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手机对于中国的广大消费者来说,已经非常熟悉,笔者身边也有很多小米用户。2014年5月,小米正式推出了一款平板电脑,也就是我们今天评 测的主角,小米平板。小米平板依旧延续了小米产品的一贯风格,也就是超高的性价比。小米平板选用了当下最顶端的NVIDIA Tegra K1处理器,然而最低售价仅仅1499元。
小米平板配备7.9英寸视网膜显示屏,高达326ppi,分辨率为 2048×1536。硬件方面配置方面,则配备了NVIDIA Tegra K1 四核 2.2GHz ARM Cortex-A15处理器以及NVIDIA CUDA核心的NVIDIA Kepler架构GPU,2GB LPDDR3内存,16/64GB存储空间,最高支持128GB扩展。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我们评测的小米平板,并非之前各大媒体拿到的测试版产品而是零售版,也就是广大消费者最终拿到手的版本,所以本篇评测也就更具参考价值。不过测试版与零售版在外观上并没有任何差别,相对来说零售版产品更加稳定,系统优化更好,性能也有一定提升。
小米平板整体使用在航空、汽车、竞赛自行车框架等领域广泛使用的镁合金材质。这样的材质架构具有轻便、散热性能极佳的特性。在弹性范围内,镁合金受到冲击时,吸收的能量比铝合金件多一倍,所以它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小米平板零售版机身正面
机身正面,是一块7.9英寸视网膜显示屏。该屏幕采用全贴合设计,屏幕分辨率为2048×1536,PPI为326,屏幕比例4:3,IPS屏幕可视角度为178°。屏幕表面采用康宁第三代大猩猩玻璃,表面更加耐划。
小米平板零售版屏幕显示效果
小米平板显示效果出色,屏幕亮度以及色彩还原度表现还都比较出色。
小米平板零售版前置摄像头
屏幕正上方是是一颗500W像素前置摄像头。
小米平板零售版电源指示灯
屏幕左上角是小米的LOGO,LOGO的右边是隐藏式设计的屏幕亮度感应装置以及电源指示灯。在电量较低的情况下,指示灯呈现红色,在充电或者链接电脑状态下,指示灯呈现为绿色。
小米平板零售版虚拟隐藏按键
屏幕正下是方,是三个隐藏式设计的触控按钮,手指触控点击时,才会亮起。这种设计使得小米平板机身正面显得更加简洁清爽,档次感也有所提高。
机身背面采用同苹果iPhone 5C一样的高光无痕注塑工艺,有多种颜色可以选择,本次我们评测的是白色版本。
小米平板零售版机身背面
这种材质的特点在于表面光滑,可搭配不同颜色。不过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非常容易留下指纹和汗渍。另外,平板和手机不同,平板较重,在把持过程中,因为其光滑的表面,所以会非常的滑,尤其是在手出汗之后,把持起来会比较困难。
小米平板零售版后置摄像头
机身背面左上角配备了一颗索尼背照式800万像素相机,支持1080P高清摄像。
小米平板零售版背面LOGO
背面正下方是一枚小米LOGO,在更下方一点的位置,左右对称配备了两个音箱。双音响的设置使小米平板的音箱效果非常出色,尤其是在观赏电影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双扬声器所带的震撼。
小米平板机身整体简洁大方,大面积的留白让小米平板整体格调显得很高,没有杂乱无章的感觉。本次我们所评测的这款产品是白色版本,小米平板的机身背面还提供了多种颜色可供用户自由选择,对于一些追求个性的玩家来说,这个设计也让小米平板更具竞争力。
小米平板机身左侧,安置了一个Micro SD卡卡槽,可以插入一张存储卡扩展小米平板的存储空间。最高可扩展 128GB 容量,用来存放海量照片、音乐或高清电影。
小米平板零售版机身左侧接口
需要卡针才能放入Micro SD卡
将Micro SD卡放在卡托中,推入平板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平板的Micro SD卡卡槽采用了很多手机上常见的隐藏式设计,需要使用卡针推出卡托,才能放进扩展卡。这种设计让小米平板机身的一体性显得更高,不过也容易给消费者带来 误解,很容易与SIM卡卡槽混淆。当然小米也很贴心的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卡针。
小米平板零售版右侧按钮
机身右侧是音量调节按钮和锁屏按钮,同时按住音量键下和锁屏按钮即可截图。相对这样将音量键和锁屏按钮放在一起的设计来说,笔者更喜欢将锁屏按钮放在机身顶部的设计。因为在夜间没有灯光的情况下,有时候想调节音量,会误触的锁屏按钮。
小米平板零售版顶部耳机接口
机身顶部靠左边的位置是一个3.5mm耳机插孔。不过与大多数平板电脑一样,小米平板也没有附送耳机。
小米平板零售版底部Micro USB接口
机身底部是一个Micro USB接口。不过与其他Micro USB接口不同,小米平板采用了长方形设计,并非我们常见的梯形设计,用户在插拔过程中需要小心,以免损伤接口。
平板电脑的便携性是在评测中不得不提的。先来说一说把持感受,小米平板单手长时间把持的时候,会感觉到一定的负重感。在实际测试中,小米平板的裸机重量为364.2g,旅行重量为427.4g。
小米平板零售版裸机重量
小米平板零售版旅行重量
这个重量在平板电脑中并不算的上轻薄,不过好在小米平板表面材质触感还不错,所以把持起来感觉还可以,但是时间一长就会感受到压力。
