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MySQL-SQL性能分析优化利器之Explain

MySQL-SQL性能分析优化利器之Explain



统性能的优劣取决于我们sql的查询速度,MySQL Explain命令是分析SQL性能及优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Explain被我们称为解释器,通过 explain 我们可以知道以下信息:表的读取顺序,数据读取操作的类型,可能会使用哪些索引,实际真正使用了哪些索引,表之间的引用,每张表有多少行被优化器查询等信息。

Explain基本语法

explain [extended|partition]select

在select前加explain关键字,MySQL会返回该查询的执行计划而不是执行这条SQL

根据语法我们知道explain还有两种其他的用法:

1. explain extended :能够在原本explain的基础上额外的提供一些查询优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mysql的show warnings命令得到,从而看出优化器优化了什么。

2. explain partitions:相比 explain 多了个 partitions 字段,如果查询是基于分区表的话,会显示查询将访问的分区。

Explain列的含义

id:id列的编号是 select 的序列号,有几个 select 就有几个id,id不同,id值越大,优先级越高,越先 执行

select_type :显示本行是简单或复杂select。如果查询有任何复杂的子查询,则最外层标记为 PRIMARY(DERIVED、UNION、UNION RESUlT)

table :访问查询的表名或表别名|

type :表的访问类型( MySQL 如何查询表中的行记录)效率高低:const eq_ref/ref/range/index/all

possible_keys:指出MySQL能使用哪个索引在该表中找到行

key :MySQL实际决定使用的键(索引)。如果没有选择索引,键是NULL

key_len :实际使用的索引长度(单位:字节)该字段显示为索引字段的最大可能长度,并非实际使 用长度。

ref :用于索引查找的值的来源,如果值未常量,则 ref 为 const

rows :预计查询需要扫描的行数(在表或索引树中)

filtered :查询条件所过滤的行记录数占比

Extra:额外的信息:

  • Using filesort:说明mysql会对数据适用一个外部的索引排序。而不是按照表内的索引顺序进行读取。MySQL中无法利用索引完成排序操作称为“文件排序”
  • Using temporary:使用了临时表保存中间结果,mysql在查询结果排序时使用临时表。常见于排序order by和分组查询group by。
  • Using index:表示相应的select操作用使用覆盖索引,避免访问了表的数据行。如果同时出现using where,表名索引被用来执行索引键值的查找;如果没有同时出现using where,表名索引用来读取数据而非执行查询动作。
  • Using where :表明使用where过滤
  • using join buffer:使用了连接缓存
  • impossible where:where子句的值总是false,不能用来获取任何元组
  • select tables optimized away:在没有group by子句的情况下,基于索引优化Min、max操作或者对于MyISAM存储引擎优化count(*),不必等到执行阶段再进行计算,查询执行计划生成的阶段即完成优化。
  • distinct:优化distinct操作,在找到第一匹配的元组后即停止找同样值的动作

详细介绍列的含义

1. id列

id 的值为数值,其表示的是SQL执行中的执行顺序,规则如下:

  • 如果 id 值相同,则执行顺序为:从上到下
  • 如果 id 值不同,则执行顺序为: id 值越大的越先执行
  • 如果 id 值相同,则可以认为他们是同一分组,同一分组中执行顺序为:从上到下
  • 在所有组中, id 值越大的越先执行
  • 如果 id 值为 null ,则表示这是一个临时表,临时表不在SQL总出现,因此它的id是NULL

MySQL将 select 查询分为简单查询和复杂查询。复杂查询分为三类:简单子查询、派生表(from语句中的子查询)、union 查询。

2. select_type列

这一列表示的是对应行对应的查询类型,到底是简单查询还是复杂查询,如果是复杂的查询,又是简单子查询、from语句中的子查询、union 查询复杂查询中的哪一种。

1. simple :简单的select查询,查询中不包含子查询或者 union

2. primary:复杂查询最外层的查询类型

3. subquery :在 select 或 where 列表中包含了子查询

4. derived:包含在 from 子句中的子查询。MySQL会将结果存放在一个临时表中,也称为派生表

5. union:union查询语句出现在union之后的第二个和以后的查询会被标为union类型

6. union result:从 union 构建的临时表检索结果的查询类型

3. table列

这一列看名称就知道是指的具体查询的table名称。

当 from 子句中有子查询时,table列是 <derivenN> 格式,表示当前查询依赖 id=N 的查询,于是先执行 id=N 的查询。当有 union 时,UNION RESULT 的 table 列的值为 <union1,2>,1和2表示参与 union 的 select 行id。

