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App“免费试用”?小心有陷阱

App“免费试用”?小心有陷阱

些App推出“7天免费试用”“1元享7天”等颇具噱头的“福利”,不少消费者掉入背后暗藏的自动扣费陷阱,待回过神来,却维权无门、投诉无果。

点击免费试用,直接被扣费

河南郑州的吴女士不久前遇到一件糟心事:由于想使用某个特定滤镜,吴女士下载了一款手机修图软件,软件内页面显示“七天免费试用,到期自动续费98元,可随时取消”。不料,开通该服务后,吴女士的账户直接被扣款一年会员费用98元。“这叫什么免费试用,这明明就是买一年会员赠送7天。”吴女士说。

湖南衡阳的郑女士临时需要使用视频剪辑软件,在手机应用商城搜索下载了一款标注“7天免费试用”字样的App。在点击免费试用后,郑女士非常有防范意识地在免费试用当天便取消了试用及与之绑定的“订阅”服务,但仍然被扣除了一年会员费。郑女士表示,宣传时明明注明了免费试用,可一旦使用就直接扣费。

半月谈记者在调查中发现,App“免费试用”广告在使用过程中屡次出现。有的App首页提示“免费试用3天”“1元享7天”等福利针对首次下载的新用户,有的App则经常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自动弹出“免费试用”相关字眼和页面,引导消费者点击。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近两万条与“免费试用”相关的投诉。此类投诉中,大部分消费者都表示开通“免费试用”后被立即扣费,有的消费者则在免费试用期未结束期间被扣费,还有的消费者因相关软件未提前通过短信等方式告知免费试用期满,期满后未及时取消“订阅”被“自动续费”。“免费试用”低价享用陷阱已成一些App的营销套路。

套路不少,维权不易

“免费试用”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套路有哪些?

——文字“障眼法”:大字吸引眼球,小字暗藏套路。不少消费者反映,App软件常将“免费试用”“1元享7天”等“大字”设计在交互页面的醒目位置,或直接通过弹窗吸引用户注意,而“第7天自动续费,¥128/年”等信息则以“小字”形式出现,涉及“会员协议”等内容更需要消费者专门点击,跳转页面后才能查看,整个支付过程一闪而过,通过模糊的表述诱导消费者消费。山东枣庄的张女士在被扣款后详细翻阅该软件的使用协议,未发现任何有关免费试用的解释条款。

文字障眼法

——客服“躲猫猫”:虚标客服或根本没有客服联系方式。“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称其在苹果应用商店下载了一款App,确认点击免费试用后立即被扣费398元,该消费者在维权时发现App中“联系客服”几个字是虚假标注,根本没有客服的联系方式。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下载的手机应用软件上没有客服、找不到客服电话、客服不作为、联系手机应用商城客服却一直被驳回退款申请等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部分App会诱导消费者勾选众多选项,其中包括不得取消订阅,事后就算消费者回过神来也不能取消订阅或退款。

——扣费“牛皮癣”:App收费一旦沾上就难以彻底摆脱。免密支付、订阅服务、自动续费……来自广州的大学生李明哲告诉记者,在确认点击“免费试用”后,一些App便会自动触发“免密支付”在后台扣费,除非在后台手动取消订阅,卸载都不能帮助用户免遭扣费。有的App规定需在试用期结束前至少24小时取消订阅,却不在显著位置提示,让人防不胜防。有的App甚至直接在服务协议中称“会员一旦购买成功,表明您已经使用了该商品”,直接给免费试用期未满被提前扣费、支付完未使用便立即被扣费等侵权现象披上了“合理”外衣。

多方联动,加强监管

专家认为,“免费试用”等低价优享“福利”看似有性价比,却暗藏续费陷阱,障眼法、文字游戏和“霸王条款”等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对此,专家建议多方联动加强监管。

首先,有针对性地制定较为可行的实施细则。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已对“自动续费”等现象作出了明确规定,而“免费试用 ”作为相对较新的市场营销手段,其商业策略具有复杂性,操作细节因商家而异,用统一标准进行规范更具挑战。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建议,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消协等应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推行较为可行的“免费试用”相关规则和标准,确保条文清晰、具体,明确App运营商在提供此类服务时应履行的义务。同时,在日常监管中,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便捷、高效的在线纠纷解决平台,畅通消费者非诉讼纠纷维权渠道。

