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页面中嵌入其他页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既能丰富自己的页面样式又能增强页面的信息量。
举个例子,如果打算在自己的页面中插入一个视频网站的视频该怎么做呢?
假如我现在自己的页面中嵌入这个视频,
我只需要在视频下侧找到"分享"。
点击之后出现这样的对话框,如图:
通过在我们的页面中粘贴这段通用代码就可以显示这个视频了。
代码如下:
<iframe height=498 width=510 src='http://player.youku.com/embed/XNDQ5Mjg1MTU1Mg=='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下面就写到我们的页面中试试吧。
首先复制"第一个网页.html"文件,改名为"在页面中嵌入页面.html"保存,然后用记事本打开,修改<head></head>标签中的<title>第一个页面</title>编辑为"在页面中嵌入页面"即可,完整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在页面中嵌入页面</title>
</head>
<body>
<iframe height=498 width=510 src='http://player.youku.com/embed/XNDQ5Mjg1MTU1Mg=='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body>
</html>
页面效果如下:
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段代码的含义。
首先要引入一个新标签<iframe>,HTML的使用手册中翻译为"框架",说实话,这么翻译初学者是不知所云的。这个框架元素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自己的页面中嵌入其他页面。
在<iframe>标签中先指定路径属性即src。这里使用的是单引号,实际上只要是半角符号,单引号和双引号都可以的。
然后设置长宽属性,即width和height,大家可以尝试改变数据看看。
frameborder可以为iframe的窗口指定一个边框,大家可以尝试把0改成1看看。大家注意哈,这里输入30和输入1是一样的,因为这个属性不是定义边框的宽度,而是定义是否显示边框!在编程中叫做布尔值,0代表没有边框,1代表有边框!和我们点灯的开关一样!
如图:多了个边框出来。
最后'allowfullscreen'这个描述非常的奇葩,把它删掉没有任何影响。不晓得是干什么的,主要是也不符合html的语法(也可能是我没见识)。如果有详细了解的小伙伴欢迎留言指教,感激不尽。
下面我们尝试修改一下src属性,给它一个别的路径看看。例如: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在页面中嵌入页面</title>
</head>
<body>
<iframe height=498 width=510 src='https://www.toutiao.com/i6790673377188119052/'>
</iframe>
</body>
</html>
需要注意的是,修改了src并保存文件之后要把原页面关闭然后重新打开才可以正常显示!
效果如下:
在浏览网页时我们还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有一个独立窗口显示嵌套的页面,上面有个标题,一点击就会跳到那个嵌入的页面上,这个其实很简答,使用一个<a></a>元素即可办到,示例代码如下:
<a href="https://www.toutiao.com/i6790673377188119052/">HTML中的块级元素与内联元素——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a>
<iframe height=498 width=510 src='https://www.toutiao.com/i6790673377188119052/'></iframe>
页面示例如下:
框架元素并没有换行,所有我们可以推测出<iframe>标签实际上是个内联元素,如何让它换行呢?
为<iframe>的style属性中写入display:block即可。这句代码的意思是按照块元素来显示<iframe>内容。
示例代码如下:
<iframe height=498 width=510 style = "display:block;"src='https://www.toutiao.com/i6790673377188119052/'></iframe>
页面效果如下:
是不是很有意思。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个更有趣的玩法。如图所示:
这个怎么做呢?
这就要介绍<iframe>标签中的另一个属性:name(名字)
示例代码如下:name="iframe"
<iframe name = "iframe" height=498 width=510style = "display:block;"src='https://www.toutiao.com/i6790673377188119052/'allowfullscreen'></iframe>
这里讲个题外话,如果大家了解中国古代的"请神术"的话就会知道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就是如果我们能叫出鬼神的名字就可以驱使它。
编程也是这样,我们给函数或变量一个名字后,就可以随时随地的驱使它。
现在我们给<iframe>起了个名字叫做"iframe",当然您可以使用其他名字也没问题,但要使用英文或汉语拼音命名,名字是英语字母组合最好。
有了名字之后,<a>标签就要驱使<iframe>标签来显示自己路径下的内容,如何驱使呢?
大家还记得<a>标签中有一个target属性吗?只要让target="iframename"即可!
也就是target="iframe"。示例代码如下:大家要注意的是<a>标签也是内联元素,也需要添加display:block,不然也是排在一列显示。
<a style = "display:block;" target="iframe" href="https://www.toutiao.com/i6790673377188119052/">HTML中的块级元素与内联元素——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a><!--第一个a链接的是头条文章-->
<a style = "display:block;" target="iframe"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BC-20/1555348?fromtitle=%E6%AD%BC20&fromid=1838467&fr=aladdin"> 歼20战斗机百科</a><!--第二个a链接的是百度百科-->
<a style = "display:block;"target="iframe" href="image1.jpg">IT美女</a><!--第三个a链接的是本地图片-->
<iframe name = "iframe" height=498 width=510style = "display:block;"></iframe>
只要我们为不同的<a>标签赋予target="iframe"的属性,点击这些<a>标签就可以在叫做"iframe"的框架元素中显示自己的页面。这时我们可以把<iframe>标签中的src属性删除掉,保存文件后,关闭测试网页,再重新打开,效果如下:
初始状态下,因为框架元素中的src是空的,所以打开后是空白的。如果您觉得单调可以任意复制3个<a>中的一个href中的链接路径给<iframe>的src属性,打开就是相应的标签。这个就不演示了,大家自己试试即可。
点击第一个链接效果如下:
点击第二个链接如下:
点击第三个链接如下:
最后再强调一下,改完框架的src属性后需要关闭页面后重新打开才可以,刷新的话并不能正确显示!切记!