4. type列

这一列表示关联类型或访问类型,即MySQL决定如何查找表中的行

最优到最差分别为:system > const > eq_ref > ref > fulltext > ref_or_null > index_merge > unique_subquery > index_subquery > range > index > ALL

1. const, system:Mysql查询对其进行优化并转化为一个常量,只查询一次就搜索出结果,用于 primary key 或 unique key 的所有列与常数比较时,所以表最多有一个匹配行,读取1次,速度比较快。

2. eq_ref:唯一性索引扫描,对于每个索引键,表中只有一条记录与之匹配。常见于主键或唯一索引扫描

3. ref:相比 eq_ref,不使用唯一索引,而是使用普通索引或者联合索引的部分前缀,索引要和某个值相比较,可能会找到多个符合条件的行.

4. ref_or_null:与ref类型差不多,但是这种类型可以搜索为Null的行

5. index_merge:使用了索引合并的优化方法

6.range: 范围扫描通常出现在 in(), between ,> ,<, >=等操作中。使用一个索引来检索给定范围的行

7 index:Full Index Scan,Index与All区别为index类型只遍历索引树。这通常比ALL快,因为索引文件通常比数据文件小

8. All:扫描全表,与index其实都是扫描全表进行检索数据,区别在于,index类型是扫描索引树进行数据扫描,而All类型则是直接扫磁盘,所以相对index类型比较慢

5. possible_keys列

显示此次查询可能会用到的索引,一个或者是多个,查询涉及到的字段上若存在索引,则该索引将被列出,但不一定会应用。

explain 时可能出现 possible_keys 有列,而 key 显示 NULL 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因为表中数据不多,mysql认为索引对此查询帮助不大,选择了全表查询。

如果该列是NULL,则没有相关的索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检查 where 子句看是否可以创造一个适当的索引来提高查询性能,然后用 explain 查看效果。但是有一种情况也可能会走索引,如果出现 覆盖索引 的情况即使该列为null 依然有可能会走索引查询

6. key列

mysql实际采用哪个索引来优化对该表的访问,如果想强制指定索引或者忽视索引,可在查询中使用 ***force index、ignore index***。

7. key_len列

表示索引中使用的字节数,可通过该列计算查询中使用的索引的长度,在不损失精确性的情况下,长度越短越好,key_len表示的是索引的最大长度,而不是实际使用长度。

key_len计算规则如下:

+ 字符型

  • char(n):n字节长度
  • varchar(n):2字节存储字符串长度,如果是utf-8,则长度 3n + 2

+ 数值型

  • tinyint:1字节
  • smallint:2字节
  • int:4字节
  • bigint:8字节

+ 时间类型

  • date:3字节
  • timestamp:4字节
  • datetime:8字节

+ 如果字段允许为 NULL,需要额外增加1字节记录是否为 NULL

8. ref列

这一列显示了在key列记录的索引中,表查找值所用到的列或常量,常见的有:const(常量),func,NULL,字段名

9. rows列

这一列表示这条SQL可能要检索的数据行数,并不是返回结果集的行数。

10.Extra列

这一列展示的是一些额外的信息,但是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我们提升SQL 的检索性能是很有帮助的。

常见的类型如下:

  • distinct: 一旦mysql找到了与行相联合匹配的行,就不再搜索了
  • Using index:表示相应的select操作中使用了覆盖索引(Covering Index),避免访问了表的数据行,效率还是非常可观的。

覆盖索引:简单的理解就是这次select的字段只从索引中就可以获取的到,没有必要再去浪费一次IO读取行数据,换句话说就是查询的列被索引列所覆盖

  • Using where:就是使用了where条件查询。mysql服务器将在存储引擎检索行后再进行过滤。就是先读取整行数据,再按 where 条件进行检查,符合就留下,不符合就丢弃。
  • Using temporary:mysql需要创建一张临时表来处理查询结果。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要进行优化的,首先是想到用索引来优化。这种类型常见于order by 和group by的查询中
  • Using filesort:对查询结果进行外部索引排序而不是按索引次序从表里读取行,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建立索引来进行优化。

参考文档

[Mysql官方文档-explain](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explain-output.html)