小米平板零售版机身厚度
我们使用游标卡尺对小米平板的厚度进行了测量,在实际测量中,小米平板厚度为8.27mm,比官网给出的8.5mm还薄一些。
小尺寸平板电脑中,屏幕大多采用16:9设计,而小米平板这种4:3的设计不算太多。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让小米平板的机身宽度比16:9的平板电脑稍微宽一些,平时外出携带放在随身的包包里还没什么问题,但是就不要奢望它能够放在口袋里了。
小米平板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就是它的硬件配置。硬件方面配置方面,配备了NVIDIA Tegra K1 四核 2.2GHz ARM Cortex-A15处理器以及NVIDIA CUDA核心的NVIDIA Kepler架构GPU,2GB LPDDR3内存。
小米平板零售版配置信息
Tgera K1在性能上,全面超越了之前的Tegra 4。这款处理器采用了英伟达的开普勒架构GPU,配备了192个CUDA核心,在图形显示方面的性能非常强大。
小米平板零售版配置信息
处理器架构方面,Tegra K1依旧使用了A15架构。与之前处理器相比,Tegra 4处理器使用的是A15的r2p1版,而K1上的A15已经是r3p3版,是ARM公司2012年底才发布的新架构,NVIDIA宣称这是首款 Cortex-A15 r3p3版的处理器。核心之外,K1的缓存容量也没有变化,L1的数据、指令缓存依然是32KB、32KB,L2缓存依然是共享2MB。
Tegra K1
整体来看,Tegra K1的CPU架构跟目前的Tegra 4变化不大,依然是vSMP架构4-Plus-1设计,除了主力的四个Cortex-A15核心之外,低负载下开启的第五个核心也是Cortex- A15,频率最高为1GHz左右,平时多在500MHz运行,足以胜任一般负载下的各种CPU应用。
Tegra K1
除了架构级的微调,Tegra K1的A15核心还有新的变化,核心频率从之前最高1.9GHz提高到了2.3GHz,这主要归功于它使用的28nm HPM工艺了。此前Tegra 4上使用的是TSMC 28nm HPL工艺,Tegra K1则用上了28nm HPM工艺,虽然两种工艺都是HP(High Performance)高性能级别的,不过HPL工艺追求的还是低功耗,HPM则是专为高性能移动处理器打造。
与之前的Tegra 4相比,处理器主频从1.9GHz上升到了2.3GHz,带来的性能提升大约是21%左右,在加上其他方面的优化,整体性能较Tegra 4提升了40%,而在同样的性能下,Tegra K1的功耗相比Tegra 4则下降了45%,能耗比提升得非常惊人。
说了这么,那么搭载Tegra K1的小米平板性能究竟如何呢?它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体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安兔兔室一款Android平台的整机性能测试软件,综合了用户体验性能、CPU性能、RAM性能、GPU性能、存储性能等几项。这款测试软件 也是Android玩家最为熟悉的一款测试软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版本之间的Antutu在评分机制上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不同版本Antutu所测试出 的成绩会有不同,不能够直接进行对比。
安兔兔评分
在该项测试中,小米平板最终总得分为40720分,已经达到4万分级别,性能十分给力。小米平板工程版机型的安兔兔得分一般在38000分左 右,经过系统的优化和升级,零售版小米平板的性能更强。安兔兔最终给出的评价为,可以运行大型软件,并且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图形性能方面也给出了非常 高的评价,可以运行各种大型游戏。
3Dmark
The New 3Dmark是一款跨平台的基准测试软件,支持Windows、Android、iOS以及Windows RT等操作系统。我们本次测试所使用的是Android版本的3Dmark,Android版3Dmark仅支持IceStome一个场景测试,不过也分 为了三个等级。
3DMake评分
3DMark评分
在实际测试中,仅有Ice Storm Unlimited模式能够跑出最终得分,其他两个模式小米平板均已超过了评分的最大值。Ice Storm Unlimited最终得分为28382分,这个得分可以说运行现在Android系统上的所有3D游戏,均毫无压力。
MobileXPRT
MobileXPRT2013是一个基准测试软件,用来评估Android设备上的性能。 2013 MobileXPRT需要Android4.1或更高版本。 MobileXPRT运行性能场景(照片特效应用,创建照片拼贴画,创建幻灯片,个人内容进行加密,并检测脸部组织的照片)和五个用户体验的情况(列表滚 动,电网滚动,滚动画廊,浏览器滚动,缩放和捏)。
MobileXPRT评分
在这项测试中,我们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在各项测试中小米平板所消耗的时间,以及在屏幕滑动中的流畅度。在滑动流畅度测试中,小米平板均能够达到60帧或者接近60帧这个非常流畅的级别,极其难得。