今天的示例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在页面中嵌入页面</title>
</head>
<body>
<a style = "display:block;" target="iframe" href="https://www.toutiao.com/i6790673377188119052/">HTML中的块级元素与内联元素——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a>
<a style = "display:block;" target="iframe"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BC-20/1555348?fromtitle=%E6%AD%BC20&fromid=1838467&fr=aladdin">歼20战斗机百科</a>
<a style = "display:block;" target="iframe" href="image1.jpg">IT美女</a>
<iframe name = "iframe" height=498 width=510 style = "display:block;"></iframe>
</body>
</html>
今天的内容结束了,明天我将会为大家介绍<object>和<embed>这两个标签,它们可以在页面中嵌入更多有趣的东西。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我,阅读中遇到任何问题请给我留言,如有疏漏或错误欢迎大家斧正,不胜感激!
HTML序章(学习目的、对象、基本概念)——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是什么?——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第一个HTML页面如何写?——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页面中head标签有啥用?——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初识meta标签与SEO——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中的元素使用方法1——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中的元素使用方法2——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元素中的属性1——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元素中的属性2(路径详解)——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使用HTML添加表格1(基本元素)——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使用HTML添加表格2(表格头部与脚部)——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使用HTML添加表格3(间距与颜色)——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使用HTML添加表格4(行颜色与表格嵌套)——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16进制颜色表示与RGB色彩模型——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中的块级元素与内联元素——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初识HTML中的<div>块元素——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在HTML页面中嵌入其他页面的方法——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封闭在家学网页制作!为页面嵌入PDF文件——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表单元素初识1——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表单元素初识2——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表单3(下拉列表、多行文字输入)——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表单4(form的action、method属性)——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列表制作讲解——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为HTML页面添加视频、音频的方法——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音视频格式转换神器与html视频元素加字幕——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HTML中使用<a>标签实现文本内链接——零基础自学网页制作
了执行Javascript,需要在HTML文件内以特定的方式书写JavaScript的代码,JavaScript的书写方法有多种,其执行的流程也各不相同:
此种嵌入方法无法操作<script>之后的DOM元素。因为<script>之后的DOM元素还未构造,因此在<script>标签内就无法取得位于其后的DOM元素。
此种嵌入方法可以指定defer、async属性。defer可以推迟执行,async可以异步执行。
此种嵌入方法在页面读取完后再对其执行,所以可以对所有的DOM元素操作。
<body onload="alert('hello')">
window.onload = function(){alert('hello');};
当window.onload事件触发时,页面上所有的DOM、样式表、脚本、图片、flash都已经加载完成了。
//window.onload不能同时编写多个。
//以下代码无法正确执行,结果只输出第二个。
window.onload = function(){
alert("test1");
};
window.onload = function(){
alert("test2");
};
//$(document).ready()能同时编写多个
//结果两次都输出
$(document).ready(function(){
alert("Hello World");
});
$(document).ready(function(){
alert("Hello again");
});
window.onload和body中onload也有些许区别: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code.jquery.com/jquery-1.9.0.js"></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window.onload = haha;
function haha(){console.log("window.onload");}
if(document.addEventListener){
function DOMContentLoaded(){
console.log("DOMContentLoaded");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 "DOMContentLoaded", DOMContentLoaded, false );
}</script>
</head>
<body onload="console.log('bodyonload');">
<div id="div1">a</div>
</body>
</html>
在IE10和FireFox下,结果为 :
"DOMContentLoaded"
"bodyonload"
说明body中的onload会覆盖window.onload
在chrome下,结果为:
DOMContentLoaded
window.onload
bodyonload
然后,如果把javascript代码移到最下面,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呢?
chrome和IE10、FireFox的结果竟然是一样的:
DOMContentLoaded
window.onload
IE 10、Fire Fox可以理解,window.on load和body中的 on load 谁在下面就是谁覆盖谁,只会执行后面的那个。
onload方法可能需要等待时间,而本方法可以在完成HTML解析后发生的事件,减少等待时间。
在chrome、IE10和FireFox中,执行结果是:DOMContentLoaded然后才是onload的输出。所以说一般情况下,DOMContentLoaded事件要在window.onload之前执行,当DOM树构建完成的时候就会执行DOMContentLoaded事件。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query2.js"></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window.onload = haha;
function haha(){console.log(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1"));}
if(document.addEventListener){
function DOMContentLoaded(){
console.log("DOMContentLoaded");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 "DOMContentLoaded", DOMContentLoaded, false );
}
</script>
</head>
<body>
<div id="div1">a</div>
</body>
</html>
如果你是个jQuery使用者,你可能会经常使用$(document).ready();或者$(function(){}),这都是使用了DOMContentLoaded事件
5.1 使用原生js方法
动态创建script标签,并指定script的src属性
function loadJs(url, callback) {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type = "text/javascript";
if (typeof(callback) != "undefined") {
if (script.readyState) {
scrip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 (script.readyState == "loaded" || script.readyState == "complete") {
script.onreadystatechange = null;
callback();
}
}
} else {
script.onload = function() {
callback();
}
}
}
script.src = url;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
loadJs("test.js", function() {
alert('done');
});
还可以使用同样的原理动态加载css文件,只不过插入的的父节点是head标签。
5.2 使用document.write/writeln()方式
该种方式可以实现js文件的动态加载,原理就是在重写文档流,这种方式会导致整个页面重绘。
document.writeln("<script src=\"http://lib.sinaapp.com/js/jquery/1.6/jquery.min.js\"></script>");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字符的转义。
5.3 使用jQuery
使用getScript(url,callback)方法实现动态加载js文件
$.getScript('test.js',function(){
alert('done');
});
-End-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