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CSS 将会推出 if() 语句,一次大胆的尝试!

CSS 将会推出 if() 语句,一次大胆的尝试!

SS 的条件判断语句 if()

上周,在西班牙拉科鲁尼亚举行的CSS WG面对面会议中,让人特别激动的一个决议是大家一致同意向 CSS 中添加内联 if() 语法。

实际上,一个功能在被接受之前经常会遭到几次拒绝,例如CSS嵌套、:has()、容器查询等都是在多次被拒后的最终迭代版本。if()在 2018 年曾被拒绝,其语法与我提出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样式查询功能,可以简单地使用相同的条件语法(结合Tab@when提案中提出的media()supports())。

if() 的作用?会取代样式查询吗?

相反地,if()提供了样式查询无法涵盖的功能。如果您能够使用样式查询来解决问题,那绝对应该优先选择样式查询——它们通常是更优的解决方案。但是,有些情况下,样式查询无法满足需求。

举个例子,考虑一个名为--variant的自定义属性:

它可能包括设置背景颜色、边框颜色、文本颜色、图标等。然而,实际上它的确切值可能从未直接在任何地方被逐字使用,而是作为影响其他属性值的设置参数。

样式查询让我们成功了一半:

但是,样式查询仅适用于后代。我们不能这样做:

通常,我们在元素上需要设置的声明非常少,有时仅仅一个。但是,即使只有一个声明,对于许多(或许是大部分)更高级的自定义属性用例而言,仍显得过多,使得使用自定义属性显得不太实用。因此,组件库常常转而使用表示性属性,如pill、outline、size等。

虽然这些表示性属性初看之下似乎很合适,甚至在开发体验(DX)方面似乎更优(使用的字符更少——至少比为每个元素设置单独的变量要少),但它们存在一些可用性问题:

灵活性降低

它们不能基于选择器、媒体查询等有条件地应用。更改它们需要更多 JS。如果它们在另一个组件中使用,那么您就是 SOL,而对于(可继承的)自定义属性,您可以在父组件上设置属性,并且它将向下继承。

冗长

它们必须应用于单个实例,并且不能被继承。即使人们使用某种形式的模板化或组件化来减少重复,他们在使用开发工具进行调试时仍然必须仔细研究这些属性。

缺乏一致性

由于几乎每个成熟的组件都支持自定义属性,因此用户必须记住哪些样式是通过属性完成的,哪些样式是通过自定义属性完成的。这种区别通常是任意的,因为它不是由用例驱动的,而是由实施便利性驱动的。

使用if(),上面的示例成为可能:

虽然这是主要用例,但事实证明,制作媒体查询并支持 if() 条件语法的条件部分也非常容易。由于它是一个函数,因此它的参数(包括条件!)可以存储在其他自定义属性中。这意味着您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然后定义如下值:


就像 JS 中的三元组一样,对于只有一小部分值变化的情况,它也可能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浏览器支持了吗?

不,它还没有出现在浏览器中,而且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出现。最乐观的估计是 2 年左右,前提是该过程不会在任何时候停止(通常会发生这种情况)。

语法辩论通常会花费很长时间,因为对于语法每个人都意见不一。

所以需要一段时间去完成这些工作

、语句

JavaScript 程序的执行单位为行(line),也就是一行一行地执行。一般情况下,每一行就是一个语句。

语句(statement)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进行的操作,比如下面就是一行赋值语句。

var a=1 + 3;

这条语句先用var命令,声明了变量a,然后将1 + 3的运算结果赋值给变量a。

1 + 3叫做表达式(expression),指一个为了得到返回值的计算式。语句和表达式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为了进行某种操作,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返回值;后者则是为了得到返回值,一定会返回一个值。凡是 JavaScript 语言中预期为值的地方,都可以使用表达式。比如,赋值语句的等号右边,预期是一个值,因此可以放置各种表达式。

语句以分号结尾,一个分号就表示一个语句结束。多个语句可以写在一行内。

var a=1 + 3 ; var b='abc';

