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中,路径是指向文件系统中某个位置的字符串。路径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这篇文章将详细解释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的区别,并通过例子来展示它们的使用。
绝对路径是从文件系统的根目录(在Windows系统中是驱动器的根,如C:\,在UNIX系统中是/)开始的完整路径。它包含了从根目录到目标文件或文件夹的所有目录名,并以文件或文件夹名结束。
假设我们有一个位于Windows系统D盘的图片文件,其路径可能是:
D:\Photos\Holiday\beach.jpg
在UNIX系统中,如果有一个配置文件位于根目录下的etc文件夹中,其路径可能是:
/etc/nginx/nginx.conf
无论当前位置在哪里,上述路径都准确指向了特定的文件。
相对路径是相对于当前工作目录的路径。它不是从根目录开始,而是从当前目录开始描述如何到达目标文件或文件夹。
假设当前工作目录是D:\Photos,要引用Holiday文件夹中的beach.jpg图片,相对路径将是:
Holiday\beach.jpg
如果需要引用同一级别目录下的另一个文件夹中的文件,例如当前工作目录是D:\Photos\Holiday,要引用Work文件夹中的report.docx文件,相对路径将使用..来表示上一级目录:
..\Work\report.docx
在UNIX系统中,如果当前工作目录是/etc/nginx,要引用同一级别的apache2目录下的apache2.conf文件,相对路径将是:
../apache2/apache2.conf
在相对路径中,有两个特殊符号经常使用:
使用这些符号,可以在文件系统中向上或向下导航。
在创建网页时,链接到CSS文件、JavaScript文件、图片或其他网页通常需要使用路径。使用绝对路径或相对路径取决于资源的位置和你的特定需求。
假设网站的根目录结构如下:
/ (根目录)
|-- index.html
|-- about.html
|-- css
| |-- styles.css
|-- images
| |-- logo.png
|-- js
|-- scripts.js
如果在index.html中引用styles.css,相对路径将是: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css/styles.css">
如果在index.html中引用logo.png,相对路径将是:
<img src="images/logo.png" alt="Logo">
如果网站的URL是http://www.example.com,那么引用logo.png的绝对路径将是:
<img src="http://www.example.com/images/logo.png" alt="Logo">
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都是定位文件系统中文件和文件夹的有效方式。绝对路径提供了明确的位置,不依赖于当前工作目录,而相对路径则更加灵活,可以简化文件的链接,尤其是在网页设计和软件开发中。理解这两种路径的差异和应用场景,对于任何与文件系统交互的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
从本节我们开始正式学习前端开发的课程内容,首先我们从第一个网页开始了解html和css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创建第一个网页了解vscode的基本使用方法。
HTML的全称是【超文本标记语言】,,超级文本标记语言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也是一种规范,一种标准,它一个标记语言通过标记符号来标记要显示的网页中的各个部分。网页文件本身是一种文本文件,示例代码
<!-- demo01.html -->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p>我的第一个网页</p>
</body>
</html>
HTML主要控制网页的内容,通过在文本文件中添加标记符,可以告诉浏览器如何显示其中的内容(如:文字如何处理,画面如何安排,图片如何显示等)。浏览器按顺序阅读网页文件,然后根据标记符解释和显示其标记的内容,对书写出错的标记将不指出其错误,且不停止其解释执行过程,编制者只能通过显示效果来分析出错原因和出错部位。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浏览器,对同一标记符可能会有不完全相同的解释,因而可能会有不同的显示效果如下所示:
不同的标签具有不同的含义,HTML有上百个标签,有些是不常用的,有些甚至已经被废弃。很多初学者都会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习哪些标签。庆幸的是有了这本《前端开发学习手册》,只要掌握十几个标签,就能完成生动的网页。
在下一节我们会列举常用的HTML标签。
CSS全称【层叠样式表(英文全称:Cascading Style Sheets)】。刚才我们了解了,使用HTML可以设置网页中的内容(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应用)等文件样式的计算机语言,那么使用CSS就可以进一步装饰这些内容,录入设置文本的字体颜色,或是改变图片的尺寸等等。如下面的代码所示,CSS的代码是在style标签内部编写的。示例代码
<!-- demo02.html -->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style>
p{
color:red;
}
</style>
</head>
<body>
<p>我的第一个网页</p>
</body>
</html>
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将p标签的文字设置成红色。CSS不仅可以静态地修饰网页,还可以配合各种脚本语言动态地对网页各元素进行格式化。
关于CSS的更多内容,我们会在后续章节继续讨论。
上节我们简单地概括了什么是HTML和CSS,接下来大家可以在vscode中编写上面的两个例子,步骤如下:
通过上面的六步,我们就可以访问我们自己的第一个网页了。
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简称:CSS)是为网页添加样式的代码。本节将介绍 CSS 的基础知识,并解答类似问题:怎样将文本设置为黑色或红色?怎样将内容显示在屏幕的特定位置?怎样用背景图片或颜色来装饰网页?
