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B 端的管理平台设计有哪些基础知识?

文介绍了B端产品的业务类型、设计特征与设计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对B端的管理平台设计有个初步的了解。

在今天,互联网的影响力与作用与日俱增,除了我们日常生活领域的改变以外,对于商业领域的渗透也见效颇丰。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来助力企业发展,包括日常管理、运营、统计等等。或者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开发出新的业务形态,进行产业升级,如这几年风头正劲的「新零售」领域,即通过互联网对传统零售业升级和改造的尝试。

和移动互联网大潮一样,企业互联网化也是大势所趋,是公认的万亿级市场,而这场改变才刚刚进入初级阶段,充满了非常多的机遇与想象空间。

所以 B 端的产品和需求在近两年呈井喷式的发展,对于 B 端界面的视觉和交互要求也与日俱增。

B端产品是什么

在国内,行业习惯将互联网产品划分成「B2C」或者「B2B」,B2C 全称是 Business-to-Consumer 即企业到客户的服务,B2B 全称是 Business-to-Business,即企业对企业的服务。还会进一步缩写成「2C」或「2B」。

C 端产品,是面向终端消费用户的产品,对于使用者而言主要是用来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实践需求,例如娱乐、消费、学习、出行等等。

而 B 端产品,是面向企业用户的产品,用户通过它进行日常的商业活动,例如企业库存管理,销售统计,员工出勤考核等等。可以说,用来解决企业需求的产品,都是 B 端产品。

虽然面向企业的产品对于新手来说很陌生,听起来也很枯燥,但是 B 端产品的覆盖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因为不同企业所处行业和业务形式不同,所以对 B 端产品的要求差异极大,产品运行的平台可能是手机,也可能是平板、定制安卓设备、桌面客户端、网页程序等。

对于新手来说,要一口气掌握所有类型的 B 端产品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们挑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网页程序」作为切入点。而且在国内互联网语境中,B 端产品的狭义解释也基本可以和面向企业的「网页程序」等同,用更接地气的称呼,即是管理平台。

具体认识一下 B 端的管理平台设计有哪些基础知识需要掌握。

常见的B端产品类型

在 B 端产品中,我们需要先认识几个最常见的业务类型。它们分别是:

1.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ERP 是对企业所拥有、调动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包括商品的供应链,销售审计,库存管理,成本核算等等,是今天实业领域必备的系统。

例如,一家连锁零售商,首先以特定价格购入某货物,该货物被运输到仓库进行验收,然后货物再次运送到某家门店,并于特定日期以特定价格售出。那么系统可以追踪该货物的整个销售状况,并可以统计出最终的利润。

比较有代表性的 ERP 系统有用友、金蝶等厂商的产品。

2. 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

OA 系统是通过程序的形式使办公流程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是一个企业除了生产控制之外的一切信息处理与管理的集合。

常见的使用场景:你做了一份报表需要领导审批确认,并且在确认后发给相关的责任方,那么当你在系统提交这份文件后,领导在系统中只要审核通过系统就会自动分发并备份,增加内部文件流通的效率。

比较有代表性的 OA 系统服务商有泛微、蓝凌、致远等厂商的产品。

3.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

CRM 是企业专门用来管理客户的工具,尤其对于零售服务行业来说,能更好的维系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是提升销售额和复购率的重中之重。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在商店里办的会员卡,还有填写的用户资料,就是记录到 CRM 系统中,后台可以查看和统计客户数据,消费额度,账户余额等等。多数情况下,我们手机收到的品牌促销推广,就是由 CRM 系统操作的。

比较有代表性的 CRM 产品有 Salesforce 和易享销客等。

4.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SAAS 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通常它指第三方提供给企业的线上软件服务,它既可以包含前面几种服务类型,也可以是一些更细化的需求。SAAS 是这几年发展最迅猛的 B 端服务类型。

例如,中小团队会使用一些 SAAS 软件来进行团队协作,如发布、追踪任务,分享内部文档和即时沟通等等。

比较有代表性的 SAAS 产品有 Teambition、Tower、Slack 等。

5. CMS(Content Manage System,产品后台)

产品后台是每一个互联网产品都必备的系统,也是 B 端产品中最常见,数量最多的管理平台。我们通过这个后台系统对前端的产品进行管理,包括发编辑内容,处理用户,统计数据等。

比如在社交应用内通常有一个举报按钮,用户可以举报违规内容,而这个举报的信息就会在产品后台中有对应提示,操作人员就可以进行审核并做出处理。

B端和C端的区别

接下来,我们就要谈谈有关设计的问题了,因为 B 端产品服务的对象不同,所以它和 C 端的设计有一定的差异,下面来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