分号前面可以没有任何内容,JavaScript 引擎将其视为空语句。

;;;

上面的代码就表示3个空语句。

表达式不需要分号结尾。一旦在表达式后面添加分号,则 JavaScript 引擎就将表达式视为语句,这样会产生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语句。

1 + 3;'abc';

上面两行语句只是单纯地产生一个值,并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2、变量

2.1、概念

变量是对“值”的具名引用。变量就是为“值”起名,然后引用这个名字,就等同于引用这个值。变量的名字就是变量名。

var a=1;

上面的代码先声明变量a,然后在变量a与数值1之间建立引用关系,称为将数值1“赋值”给变量a。以后,引用变量名a就会得到数值1。最前面的var,是变量声明命令。它表示通知解释引擎,要创建一个变量a。

注意,JavaScript 的变量名区分大小写,A和a是两个不同的变量。

变量的声明和赋值,是分开的两个步骤,上面的代码将它们合在了一起,实际的步骤是下面这样。

var a;
a=1;

如果只是声明变量而没有赋值,则该变量的值是undefined。undefined是一个 JavaScript 关键字,表示“无定义”。

var a;
a // undefined

如果变量赋值的时候,忘了写var命令,这条语句也是有效的。

var a=1;// 基本等同a=1;

但是,不写var的做法,不利于表达意图,而且容易不知不觉地创建全局变量,所以建议总是使用var命令声明变量。

如果一个变量没有声明就直接使用,JavaScript 会报错,告诉你变量未定义。

x// 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

上面代码直接使用变量x,系统就报错,告诉你变量x没有声明。

可以在同一条var命令中声明多个变量。

var a, b;

JavaScript 是一种动态类型语言,也就是说,变量的类型没有限制,变量可以随时更改类型。

var a=1;
a='hello';

上面代码中,变量a起先被赋值为一个数值,后来又被重新赋值为一个字符串。第二次赋值的时候,因为变量a已经存在,所以不需要使用var命令。

如果使用var重新声明一个已经存在的变量,是无效的。

var x=1;var x;
x // 1

上面代码中,变量x声明了两次,第二次声明是无效的。

但是,如果第二次声明的时候还进行了赋值,则会覆盖掉前面的值。

var x=1;var x=2;// 等同于var x=1;var x;
x=2;


2.2、变量提升

JavaScript 引擎的工作方式是,先解析代码,获取所有被声明的变量,然后再一行一行地运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变量的声明语句,都会被提升到代码的头部,这就叫做变量提升(hoisting)。

console.log(a);var a=1;

上面代码首先使用console.log方法,在控制台(console)显示变量a的值。这时变量a还没有声明和赋值,所以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但是实际上不会报错。因为存在变量提升,真正运行的是下面的代码。

var a;console.log(a);
a=1;

最后的结果是显示undefined,表示变量a已声明,但还未赋值。

3、标识符

标识符(identifier)指的是用来识别各种值的合法名称。最常见的标识符就是变量名,以及后面要提到的函数名。JavaScript 语言的标识符对大小写敏感,所以a和A是两个不同的标识符。

标识符有一套命名规则,不符合规则的就是非法标识符。JavaScript 引擎遇到非法标识符,就会报错。

简单说,标识符命名规则如下。

  • 第一个字符,可以是任意 Unicode 字母(包括英文字母和其他语言的字母),以及美元符号($)和下划线(_)。
  • 第二个字符及后面的字符,除了 Unicode 字母、美元符号和下划线,还可以用数字0-9。

下面这些都是合法的标识符。

arg0
_tmp
$elem
π

下面这些则是不合法的标识符。

1a // 第一个字符不能是数字
23 // 同上
*** // 标识符不能包含星号
a+b // 标识符不能包含加号
-d // 标识符不能包含减号或连词线

中文是合法的标识符,可以用作变量名。

var 临时变量=1;
JavaScript 有一些保留字,不能用作标识符:arguments、break、case、catch、class、const、continue、debugger、default、delete、do、else、enum、eval、export、extends、false、finally、for、function、if、implements、import、in、instanceof、interface、let、new、null、package、private、protected、public、return、static、super、switch、this、throw、true、try、typeof、var、void、while、with、yield。