和 HTML 类似,CSS 也不是真正的编程语言,甚至不是标记语言。它是一门样式表语言,这也就是说人们可以用它来选择性地为 HTML 元素添加样式。举例来说,要选择一个 HTML 页面里所有的段落元素,然后将其中的文本改成红色,可以这样写 CSS:
p {
color: red;
}
不妨试一下:首先新建一个 styles 文件夹,在其中新建一个 style.css 文件,将这三行 CSS 保存在这个新文件中。
然后再将该 CSS 文件连接至 HTML 文档,否则 CSS 代码不会对 HTML 文档在浏览器里的显示效果有任何影响。(如果你没有完成前几节的实践,请复习处理文件 和 HTML 基础。在笔记本里有这个方面的内容!)
1、打开 index.html 文件,然后将下面一行粘贴到文档头(也就是 <head> 和 </head> 标签之间)。
<link href="styles/style.css" rel="stylesheet">
2、保存 index.html 并用浏览器将其打开。应该看到以下页面:
如果段落文字变红,那么祝贺你,你已经成功地迈出了 CSS 学习的第一步。
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上述CSS:
整个结构称为 规则集(通常简称“规则”),各部分释义如下:
注意其他重要的语法:
如果要同时修改多个属性,只需要将它们用分号隔开,就像这样:
p {
color: red;
width: 500px;
border: 1px solid black;
}
也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元素并为它们添加一组相同的样式。将不同的选择器用逗号分开。例如:
p, li, h1 {
color: red;
}
选择器有许多不同的类型。上面只介绍了元素选择器,用来选择 HTML 文档中给定的元素。但是选择的操作可以更加具体。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选择器类型:
选择器名称 | 选择的内容 | 示例 |
元素选择器(也称作标签或类型选择器) | 所有指定(该)类型的 HTML 元素 | p 选择 <p> |
ID 选择器 | 具有特定 ID 的元素(单一 HTML 页面中,每个 ID 只对应一个元素,一个元素只对应一个 ID) | #my-id 选择 <p id="my-id"> 或 <a id="my-id"> |
类选择器 | 具有特定类的元素(单一页面中,一个类可以有多个实例) | .my-class 选择 <p class="my-class"> 和 <a class="my-class"> |
属性选择器 | 拥有特定属性的元素 | img[src] 选择 <img src="myimage.png"> 而不是 <img> |
伪(Pseudo)类选择器 | 特定状态下的特定元素(比如鼠标指针悬停) | a:hover 仅在鼠标指针悬停在链接上时选择 <a>。 |
选择器的种类远不止于此,更多信息请参阅 选择器。
译注:再一次说明,中文字体文件较大,不适合直接用于 Web Font。
在探索了一些 CSS 基础后,我们来把更多规则和信息添加至 style.css 中,从而让示例更美观。首先,让字体和文本变得更漂亮。
第一步:找到之前Google Font 输出的地址。并以<link>元素的形式添加进index.html文档头(<head>和</head>之间的任意位置)。代码如下:
<link href="https://fonts.font.im/css?family=Open+San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以上代码为当前网页下载 Open Sans 字体,从而使自定义 CSS 中可以对 HTML 元素应用这个字体。
第二步:接下来,删除 style.css 文件中已有的规则。虽然测试是成功的了,但是红字看起来并不太舒服。
第三步:将下列代码添加到相应的位置,用你在 Google Fonts 找到的字体替代 font-family 中的占位行。( font-family 意味着你想要你的文本使用的字体。)这条规则首先为整个页面设定了一个全局字体和字号(因为 <html> 是整个页面的父元素,而且它所有的子元素都会继承相同的 font-size 和 font-family):