其次,商家积极自查,软件平台、应用商店加强审核。欧卫安建议,App运营商应积极自查自纠,将解释条款内容以显著方式在广告、商品或支付页面中进行标注说明,采取合理方式提示消费者注意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格式条款,达到充分说明、确保消费者知晓的效果,注重口碑和长远效益。同时,软件平台、手机应用商店也应在App上架时加强审核,确保商家提供的免费试用信息真实有效,严厉处罚违规操作商家,在源头紧守防线。

最后,积极开展宣教活动,助力消费者远离陷阱。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相关部门可瞄准侵权问题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将违规商家公之于众,一方面对平台、运营商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广大消费者擦亮眼睛。此外,开展与“免费试用”等乱象相关的宣教活动,引导消费者在点击“免费试用”前详细了解解释条款,告知消费者需特别留意的款项示例,消费者可更及时、理智地选择退订或拒绝购买。

半月谈记者:胡林果 / 参与采写:张璐

来源: 半月谈

.简介

WPF (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 允许创建自定义控件,以便在应用程序中重用特定的功能和外观。

创建从Control 类派生的控件时,可使用模板定义它的外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运算逻辑从视觉表示形式中分离出来。通过使用命令和绑定(而不是事件)并尽可能避免引用 ControlTemplate 中的元素,也可确保分离 UI 和逻辑。

二.WPF自定义控件的创建

下面创建一个LedControl自定义控件为例。

1. 创建一个新的WPF自定义控件项目

  • 打开Visual Studio并创建一个新的WPF自定义控件项目。
  • 在Visual Studio中,选择“文件” > “新建” > “项目”。
  • 在“新建项目”对话框中,选择“WPF 自定义控件库”模板。
  • 输入项目名称和位置,然后单击“创建”。

2. 设计控件的外观

WPF 中的许多控件使用ControlTemplate定义控件的结构和外观,因为它可以将控件的外观和功能区分开来。重新定义ControlTemplate可以极大地更改控件的外观。

在创建的项目中,打开Generic.xaml 文件。这个文件定义了控件的默认样式和模板。

使用XAML语言在 Generic.xaml 中定义控件的外观。可以使用标准的WPF控件(如Grid、Border、Ellipse等)来构建控件的外观。样式和模板定义了控件的外观和行为,包括边框、背景、文本样式等。

下面为本次编写自定义控件的xaml程序,使用一个椭圆元素,用于表示LED控件。Fill属性使用了TemplateBinding来绑定到控件的Color属性,从而实现了颜色的绑定。

<ResourceDictionary
    xmlns="http://schemas.microsoft.com/winfx/2006/xaml/presentation"
    xmlns:x="http://schemas.microsoft.com/winfx/2006/xaml"
    xmlns:local="clr-namespace:CustomControl">


    <Style TargetType="{x:Type local:LedControl}">
        <Setter Property="Template">
            <Setter.Value>
                <ControlTemplate TargetType="{x:Type local:LedControl}" >
                    <Grid>
                        <Ellipse x:Name="ellipseLED" Fill="{TemplateBinding Color}"/>
                    </Grid>
                </ControlTemplate>
            </Setter.Value>
        </Setter>
</Style>
</ResourceDictionary>


3. 定义控件的属性和依赖属性

在控件的代码文件中定义控件的属性。这些属性将用于设置控件的外观和行为。对于支持数据绑定的属性,可以将它们定义为依赖属性。依赖属性允许属性更改时触发通知,并支持数据绑定。

使用依赖属性,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1. 在样式中设置该属性。
  2. 将该属性绑定到数据源。
  3. 使用动态资源作为该属性的值。
  4. 对该属性进行动画处理。

通过调用DependencyProperty.Register 向属性系统注册该属性名,以指定以下内容:

  1. 属性的名称。
  2. 属性类型。
  3. 拥有属性的类型。
  4. 属性的元数据。元数据包含属性的默认值、CoerceValueCallback和 PropertyChangedCallback。

LedControl.cs 文件中定义控件的属性。这里定义IsBlinking 的依赖属性,用于控制LED是否闪烁;定义Color的依赖属性,用于设置LED 控件的颜色;定义BlinkFrequency的依赖属性,用于设置LED 闪烁的频率;定义ClickCommand的依赖属性,用于触发鼠标按下事件。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Windows;
using System.Windows.Controls;
using System.Windows.Input;
using System.Windows.Media;
using System.Windows.Media.Animation;


namespace CustomControl
{
    public class LedControl : Control
    {
        // 静态构造函数,用于注册默认的控件样式
        static LedControl()
        {
            DefaultStyleKeyProperty.OverrideMetadata(typeof(LedControl), new FrameworkPropertyMetadata(typeof(LedControl)));
        }


        public LedControl()
        {
            MouseDown +=ExecuteClickCommand;
        }