4、注释

源码中被 JavaScript 引擎忽略的部分就叫做注释,它的作用是对代码进行解释。Javascript 提供两种注释的写法:一种是单行注释,用//起头;另一种是多行注释,放在/*和*/之间。

// 这是单行注释/*
 这是
 多行
 注释
*/

此外,由于历史上 JavaScript 可以兼容 HTML 代码的注释,所以<!--和-->也被视为合法的单行注释。

x=1; <!-- x=2;
--> x=3;

上面代码中,只有x=1会执行,其他的部分都被注释掉了。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行首,才会被当成单行注释,否则会当作正常的运算。

function countdown(n) { 
while (n --> 0) console.log(n);
}
countdown(3)// 2// 1// 0

上面代码中,n --> 0实际上会当作n-- > 0,因此输出2、1、0。

5、区块

JavaScript 使用大括号,将多个相关的语句组合在一起,称为“区块”(block)。

对于var命令来说,JavaScript 的区块不构成单独的作用域(scope)。

{ var a=1;
}
a // 1

上面代码在区块内部,使用var命令声明并赋值了变量a,然后在区块外部,变量a依然有效,区块对于var命令不构成单独的作用域,与不使用区块的情况没有任何区别。在 JavaScript 语言中,单独使用区块并不常见,区块往往用来构成其他更复杂的语法结构,比如for、if、while、function等。

6、条件语句

JavaScript 提供if结构和switch结构,完成条件判断,即只有满足预设的条件,才会执行相应的语句。

6.1、if 结构

if结构先判断一个表达式的布尔值,然后根据布尔值的真伪,执行不同的语句。所谓布尔值,指的是 JavaScript 的两个特殊值,true表示真,false表示伪。

if (布尔值)
 语句;
// 或者if (布尔值) 语句;

上面是if结构的基本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布尔值”往往由一个条件表达式产生的,必须放在圆括号中,表示对表达式求值。如果表达式的求值结果为true,就执行紧跟在后面的语句;如果结果为false,则跳过紧跟在后面的语句。

if (m===3)
 m=m + 1;

上面代码表示,只有在m等于3时,才会将其值加上1。

这种写法要求条件表达式后面只能有一个语句。如果想执行多个语句,必须在if的条件判断之后,加上大括号,表示代码块(多个语句合并成一个语句)。

if (m===3) {
 m +=1;
}

建议总是在if语句中使用大括号,因为这样方便插入语句。

注意,if后面的表达式之中,不要混淆赋值表达式(=)、严格相等运算符(===)和相等运算符(==)。尤其是赋值表达式不具有比较作用。

var x=1;var y=2;
if (x=y) { console.log(x);
}// "2"

上面代码的原意是,当x等于y的时候,才执行相关语句。但是,不小心将严格相等运算符写成赋值表达式,结果变成了将y赋值给变量x,再判断变量x的值(等于2)的布尔值(结果为true)。

这种错误可以正常生成一个布尔值,因而不会报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有些开发者习惯将常量写在运算符的左边,这样的话,一旦不小心将相等运算符写成赋值运算符,就会报错,因为常量不能被赋值。

if (x=2) {
 // 不报错
if (2=x) { 
 // 报错

至于为什么优先采用“严格相等运算符”(===),而不是“相等运算符”(==),请参考《运算符》章节。

6.2、if...else 结构

if代码块后面,还可以跟一个else代码块,表示不满足条件时,所要执行的代码。

if (m===3) { 
// 满足条件时,执行的语句
}
 else { 
 // 不满足条件时,执行的语句
}

上面代码判断变量m是否等于3,如果等于就执行if代码块,否则执行else代码块。

对同一个变量进行多次判断时,多个if...else语句可以连写在一起。

if (m===0) { 
// ...} 
else if (m===1) { 
 // ...} 
 else if (m===2) { 
 // ...} 
 else { // ...}

else代码块总是与离自己最近的那个if语句配对。

var m=1;
var n=2;
if (m !==1)
if (n===2) 
console.log('hello');
else console.log('world');