html {
/* px 表示 “像素(pixels)”: 基础字号为 10 像素 */
font-size: 10px;
/* Google fonts 输出的 CSS */
font-family: 'Open Sans', sans-serif;
}
注:CSS 文档中所有位于 /* 和 */ 之间的内容都是 CSS 注释,它会被浏览器在渲染代码时忽略。你可以在这里写下对你现在要做的事情有帮助的笔记。
译注:/*``*/ 不可嵌套,/*这样的注释是/*不行*/的*/。CSS 不接受 // 注释。
接下来为文档体内的元素(<h1> (en-US)、<li>和<p>)设置字号。将标题居中显示,并为正文设置行高和字间距,从而提高页面的可读性。
h1 {
font-size: 60px;
text-align: center;
}
p, li {
font-size: 16px;
/* line-height 后而可以跟不同的参数,如果是数字,就是当前字体大小乘上数字 */
line-height: 2;
letter-spacing: 1px;
}
可以随时调整这些 px 值来获得满意的结果,以下是大体效果:
编写 CSS 时你会发现,你的工作好像是围绕着一个一个盒子展开的——设置尺寸、颜色、位置,等等。页面里大部分 HTML 元素都可以被看作若干层叠的盒子。
并不意外,CSS 布局主要就是基于盒模型的。每个占据页面空间的块都有这样的属性:
这里还使用了:
开始在页面中添加更多 CSS 吧!大胆将这些新规则都添加到页面的底部,而不要纠结改变属性值会带来什么结果。
html{
background-color:#00539f;
}
这条规则将整个页面的背景颜色设置为 所计划的颜色。
body{
width:600px;
margin:0 auto;
background-color:#ff9500;
padding:0 20px 20px 20px;
border:5px solid black;
}
现在是 <body> 元素。以上条声明,我们来逐条查看:
h1{
margin: 0;
padding:20px 0;
color: #00539f;
text-shadow:3px 3px 1px black
}
你可能发现页面的顶部有一个难看的间隙,那是因为浏览器会在没有任何 CSS 的情况下 给 <h1>en-US等元素设置一些默认样式。但这并不是个好主意,因为我们希望一个没有任何样式的网页也有基本的可读性。为了去掉那个间隙,我们通过设置margin: 0;来覆盖默认样式。
至此,我们已经把标题的上下内边距设置为 20 像素,并且将标题文本与 HTML 的背景颜色设为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使用了一个 text-shadow 属性,它可以为元素中的文本提供阴影。四个值含义如下:
不妨尝试不同的值看看能得出什么结果。
img{
display:block;
margin:0 auto;
}
最后,我们把图像居中来使页面更美观。可以复用 body 的margin: 0 auto,但是需要一点点调整。<body>元素是块级元素,意味着它占据了页面的空间并且能够赋予外边距和其他改变间距的值。而图片是内联元素,不具备块级元素的一些功能。所以为了使图像有外边距,我们必须使用display: block 给予其块级行为。
注:以上说明假定所选图片小于页面宽度(600 pixels)。更大的图片会溢出 body 并占据页面的其他位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
1)使用 图片编辑器 来减小图片宽度; 2)用 CSS 限制图片大小,即减小 <img> 元素 width 属性的值(比如 400 px)。
注:如果你暂时不能理解 display: block 和块级元素与行内元素的差别也没关系;随着你对 CSS 学习的深入,你将明白这个问题。
如果你按部就班完成本文的实践,那么最终可以得到以下页面
相关推荐:
前端新手看过来,手把手带你轻松上手html的实操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