由于无法使用MarkDown 代码部分已删除,如需查看详细代码示例可浏览:[https://blog.csdn.net/liruichuan/article/details/103575911]

.昨日回顾

服务器软件:Apache、IIS

浏览器是一个翻译官,是一个解释器。浏览器可以翻译有HTML、CSS、JavaScript。

服务器端脚本程序:PHP、 .net、JSP、c#等

.php文件要由PHP脚本引擎来进行处理。

网站前台(客户端) 网站后台(服务器端) 数据库

HTML(结构) PHP MySQL

CSS JSP Oracle

JavaScript .net SqlServer

HTML结构:主要来说明,哪个地方是标题,哪个地方是段落,哪个地方是表格,哪个地方是表单。

CSS表现(格式):主要功能是,给相对应的HTML标记定义各种各样的格式。

JavaScript行为:主要用于与计算机网页进行交互(交流)。

块元素和行内元素

块元素:宽度单独占一个通栏宽,块元素的前台的其它元素,都要另起一行来排。

比如:<p> <pre> <hr> <h1>……<h6> <ul> <ol> <li>

DIV和SPAN就是一个容器,容器中可以存放任何可以存放在<body>中的内容或标记。

行内元素:行内元素没有宽度和高度的概念,也就是说通过CSS无法给行内元素增加宽和高。多个行内元素会放在同一行,不会另起一行来排版。

2.<marquee></marquee>滚动字幕标记:块元素

Direction:滚动的方向,取值:left、right、up、down

Behavior:滚动的方式,取值:scroll(滚动)、 alternate(弹动)、 slide(滚动一次)

Width:滚动的区域宽度,取值:px或%

Height;滚动的区域高度

bgColor:背景颜色,如:bgcolor=“#FF0000” bgcolor=“rgb(255,0,0)”

scrollAmount:滚动步长值,一步走多远,值越大,走的越快

scrollDelay:两次滚动的间隔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1秒=1000毫秒

3.计算机进制

进制,就是一种进位方法。

10进制:有10个基本数,0、1、2、3、4、5、6、7、8、9,运算规则是:逢十进一

例如:9 10 19 20 29 30

2进制:有2个基本数,0、 1,运算规则是:逢二进一。比如:(10)2 11 100 101 110

8进制:有8个基本数,0、1、2、3、4、5、6、7,运算规则是:逢八进一。比如:(17)8 20 21 26 27 30

因为二进制太长,不方便记忆,因此小型机引入了八进制,八进制可以很好的反应二进制。

因此,一个八进制数,用3位二进制数来表示。

基R=2^3

16进制:有16个基本数,0、1、2、3、4、5、6、7、8、9、A、B、C、D、E、F,运算规则是:逢16进一

比如:EF F0 F1 F2 FE FF (100)16

16进制的一位对应4位二进制。基R=2^4

10进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进制1101110010111011110001001101010111100
8进制1234567101112131415161720
16进制123456789ABCDEF10111213

十进制转成二进制

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转换。比如:将(10.125)10转成二进制? 1010.001

(1)整数部分转成二进制:2取余法。每次将整数除以2,取余数,一直除下去,直到整数部分(商)为0。最后读数时,从下往上读取。

N整数10余数
第1次10/250
第2次5/221
第3次2/210
第4次1/201最后结果为:1010

(2)小数部分转成二进制:2除整法。每次将小数部分乘以2,取整数,一直乘下去,直到小数部分为0。最后读数时,从上往下读取。

N小数0.125整数
第1次0.125*20.250
第2次0.25*20.50
第3次0.5*21.01
最后结果为:001

二进制转成十进制

不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按权相加法。换句话说:二进制上的每一位,乘以所在位权(也就是2的几次方),最后将各个位的乘相加,就能得到十进制。

1010.001=1*2^3 + 0*2^2 + 1*2^1 + 0*2^0 + 0*2^-1 + 0*2^-2 + 1*2^-3=8+2+ 1/8=10+0.125=10.125

4.计算机编码介绍(字符集)

计算机只能二进制,比如:a-z、A-Z、0-9、标点符号,计算机都不能直接识别。每个人都可以来约定一套字符编码(比如:a用二进制100表示,b用二进制101表示,c用二进制的110表示等)

计算机是由美国人发明的,美国标准化局同样制定了一套统一的编码,叫ASCII码。

ASCII

ASCII编码用7位或8位(1个字节)二进制来表示,共可以表示128或256个字符。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标点符号、图形符号等。