上面代码不会有任何输出,else代码块不会得到执行,因为它跟着的是最近的那个if语句,相当于下面这样。

if (m !==1) { 
if (n===2) 
{ console.log('hello');	
 }
 else { console.log('world');
 }
}

如果想让else代码块跟随最上面的那个if语句,就要改变大括号的位置。

if (m !==1) { 
if (n===2) { 
console.log('hello');	
 }
} 
else { console.log('world');
}// world


6.3、switch 结构

多个if...else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可以转为使用更方便的switch结构。

switch (fruit) { 
case "banana": // ...
 break; 
case "apple": // ...
 break; 
default: // ...}

上面代码根据变量fruit的值,选择执行相应的case。如果所有case都不符合,则执行最后的default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case代码块内部的break语句不能少,否则会接下去执行下一个case代码块,而不是跳出switch结构。

var x=1;
switch (x) { 
case 1: 
console.log('x 等于1'); 
case 2: 
console.log('x 等于2'); 
default: console.log('x 等于其他值');
}// x等于1// x等于2// x等于其他值

上面代码中,case代码块之中没有break语句,导致不会跳出switch结构,而会一直执行下去。正确的写法是像下面这样。

switch (x) { 
case 1: console.log('x 等于1'); 
 break; 
 case 2: console.log('x 等于2'); 
 break; 
 default: console.log('x 等于其他值');
}

switch语句部分和case语句部分,都可以使用表达式。

switch (1 + 3) { case 2 + 2:
 f(); break; default:
 neverHappens();
}

上面代码的default部分,是永远不会执行到的。

需要注意的是,switch语句后面的表达式,与case语句后面的表示式比较运行结果时,采用的是严格相等运算符(===),而不是相等运算符(==),这意味着比较时不会发生类型转换。

var x=1;
switch (x) { 
case true: console.log('x 发生类型转换'); 
break; 
default: console.log('x 没有发生类型转换');
}// x 没有发生类型转换

上面代码中,由于变量x没有发生类型转换,所以不会执行case true的情况。这表明,switch语句内部采用的是“严格相等运算符”,详细解释请参考《运算符》一节。

6.4、三元运算符 ?:

JavaScript 还有一个三元运算符(即该运算符需要三个运算子)?:,也可以用于逻辑判断。

(条件) ? 表达式1 : 表达式2

上面代码中,如果“条件”为true,则返回“表达式1”的值,否则返回“表达式2”的值。

var even=(n % 2===0) ? true : false;

上面代码中,如果n可以被2整除,则even等于true,否则等于false。它等同于下面的形式。

var even;if (n % 2===0) {
 even=true;
} else {
 even=false;
}

这个三元运算符可以被视为if...else...的简写形式,因此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var myVar;console.log(
 myVar ? 'myVar has a value' : 'myVar does not have a value')
// myVar does not have a value

上面代码利用三元运算符,输出相应的提示。

var msg='数字' + n + '是' + (n % 2===0 ? '偶数' : '奇数');

上面代码利用三元运算符,在字符串之中插入不同的值。

7、循环语句

循环语句用于重复执行某个操作,它有多种形式。

7.1、while 循环

While语句包括一个循环条件和一段代码块,只要条件为真,就不断循环执行代码块。

while (条件)
 语句;// 或者while (条件) 语句;

while语句的循环条件是一个表达式,必须放在圆括号中。代码块部分,如果只有一条语句,可以省略大括号,否则就必须加上大括号。

while (条件) {
 语句;
}

下面是while语句的一个例子。

var i=0;while (i < 100) { console.log('i 当前为:' + i);
 i=i + 1;
}

上面的代码将循环100次,直到i等于100为止。

下面的例子是一个无限循环,因为循环条件总是为真。

while (true)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7.2、for 循环

for语句是循环命令的另一种形式,可以指定循环的起点、终点和终止条件。它的格式如下。

for (初始化表达式; 条件; 递增表达式)
 语句// 或者for (初始化表达式; 条件; 递增表达式) {
 语句
}

for语句后面的括号里面,有三个表达式。

  • 初始化表达式(initialize):确定循环变量的初始值,只在循环开始时执行一次。
  • 条件表达式(test):每轮循环开始时,都要执行这个条件表达式,只有值为真,才继续进行循环。
  • 递增表达式(increment):每轮循环的最后一个操作,通常用来递增循环变量。

