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了解什么是HTML5

TML5是HTML的最新版本,HTML又称为超文本语言。如今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能支持HTML5。HTML5培训认为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开发更优秀、更高效的Web应用,它是在开放Web标准下开发的API和规范的。对于iOS和Android设备,都能很好的支持HTML5,因为它们运行的浏览器Safari、Chrome都基于WebKit,WebKit对HTML5有相当出色的支持。

Web应用

Web应用是指与桌面应用相似的web应用(Word、IE、Web浏览器),简而言之,Web应用就是不直接在计算机上打开,而是通过Web浏览器来运行。使用HTML5为iOS和Android设计Web页面的好处是在未来的设备上可以继续使用。

HTML5中的新标签

<article>-文档或站点的一个独立部分

<aside>-页面或站点主题之外的内容

<figcaption>-figure元素的标题

<figure>-独立于文本流之外的一段流内容(图形、图表)

<footer>-文档或章节的页脚

<header>-文档或标题的页眉

<hgroup>-标题组

<nav>-导航

<section>-章节部分

以下是一小段代码:

在许多Web设计中,<div id = "header">,在HTML5中将写成<header>,还有一些其他不同变化。

HTML5新的多媒体标签

<audio>-内嵌音频文件

<canvas>-内嵌动态图形

<embed>-增添其他不包含特定H5元素的技术

<source>-内嵌音频及视频的源文件

<track>-内嵌音频及视频的辅助多媒体轨道

<video>-内嵌视频文件

HTML5 的新属性

onabort-操作终止时触发

onbeforeonload、onbeforeonunload、onunload-在某一元素记载或卸载之前或同时触发

oncontextmenu-打开菜单时触发

ondrag、ondragend、ondragenter、ongragleave、ongragstart、ongrop-发生拖拽时触发

onerror及onmessage-错误或弹出信息时触发

onscroll-用户滚动浏览器滚动条时触发

onresize-调整元素大小时触发

HTML5拥有与视频、音频、Web应用程序、编辑页面内容、拖拽以及展示浏览器历史等功能相关的API,另外H5开放Web还提供于地理定位、Web存储及离线Web应用程序的API,这些都非常适合在移动设备上使用。

用CSS3设计移动页面样式

CSS(层叠样式表),是移动Web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SS用于定义HTML文档的外观,Web页面显示或特定移动设备来定制HTML样式。创建CSS样式表,CSS由附加了样式属性的一个或者多个选择器组成。例如在更改段落的文本颜色时,可以写为:

p {

color:red;

}

p为选择器,样式属性为color:red。如果要加入第二个选择器,需要逗号隔开

p, .redText }

color: red

}

样式表附加到Web页面的方法:

1、内联在标签中

2、内嵌于HTML开头

3、放在一个独立文档作为样式表

内联:

将单一段落的文本颜色定位为红色

<p : red;">

内联的缺点是只能定义所在标签的样式,如果要讲所有段落都定义为红色时,需要就爱那个样式属性添加在每个段落。

内嵌:

内嵌样式表位于文档的<head>标签中,使用<style>标签,下面是讲所有段落文本设置为红色

效果如下:

内嵌样式与内联样式一样,只能影响所处页面的样式。如果我们需要将同一样式作用于其他Web页面,需要将它们分别粘贴到每个页面,这个时候独立的样式表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外联样式表

创建外联样式表的步骤:

1.打开一个新文档

2.编写样式表,但是要去掉<style>标签

3. 讲该文件保存为扩展名为.css的样式表文件,例如 :style.css

下面的代码是将段落定义为红色并包含其他样式的样式表

ps:完成样式表,要记得讲它附加到Web页面中,在文档开头加一个指向样式表的<link>标签。代码如下:

<link href = "styles.css" rel="stylesheet">

ps:外联样式表可以提高网站加载速度,如果将所有样式放在同一个文档中的外联样式表

学习无止境,郑州HTML5培训哪里好,快来蓝鸥HTML5培训看看吧,督促自己不断前进!