GeekBench 3
GeekBench 3是一个兼容多平台的综合性测试工具,可以支持苹果、Windows、Android、Solaris和Linux等系统,是苹果平台上最常用的测试程序,主要可以考察CPU和内存系统的运算能力。
GeekBench 3评分
在该项测试中,小米平板单线程得分1032分,多线程得分2879分。这款测试软件主要测试处理器性能,小米平板的得分,意味着这款产品具有非常出色的处理器性能,超越了现在诸多旗舰平板电脑,非常不错。
Vellamo
Vellamo是一个基准测试应用,它可以让你对手机浏览器的性能及稳定性进行测试,包括像Java脚本性能、渲染、联网和用户界面等。该工具 的结果同样包括多个子项,但我们只取总成绩,分数越高则表明手机对浏览器的优化程度越高,网页浏览体验更好,分数越高代表手机性能越好。
Vellamo
小米平板在这项测试中HTML5测试得分2169分,METAL得分1406分。这个得分比现在很多旗舰级平板电脑都还要高出很多。
GLBenchmark
GLBenchmark是国外一项权威的性能测试软件,以考察OpenGL ES标准图形性能为主,包括两个主要测试场景:其一名为“Egypt”(埃及),测试最新、压力最大的OpenGL ES 2.0,支持FSAA(全屏抗锯齿)。同时还有一些独立测试项目,包括交换缓冲、纹理填充、三角形、几何测试等等,还涉及到基于纹理的直射光照、碰撞、环 境、辐射贴图、软阴影、基于顶点着色的皮肤、细节等级支持、多程延迟渲染、噪音纹理、ETC1纹理压缩等技术。
GLBenchmark
小米平板在这项测试中得分均非常突出,该机图形性能表现非常出色,应对当下的大型3D游戏都游刃有余。
小米平板在性能方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无人能敌的水平,各项测试指标都非常出色,无论是处理器性能还是图形性能,都是平板电脑中的佼佼者。在配合1499元的最低售价,小米平板的性价比也就更加突出,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平板是非常值得入手的一款产品。
网页浏览测试:
网页浏览
笔者对小米平板进行了网页浏览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无论是放大缩小,还是网页上下滚动,小米平板表现得都非常流畅,没有出现任何卡顿现象。小米平板凭借Tegra K1处理器,应对这种简单的需求可以说根本就是毫无压力。
在线视频播放:
在线视频播放
在线视频播放测试环节,小米平板也应对自如。在整个播放过程中,画面流畅,无卡顿,无爆音。并且凭借小米平板双扬声器的设置,该机的音效表现也非常突出。
高清视频播放:
高清视频播放
本地高清视频播放相对于在线视频播放来说,对于处理器性能的要求相对较高,不过在Tegra K1面前,这也成为了小儿科的事情。
部落冲突:
部落冲突
部落冲突是一款在iOS平台和Android平台都非常流行的一款策略类网游。虽然这款游戏看戏对性能要求不高,但是当屏幕中建筑以及单位众多 的时候,对图形处理能力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小米平板应对这款游戏丝毫不吃力,即使屏幕中布满了建筑和单位,也没有出现任何卡顿。
植物大战僵尸2:
植物大战僵尸2
植物大战僵尸也是经典的手游。在推出植物大战僵尸2之后,不少粉丝都纷纷下载,是一款不错的游戏。小米平板运行植物大战僵尸2也非常轻松,在玩儿到游戏后期,植物和僵尸布满整个屏幕的时候,小米平板也没有出现掉帧现象,一直保持着非常流畅的运行状态。
极品飞车:
极品飞车
极品飞车是一款大型的3D竞速类游戏,该游戏不仅对平板电脑的处理器有非常高的要求,对图形性能的要求也很苛刻。小米平板在运行极品飞车时,整体表现良好,画面表现力强,并且同样可以轻松的流畅运行,没有任何卡顿和延时。
评测总结:
小米平板在外观设计方面,已经脱离了小米“廉价”和“屌丝”的形象,已经走入了高大上的行列。与iPhone 5C同样的外壳材质及工艺,圆滑的机身设计,设计巧妙的SD卡卡槽,都让这款平板电脑显得简约不简单。
小米平板零售版
性能方面更是不是多说,最新的NVIDIA Tegra K1处理器,所带来的强劲性能,让用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流畅感。在我们前面的各项性能评分以及游戏评测中,小米平板都表现出了非常出色的水平。
在平板电脑中,iPad系列产品一直被评为最好的平板电脑,而在我看来,小米平板绝对是现在Android平板中最好的产品,无论从外观设计, 还是性能方面来说,都已经在平板电脑中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配合其仅仅1499元的最低售价,小米在这个价位段基本找不到任何敌手。
019新冠病毒让全球民众都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远程办公对于许多人而言成为了不得已的选择。根据最近Gatrner网络研讨会的数据,91%的人表示已经安排了远程办公,其中54%的用户反映,不良的技术或IT基础架构成了他们远程办公最大的障碍。