1. 需求特点

对于 B 端的产品来说,要解决的问题通常都是比较明确、显性的。比如前面提到的零售公司在日常运营中需要记录产品从买入到卖出的流程和数据,产品制定功能时就会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可以说,B 端和 C 端产品在需求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主体对象不同。C 端产品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需求,从功能的制定到交互和设计都围绕目标用户展开。而 B 端产品要解决的是企业运营的问题,以完整的实现目标功能为核心,往往是要用户牺牲体验去适应功能,而不会为了体验去删改功能。

不同于一些简单的 C 端项目,即使对需求内容没有什么理解,只要拿到了产品的原型也能轻松完成设计。而 B 端的需求往往非常的复杂,一个界面或者组件会有非常多不同的状态和细节变化,且操作内容相互交叉,在我们对需求缺乏理解的时候,做出来的设计只会漏洞百出。

2. 交互特点

对于一般的 C 端产品来说,产品通常只是用来获取信息的载体,我们通过操作界面来获取商品、视频、动态、新闻等内容。很多时候,会将部分操作状态、交互方式进行隐藏,以更好的展示内容。

但在 B 端产品中,虽然信息的展示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去筛选或者处理信息。因为这些操作往往步骤比较多,且可操作的选项也多,所以产品对于交互要有更清晰明确的反馈。

例如,可操作的功能都要罗列展示出来,鼠标悬停,跳转,状态变更等等也要有对应样式,并且许多操作步骤需要通过文字提示告知用户结果。和 C 端的交互比起来,虽然 B 端产品会显得「啰嗦」,原因就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准确的操作感受,不让用户去「猜」或者刻意「探索」小细节。

3. 设计特点

当我们面向 C 端用户设计的时候,往往需要增加一些额外的视觉元素来呈现品牌和情感化的表达,并且也要去满足目标用户的个性化需要,所以多数 C 端产品看起来会显得「花哨」。

而 B 端产品是为了解决企业的问题,是需要用户长时间操作并完成工作任务的,对于操作和展示内容无关的元素,越少越好。很多新人会热衷于下方这类以 C 端视觉标准进行设计的管理界面,但它们对于真实的使用体验来说显得过于冗余。

优秀的 B 端界面设计在视觉的表现上一定是克制、简洁、干练的,因为超出操作需要的视觉元素越多,对于用户认知的负担就越重。

4. 技术特点

和手机客户端不同的是,网页可以随意的更改宽度,显示内容区域差距极大。往往我们既要考虑 1024px 的正常显示,也要考虑在 2560px 宽下的显示效果。那么,这就需要设计师对于前端的知识和框架有深刻的理解,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那么页面的自适应布局设计将无从谈起。

所以,设计师在进行 B 端设计前,要能熟练掌握 HTML5 和 CSS3 的内容,并能理解 JS 对于页面布局的计算方法。

并且,除了完全独立设计开发的项目以外,还有大量的 B 端项目是采用第三方框架开发而成的,如 Ant、SBadmin、Element 等等。这是因为这些第三方程序可以帮助团队节省大量的开发时间和精力,避免重复造轮子。

实际上,B 端的设计内容是可以拆分成若干模块的,每个模块都有特定的知识点和理论需要掌握。所以最后,就来分享一下做 B 端产品设计时我们具体在设计什么内容。

B端设计的内容

1. 布局设计

B 端产品,就是一套商业系统,在这个系统需要包含众多的信息和操作功能,而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定义一套布局框架,将信息和操作功能整合进去,实现有序、统一的操作体验。

通常,管理界面的布局会包含以下几种固定的内容:

  • 导航
  • 状态栏
  • 内容区域
  • 弹窗/边栏

比如常见的几种布局类型:

当然,布局的设计远不是到这里就结束了,除了部分具体的字段、链接以外,我们还要将自适应的前端技术考虑进去,如何在拉伸浏览器的同时,保证这套布局的正常使用。

2. 控件设计

作为 UI 设计的一部分,控件的设计自然也少不了。多数控件的设计和一般网页设计所需的控件差不多,类似按钮、菜单栏、分页栏、面包屑、通知栏、下拉菜单等等。

这部分内容设计起来没有技术难点,但我们前面讲过,B 端产品在交互反馈上的需求,使得我们对控件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它们的状态。

例如,一个按钮可以包含默认、鼠标悬浮、点击、已点击、不可点、加载中等多种状态,这些状态设计得越全面,则操作的体验就越好。

3. 表单设计

表单是一个接触频率非常高,但对新人来说很陌生的词汇。简单点理解,它就是用来在界面中键入信息的控件的合集。比如输入框、复选框、单选框、下拉选框等等。

在 B 端设计中经常需要用一系列的表单控件组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操作,比如在后台创建一个用户账号,可能就需要通过在输入框输入用户名、密码,然后用单选框选择性别,复选框选择爱好,日期下拉菜单选择生日等等。