几篇文章已经基本上把Web App和Native App的优劣讲清楚了。

不过还是想提醒大家注意,Web App,现在有时候也称为轻应用,不仅是通过浏览器就能打开的应用。现在随着HTML 5在手机端的优越性,已经慢慢称为了Web App的主流。Web App除了出现在PC的浏览器中,还大量出现在手机浏览器中或一些平台级应用中,例如微信中大量的交互内容,都属于Web App的范畴。

HTML 5取代的只是之前的HTML和Flash

HTML5是一种彻彻底底的Web技术,包括最新的网页端的脚本语言HTML5语言、Javascript 2.0和CSS 3.0这三部分。HTML5的主要目标是取代原有的脚本语言HTML,提供更好的交互效果和更丰富的API,以及更高的运行效率。

HTML5取代的是很多很多年前产生的HTML版本。熟悉互联网的人肯定清楚,互联网可谓日新月异,但是支撑整个互联网的语言HTML,在HTML5以前却变化不大,这个严重阻碍了互联网本身的发展,这才是产生HTML5的一个根本原因。还有以前也常见Flash的应用场景,会被HTML5取代。

现在对HTML5的指责,主要是针对HTML5的性能,也就是常说的“用户体验”这一方面,由于HTML5是脚本语言,再加上Javascript 2.0实际上还是单线程运行的,运行的效率上客观地讲,确实比不上Native App。但是,如果用HTML5做前端的轻应用,哪怕是在手机上实现,性能已经足够了,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基于HTML5的轻应用出现的手机端的原因。另外,随着浏览器对HTML5的支持越来越好,手机CPU速度越来越快,以及各种引擎对HTML5的优化,用户体验会越来越好。

因此,很多人主观的把整个Native App行业和HTML5对立起来,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另外,反观Native App,开放应用数量庞大,小团队众多(赚钱的很少),同质化严重,模仿门槛低,刷榜问题严重,都困扰了Native App的发展。

HTML5的新一轮高速增长:微信

下图是今年下半年的HTML5搜索指数,有一个明显的提升。除了基于HTML 5开发的Web本身,随着微信的发展,大量的基于HTML5的内容找到了出口,内容数量疯狂增长中!而现在对HTML5的需求还远远没有得到释放,相信很快很多其它的平台也会支持HTML5的内容,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社会化媒体和自媒体的大环境下,客户把更大精力放在实用的微信轻应用上,而越来越少直接花钱购买Native App,道理很简单,如果采用Native App的方式,我要传播到1000人,并让他们下载安装是个非常难的事儿,但是如果做成轻应用往朋友圈里一传,可能1万人都很轻易达到。

HTML5慢慢演变为一个刚性需求,在需求旺盛的带动下,前端程序员/HTML5工程师的工资水平原来越高,而且好的还非常难求。另一方面,Android和iOS开发工程师,市场需求已经明显放缓。

更有大量的HTML5的公司顺势而生,做大量的Web App应用。产生HTML5内容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伴随这技术的发展,包括国内外都有大量的可视化工具可以快速生成基于HTML5的Web App应用。

对于HTML5被Facebook弃用这件事,除了记住扎克伯格的懊悔之外,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还有一篇报道,如下图所示。

这篇报道说明了什么?并不是Facebook本身不用HTML5了,而是Facebook这个Native App不直接采用HTML5的方式开发。这两者的区别可就太大了,这也引出我的下一个问题。

HTML 5适合小公司,适合做内容

我是HTML5的坚定支持者,但是我至少现在还不认为HTML5可以做所有东西,至少一些太过复杂的重度游戏、一些大型的门户(包括上面说的Facebook)、一些涉及高运算或复杂算法的应用,我个人认为至少现阶段还不适应用HTML5去开发。

所以...HTML5和Native App会走向融合 !

HTML5 Web App和Native App各有优势,互为补充,能不能不把技术直接对立起来,而是用技术的进步来解决技术还存在的问题,使二者从对立走向融合。而且我个人觉得结合的场景最好在大型的Native App平台,并且这些平台是可以UGC或PGC产生内容的。

我们以微信为例,微信这个应用本身就是一个Native App,但是在这个巨大的平台里面,又可以容纳海量的HTML5 Web App,这样的轻应用,充分发挥Native App的运行效率,同时又以海量的Web App来扩充其内容,给用户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和更优质的交互内容,这样不是很好吗?