这背后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像AI这样新技术的发展以及3D建模、光线追踪技术的普及,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增多的同时,也对设备的计算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用于远程办公的虚拟机,大部分都只有虚拟CPU,没有虚拟GPU,这就让更多人开始意识到GPU虚拟化已经成为刚需。
作为主要的GPU提供商,英伟达努力加速GPU虚拟化的普及。
GPU虚拟化的刚需开始显现
虚拟化并不是一个新技术,指的是将计算机的各种实体资源,予以抽象、转换后呈现出来并可供分割、组合为一个或多个电脑配置环境。
借用小程序来理解虚拟化的概念,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及,但配置千差万别,对于内存和容量比较低的智能手机,许多应用可能无法使用,微信推出的小程序,将应用程序放到云端,只需要借助网络连接,通过手机上的小程序界面,就可以使用没有安装在手机上的应用程序。
与此类似,一些公司和组织也通过虚拟机将应用程序或者和桌面虚拟化,让不同地区的员工能够更方便的进行远程协作。但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下,超过90%的员工都进行远程办公带来的几何倍数增长的远程办公需求,与当下IT环境之间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成为了专业IT人员和企业CIO们最头痛的问题。
这时候,如果是使用公有云服务的公司,购买和配置更多的公有云资源能够尽量缓解这个矛盾,这也是全球不少公云服务提供商都进行扩容的动力。但没有使用公有云的公司,问题就很棘手,即便此前已经用虚拟机提供虚拟桌面的公司,虚拟机中只有CPU也很难满足数据科学、AI超算、HTML5视频或动画加速、3D建模等需求,还需要在虚拟机中增加GPU。
NVIDIA中国区高级技术市场经理施澄秋在近日的一场活动中就提出建议,用户在使用虚拟机技术的时候、不仅要有虚拟化的CPU,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虚拟化的NVIDIA的GPU。
“之前的虚拟机之所以没有虚拟化GPU,与个人电脑用户接受高性能独立GPU的过程类似。以前大家对虚拟机的认识可能就是通过虚拟机有个虚拟桌面,可以运行公司的各种应用。那时候虚拟化CPU就可以,但运行起今天许多的前沿应用,就慢如蜗牛,GPU虚拟化的价值就理所应当的体现了。” 施澄秋对雷锋网表示。
“经过不断迭代,技术对我们已经不是一个很尖锐或者重要的壁垒。对用户而言,虚拟化带来成本的降低。而虚拟化GPU普及的主要障碍还是在于用户对应用的需求、用户的使用观念和习惯。”
不同的GPU虚拟化技术能做什么?
GPU虚拟化的刚需因为远程办公已经呈现出激增的趋势。IDC对全球规模最大的2000家公司的调查显示,60%的公司表示会去适应虚拟机和物理机工作之间无缝切换的工作模式,65%的公司会在未来给员工提供远程办公的选项。
无论是虚拟机硬件的提供商还是软件的提供商,都需要面向不同的需求和场景提供体验与物理GPU没有差别的产品。施澄秋说:“NVIDIA有三种不面向不同群体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他们不同的工作负载,并且可以毫无妥协的把高性能的体验推送到每一个工作流或者工作负载中,体验与实体工作站和超算平台没有本质的差别。”
Quadro vDWS
NVIDIA的第一种虚拟化技术是数据中心虚拟工作站。“对于那些已经有高性能工作站的用户而言,通过Quadro vDWS,可以帮用户把NVIDIA Quadro重要的特性,最高的性能,或者传统的ISV认证,以及企业级的高可信度、可依赖性的高级功能都实现。” 施澄秋介绍。
Quadro vDWS有一些此前虚拟化技术做不到特性。第一个就是反向虚拟化GPU,以前的虚拟化技术只能把一个GPU虚拟成多个GPU给用户使用,Quadro vDWS可以把多个物理GPU虚拟成一个更强大的GPU给一个特定用户使用。也就是既可以分散GPU负载,也可以堆叠GPU。
另一个就是对10比特色彩精度的支持,要支持这个特性以前需要一个专业的Quadro图形工作站配合显示设备,虚拟化图形工作站做不到这一点。
除此之外,最新的Quadro vDWS还能提供端到端的加密程序以及更大的GPU带宽支持。这些特性面向创意和技术专业人员,需要满足的应用、模型和需求不同。
“今天NVIDIA的Quadro RTX技术加上虚拟化软件,可以为专业图形应用程序提供了工作站级性能,支持用户远程办公。也可以为创意和技术专业人员的工作提供更高的生产力、灵活性和移动性。有助于分散在各地的团队进行协作,并可以从任何地方通过任意设备实时安全地访问应用程序和数据。”施澄秋表示。
比如,通过支持两个8K显示器,建筑师、工程师和设计师可以直接查看设计细节,无需放大或缩小图像。
Quadro vDWS可以混合多种模型和工作模式,灵活满足多样需求,对用户有利,但会给IT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为此,NVIDIA为IT和管理人员提供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可堆叠性都很好的管理工具。