或者,我们还会使用表单的内容进行高级的筛选操作,通过不同的表单控件来设置筛选条件,缩小结果的范畴。

4. 表格设计

在 B 端产品中,数据主要通过表格的形式展现。而有些产品对于表格的理解一无所知,甚至连 Excel 都没有用过。

表格是 B 端产品呈现信息和数据最重要的组件之一,无论是用户、产品、订单或者记录,我们都需要依靠表格的展现形式进行梳理。

但是,表格的设计并不只是枯燥的画好线条方格,而是要根据业务的属性、字段的类型和显示数量灵活的调整,以及还要考虑如果对每一条数据进行编辑、选中、移动等操作的交互方式。

5. 图表设计

最后,就要讲讲图表的设计了。在大数据概念大热的今天,人们对数据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在新闻还是在会议的 PPT 上,我们都会看见各种各样的数据内容。而这些数据,通常都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常见的图表包含折线图、扇形图、柱状图、曲线图等等,比较常见。但是,有一个普遍的谬误是,很多新手错误地将图表的设计理解成数据可视化设计。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更复杂、多样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在设计上难度更高,且需要极其高昂的开发成本,我们会在后续的内容里说明。

所以,在 B 端设计中,我们对数据的展示只要专注于了解主流的图表类型,并明白如何根据数据展示的需要对它们进行运用即可。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 B 端产品设计的内容,简单地对管理平台的设计进行扫盲,让大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对一些错误的想法进行纠正。

本文由@山人小道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画的越形象,越难通关。

在猜画小歌的世界,

只有灵魂画手方能步步为营!

点击“阅读全文”

升级版的“猜CAR小歌”可敢一战?

阅读原文H5链接:http://html5.itrax.cn/v3/idea/SMy7byoW?from=singlemessage&suid=4E0A7C95-1211-4086-A99B-586106AF5F2C&sl=1

式1:服务号+自定义菜单+智能客服:解决流程类客服问题

微信服务号开放了自定义菜单API接口,企业可以自主定制菜单模式。服务号在本质上已经接近SCRM客服系统,目的是为企业的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改变了以往公众平台群发消息打扰模式,显得更加亲民。

这种模式适合提供系统化服务的企业,用户有较强的主动需求。以招商银行的服务号为例,招行微信账号几乎取代了90%的招行常规客服功能,大大缓解了招行每年平均增长50%的客服压力。招行的自定义菜单,用户在微信中点击后可以查询账单,转账汇款,投资理财产品,积分查询等。另外,招行微信账号还开始取代短信提醒功能。用户每一次刷卡后都会收到微信推送提醒,而短信只会给单次刷卡100元以上的交易发送提醒。在功能的实现上通过微信提供开放的API相应接口,当查询某项服务内容的时候,微信反馈回来的链接都会跳转向一个手机HTML5页面,是微缩版的官网。目前标杆案例还有小米手机,南方航空,广东联通,央视新闻,广州公安。

同理,B2B类企业也适合这种模式,尤其上游厂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为经销商提供相应的服务,降低了生意门槛。科通芯城公众平台上,经销商可以通过自定义菜单查询新品,特价促销产品,价格,订单,发货,应收,库存。大大减少了彼此之间的沟通成本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

模式2:服务号+自定义菜单+人工客服:解决售后类客服问题

这种模式适合有售后后续服务的产品或者品牌,通过微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增加客户满意度。以小米手机公众服务号为例,小米手机在自定义菜单里提供活动、服务、产品几项大的服务,最主要的特色是人工客服解答米粉疑惑成为一个主要客服通道。人工解答时间在9:30~21:00

模式3:微信线上活动,加强与粉丝的互动

这种活动模式已经趋于成熟,意在加强与粉丝的互动,让粉丝参与到品牌活动中。

公益性活动:招行漂流瓶活动

许可式活动:星巴克自然醒活动,通过分享心情推送歌曲

益智性活动:康师傅香辣牛肉面之找茬,1号店之你画我猜,海飞丝实力派之问答闯关

外链式活动:星巴克微信活动直接链向活动官网

优惠性活动:聚美优品专场活动

模式4:内容营销,用好的内容增强粉丝黏性

内容包括趣味性文字,漫画,视频,音乐。

趣味性文字内容:杜蕾斯之一周问答集锦是这方面的典范,通过收集粉丝的问题,并用幽默式的语言来回答这些问题,内容轻松有趣。

漫画:漫画是粉丝是粉丝喜欢的形式,也是碎片时间最爱看的内容。之前联想yoga微信主要以漫画为主,得到了粉丝的喜爱。现在小米微信也有这项内容。

视频、音乐:原创的视频音乐是内容营销良器,呼呼收音机这个公众账号是昆塔微电影盒子总动员的官方账号,主要特点就是针对孩子妈妈,为她们提供原创的小儿故事,以音频形式推送,得到妈妈群体的喜爱。