现在来看一下如果基于HTML5的Web App和Native App融合,形成一种Hybrid App,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吧:

同时还解决了,海量的Native App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Hybrid App内部的Web App来动态提供交互内容,而不是安装按量的Native App应用。

另外,由于服务的统一性,降低了需要学习每个Native App的用户时间成本。

Hybrid App的优势显而易见,成本低、跨平台、不用下载-安装-更新、动态数据、维护容易,而且有现成的内容出口。而且我们这里的Hybrid App主要是指在大型平台化应用(Native Platform App)结构之下的Hybrid App,可以理解为1个Native App对应N个Web App的结构,或是一个母Native App和N个子Web App的结构,而不是简单的把Web开发和Native App开发做一个结合。

在技术上,Hybrid App的架构好处也显而易见,例如,HTML5不能自动播放语音或视频,但是微信可以。同时,微信也开放各种接口给内部的Web App调用,这样就扩展了原生的HTML5 Web App的功能,且更好的提供服务,开发上也非常简单。

本文作者是孟智平,VXPLO 互动大师 CEO,邮箱:troy@vxplo.com

致歉:36氪上周发表的一篇讨论HTML5未来的文章《Web与App的未来不是生死之争,而是融合,腾讯就在这么干》是根据笔名为Hans的作者(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微信号1396255225)之前的投稿修改,调整了文章结构、更换了标题,导致部分观点的表述和原文有所出入。在等待Hans邮件审核的时候编辑误触发表,虽然责任编辑一经发现后马上撤下,但是还是给Hans本人带来困扰。对本文对Hans可能造成一切损失表示歉意,同时责任编辑会承担相应处罚,未来我们也会加强和投稿者的沟通,优化流程,保证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再次同时向36氪的读者和Hans致歉。

2014年一个引爆朋友圈的H5小游戏《围住神经猫》开始,各行各业不断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H5创意。“H5”,这个由HTML5简化而来的词汇,借助微信平台,正在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后来支付宝的十年账单引发热议,各大企业的年终总结现也热衷于用H5技术实现,优秀的互动体验令原本乏味的总结报告有趣生动了起来。毫无疑问,HTML5将是未来互联网技术的制高点。

HTML5网页的多媒体特性、三维、图形及特效,超炫的浏览体验,使得HTML5不仅在电脑浏览器上可以呈现令人惊叹的效果,在移动设备上更加表现不凡,它改变了企业网络广告的模式与分布。HTML5与移动互联网现在如胶如漆。HTML5具有的本地存储功能、设备兼容性、地理位置信息等特性,非常适用于移动开发,帮助企业构建应用平台。作为时下热门的技术,掌握HTML5技术的人才,前景还是不可估量的。

可能有人会问,我对HTML5一点都不了解,适合学HTML5吗?

学习HTML5编程这门技能,学习遇到的困难远没有学习之前施加给自己的压力大,每个人接触新的技能,都会抱着“难不难,我没有基础,能学会吗”这样的疑问。

课工场HTML5培训总监认为,对未知事物存在疑虑和担心自己做不好,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只要认真对待,积极学习,学好HTML5编程语言其实不难。另外,课工场针对各个基础阶段的人设计了对应的HTML5教程,可在线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提升自己。

那么,零基础学习HTML5,到底需要什么基础呢?

我们分两种情况来分析:

1.如果零基础的情况下想去学代码的话,就得把HTML5、CSS3、JavaScript三个都学了,这样就不需要各种求供应商和技术了。

这种情况下建议在网上利用HTML5教程学习,并结合书本教材同步进行。

网上学习平台有很多,如课工场(www.kgc.cn)的HTML5视频教程,提供各个基础阶段的实用教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课程进行学习。而且,在线学习,很多课程都是免费的,学习起来比较方便。

同时,推荐几本可以学习的书籍:

《Head first HTML&CSS》:入门级必备,难度合适

《JavaScript DOM编程艺术》:同样入门级教材

《HTML5权威指南》:内容全面,进阶阶段可看

两者搭配学习,更容易理解。

2、如果只需要能制作出简单的H5页面,就可以绕过代码这关,善用各类H5制作平台,应该都能轻松上手。

如Maka、初页、秀制作等。当然,网上也有很多制作H5页面的HTML5教程,教你轻松制作出有吸引力的H5页面。

总而言之,学习HTML5开发还是不错的选择,移动时代还是非常火的。根据自身的能力,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选择合适的HTML5教程或者书籍,学好这门技术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