“IT人员可以根据前台云端用户使用软件和使用模式及使用习惯的需求,实时动态调整。” 施澄秋指出,NVIDIA不同层级的GPU也能适应不同企业的需求和形态,满足性能、功耗、噪音、体积的需求。
“在易用的管理工具的帮助下,IT管理人员可以帮助企业最大化的使用服务器的资源、最大化的使用IT架构下所有可调配的资源。”
NVIDIA Quadro虚拟技术已经获得了思科、戴尔、联想、浪潮等众多厂商的支持。
RTX Studio
NVIDIA RTX Studio可以让创意和设计用户在超过200款RTX产品上利用GPU加速渲染,其中又有45款可以利用RTX技术、最新一代NVIDIA技术里的各式各样的核心,帮助他们做应用程序的加速,包括AI应用程序和实时光线追踪。
据悉,近期又有多个应用程序获得了RTX的加速,包括D5渲染器、UNREAL ENGINE 4.25、Substance、CORELDRAW GRAPHICS SUITE等。
RTX Studio在移动端最大可以支持24G的GPU本地缓存,在台式机可以支持96G工作站Quadro的显存支持。后端的IT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专门的管理工具,帮助前端的用户实现更好的电脑设置,释放出NVIDIA GPU全系列的性能。
RTX SERVER
Quadro vDWS和NVIDIA RTX Studio之外,英伟达还有NVIDIA RTX SERVER虚拟化技术。这个技术是在多个NVIDIA Quadro RTX GPU的基础上,堆叠大量GPU,借助GPU共享,单个GPU可以为多个虚拟机提供动力,最大程度地提高利用率和负载能力,满足从AI和深度学习到数据科学和高性能计算的需求。
借助NVIDIA Virtual Compute Server (vComputeServer),用户可以获得运行这些工作负载所需的GPU加速性能。另外,通过支持所有主流管理程序虚拟化平台,包括VMware,红帽,Nutanix和思杰,vComputeServer让管理员简化管理和迁移,数据中心和GPU集群可使用相同工具,帮助降低总体运营成本。
施澄秋介绍,NVIDIA已经贡献了非常多的算力,帮助医学、药学科学家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分裂、复制和传播病毒。还有一个例子,用手机或数码相机拍一个720度的实景照片后,可以利用NVIDIA的GPU运行深度网络算法,减少或者增加中间的一些没有用的、或者是需要但又缺损的像素。
“从底层的服务器,到一系列软件和中间件,还有AI SDK以及上层的虚拟化软件,表明NVIDIA GPU可以让任何工作模式和工作需求在当前的远程工作的情况下,满足用户不同的或重或轻的性能要求,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忙他们节约渲染、AI、仿真等的投资。” 施澄秋表示。
5G带来低时延,GPU虚拟化何时普及?
不过,虚拟化技术的普及仍然面临带宽和时延的挑战。“如果每一个指令都要从本地端传到云端,再传输到实体客户端,这就面临带宽和网络时延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降低延时和减轻用户的等待时间。”施澄秋表示。
针对上述问题,NVIDIA提出的全新解决方案,在Quadro RTX以及硬件上做了全新一代的升级,最大可以支持实时8K的RED格式的加密和解密。
而国内正在迅速普及的5G技术,正好可以带来高带宽和低时延,让虚拟机以及虚拟GPU的交互性能更好。但对于随着5G技术的发展,虚拟机的使用是否会成为日常工作一部分的问题。
施澄秋的观点是:“这个取决于IT或者企业的战略如何去部署。国内的公司还是更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另外还会涉及敏感数据安全性的问题。但我认为,随着5G的普及,虚拟化技术一定会比以往更为兴盛。”
至于GPU虚拟化的难度,施澄秋表示如果企业已经有基于NVIDIA GPU的平台,只要购买NVIDIA的“通行证”就可以,并不需要做大规模的硬件改动。
这里所说的通行证,可以理解为NVIDIA GPU的驱动,让其实现虚拟化。现在,NVIDIA已经决定将90天免费的虚拟GPU软件评估许可证从128个扩展到500个。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GPU虚拟化的普及。雷锋网雷锋网
论是与其他厂商还是ROG自家的产品相比,ROG幻14都让人眼前一亮:全新配色以及ROG独家首创的光显矩阵(AniMe Matrix)彰显不凡,吸引你上手体验。配置方面,ROG幻14选配AMD锐龙9 4900HS处理器以及NVIDIA GeForce RTX 2060搭载Max-Q设计独显,性能强劲。值得一提的是, ROG幻14是首款配备RTX显卡的14英寸笔记本。
时尚外观、强大配置,结合轻薄机身以及高色域的2K屏幕,ROG幻14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游戏本或者轻薄本,而是是一款能玩游戏,能移动办公,能进行影像内容创作的轻薄高效能潮玩笔记本,可以在更多场景下成为关键生产力。
本次送测的机型配置如下表所示。
光显矩阵屏提供百变外观
ROG幻14机身A面通过CNC铣削工艺在背盖加入了6536个精确穿孔,内置1215个白色mini LED组成了光显矩阵(AniMe Matrix)。