5.ANSI编码

每个国家都想让计算机能显示或处理本国的语言,都对ASCII码进行了扩展。

在中国(简体字),ANSI编码是指GB2312或GBK。

在台湾(繁体字),ANSI编码是指BIG5

在日本,ANSI编码是指JIS。

……

注意:ANSI编码是跟随操作一齐安装的,也就是,安装了中文操作系统后,它的默认编码就是GB2312。

6.GB2312编码

GB2312是中国标准化局,在1980年制定的一套显示简体中文的编码。

GB2312是用2个字节来显示。共可以表示2^16=256*256=65536个字符。

GB2312共保存了6763个常用汉字,一级汉字3700个。

GBK编码

对GB2312进行了扩充,可以显示人名、古汉语中的一些罕见字等。

GBK也是用2个字节来表示。共存储了2.3万个左右的中文字符。

GBK的范围,要比GB2312大的多。

BIG5编码

BIG5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繁体中文编码。

Unicode编码

用4个字节表示字符,共可以表示42个亿个字符。

Unicode编码可以显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语言。

缺点:文件庞大,效率不高,不利于推广。

UTF-8统一格式转换

它会自动根据不同的字符,来选择不同编码长度。

7.<meta>标记

<meta>标记是设置一些网页文件头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网页编码或字符集设置、网页关键字、网页描述、网页刷新跳转等。相当于一封信的信封,信封有地址、邮编等重要。

<head>标记中的内容在浏览器中,是不可见的。

主要用两个常用的属性:

http-equiv:主要设置一些控制信息,属性值是固定的。比如:content-type

name:一般用于设置网页描述信息,像关键字、网页描述、网页版权、作者等,属性值是固定的。比如:keywords

content:是具体的参数或内容,与http-equiv和name属性进行对应。

(1)设置网页的字符集或编码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charset=GBK”>

(2)设置网页刷新或跳转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5”> 表示每隔5秒钟,刷新网页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5;url=http://www.baidu.com”> 表示5秒钟后,跳转到百度网

注意:刷新功能相当于浏览器中的刷新按钮

(3)设置网页关键字(SEO优化),给搜索引擎(搜索机器人)使用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程序开发,平面设置,空间域名,网站维护”>

(4)设置网页描述信息(SEO优化)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广州网站建设思优网络公司,提供专业广州网站制作及网站推广相结合的建站方案,由专业广州网站设计人员结合搜索引擎优化经验为您设计网站;广州网页设计:020-87537332”>

8.XHTML

XHTML是可扩展超文本标注语言,XHTML是更纯净的HTML,语法更严格。

XHTML的目的是为了取代HTML4.01。

XHTML是W3C的一个标准或规范。

编写XHTML的规范,与HTML编写有何不同?

1)所有的标记都必须被关闭。比如:<br>转换<br /> <hr>转换后 <hr />

2)XHTML要求所有的标记名称必须小写。比如:<meta><table><img><font>

3)XHTML要求所有的属性名必须小写,属性值必须加引号

4)XHTML要求所有的属性必须有值

<hr noshade=noshade />

<input type=radio checked=checked />

5)所有的标记要顺序嵌套,不能交叉嵌套;

6)XHTML文件,必须要有DTD文档类型定义;

DTD(Document Type Define)文档类型定义

(1)严格型Strict

要求HTML代中,不能存在任何的表现,用CSS去代替。比如:<font>、bgcolor、background等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Stric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strict.dtd">

2)过渡型transitional

可以使用任何表现的标记或属性。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3)框架型Frameset

制作框架网页时使用的一种类型,框架主要用于网站的后台管理。

框架技术:是将一个浏览器窗口划分成不同区域,每个区域(窗口)都可以显示一个独立的网页。(HTML第四天单独讲框架,现在作个了解

9.W3C简介

W3C是万维网联盟,是一个国际性的非盈利性组织,是WEB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组织。已经制定多达200多项的标准。

比如:XHTML、CSS、ECMAScript(JavaScript)、DOM、 XML等。

10.超级链接

超级链接的功能:就是点击某个链接,可以跳转到目标页面或文件。

超级链接的分类:

(1)按内容分类:文本链接、图片链接、多媒体等

(2)按URL分类:相对URL、绝对URL、锚点

URL,指网址或路径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也就是指互联网地址。

http://www.sina.com.cn/about/index.html

第一个部分:协议,指访问什么类型的服务器,如:http://FTP://news://

第二个部分:主机名或主机的IP地址。如:www.sina.com.cn

第三个部分:文件夹名,如:about

第四个部分:文件名,如:index.html

11.<a></a>超级链接的标记

格式:<a 属性=“属性值”>新浪网</a>

常用的属性:

Href:指链接的目标文件或网址。比如:href=“http://www.toutiao.com”

Target:指目标文件的打开方式。

_blank:在新窗口中,来打开目标文件;

_self:在当前窗口中,来打开目标文件;

_top:在最顶层窗口中,来打开目标文件(在框架中讲);

_parent:在父窗口中,来打开目标文件(在框架中讲)

Name:设置锚点的名称。锚点是指:链接到同一个页面的不同部分

举例:<a href=http://www.toutiao.com target=“_blank”>头条号</a>

12.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

绝对URL:它总是以file:///协议开头,去访问目标文件。

如果将当前文件移动到其它地方,这个绝对URL路径不需要修改。

绝对URL,只需要确定目标文件的路径即可,与当前文件位置无关。

例如:<a href=“file:///E:/itcast/20140510/lesson/day2/4.html”>本地绝对路径</a>

相对URL:要确定当前文件与目标文件的关系。

关系分为三种:

平级关系:直接写目标文件的文件名即可。

下级关系:也就是目标文件所在的文件夹与当前文件是平级关系,当前文件与目标文件是上下级关系。

上级关系:目标文件位于上一层级。

../代表上一层文件夹

../../代表上二层文件夹

../../images/01.jpg

提示:在制作网站时,一般使用的都是相对路径。

(3)下载链接:如果链接到的文件,网页不能直接执行的话,都会出现下载提示。

浏览器可以直接执行的文件:.gif、.jpg、.png、html、.htm、.mp3、.swf等

(4)邮箱链接:mailto:beijing2000@126.com

13.锚点链接:指链接到一个网页的不同地方

第一步:定义一个锚点或标记 <a name=“top”></a>

第二步:链接到锚点或标记 <a href=“#top”>返回顶部</a>

<a href=“intro.html#bottom”>链接到intro.html的底部</a>

14.<img>图片标记,单边标记

格式:<img 属性=“属性值” />

常用的属性:

Src:指图片的URL,可以是相对路径,也可以是绝对路径。

Width:指图片的宽度,单位px或%

Height:指图片的高度

Align:图片的水平对齐方式,取值:left center right ,leftright可以实现图文混排

Alt:如果图片不存在时,显示的提示信息

Hspace:图片左右的距离

Vspace:图片上下的距离

举例:<img src=“images/01.gif” width=“400” height=“300” alt=“宝宝图片” />

如果保证图片在调整过程中不变形(等比例缩放):只需要设置widthheight其中一个即可,另一个会自动缩放。

.HTTP协议简介

超文本传输协议(英文: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缩写:HTTP)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

就是常用的浏览器和服务器通信协议. 将tcp进行封装后的一种应用层协议.

2.HTTP工作原理

HTTP协议定义Web客户端如何从Web服务器请求Web页面,以及服务器如何把Web页面传送给客户端。HTTP协议采用了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报文,请求报文包含请求的方法、URL、协议版本、请求头部和请求数据。服务器以一个状态行作为响应,响应的内容包括协议的版本、成功或者错误代码、服务器信息、响应头部和响应数据。

以下是 HTTP 请求/响应的步骤:

  1. 客户端连接到Web服务器
    一个HTTP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的HTTP端口(默认为80)建立一个TCP套接字连接。例如,http://www.baidu.com。 默认80端口是不显示的, 否则需要在域名后加入端口号.
  2. 发送HTTP请求
    通过TCP套接字,客户端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文本的请求报文,一个请求报文由请求行、请求头部、空行和请求数据4部分组成。
  3. 服务器接受请求并返回HTTP响应
    Web服务器解析请求,定位请求资源。服务器将资源复本写到TCP套接字,由客户端读取。一个响应由状态行、响应头部、空行和响应数据4部分组成。
  4. 释放连接TCP连接
    若connection 模式为close,则服务器主动关闭TCP连接,客户端被动关闭连接,释放TCP连接;若connection 模式为keepalive,则该连接会保持一段时间,在该时间内可以继续接收请求;
  5. 客户端浏览器解析HTML内容
    客户端浏览器首先解析状态行,查看表明请求是否成功的状态代码。然后解析每一个响应头,响应头告知以下为若干字节的HTML文档和文档的字符集。客户端浏览器读取响应数据HTML,根据HTML的语法对其进行格式化,并在浏览器窗口中显示。