        
         // 获取或设置 LED 控件的颜色
         public Brush Color
         {
             get { return (Brush)GetValue(ColorProperty); }
             set { SetValue(ColorProperty, value); }
         }


         // 获取或设置 LED 控件是否正在闪烁
        public bool IsBlinking
        {
            get { return (bool)GetValue(IsBlinkingProperty); }
            set { SetValue(IsBlinkingProperty, value); }
        }


        // 获取或设置 LED 控件的闪烁频率
        public double BlinkFrequency
        {
            get { return (double)GetValue(BlinkFrequencyProperty); }
            set { SetValue(BlinkFrequencyProperty, value); }
        }


        // 定义 LED 控件的颜色依赖属性
        public static readonly DependencyProperty ColorProperty=    DependencyProperty.Register("Color", typeof(Brush), typeof(LedControl), new PropertyMetadata(Brushes.Red));
        // 定义 LED 控件是否正在闪烁的依赖属性
        public static readonly DependencyProperty IsBlinkingProperty=    DependencyProperty.Register("IsBlinking", typeof(bool), typeof(LedControl), new PropertyMetadata(false, OnIsBlinkingChanged));
        // 定义 LED 控件的闪烁频率依赖属性
        public static readonly DependencyProperty BlinkFrequencyProperty=    DependencyProperty.Register("BlinkFrequency", typeof(double), typeof(LedControl), new PropertyMetadata(1.0, OnBlinkFrequencyChanged));
        // 定义 LED 控件鼠标按下事件依赖属性
        public static readonly DependencyProperty ClickCommandProperty=    DependencyProperty.Register("ClickCommand", typeof(ICommand), typeof(LedControl));


        public ICommand ClickCommand
        {
            get { return (ICommand)GetValue(ClickCommandProperty); }
            set { SetValue(ClickCommandProperty, value); }
        }


        private void ExecuteClickCommand(object sender, MouseEventArgs  e)
        {
            if (ClickCommand !=null && ClickCommand.CanExecute(null))
            {
                ClickCommand.Execute(null);
            }
        }


        // 当 IsBlinking 属性发生变化时调用的静态方法
        private static void OnIsBlinkingChanged(DependencyObject d, DependencyPropertyChangedEventArgs e)
        {
            var led=(LedControl)d;
            led.UpdateBlinking();
        }


        // 当 BlinkFrequency 属性发生变化时调用的静态方法
        private static void OnBlinkFrequencyChanged(DependencyObject d, DependencyPropertyChangedEventArgs e)
        {
            var led=(LedControl)d;
            led.UpdateBlinking();
        }


        // 更新 LED 控件的闪烁状态
        private void UpdateBlinking()
        {
            if (IsBlinking)
            {
                StartBlinking();
            }
            else
            {
                StopBlinking();
            }
        }


        // 启动 LED 控件的闪烁动画
        private void StartBlinking()
        {
            var animation=new DoubleAnimation
            {
                From=1.0,
                To=0.0,
                Duration=new Duration(TimeSpan.FromSeconds(BlinkFrequency)),
                AutoReverse=true,
                RepeatBehavior=RepeatBehavior.Forever
            };


            var storyboard=new Storyboard();
            storyboard.Children.Add(animation);


            Storyboard.SetTarget(animation, this);
            Storyboard.SetTargetProperty(animation, new PropertyPath(OpacityProperty));
            storyboard.Begin();
        }


        // 停止 LED 控件的闪烁动画
        private void StopBlinking()
        {
            // 清除任何现有的动画
            BeginAnimation(OpacityProperty, null);
            Opacity=1.0; // 重置不透明度
        }
    }
}

三、自定义控件的使用及效果

1. 自定义控件的使用

在应用程序中使用自定义控件,并设置属性,绑定事件。实现点击控件闪烁,再次点击停止闪烁的效果。

<Window
        xmlns="http://schemas.microsoft.com/winfx/2006/xaml/presentation"
        xmlns:x="http://schemas.microsoft.com/winfx/2006/xaml"
        xmlns:d="http://schemas.microsoft.com/expression/blend/2008"
        xmlns:mc="http://schemas.openxmlformats.org/markup-compatibility/2006"
        xmlns:local="clr-namespace:CustomControl"
        xmlns:vm="clr-namespace:CustomControl.ViewModel"
        x:Class="CustomControl.MainWindow"
        mc:Ignorable="d"
        DataContext="{x:Static vm:ViewModelLocator.Main}"
        Title="MainWindow" Height="182" Width="188">
    <Grid >
        <local:LedControl HorizontalAlignment="Center" VerticalAlignment="Center" Height="53" Width="50" 
                        IsBlinking="{Binding Blinking, Mode=TwoWay, UpdateSourceTrigger=PropertyChanged}"
                        ClickCommand="{Binding StartCommand}"  Color="Gold" BlinkFrequency="0.5"/>