作为ROG独家创新的光显矩阵屏,其设计灵感来源于8-bit像素风格,内部白色mini LED提供256级亮度控制,因此可以将图片、GIF动画、时间通知等信息以像素风呈现在A面,让笔记本拥有百变外观。
用户可以使用电脑预装的“Armoury Crate(奥创智控中心)”中的AniMe Matrix设置选项自定义动画效果,或者调整在机身A面显示的内容。除系统自带的预设外,用户还可以插入图片、GIF动图等等,并修改显示方式,打造你专属的ROG幻14。
当然,你也可以将光显矩阵屏作为一块简易“副屏”使用,如显示时间、电量、邮件通知等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据华硕介绍,为保证光显矩阵系统中每缕LED光线均匀散出,ROG工程师设计时经历了15次的反复迭代测试。因此,A面的光显矩阵屏从不同角度都能够清晰看到用户设定的显示效果。
除了这些,星空白、星空黑两种配色,简约时尚,配合其轻薄便携设计,无论是居家娱乐还是移动办公在观感上都不会让人感到突兀。
在A面左下角有一枚印有ROG logo的金属铭牌,提升了质感和品牌感。
就外观而言,ROG幻14是一款你想要与他人“撞机”都很难的笔记本,可以充分满足用户对于个性化、差异化以及时尚潮流的追求。
14英寸2K屏,100%sRGB色域
不同于很多14英寸笔记本采用的全高清屏幕,ROG幻14配备了2K分辨率IPS广视角屏幕,并且支持100%sRGB色域以及Adaptive Sync同步技术,并通过PANTONE专业色彩认证。
ROG幻14屏幕采用了三面窄边框设计,拥有高屏占比。在屏幕顶部为双麦克风,需要指出的是ROG幻14并没有配备摄像头。
高分辨率、高色域屏幕可以带来更出色的显示效果,配合ROG幻14搭载的RTX 2060显卡,在游戏中可以获得更细腻的画面和顺畅的体验。而对于平面设计、视频剪辑等内容创作者而言,ROG幻14则可以提供“所见即所得”的显示效果,提升创作效率和质量,免除后顾之忧。
背光键盘+指纹电源键
ROG幻14拥有可调节背光键盘,按键采用曲面键帽,跟手且有足够的键程。
ROG幻14电源键远离键盘,位于C面右上方,可集成指纹识别,唤醒登录更快捷。
在C面上方还有四枚独立热键,依次为音量减、音量加、静音及Armoury Crate(奥创智控中心)按键。
ROG幻14拥有4个杜比全景声扬声器(分设高、低音),支持杜比全景声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音量、动态范围,改善音频体验,提升影音娱乐的沉浸感。
轻薄机身与丰富接口
ROG幻14机身采用镁铝合金,重量约1.7kg,薄约19.9mm,C面采用蜂巢压铸结构,保证便携性且具备高强度,无惧磕碰。
虽然是一款轻薄型笔记本,但ROG幻14的接口配置没有妥协,表现十分出色。在该机左侧依次为电源接口、HDMI 2.0b、USB 3.2 Gen2 Type-C(支持DP 1.4和充电)、3.5mm耳机麦克风接口。
在机身右侧依次为USB 3.2 Gen2 Type-C、2个USB 3.2 Gen1 Type-A以及电脑锁孔。
全面的接口配置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扩展使用需求,如创意设计或影视剪辑用户不仅可以外接专用的手绘板等工具,还可以扩展双屏、多屏,提升工作效率。另外,ROG幻14拥有76W大电池可以提供更持久续航时间,同时该机Type-C接口支持充电,用户可以选择更小巧的Type-C充电器(65W)完成充电工作,进一步减轻外出携带负担,提升移动场景下的使用体验。
NVIDIA GeForce RTX 2060+AMD锐龙9 4900HS
ROG幻14的配置也是该机一大亮点,搭载NVIDIA GeForce RTX 2060 搭载 Max-Q设计独显以及AMD锐龙9 4900HS处理器,拥有16GB双通道DDR4 3200Hz内存、1TB NVMe SSD存储。除了精湛的设计工艺外,ROG幻14能够在轻薄机身中加入更强劲配置的又一项原因是采用了NVIDIA Max-Q技术。
几年前,为了满足用户对于高性能笔记本便携性的需求,NVIDIA推出了Max-Q技术,为轻薄型笔记本提供更强劲的性能。据介绍,全新的Max-Q技术不仅能够带来更高性能,同时改善了功耗,可以进一步提升电池续航。如ROG幻14搭载的NVIDIA GeForce RTX 2060 搭载 Max-Q设计采用的6GB低电压GDDR6显存,便具备高性能、低功耗优势。
运行3DMark基准测试检验ROG幻14图形性能,结果如下。
作为RTX家族一员,RTX 2060支持实时光线追踪以及DLSS技术两项黑科技。RTX实时光线追踪可以带来更逼真的光影效果,从而提升游戏画面沉浸感,如《战地5》、《古墓丽影》等游戏均支持了光线追踪。前不久支持光线追踪的Win10 Beta版《我的世界》也已经上线,如果推荐一款游戏全面感受光线追踪的魅力,那么这款游戏绝对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之一。
《我的世界》中已经有多个支持RTX光线追踪的免费模板发布,玩家可以在市场中直接下载,在游戏中通过调整设置便可以直接对比开启及关闭光线追踪后画面的差异。下面就带来一些游戏实际截图。
在上面这组截图中可以看到,开启RTX光线追踪后,反射、漫反射光效十分逼真,同时不同材质的质感、纹理也充分展现出来。如果关闭RTX,那么这个房间便有些平淡无奇了。
