掌握消费者的决策流量,商户的公众号依然未能提供发挥其作用,商户的客户可能是新美大来的,也能是糯米来的,还可能是商家的熟客。唯独不怎么是因为关注了商家公众号来的。

对比新美大和滴滴打车就更明显,美团点评通过团购和商家口碑,引导了消费者前往商户,制造了据称1700亿GMV;滴滴则通过打车平台构建了据称120亿美元的GMV。

微信支付是新美大和滴滴所制造场景的结果,这并不稳定。滴滴和新美大以不作支付换来腾讯阿里的投资,亦能够以自建支付来踏入顶级巨头行列。

因此,纵然通过集团战略搞掂了新美大,微信仍然要在支付通道外另建营销通道,以会员卡来补完其商户O2O。这才能够不仅知道用户的消费结果,还能引导用户的消费决策。

微信回头重走戴志康的路,是证明当初决策错了吗

事实证明,会员卡是微信确实需要的,也是符合微信产品特性的,微信为此还要重走戴志康当年的路。那么,这是否证明戴志康对了,抛弃微生活错了呢?

[企鹅生态]觉得微生活被抛弃是有那么一丝遗憾的,至少腾讯电商各业务应该得到一次机会证明自己。就算为了得到京东和大众点评,腾讯也没必要完全放弃自家在微信端的尝试。

如今微信直接下水重做会员卡,亲身体味下当初微生活的苦,也算是好事。只是时过境迁,如今外卖主导的餐饮O2O格局下,阿里百度都已有余力尝试线下。且微信开发已经不再有两年前的新鲜热度,错失2014年到2016年发展良机的微信会员卡,这次重新发布也只能在商户中激起微微波澜。

———————————————

欢迎关注公众号【企鹅生态】(qieshengtai),企鹅生态提供一切互联网相关的独家报道,已入驻、百度百家、搜狐等内容渠道。

同时,我们的科技媒体【中二】(微信ID:mid-two)也已经上线,由多位最前沿的投资人、财经科技媒体人合办,只提供独家深度报道。

6 日,小微金融正式发布了支付宝移动开放平台,平日很少“抛头露面”的彭蕾也到场为新平台站台捧场。

在微信开放平台越做越大情况下,支付宝此番在开放平台上的发力确实值得关注。因为相比微信,支付宝和商户之间的联系更密切,产品的核心功能——支付也是 O2O 中间的关键环节。

这一次支付宝方面开放的 API 接口包括服务窗、二维码、Wi-Fi、卡券、账户体系、支付、JSAPI 七大类共 60 多个,并且提供支付、数据分析、会员管理、营销四大功能。

其中,支付宝此次重点推介的是二维码、卡券、服务窗和Wi-Fi平台。二维码平台负责提供收款、链接等功能;卡券则是将不同商业平台上的团购券、会员卡、电影票,甚至登机牌进行整合;服务窗则利用 HTML5 页面提供类轻应用服务,推送相关消息,有些像微信服务号的部分功能:Wi-Fi 平台则承担了推广职能,用户只要来到商家 Wi-Fi 附近,就能够收到商家的促销短信(有点类似过去的小区短信,会不会造成大量垃圾信息还有待观察)。

很显然,面对微信在 O2O 方面的挑战,支付宝此次还是将重点放在了支付线下商家两大关键环节上。支付宝作为一个纯粹的支付工具,希望借助开放平台构建一个纯粹的移动商业平台

而微信的核心功能还是在于社交,由社交延伸到支付和 O2O,这中间缺乏强有力的产品逻辑和连接,更多的还是依赖其庞大的用户基数进行流量导入。因而对很多商家来说,微信更像是一个和顾客沟通的平台,而支付宝则是一个完成交易的商业平台

此次支付宝推出开放平台对于商家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可以由此实现两大平台的功能互补,让线上线下联系更加紧密。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流光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