    </Grid>


using CommunityToolkit.Mvvm.ComponentModel;
using CommunityToolkit.Mvvm.Input;
using CustomControl.View;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ComponentModel;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
using System.Windows.Data;


namespace CustomControl.ViewModel
{
    internal partial class MainViewModel: ObservableObject
    {


        [ObservableProperty]
        private bool blinking;


        [RelayCommand]
        private void Start()
        {
            Blinking=!Blinking;
        }
    }
}

2.自定义控件的使用效果

标题:奖品兑奖难如登天 伪劣假冒暗箱操作

直播抽中金条到手是道具

在某房产直播间抽中的“小霸王电烤箱”,必须本人带着身份证到500公里外的现场才能领奖。说起今年3月的一次直播抽奖经历,定居江西的王娟(化名)哭笑不得。

“看到中奖信息后,我第一时间询问客服发货时间,但对方却回复说礼品需要本人前往该房产营销中心自提,我提出可以承担运费对方也不同意。”王娟说,该房产项目营销中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离自己所在地甚远。

“参加抽奖前也没告诉我要自提,中奖了却找各种借口不兑现,真的很气人。”据王娟回忆,她进入该直播间后只看到抽奖福袋的参加条件是“直接点击评论参与抽奖”,福袋页面除了产品信息外,也没有其他表示中奖后需到店自提的标识。直播过程中,主播从未提醒参与抽奖的用户需要自提。

如今直播带货的形式已席卷购物、社交、外卖等各大平台,为引流和提高直播间活跃度,一些直播间会设置抽奖环节。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直播兑奖套路深。不少直播间开奖时“豪气干云”,兑奖时却“抠抠搜搜”,主播和客服前后态度不一。有受访者吐槽道,本来以为中奖是最难的,没想到兑奖才是难上加难。此外,收到奖品货不对板也是直播抽奖的“槽点”之一,许多二手货、残次品被商家作为福袋发给用户。在盲盒直播间,甚至有商家暗箱操作。

从各种理由推脱不兑奖,到中奖了才被告知奖品要“随单”发,再到收到奖品发现与宣传的相差甚远……为何直播抽奖乱象频发?平台有哪些监管措施?消费者该如何维权?记者展开了采访。

客服各种借口拖延

奖品兑现困难重重

今年以来,来自湖南的刘雨(化名)已陆陆续续在各种平台中过饰品、服饰、彩妆等奖品,为此她还自己总结出了一套“中福袋技巧”。不过,随着在某短视频平台中奖次数的逐渐增多,刘雨的账号被“莫名其妙”地冻结,于是她开始转向另一社交平台,但近期却接连遭遇中奖后拒不兑现的情况:

2月26日,刘雨在某珠宝首饰直播间抽中一只玛瑙手镯,对方却说要先付19.9元押金,到货后再原路返回,“哪有先要钱再退的道理,像骗子,没有同意”;

2月29日,她在某女装直播间抽中毛毡包,下播后要求兑换奖品,客服却一直不回消息;

3月7日,她在某首饰直播间抽中了一条手链,当她询问客服何时发货时,对方却说需要先购物才可以兑奖。

“口口声声说免费抽奖,转头就要求下单,这不是骗人嘛。”刘雨把相关经历发到社交平台后,评论区里有不少网友附和,表示也遇到过直播间抽福袋时没说“随单”,中奖了问客服却说要“随单”的情况。

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以“直播抽奖”为关键字搜索,发现有超过4000余条相关投诉。记者梳理发现,在“兑奖难”这一问题上,网友们被拒绝的理由五花八门:没有加入店铺会员或粉丝团、没有在直播间下单、没有在开奖前付款、中奖口令不正确、查不到中奖记录……