除了各种材质外,支持实时光线追踪后, 《我的世界》中自然光效果也更为出色。比如在室内,光线穿透玻璃窗,会在地面上显示出对应的亮光区域,同时从室内看室外也有了曝光度的差异。一旦关闭RTX,室内外的空间感便没有那么明显了,房间中也会显得十分昏暗,虽然是一款3D游戏,但仿佛置身在2D世界中。
不止如此,加入RTX光线追踪后,《我的世界》中的水不再只是透明的贴图,而是有了很出色的反射及纹理效果,例如上面这组对比截图,水面呈现的镜面反射可以展现周边的景色,同时反射的光线也让上方的暗光区有了与现实中“波光粼粼”相近的画面感。
在支持光线追踪前,《我的世界》可以用一个个像素块打造“虚拟的真实世界”,那么在支持光线追踪后,《我的世界》拥有更逼真的反射、阴影等光线变化效果,为玩家发挥想象力,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可以打造更震撼的游戏名场面。
当然,开启RTX实时光线追踪会需要电脑具备足够的算力(目前支持光线追踪的《我的世界》需要PC搭载RTX 20系列显卡),不然游戏或无法顺畅运行。在这方面,NVIDIA除了提升平台性能外,还带来了由RTX显卡中独立的Tensor Cores提供的DLSS(Deep Learning Super Sampling,深度学习超级采样)技术,以保证游戏顺畅的同时提供更高的帧率。
最新的DLSS 2.0性能进一步加强,通过优化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在开启光线追踪的同时大幅提升帧数,并且还可帮助延长电池续航能力,最高可20%。在3DMark中有检测DLSS性能的基准测试,分别为1080P和2K分辨率下运行测试,结果如下。
在1920x1080分辨率,关闭DLSS测试结果为23.44FPS,开启DLSS后成绩为33.28FPS,提升约42%。在2560x1440分辨率下,关闭DLSS测试结果为14.3FPS,开启后成绩为21.17FPS,提升约48%。
值得一提的是,DLSS技术配合RTX实时光线追踪可以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以《古墓丽影:暗影》为例,游戏中支持“光线追踪阴影质量”设定,在中画质下进行对比测试,分别在1080P和2K分辨率下记录关闭、开启DLSS以及RTX的成绩,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在1920x1080分辨率下,开启DLSS后对帧数有细微提升,到了2K分辨率下DLSS提升便比较明显了。2K分辨率下,在不开启RTX实时光线追踪的情况下,DLSS技术能够带来约9%的帧数提升;开启RTX实时光线追踪后,DLSS技术带来了约15%的帧数提升。
因此凭借RTX显卡支持的DLSS技术,可以让玩家在游戏中得到逼真画面的同时,提升运行流畅度。
看完显卡再来看看处理器,ROG幻14是首款搭载AMD锐龙9 4900HS处理器的笔记本,该处理器基于7nm制程工艺,拥有最高4.3GHz加速频率,8核心16线程,TDP 35W。多核心多线程,不仅能够改善游戏体验,还可以提升影视内容创作者的视频渲染等场景下的效率。
通过CPU-Z测试,AMD锐龙9 4900HS单核成绩为523.8,多核成绩为5482.8。在CINEBENCH R15测试中,单核成绩为189cb,多核成绩为1870cb。CINEBENCH R20测试中,单核成绩为480pts,多核成绩为4205pts。
此外,ROG幻14配备了16GB双通道DDR4 3200内存,其读取速度可达46177MB/s,写入速度达45943MB/s,性能十分出色。另外,虽然机身采用了轻薄设计,ROG幻14内部还是有一个可更换的内存插槽,可以将内存扩容至40GB。
存储方面,ROG幻14虽然没有机械硬盘位,但1TB SSD几乎可以满足游戏玩家以及内容创作者的使用需求。通过测试,其SSD读写速度均在1500MB/s以上。
性能及游戏测试
了解ROG幻14硬件配置和理论性能测试后,下面我们进行场景与游戏测试。
7-Zip是一款完全免费而且开源的压缩软件,相比其他软件有更高的压缩比但同时耗费的资源也相对更多。运行7-Zip的基准测试,ROG幻14的测试结果为70392MIPS。
X264 FHD Benchmark是一款视频转换类测试工具,通过转换自带的一部影视作品来测试CPU的编解码能力并得出相应的分数。ROG幻14成绩为54.95fps。
X265是近年兴起的一种高效率视频编码,能在保持与X264编码同等画质的情况下,将高清视频的容量降低40%左右。目前以X265编码为基础的高清电影已经开始取代X264编码原有的地位,成为了网络高清视频的主流编码技术。运行X265 HD Benchmark,ROG幻14成绩为33.23fps。
Persistence of Vision Raytracer (POV-Ray)是一款高质量的免费软件工具,用于创建炫目的三维图形,可进行CPU单线程及多线程的3D光线追踪性能评测,测试结果为渲染平均PPS(每秒像素数)。 ROG幻14单线程测试成绩为467.98PPS;多线程测试成绩为4009.3PPS。