模式5:定制服务,为目标人群提供最大的便利

这个主要借助微信提供的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当目标客户有相关需求并通过微信发送,系统会根据关键词为粉丝推送最恰当的服务。

这种模式代表性案例是Fm93交通之声,这是一个交通电台,目标人群是司机,司机一般希望通过电台来知道路况,违章情况,天气等。那这些需求就可以通过微信定制实现。

目前司机可以发送关键词给Fm93交通之声来查询自己所行路上的路况,以及所在城市的天气,以及自己或他人违章信息。极大的便利了出行。

模式6:智能陪聊,凸显品牌亲民的一面

这种模式有别于人工陪聊,而是通过建立起庞大的关键词库,并在每个关键词下设置一组或者多组轻松幽默的句子,来满足粉丝聊天的需求。让粉丝看到品牌亲民的一面。

这种模式代表性案例是长虹,长虹将旗下的不同电器赋予不同性格拟人化。当粉丝去“调戏”长虹时,会得到各种拟人电器的回应。粉丝在围观调戏的同时,加深了对品牌的印象。相同公众账号还有搜房的北京地产,人人网的小黄鸡。

模式7:群组俱乐部,培养最忠实的粉丝圈

我一直在想,微信不仅能承载宣传品牌形象这一功能,而且同样可以培育起最忠实的消费群体。这就是群组功能,比如某一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将最喜欢自己品牌的粉丝加入到一个群组里,形成俱乐部形式,在群组里,这些粉丝有普通粉丝难以得到的某些特权,比如形象大使什么的。这个群里所有的粉丝会肩负起宣传品牌的责任。仅是构想,还未发现好的案例。

模式8:多屏互动技术,微信成为一屏

以汽车为例,利用多屏互动技术,可以将微信通PC接通,通过重力感应等技术实现微信操控PC端表现。比如通过微信摇一摇等,可以看汽车内外观或者全景。

二、电商、有门店类品牌如何玩转微信

模式9:线上活动+APP类优惠券+线下优惠券门店消费

这种模式以吉野家,麦当劳这种有门店类的品牌最为实用。通过微信举办线上活动,通过开发APP可以生成优惠券,消费者可以用优惠券到线下门店消费。吉野家微信营销之“看脸吃我”案例就是这种模式最好的实践。

模式10:微信会员卡,实现会员营销

传统会员卡有物料成本而且不好发放,现在微信可以做到。深圳海岸城微信促销活动,即用户扫描商家二维码,便能够得到一张会员卡,会员卡存储在用户微信账号当中,在消费时候便能够得到特定商家的会员折扣服务。商家通过微信获得精准目标人群,推广成本不高,对实现品牌口碑和用户量的长期积累颇有好处。

模式11:位置+优惠券,去最近的门店消费

微信的位置功能是O2O得以实现的利器。以麦当劳为例,消费者可以把自己的位置发送给麦当劳的微信,麦当劳会反馈回来离消费者最近的门店,消费者可以在线领取优惠券,去麦当劳消费即可。

模式12:附近的人+二维码

微信可以查看附近的人,商家可以将优惠信息放在介绍里,当消费者看到优惠信息后可以凭扫描商家二维码关注微信方式获得优惠。

模式13:朋友圈电商+分享

微信支付功能的开通,使朋友圈电商成为可能。靠朋友的口碑推荐,在朋友圈也能卖货,成功案例是王峰卖表。同时鼓励消费者将优惠券等自己的朋友圈里,朋友也可以通过优惠券获得相同的优惠,会加大促销的力度以及宣传层次。

三、个人、机构、媒体如何玩转微信

模式14:会员收费

会员收费是陈坤创造的,这种模式也可以延伸到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影响力或者有足够好的内容也是可是试试的。

模式15:订阅号+垂直媒体平台

做订阅号,须分享有营养的内容,但没有定位也是不行的。必须专一面,让用户有相关需求时想到你。比如socialbeta的招聘,只发新媒体类招聘信息。有找工作的需求时我会想起这个账号。速途网的微媒体,只分享和微营销相关的内容,我在想了解微营销方面的内容时候也会想起这个账号。而其他官微,由于内容发的比较杂,在被折叠后,几乎不会打开看,因为不知道它会向你说什么。

文章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