来自广东的曹杰(化名)偶然间点进了一个声称抽奖送手机的直播间,“刚一点进去,主播就说让大家留言自己想要的手机颜色和内存”。

抱着试试的心态,曹杰在评论区输入了自己想要的手机型号和颜色,“没想到主播真的念出了我的名字,说我中奖了,让加入粉丝群后领取奖品”。

曹杰花了一个钻石(大约0.1元)进入该主播的粉丝群。下播后,主播在群里发送了一张名为“iPhone手机商家助手”的二维码并艾特全体成员,称扫码后下载“××极速版”,找小助手填写收货信息,填写提交后1天到2天安排发出。曹杰根据提示下载该软件后,却突然看到一个绑定信息一闪而过,随后手机就陷入了重启循环中。

“码扫了,奖品没拿到,手机还中毒了。”曹杰说,之后,他联系该主播,对方再无任何回应,在该短视频平台举报、找人工客服投诉也没用,“现在就是后悔,以后再也不相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了”。

另据报道,有网友今年2月在某新能源汽车的直播间抽中了“冰雪大世界玩乐礼”——哈尔滨双人游。其间,她一直尝试联系客服兑奖,对方均以各种理由推脱。直到3月7日,网友被通知确实中奖了,但需要在3月13日之前完成旅行。

“有种被耍的感觉。旅游一般要预留时间,客服提前6天才说要过期了。”该网友说,“他们还告诉我,另一个中奖人也放弃了。”

奖品实物质量堪忧

和直播间承诺不符

奖品兑现难如登天,收到奖品的也并不一定是“幸运儿”。

“恭喜抽中福袋!正品苹果平板iPad9.7英寸带充电器!”晚上12点,江苏的秦女士看到自己中奖后整个人都清醒了,她没想到自己能在粉丝人数179万、在线人数7万多的某直播间里抽中福袋。

奖品发货后,秦女士每天都要点进去看看物流信息,然而真正收到的实物却让她感觉“当头浇了一盆凉水”:平板没有封口,背面有好几道划痕,解锁后发现是2012年生产的二手平板,只能用自带软件,不能下载其他软件……

有过类似遭遇的不止秦女士一人。

3月1日,海南的林女士收到了在一名为“年糕××”的直播间抽中的空气炸锅。从领奖到收货倒是挺顺利,但是打开快递后她却“大失所望”:空气炸锅上面的风扇是坏的,扇叶的螺丝也掉了。本着不想浪费的想法,林女士联系了对方客服,对方让她自费退回产品送修。

然而,补发的商品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没有空气炸锅外层的覆膜,顶盖螺丝缺失,有明显的使用痕迹。

林女士带着最后的耐心,和客服反映了商品质量问题,对方承诺再次补发。直到第三次,林女士终于收到了看似能够正常使用的空气炸锅,但这次却没有保修卡和说明书,她有些害怕,“万一是三无电器,使用过程中着火问题就大了”。

实在不敢用的林女士,向对方提出能否“折现”,但被对方拒绝。就这样来回折腾了3次,现在这个空气炸锅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退来退去实在累得慌,有这功夫我都能买一个空气炸锅了。”

今年2月,重庆的王女士参加了某游戏创业公司直播间的“大年初五迎财神”抽奖活动,号称奖品是重量达50克的沙金金条。从中奖到收货都很顺利,但她打开快递才发现,收到的奖品是仿真道具金条。

“沙金是含有黄金的,虽然含量很低,但和道具黄金还是天差地别。商家这是用不实信息引流吸粉。”王女士评价说。

盲盒抽奖暗箱操作

营造假象刺激消费

记者调查发现,有的直播间打出了“盲盒许愿”的旗号,以开盲盒的方式吸引观众参与抽奖。

“玩法规则:一号链接选择一个许愿选项,如果拆出你拍下选项的款式,则许愿成功,成功后看到盲盒底部编号后两位得到相应盲盒。相当于买一赠一。”一主打拆盲盒的直播间中,一号链接商品名为“逛吃旅游季盲盒【许愿成功看区间】”,内容物为一个34.9元的盲盒。该盲盒一套12个,对应直播间里编号1到12的盲盒,花34.9元下单后可以选中编号再许愿,即在下单选项中猜自己下单的盲盒可能拆出来哪些款。直播间内,主播激情介绍道:“每单可以猜4个款式,中奖概率为三分之一。”

就在主播介绍过程中,旁边的助理递过来一个打印好的单子,主播接过单子继续说,有一个网友许了愿,选的是12号,猜的款式是盲盒内容图的第一行。主播随即拿出第12个盲盒,将单子贴在盲盒外包装上之后,将盒拆开,发现并非该网友许愿内容。主播接着展示了盲盒底部编码,并拿出相对应的许愿成功奖励表,“太遗憾了,差一点就能获得我们‘不能说的秘密’盲盒,实物很美的,要不要再下单试一次”。