V-Ray Benchmark是一款免费独立软件,旨在帮助用户测试硬件的渲染速度。V-Ray Benchmark包含两个测试场景,分别测试CPU与GPU性能。需要指出的是,CPU与GPU运行的两项基准测试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渲染硬件架构,其中CPU以固定时间内发射的采样数量(ksamples)为测试结果,GPU则以发射的光线跟踪路径数量(mpath)为测试结果。ROG幻14最终得到的成绩如下,CPU得分11023ksamples;GPU(核显+独显)得分216mpath,单独使用RTX 2060进行GPU基准测试得分为156mpath。
PCMark 10 Extended是PCMark 10中一个更长的基准测试,涵盖更广泛的测试项目。它为组织提供了超越典型办公室工作任务,系统性能的完整评估。其常用基本功能测试组合涵盖人们使用电脑最常见的方式,测试工作负载包括网页浏览,视频会议和应用程序启动;生产力测试组合测量系统性能与日常办公应用程序,测试工作负载包括文档编写和电子表格;数位内容创作测试组合反映了操作数位内容和媒体的工作需求,测试工作负载包括照片编辑,视频编辑和渲染与视觉化;游戏测试组合专注于实时图形和物理测试,测试工作负载包括针对GPU性能的两个图形测试,CPU性能的一个物理测试以及一个GPU和CPU的综合测试。
ROG幻14运行PCMark 10 Extended总体成绩为6422,其中常用基本功能得分8900;生产力6934;数位内容创作6697;游戏11125。
WebXPRT 3能够比较几乎所有支持Web的设备性能。它包含六个基于HTML5和JavaScript的用于镜像日常任务的场景:Photo Enhancement(照片增强)、Organize Album Using AI(使用人工智能整理相册)、Stock Option Pricing(股票期权定价)、Encrypt Notes and OCR Scan(加密笔记和OCR扫描)、Sales Graphs(销售图表)和Online Homework(网上作业)。使用WebXPRT可清楚地了解不同设备处理实际任务时的表现,ROG幻14的测试成绩为230分。
除了具备高效生产力外,作为轻薄高效能潮玩笔记本的ROG幻14游戏体验同样出色,选择《刺客信条:奥德赛》、《古墓丽影:暗影》、《绝地求生》、《守望先锋》、《英雄联盟》五款游戏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ROG幻14能够在中高档画质下顺畅运行单机大作,配合RTX显卡提供的实时光线追踪等特性,获得逼真游戏画面的同时避免卡顿。此外,在电竞网游方面,ROG幻14的表现很出色,能够在最高画质下十分顺畅运行,让硬件不再限制玩家秀操作。
冰川散热架构
为了发挥轻薄机身内强劲的性能,ROG幻14采用了由外到内完善的散热解决方案,保证系统稳定。在该机D面可以看到多处分布的格栅通风口,保证进风量。
D面凸起的脚垫为机身与接触面间保留了散热空间。与此同时,当打开屏幕后,后端会由于A面的制程而向上抬起,一方面提升了键盘使用的舒适度,另一方面则为通风散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当然你不用担心此举会对机身后端表面造成损坏,因为ROG幻14在此处添加了两条橡胶带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将D面取下后便可以看到ROG幻14的内部布局,该机拥有双风扇、五铜管、四出风口组成的冰川散热架构。
每个风扇对应两个出风口,并拥有多达209片冰翼鳍片,配合铜管、均热板可以有效增加散热面积。
ROG幻14的风扇均有81个更薄、更坚韧的LCP扇叶组成,提升进气口约17%气流量。另外,为纤薄机身定制的防尘通道在提升气流速度的同时,高效疏导清理散热器灰尘碎屑,大幅优化散热效果。
在增强模式下进行CPU、GPU双烤测试,在稳定运行后,CPU功耗维持在35W(TDP)左右,实时温度为94-95℃;GPU功耗65W,实时温度约为75℃。
值得一提的是,ROG幻14不仅支持“Fn+F5暴风增压”快捷操作,可在静音、性能以及增强三种模式间切换,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Armoury Crate手动释放更高性能及调节CPU、GPU风扇转速。
当我们将风扇转速调整至7000转以上后,进行CPU满载测试发现,可以将核心温度降低到80℃左右。在长时间游戏或者视频渲染等高性能应用场景下可以保证持久稳定的使用体验。只不过当风扇转速调高后,噪音会增大一些。
写在最后
ROG幻14与玩家熟悉的ROG家族产品不同,出色的游戏性能只是其众多优势中的一个,凭借轻薄便携设计、NVIDIA GeForce RTX 2060显卡与AMD锐龙9 4900HS处理器组成的强势组合,其作为移动办公生产力同样绰绰有余,应用场景十分广泛,符合年轻用户对笔记本多元化的使用趋势。
当然,作为与其他笔记本电脑最大的区别,ROG独家首创的光显矩阵屏(AniMe Matrix)为ROG幻14增色不少。可定制化的A面面板迎合了年轻用户追求个性、潮流的需求。并且凭借此项设计也让产品外观更具差异化和科技感,无论是作为游戏利器还是生产力工具,简约时尚的星空白、星空黑机身都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是彰显产品“轻薄高效能潮玩笔记本”定位的关键一环。
总而言之,如果你想要拥有一款全能且与众不同的笔记本电脑,那么ROG幻14将是你目前最值得考虑的选项之一。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