下面是一个例子。

var x=3;for (var i=0; i < x; i++) { console.log(i);
}// 0// 1// 2

上面代码中,初始化表达式是var i=0,即初始化一个变量i;测试表达式是i < x,即只要i小于x,就会执行循环;递增表达式是i++,即每次循环结束后,i增大1。

所有for循环,都可以改写成while循环。上面的例子改为while循环,代码如下。

var x=3;var i=0;while (i < x) { console.log(i);
 i++;
}

for语句的三个部分(initialize、test、increment),可以省略任何一个,也可以全部省略。

for ( ; ;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上面代码省略了for语句表达式的三个部分,结果就导致了一个无限循环。

7.3、do...while 循环

do...while循环与while循环类似,唯一的区别就是先运行一次循环体,然后判断循环条件。

do
 语句while (条件);// 或者do {
 语句
} while (条件);

不管条件是否为真,do...while循环至少运行一次,这是这种结构最大的特点。另外,while语句后面的分号注意不要省略。

下面是一个例子。

var x=3;var i=0;do { console.log(i);
 i++;
} while(i < x);


7.4、break 语句和 continue 语句

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都具有跳转作用,可以让代码不按既有的顺序执行。

break语句用于跳出代码块或循环。

var i=0;while(i < 100) { console.log('i 当前为:' + i);
 i++; if (i===10) break;
}

上面代码只会执行10次循环,一旦i等于10,就会跳出循环。

for循环也可以使用break语句跳出循环。

for (var i=0; i < 5; i++) { console.log(i); if (i===3) break;
}// 0// 1// 2// 3

上面代码执行到i等于3,就会跳出循环。

continue语句用于立即终止本轮循环,返回循环结构的头部,开始下一轮循环。

var i=0;while (i < 100){
 i++; if (i % 2===0) continue; console.log('i 当前为:' + i);
}

上面代码只有在i为奇数时,才会输出i的值。如果i为偶数,则直接进入下一轮循环。

如果存在多重循环,不带参数的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都只针对最内层循环。

7.5、标签(label)

JavaScript 语言允许,语句的前面有标签(label),相当于定位符,用于跳转到程序的任意位置,标签的格式如下。

label:
 语句

标签可以是任意的标识符,但不能是保留字,语句部分可以是任意语句。

标签通常与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配合使用,跳出特定的循环。

top: for (var i=0; i < 3; i++){ 
 for (var j=0; j < 3; j++){ 
 if (i===1 && j===1) break top; 
 console.log('i=' + i + ', j=' + j);
 }
 }// i=0, j=0// i=0, j=1// i=0, j=2// i=1, j=0

上面代码为一个双重循环区块,break命令后面加上了top标签(注意,top不用加引号),满足条件时,直接跳出双层循环。如果break语句后面不使用标签,则只能跳出内层循环,进入下一次的外层循环。

标签也可以用于跳出代码块。

foo: { console.log(1); 
break 
foo; console.log('本行不会输出');
}console.log(2);// 1// 2

上面代码执行到break foo,就会跳出区块。

continue语句也可以与标签配合使用。

top: 
for (var i=0; i < 3; i++){ 
for (var j=0; j < 3; j++){ 
 if (i===1 && j===1) continue top; 
console.log('i=' + i + ', j=' + j);
 }
 }
// i=0, j=0
// i=0, j=1
// i=0, j=2
// i=1, j=0
// i=2, j=0
// i=2, j=1
// i=2, j=2

上面代码中,continue命令后面有一个标签名,满足条件时,会跳过当前循环,直接进入下一轮外层循环。如果continue语句后面不使用标签,则只能进入下一轮的内层循环。