据该主播说,有不少网友是冲着许愿款来的,每次直播都会更新许愿商品链接。当天的一号商品链接显示,销量已有300余个。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检索“盲盒许愿”等关键词发现,不少网友被这种盲盒许愿抽奖形式所吸引。一网友发帖称,为了得到某盲盒直播间的许愿盲盒礼物(一个大的毛绒玩具),她已经参加了七八场盲盒许愿,但从未猜中过款式。除了猜款式之外,还有的许愿链接下单后是猜盒内商品颜色,网友可以花钱拍下商品链接并许愿两个颜色,任意一个颜色猜对就可以再拆一盒,一直成功就可以一直拆。

曾经就职于浙江杭州某盲盒直播公司的员工刘夏(化名)告诉记者:“这种‘盲盒许愿’抽奖基本都有内幕。”据她介绍,商家在装盒时会随机挑选几个编号位置贴上提前打好的假单。直播中,商家会根据号位将欧气单(好运单)全部“安排”给假单。

刘夏说,对下单的顾客,直播间可以随意控制盲盒款式、颜色。“拿盲盒的时候不会让直播间的人看到是从哪里拿上来的,主播看似拆的是新盒,实际上是场控提前确认了内容物后才递上去的。”此外,此类盲盒抽奖的直播间还会有专门的“鱼”来烘托气氛、诱导下单。所谓的“鱼”是指在直播间中假装自己是“欧皇”(网络流行词,指运气特别好的一类人),营造中奖假象,“或者故意在评论区刷评论,以此来刺激消费”。

平台加强资质审核

完善合规管理体系

今年1月3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直播抽奖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奖后不兑现。消费者中奖后,经营者以各种理由不兑现或故意拖延长时间不发货;二是中奖概率不明。经营者在直播间醒目位置宣传中奖概率100%,但实际中奖概率极低或奖品多为虚拟商品;三是虚标奖品价格问题。经营者对直播间抽奖奖品标注价格远高于相同商品实际价格。

一名在直播行业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近些年,直播商家常常采用“抽奖”方式来进行营销和推广,吸引观众入场购物。目前短视频平台比较规范的抽奖方式包括“抢福袋”“闪购低价秒杀”和“发送弹幕截屏”三种方式。

以“抢福袋”为例,在杭州从业多年的某直播机构负责人李力(化名)告诉记者,“福袋”也称“留人福袋”,点击“福袋”就等于关注了直播间并加入粉丝团。直播间一旦开播,会第一时间通知到所有粉丝,对于商家而言,直播间观众停留时间长了,意味着有更多的下单可能,所以抽取“福袋”便成了常见的揽客套路。

“相较于前两种依托于官方平台展开的抽奖方式,截图抽奖全程由直播间团队操作,规则制定、截图时间、兑现奖品的主导权都掌握在商家手中,所以也很难做到可视化、透明化,公平度大打折扣。”李力说,不少商家借此动起了“歪脑筋”,通过玩文字游戏,暗箱操作,蒙蔽消费者,骗取一时的直播热度。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告诉记者,对于商家而言,销售活动属于市场经营行为,应当遵守市场管理秩序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平台而言,销售活动则应当依照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完善合规管理体系,避免法律责任。在社会责任方面,平台应及时增设有奖销售合规制度,设置后台功能备案限制,如此不但可以有效避免投诉纠纷,而且对于可能衍生的网络欺诈乃至诈骗具有未发先防的积极作用。

遇到兑奖难,应如何维权?常莎建议,消费者可以向平台申诉,如实反映问题。若平台无回复或未实际解决问题,可以向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或第三方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投诉,通过第三方介入解决纠纷,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需注意提前保留相关证据。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相关部门严格落实《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加大对直播抽奖活动的监管力度,强化直播平台、主播、商家等各方主体责任,督促直播主体落实信息披露、奖品保障措施、商品退换货等义务。直播平台应当加强对直播抽奖主体的资质审核,确保其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和履行宣传内容的能力。直播抽奖经营者应当清晰准确公示抽奖奖品名称、数量、中奖率、真实价值等,杜绝虚构奖项、奖品、奖金金额等违法行为。消费者在参与直播抽奖活动时,要保持理性,不盲目充值、打赏。(记者 赵丽 实习生 文旭晨)

来源: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