例如:在浏览器地址栏键入URL,按下回车之后会经历以下流程:

  1. 浏览器向 DNS 服务器请求解析该 URL 中的域名所对应的 IP 地址;
  2. 解析出 IP 地址后,根据该 IP 地址和默认端口 80,和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3. 浏览器发出读取文件(URL 中域名后面部分对应的文件)的HTTP 请求,该请求报文作为 TCP 三次握手的第三个报文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
  4. 服务器对浏览器请求作出响应,并把对应的 html 文本发送给浏览器;
  5. 释放 TCP连接;
  6. 浏览器将该 html 文本解析并显示对应格式的内容;

3.HTTP请求方法

HTTP/1.1协议中共定义了八种方法来以不同方式操作指定的资源:

GET

向指定的资源发出“显示”请求。使用GET方法应该只用在读取数据,而不应当被用于产生“副作用”的操作中,例如在Web Application中。其中一个原因是GET可能会被网络蜘蛛等随意访问。

HEAD

与GET方法一样,都是向服务器发出指定资源的请求。只不过服务器将不传回资源的本文部分。它的好处在于,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在不必传输全部内容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取其中“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元信息或称元数据)。

POST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请求服务器进行处理(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本文中。这个请求可能会创建新的资源或修改现有资源,或二者皆有。

PUT

向指定资源位置上传其最新内容。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TRACE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OPTIONS

这个方法可使服务器传回该资源所支持的所有HTTP请求方法。用’*'来代替资源名称,向Web服务器发送OPTIONS请求,可以测试服务器功能是否正常运作。

CONNECT

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通常用于SSL加密服务器的链接(经由非加密的HTTP代理服务器)。

4.HTTP请求格式

5.HTTP响应格式


6.HTTP路由转发

路由是处理url和函数关系的程序,配置一系列的url访问规则,提供对应url访问的模板.在go的原生net/http包中,浏览器发起http请求(post,get等请求),到服务器中,服务器根据发送的url查找对应的出来程序,此查找程序为路程转发程序.

7.HTTP状态码

所有HTTP响应的第一行都是状态行,依次是当前HTTP版本号,3位数字组成的状态代码,以及描述状态的短语,彼此由空格分隔。

状态代码的第一个数字代表当前响应的类型:

  • 1xx消息——请求已被服务器接收,继续处理
  • 2xx成功——请求已成功被服务器接收、理解、并接受
  • 3xx重定向——需要后续操作才能完成这一请求
  • 4xx请求错误——请求含有词法错误或者无法被执行
  • 5xx服务器错误——服务器在处理某个正确请求时发生错误

有些是已经定义好的,比如200, 404等常见状态码,开发者也可以自行定义.

8.一个简单的HTTP服务器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net/http"
)
 
func Index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fmt.Fprintln(w, "hello world")
}
 
func main() {
    http.HandleFunc("/", IndexHandler)
    http.ListenAndServe("127.0.0.0:8000", nil)
}
123456789101112131415

上述代码中分析请求格式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上图,请求头,响应头,请求方法为GET, 响应状态码为200.

Content-Type: 传输的媒体类型.

Content-Length: HTTP消息长度.

等字段内容庞大,后续专门开一贴介绍.

9.HTTP和MYSQL实现登录功能

一个简单的登录页面,用户登录时填写的账号密码从数据库中读出,并做对比

index.html: 主页显示内容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index</title>
</head>
<body>
欢迎访问golang搭建的HttpServer
</body>
</html>
12345678910

login.html: 登录页面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用户登录</title>
</head>
<body>
<form action="/loginForm" method="post">
    <span>{{.}}</span>
    username:<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br/>
    password:<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br/>
    <input type="submit" value="登录"/>  
    <input type="reset" value="重置"/>
</form>
</body>
</html>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success.html: 登录成功页面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首页</title>
</head>
<body>
欢迎访问golang搭建的HttpServer
</body>
</html>
12345678910

main.go: 服务器主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