推荐阅读:

「JavaScript 教程」入门篇-导论

「JavaScript 教程」数据类型-数组

「JavaScript 教程」数据类型-对象

详解 js 闭包(图文版)

js 中原型和原型链深入理解

际开发中经常有根据请求参数来路由到不同请求处理者的情况,根据POST请求参数需要些nginx插件,这里主要简单介绍下如何根据GET参数来路由。

1、location进行路径

最常见的是通过location进行路径匹配的时候,没办法是用正则表达一起捕获这个路径和querstring的。那么我想真的URL里面的Query String进行不同的rewrite,应该如何处理呢?答案就是$arg变量。

Nginx里面$query_string 与$args相同,存储了所提交的所有$query_string;比如&p=2887&q=test

如果想要在nginx里面单独访问这些变量。可以这样

比如$p变量可以这样访问 $arg_p

2、rewrite:

需求用到rewrite 其中有一个是要把a.PHP?id=2重定向到b-2.html

开始简单的写为

rewrite "^/a(.*)?(.*)$" /b-.html permanent;

总是不能正确的301到b-2.html

查资料发现

rewrite只能针对请求的uri进行重写,/a.php问号后面的是请求参数,在nginx用$query_string表示,直接写这样的一条重写肯定不会正确匹配,因为rewrite参数只会匹配请求的uri,在写重写的时候需要把$query_string变量追加到重写的uri后面,为了防止uri中的参数追加到重写后的uri,可以在后面加个问号:

[html] view plain copy

if ($query_string ~ "id=(.*)") {

set $id ;

rewrite ^/a.php$ /b-$id.html? permanent;

}

【示例1】

比如我们希望访问http://192.168.71.51:6061/do1.aspx?t=1212&c=uplog当url中的参数c为config或uplog的时候(忽略大小写)我们路由到其他地方:

下面是用这样一个实例讲述一下。

首先增加一个upstream:

[html] view plain copy

……

upstream other {

server 192.168.71.41:2210;

}

……

在location中加入判断:

[html] view plain copy

……

location / {

if ( $query_string ~* ^(.*)c=config\b|uplog\b(.*)$ ){

proxy_pass http://other;

}

……

【示例2】

要求是 如果请求中的$query_string包含"q=数字",301重新定向到首页交由index.php处理。否则只是301重新定向到首页。

[html] view plain copy

location ~* ^/wap/ {

# if ( $http_user_agent ~* "(MSIE|bot|Spider|Slurp)" ) {

# }

if ($args ~* "p=\d+$") {

rewrite ^ $scheme://$host/?p=$arg_p? permanent;

}

#Rewrite 后面带一个?表示在重定向中使用query_tring

rewrite ^/(.*)$ $scheme://$host/<del datetime="2012-01-24T14:18:20+00:00">?</del> permanent;

}

注:关于rewrite后面的问号,其作用是去除后面的qrerystring,不加?的话,就是这样的比如原来的query_string是p=2887,不加问号的话 是重新定向到

http://ihipop.info/?2887&p=2887 多了一个&p=2887这样产生的 URI 不是很美观。

【示例3】

[html] view plain copy

location / {

if ( $query_string ~* "p=\d+$" ) {

proxy_pass http://www.ifeng.com;

}

proxy_pass http://www.baidu.com;

}

通过如上配置,当访问nginx时,如果后面带有p=数字的参数(http://10.153.140.42/?p=1),就会跳转到ifeng,否则跳转到baidu。

示例4

location / {

index index.php index.html index.htm;

try_files $uri $uri/ /index.php?$query_string;

if ($arg_uatserver="test"){

proxy_pass http://xxx.com;

}

if ( $query_string ~* "selftest+$" ){

proxy_pass http://xxx.com;

}

}

在nginx中有几个关于uri的变量,包括$uri $request_uri $document_uri,下面看一下他们的区别 :

$request_uri: /getinfo.php?id=25648&web_id=20123

$uri /getinfo.php

$document_uri: /getinfo.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